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亚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 亚洲弦歌 像花儿一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亚洲弦歌 像花儿一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像花儿一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 了解《像花儿一样》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青春与活力。

2. 学会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能跟随音乐初步进行合唱或独唱。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意识及表演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歌词,体验音乐中的情感色彩。

难点:歌曲合唱部分的协调与和谐,培养学生间的音乐配合默契度。

三、教学准备在课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好《像花儿一样》的歌曲录音和歌词。

2. 教室环境布置要营造出适合学习音乐的气氛,可挂上相关乐理知识的图片和背景介绍。

3. 准备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背景和播放练习时的音频,以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4. 预备一定的音响设备确保音质的清晰与饱满。

同时,教师要熟悉教学曲目内容与旋律特点,预先熟悉音乐合唱的练习步骤和配合要点,并思考教学互动和激励措施。

确保教学活动能有序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音乐,创造一个愉悦的音乐学习环境。

同时,可以引入本课的主题——“像花儿一样”。

通过生动的比喻,比如:“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美丽吗?就像我们的音乐一样,它们都有独特的韵律和色彩。

”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知识铺垫1. 介绍音乐基础知识: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以及音乐的基本结构,如旋律、节奏等。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接下来的课程内容。

2. 欣赏与感受: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或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新课学习1. 主题探讨:本节课的主题为“像花儿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一主题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如花儿的美丽、生命的活力等。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班内》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班内》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班内》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历案以初中音乐课程《班内》为学习主题,主要围绕班级音乐文化与同学间的音乐交流展开,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掌握音乐欣赏、音乐表达及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班级音乐文化的概念及其意义,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

2. 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表达音乐情感,如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

3. 掌握基本的音乐创作技能,如旋律创作、歌词创作等。

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音乐作品创作与表演。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班级音乐文化的理解程度,能否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技能进行音乐表达和创作,如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生完成的作品质量及表演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班级同学共同参与的音乐活动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班级音乐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班级音乐文化的概念、特点及作用,介绍音乐欣赏、表达和创作的基本技能。

3. 技能训练:学生分组进行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技能训练,教师进行指导与点评。

4. 创作实践: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歌曲或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排练。

5. 汇报表演:各小组进行汇报表演,展示创作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需改进的地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表演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班级音乐文化理解程度及音乐技能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班级音乐文化的调研报告,总结班级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同时,学生还需完成一首歌曲或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排练,为下一次课堂汇报表演做准备。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技能掌握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找出需改进的地方。

初中音乐《深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深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深情》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教材】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教学内容】《深情》【教材分析】《深情》是根据印度北方“拜拉夫”拉格创作的。

在清晨时间演奏,是用于祈求上天神灵的音乐。

该曲由印度西塔尔演奏大师拉维·香卡与美国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共同演奏的一首著名乐曲。

乐曲开始部分为阿拉普,这是一种类似引子的、速度较慢、节奏自由的散板,由一种长颈的弹拨乐器坦布拉奏出持续的长音为背景西塔尔自上而下拨奏,其共鸣弦奏出一句下行经过句,预示乐曲的开始。

首先,小提琴在低音区奏出了雄浑有力的、问寻式的旋律,紧接着,西塔尔奏出仿佛与小提琴相应和的曲调,随后小提琴和西塔尔共同奏出了委婉曲折、发自内心的音调,让听者似乎置身于古印度的阿陀石窟中,聆听虔诚的印度人向神袛诉说他们苦难的生活。

阿拉普结束后,坦布拉鼓奏出明显的汀塔拉节奏圈,由缓到急。

最后,乐曲速度明显加快,坦布拉鼓的声音也高亢起来,鲜明的节奏给音乐带来了活力,给人们呈现出另一幅画面:古代印度的舞者们在深情起舞,她们以动人的舞姿、深情的眼神和虔诚的心情供奉着神袛。

小提琴琴弓在四条弦上飞快地跳动、舞步也不断加快,在音乐到达高潮后,西塔尔和小提琴的音乐回到了悠长抒情的音调上,石窟又恢复了宁静。

【教学目标】1. 赏析乐曲《深情》,感受印度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

2. 掌握印度传统音乐中“汀塔拉”节奏圈的规律,并初步了解印度音乐的特点。

3. 通过感受、体验等音乐实践活动,感知、理解印度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印度音乐,感受印度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

难点:学习汀塔拉节奏圈;感受印度音乐的装饰性。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师: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现在让音乐来唤醒我们沉睡的身体吧!师生同做准备活动(印度手势穿插其中)(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播放印度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艺术来源于生活,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我这样做。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欣赏深情》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欣赏深情》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欣赏深情》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音乐课的主题为“深情”,主题下涵盖的子主题是“不同音乐作品中的深情表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音乐作品中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表达深情,并学会欣赏和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内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中深情的表达方式,能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识别并分析其中深情的表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感受等多元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识别能力评价: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出不同音乐作品中深情的表现手法,并描述其特点。

2. 感受能力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准确表达对作品情感的感受。

3.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能够用文字或口头表达的方式,阐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具有深情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并提问学生对于深情的理解。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PPT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深情的定义及在音乐中的表现方式。

同时,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音乐作品及其作者背景。

3. 听赏音乐:学生聆听第一首音乐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深情的表现手法,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缓急等。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第一首作品中的深情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5. 继续听赏:学生聆听第二首音乐作品,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深情的表现方式。

6.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作品中深情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7. 总结反馈:学生分享对两首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并给予反馈。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深情在音乐中表现的理解程度,包括对作品的分析和感受能力的考查。

2.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具有深情表现的音乐作品,写一篇欣赏心得,描述作品的深情表现及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人音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亚洲弦歌_课件1

人音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亚洲弦歌_课件1

鹦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格隆
安格隆源于印度尼西亚,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摇奏和 击奏乐器。摇奏安格隆由固定在框架上的2至3根长短不同、 音高相距八度的竹筒制成;击奏安格隆由排放在木架上的1 至114根长短不同、音高不同的竹筒制成。
像花儿一样
谢谢
第四单元 亚洲弦歌
樱花
日本筝演奏图
宫廷雅乐演奏图
尺八演奏图
三味线演奏图
发声练习
深情
西塔尔
西塔尔是印度最流行的拨弦乐器,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琴身呈梨形,音域达三个八度,多用于印度古典音乐的独 奏或伴奏。
小河的呼唤
班内
佳美兰演奏图
佳美兰
佳美兰是印度尼西亚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爪哇 岛和巴厘岛。以固定音高的金属敲击乐器为中心,配以少 量管弦乐器而构成的大型乐队。佳美兰常用于伴奏各类戏 剧、舞蹈,以及在各类喜庆活动中演奏。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鹦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鹦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作业反馈:
1.对学生撰写的短文进行批改,指出他们在旋律、节奏和表现力分析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2.对学生选择的亚洲音乐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他们在感受和理解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3.对学生设计的音乐创作进行评价,指出他们在旋律、节奏和表现力运用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4.在反馈中,强调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音乐。
4.音乐创新能力:通过欣赏和分析《亚洲弦歌--鹦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亚洲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学生需要理解并欣赏亚洲音乐的独特风格和情感表达。
2.《亚洲弦歌--鹦鹉》的旋律、节奏和表现力:学生需要分析和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元素,理解它们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难点:
1.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学生可能难以准确理解和表达作品中的情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2.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学生可能难以将旋律、节奏和表现力等音乐要素综合运用到作品中,需要通过实践和练习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和图片,展示亚洲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亚洲音乐的特点。
5.在反馈中,强调学生对音乐的创新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音乐创作中尝试新的想法和技巧。
6.在反馈中,强调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鼓励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拓宽视野,探索更多的音乐风格和流派。
7.在反馈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在反馈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课件 4第四单元亚洲弦歌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课件  4第四单元亚洲弦歌
亚洲弦歌
亚洲地图
亚洲音乐风情
东亚
中国、蒙古、 朝鲜、韩国、 日本
南亚
印度为中心 及其邻国
• 富士山
日本风景
樱花
日本服饰 • 和服
茶道
插花
• 谱例
作品分析 • 《樱花》具有鲜明嘚日本民族特点音阶排列346713,属日本
民间“都节调式”。语言朴素,曲调简单,节奏从容。
•表达了人们携亲邀友赏樱花嘚喜悦心情。
《印巴热舞》是带有典型嘚印度风格嘚舞蹈,印度 嘚音乐基本上都以欢快嘚为主,情绪激昂,节奏规 整紧凑,结构匀称,印度嘚电影中经常出现带有民 族风情嘚歌舞场景.
印度建筑泰姬陵
印度歌舞
印度最重要嘚乐器
• 西塔尔 • 拨奏弦鸣乐器。为木制
长颈嘚琉特琴,是印度 最重要嘚乐器,主要流 行于印度北方。
印度音乐元素
• 其中最有代表性嘚就是甘美兰音乐,甘美兰是印度尼西 亚音乐文化嘚集中体现。甘美兰乐队以各种锣为中心, 再加上其他金属敲击乐器和管弦乐器。在合奏中锣发挥 了重要嘚作用,故被称为“锣群文化”
• 《班内》是印度尼西亚民间乐曲。
• 菲律宾民间器乐:安格隆
• 伊朗民歌:《像花儿一样》
• 印度电影歌舞 • 印度电影大篷车
印度音乐总结
• 印度歌舞有着非常独特嘚魅力,电影音乐为流行音乐嘚主流 ,具有浓郁嘚民族音乐特点。
• 即兴性为典型特点。即兴嘚演奏与演唱,是印度音乐最迷人 嘚特色,也是最重要元素。
• 根据表演者嘚情绪想象技巧和创造力引领听众到音乐所要表 达嘚境界。
•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嘚群岛国家,由上万个大小岛 屿组成《,狮被子称舞为》千(岛印之度国尼,西居亚住甘着美一兰百演多奏个》民族,绝大 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_教学课件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_教学课件

知识回顾
• • • • • • • 印度的旋律 —拉格 印度的节奏、节拍 —塔拉 印度的乐器 —西塔尔 —坦布拉鼓
萨朗吉——拉弦乐器
坦布拉琴
坦布拉琴是北印度使用 最广泛的弦鸣乐器之一 ,这件乐器能够参与到 所有的声乐和器乐表演 中,并通过演奏持续音 来营造一种衬托性、背 景性的音响效果。该乐 器的琴颈为木质,中空 而修长,下端连有一个 葫芦制成的共鸣箱。
爱丁堡音乐节片段
整首曲子就是以小提琴模仿西塔 尔为主线,虽然小提琴在独奏中学习 西塔尔的多泛音效果,但并未完全达 到西塔尔的自然泛音的效果。小提琴 与西塔尔的旋律形成一种互为跟腔、 模仿的关系,与西方音乐的二重奏不 同,强调的是单旋律、而不是和声。
拉 格
印度古典音乐中特有的一组旋律框架, 每组“拉格”都有自己的音阶,旋律片段,并 且表达某种特定情绪。 演奏拉格时,表演者通常在固定旋律框架 的基础上根据想象,技巧和创造力进行即兴 创作,即兴部分可达全部音乐的一半以上。
背景资料
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的奥林匹克”的第 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于2010年8月1日在 北京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65个国 家的数千名代表出席,开幕式上演了一古 老的丝绸之路魏创意原型,象征着和谐沟 通的五彩之路多媒体音乐会,音乐会共分 为五个乐章,由印度克里特乐团演奏,萨 马博士指挥的乐曲小河的呼唤是第二乐章 ,“佛教艺术”中的一个段落。
变化
情绪忧伤
加入了鼓
第三部分 用载歌载舞的方式供奉神灵 速度变快
结束部分
结束部
音乐到达高潮以后,小提琴和西塔尔又回 到了悠长抒情的音调上。
结构图解
场 景
第一部分 虔诚的印度人向神诉说苦 难的生活 第二部分 祈祷的人越来越多 第三部分 用载歌载舞的方式供奉神 灵 结束部分 祈祷结束,回归平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课题:亚洲弦歌单位:姓名:日期:人音版八年级下册《樱花》第1课时学科音乐年级八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型唱歌课教育理念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有感情地歌唱是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对于任何一首歌曲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以及音乐特征,结构,歌曲意境等,用恰当的力度,速度,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中学会歌曲。

教学分析这是一首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民谣,被认为是日本的第二国歌词,运用都节调式部分写成4/4拍,中庸速度。

整首歌曲是一个非对称性的结构,前两小节是引子,具有呼唤性,接下来的四小节是主句,然后主句重复一遍,加强了情绪与语气—即感叹樱花之美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最后四节是尾声,使得整首作品前后呼应,歌中唱到的樱花被益为日本的的国花。

预设目标1、歌唱表演,结合情境学习演唱《樱花》,了解日本民间都节调,感受日本人民爱樱花,赏樱花的情节。

2、了解有关日本小常识,例如: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传统民族服饰—和服,日本是我国的邻国等。

教学重点能对亚洲不同国家的民间音乐产生兴趣,运用自然,舒缓的声音背唱歌曲《樱花》,并从中了解日本音乐所表现出的崇尚自然美,少装饰音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3、4、7这几个音,以及曾似度特征音程的进行,有表情、自然大方的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准备录音机、磁带、CD、多媒体、手风琴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分配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

2/41 2 3| 3 45|5 6 54|321|miya miya miya miya1 7.1|1 23 |3 4 32|17.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二声部发声训练养成良好的发声歌唱习惯,为学歌曲做好准备。

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图人情约5分钟约32分钟新课教学三、导入新课1、风情介绍: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大家去哪里看一看(日本),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日本是我们邻国,他是东亚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之一,说到日本,有一处景点非常有名,那就是富士山,常年积雪覆盖,一年四季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游玩,还有日本色彩鲜艳,美味学生聆听可口的寿司,日本的动漫产业及电子产业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还有日本民族特色和服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对樱花有一份特别的喜爱之情,每年的阳春3月,满山的樱花就像一团团,一簇簇的竞相开放,芬芳又美丽。

四、聆听歌曲《樱花》1、初听歌曲《樱花》思考:边听边找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符?2、播放几首歌曲,让学生听辩哪一首属于日本民歌。

3、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4、教师教唱歌谱5、完整地,舒缓平稳地演唱《樱花》。

6、教师在演唱时,加入简易和声7、再次欣赏《樱花》,启发学生听后有什么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分小组讨论。

学生聆听学生跟伴奏视唱歌谱。

声音要纯净。

积极柔一点学生在长音处加衬词la la,并拍手学生认真聆听,并回答问题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色彩,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熟悉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融入歌曲的情绪中拓展延伸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学、诗歌、绘画、音乐)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对樱花的赞美和热爱,也可以谈谈欣赏歌曲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付给后展开的小组的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先展示组里认为较好的一种方案。

约3分钟五、课堂小结,(略)下课板书设计歌曲《樱花》发声练习1 2 3|3 4 5|5 6 5 4|3 2 1||miya miya miya miya1 7.1|123 |34 3 2|1 7.1|| 提示:连贯、从容、流畅教学反思人音版八年级下册《深情》《小河的呼唤》第2课时学科音乐年级八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型欣赏课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通过感受与欣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分析《深情》这首作品可以使学生分辨和领略印度西塔尔与西方小提琴美妙的音色,该歌曲目前使用了印度最著名的节奏“汀塔拉”,东方节奏循环性特征。

另外,该曲的演奏以小提琴模仿西塔尔琴为主线。

乐曲开始部分为阿拉普,这是一种类似引子的速度较慢,节奏自由的散板,由一种长颈领的弹拨乐器坦布拉奏出持续的长音为背景。

小提琴在低音区奏出了雄浑有力,委婉曲折,发自内心的音调。

随后坦布拉鼓奏出了明显的汀塔拉的节奏圈,由缓到急,在音乐到达高潮后,西塔尔和小提琴的音乐回到了悠长抒情音调上,石窟又恢复了宁静。

《小河的呼唤》是一首以北印度古典音乐风格。

基础的现代混合音乐乐曲,乐曲使用卡玛加拉格进行即兴表演。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印度传统音乐中人声和各种乐器音色独特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的韵味,卡玛加拉格是印度古典音乐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拉格,主要表现爱情,通常描述一个花季少女的美貌以及她在森林中寻找,等待自己的心上人的故事。

预设目标1、感受西塔尔独有的音色以及印度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

2、学念印度传统音乐常用的十六拍节奏圈—汀塔拉,体验印度传统音乐的节奏规律及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西塔尔独有的音色。

教学难点体验印度传统音乐的节奏及特点、东南亚地区民间音乐以及阿拉伯地区民间音乐的基本风格。

教学用具准备CD机、磁带、多媒体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分配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樱花》学生有感情地检查学生对歌约5分钟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三、导入新课1、欣赏拉维·香卡与梅纽因及其“东方与西方相遇”二重奏的视频2、播放拉维·香卡大师的示范录音印度传统音乐常用的十六拍节奏圈—汀塔拉。

3、简介西塔尔:印度最流行的拨弦乐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琴身呈梨形,音域达到三个八度,多用于印度古典音乐的独奏或伴奏4、播放《深情》全曲5、提问:谈谈你对印度乐器以及这首音乐的认识6、简单分析音乐7、再次播放乐曲《深情》演唱歌曲学生观看二重得视频学生随录音反复读一读了解西塔尔三根演奏弦下方的共鸣弦在演奏中的特殊作用,产生的音色效果。

聆听感受西塔尔音色,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曲的掌握情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欣赏乐曲打好基础让学生建立对西塔城尔拨弦乐器的基本认识承接上约33分钟四、播放《小河的呼唤》1、放录音片段。

2、分析音乐。

3、完整的播放音乐音乐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描写,更在于其内涵根据老师的分析,再次感受《深情》的魅力再次体验印度传统音乐的节奏规律及特点使学生在重温这一典型节奏的同时感受现代印度音乐与古典印度音乐的不同聆听并思考,此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一步,目的在于更全面的了解印度音乐分辨和领略印度西塔城尔与西方小提琴美妙的音色。

通过分析聆听,学生能独立的把握音乐感受印度传统音乐中人声和各种乐器独特的韵味这是这首音乐的重点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约2分钟五、课堂小结,下课感受西塔尔独有的音色以及印度传统音乐独特韵味梳理内容,便于理解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班内》《鹦鹉》《像花儿一样》第3课时学科音乐年级八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型欣赏课教育理念1、通过感受与欣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想象理解有效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关注菲律宾民间音乐,了解当地人的民族民间文化,拓展音乐视野,丰富音乐创造并在愉悦中受到音乐的熏陶,人文精神的滋养。

教学分析1、《班内》原是在节日或有尊贵客人来到时,由宫廷乐师演奏的欢迎曲,现已成为佳美兰乐队的保留曲目。

音乐多给人以空幻,迷离多彩的听觉感受。

2、《鹦鹉》原为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轻快活泼,后流传至菲律宾,被改编用安格隆演奏的乐曲,3/4拍,两段体结构。

3、《像花儿一样》是一首伊朗民间歌曲,结构为两部分,演唱似说似唱,节奏节拍自由,歌曲情绪欢快,热烈。

预设目标1、通过对菲律宾民间音乐《鹦鹉》的欣赏,了解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及民族乐器安格隆的演奏特色,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艺术形式的认识。

2、通过聆听《班内》《像花儿一样》乐曲,感受和体验东南亚地区民间音乐“佳美兰”乐器音色及演奏特点,以及阿拉伯地区民间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形象以及乐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验旋律的基本特征以及演唱者的行腔特点。

教学用具准备CD机、磁带、多媒体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分配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略)聆听教师讲解进一步了解菲养成良好的发声歌唱习惯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摇奏和击奏乐器为下一步欣约5分钟新课教学四、导入新课1、简介安格隆:又称竹筒琴,起源于印度尼西亚流行于,一种谣奏和击奏类乐器,因在摇奏时竹筒相互碰撞发声而得名。

2、简介菲律音乐《鹦鹉》《班内》印度尼西亚民歌,后流传至菲律宾,歌曲轻快活泼,3/4拍,两段体。

3、唱一唱同名歌曲《鹦鹉》4、欣赏菲律宾民间音乐《鹦鹉》5、说一说,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哪件形状音色和安格隆相似。

6、再次播放《鹦鹉》让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7、欣赏伊朗民歌《像花儿一样》8、再次聆听《像花儿一样》随着音乐用于划一划旋律的走向9、简单分析音乐:这首歌曲的演唱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尾音的拖腔很长和颤抖音。

10、再次欣赏,伴奏中所律宾民间乐曲学生认真聆听表演这一片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赏打好基础。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的风格以及情绪,培养学生听辩能力。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感受阿拉伯地区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约35分钟使用的乐器和我国哪个地区的乐器很相近?聆听并思考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四、课堂小结下课(略)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