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采矿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概述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概述1. 引言矿井通风与安全一直是矿山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矿井通风与安全管理的综合理论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矿井通风与安全方面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估等方面。
2. 设计目的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熟悉矿井通风与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矿井平面布置、通风系统设计和矿井安全设施的规划;•能够进行矿井通风系统的计算与分析;•掌握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测技术和应急措施。
3. 设计内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理论学习•矿井通风与安全管理概述•矿井通风理论与基本方程式•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与布置•矿井通风系统的计算与分析方法•矿井安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测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应急措施3.2 实践操作•矿井通风系统的布置与模拟•矿井通风系统的计算与分析实验•矿井安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实践•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测技术应用实验•矿井通风与安全应急措施模拟实验4. 教学方法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学生讨论等。
4.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将系统地学习矿井通风与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借助PPT、板书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矿井通风与安全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学生可以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实践操作通过矿井通风系统的布置与模拟实验、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测技术应用实验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4 学生讨论在课程设计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仅促进了学习氛围,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设计一、前言矿井是一种危险的工作环境,尤其在地下采矿时,矿井内空气流通不畅,氧气不足,有可能会发生煤气爆炸、坍塌等事故。
因此,矿井的通风与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矿井通风与安全的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矿井通风的原理和基本知识。
•掌握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和主要设备的使用。
•理解通风对矿井安全的重要性。
•学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掌握矿井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和逃生自救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矿井通风原理•煤矿通风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矿井通风的分类和常用的通风方法。
•矿井通风系统的要素和通风系统的组成。
2. 矿井通风设备使用•煤矿通风主要设备的组成。
•爆炸及机械通风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真空排烟器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3. 通风安全及煤矿安全法律法规•通风对煤矿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条款。
4. 矿井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和逃生自救•矿井安全事故的定义和种类。
•矿井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自救逃生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矿井通风及安全相关内容;•示范:借助现场模拟或真实矿井环境,演示矿井通风及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设备使用操作,掌握矿井通风及安全相关技能。
五、教学评估•测验:课程结束后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考试,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操作评估:通过矿井通风及安全设备的使用模拟,检测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料•煤矿通风及安全相关教材、教案和PPT等;•矿井通风及安全设备参考或实物。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4周课程,每周分配约3个学时。
周次课程内容第一周矿井通风原理第一周矿井通风设备使用第二周通风安全及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第三周矿井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和自救八、教学总结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涵盖了煤矿工作环境中的关键知识点。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姓名专业年级学号0.前言采矿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肆炭是我国一次能源 的主体。
我国煤炭生产以井下开采为主,其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95席。
而地下作业首先面临 的是通风问题,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送到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以供人 员呼吸,以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环境,保障井下作业 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
向井下供应新鲜的空气和良好的供风系统是分不开的,所以在 矿井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设计优良的通风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井下供风的要求,还能很 好的节约矿井通风的费用。
本文是针对矿井的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通风系统,采用两翼对角式的通风方式,在 采区采用杭道上山进新风,运输上山回污风的通风方法,并起在工作面采用上行通风。
风别 计算了通风容易时期和通风困难时期的风量和风压,并以此为基础选用了矿井主要通风机和 电机,设计的通风系统满足了矿井通风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作者初次设计矿井通风系统,全凭自己的知识总结利用设计,没有 拷贝别人的既成成果,难免会有一些不太妥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矿井概况1 .地质概况该矿井地处平原,地面标高+150m,井田走向长度5km,倾斜方向长度。
井田上界以标 高-165m 为界,下界以标高-1020rri 为界,两边以断层为界,井田内原层赋存稳定,井田可采 储量约亿吨。
井田有两个开采原层,为匕、屋,在井田范围内,原层赋存稳定,原层倾角15°,各堞层厚度、间距及顶地板岩性参见综合柱状图17:2 .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原层有自然发火危险,发火期为16—18个月,煤尘有 爆炸性,爆炸指数为36% o 根据开拓开采设计确定,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第一水 平标高-380m,倾斜•长为825X2m,服务年限为27年,因为走向较短,两翼各布温一个采区。
每个采区上山和下山部分各分为五个区段回采。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理解通风系统对矿井安全的重要性。
2. 学会分析矿井通风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如风量不足、风向逆流等,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
3. 了解矿井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矿井安全管理的要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矿井通风原理,设计简单的通风系统,提高矿井空气质量。
2. 培养解决矿井通风安全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通风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矿井安全事故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井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安全意识。
2. 激发学生学习矿井通风与安全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矿井安全生产中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矿井通风与安全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操作和矿井安全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实践探索。
3. 注重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矿井通风原理:包括风流的基本特性、通风动力与阻力、通风方式及通风网络。
2.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的构成、设计原则、通风设施布置及风量调节。
3. 矿井通风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风量不足、风向逆流等问题的原因,介绍相应的解决措施。
4. 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解读矿井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
5. 矿井安全管理: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事故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矿井通风原理及通风方式第二周: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通风设施布置第三周:矿井通风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四周: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矿井通风基本原理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四章 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第五章 矿井安全管理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保证:1. 紧密结合课本,确保所选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是针对矿山工作人员的一门专业课程。
在矿山作业中,通风与安全一直是矿工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矿井通风的好坏关系到矿工们的生命安全,而安全工作的好坏则关系到矿上生产的顺利进行。
为了使矿工们更好地掌握通风与安全相关知识,我设计了这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一门综合型课程,主要涵盖了矿井通风与安全两个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矿井通风概述、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矿井安全管理、矿井灾害防范与应对等。
课程旨在为矿山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通风与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矿井通风的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各种通风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作用;2、掌握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法,提高通风质量与效率;3、了解矿井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学会矿井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4、了解常见的矿井灾害及其应急处理方法,提高矿工的应急能力。
三、教学内容1、矿井通风概述:介绍矿井通风的概念、意义、发展历程,以及矿井通风系统的作用与类型。
2、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结构,如风机、管道、出口、等。
3、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分析影响矿井通风质量与效率的因素,介绍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技巧;4、矿井安全管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掌握矿井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如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
5、矿井灾害防范与应对:介绍常见的矿井灾害及其应急处理方法,如煤尘爆炸、矿山火灾等。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由教师讲解矿井通风与安全相关知识,讲解仿真实验和模拟软件。
2、案例分析:结合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的体会与认识。
3、实践操作: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实际操作矿井通风与安全相关设备,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2、课堂表现: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前言金属非金属矿山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通过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和实施安全生产许可等工作,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从2004年起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
但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在尾矿库、采空区、露天边坡等方面仍存在重大隐患,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我国矿山生产自然条件复杂、作业环境差,人们对矿山灾害客观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及麻痹大意、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自然现象的存在,使矿山灾害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迅速有效的处理矿井突发事故,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减少国家资源和财产损失,使矿工掌握自救技术,组织高水平的救护队伍,配备先进的救护设备,对应急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文献综述 (1)该铁矿简介 (1)我国矿山事故现状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概述 (2)该矿井通风应急预案建立的必要性 (2)第二章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步骤 (2)编制准备 (3)预案编制 (3)审定与实施 (4)预案的演练 (4)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5)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 (5)编制铁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5)第三章矿井应急预案实施要点 (11)积极开展自救 (11)正确的应对措施 (11)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13)结论 (13)建议 (13)参考文献 (14)第一章文献综述该铁矿简介该铁矿(硫铁矿)井田东西走向长约3 Km,南北倾向宽约,井田面积约2,井田总体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大部分小于15°,属缓倾斜矿层。
采深450m,设计生产能力为100万t/a。
矿井采用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矿井的采矿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矿工艺为综采放顶。
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
风井设在采区的边界。
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矿井通风难易时期的系统示意图见后。
采区采用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进风,专用回风巷回风。
工作面采用U型后退式开采,采矿工作面风流流动形式是上行通风。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大纲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大纲课程名称:《矿井通风与安全》适用专业:采矿工程课程性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课程设计学时:30学时(1周)一、大纲编制依据本大纲是根据“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目标对实践技能的要求而编制。
二、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矿井通风与安全》和其它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计算、绘图和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1、设计题目为:某矿通风设计。
由指导老师提供设计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矿井巷道布置及巷道断面、采掘工作面位置和数目、巷道的支护形式、通风方式和其他设计所需要的已知条件。
也可根据自己所在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矿井通风设计2、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采区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等)。
3、矿井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4、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5、风机选型。
6、通风费用的比较。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制、图纸绘制的基本要求。
1、设计说明编写要求:字体工整、整洁、字数一般在3000字以上,设计图纸按工程图要求绘制、正确、整洁、无差错。
2、要求绘制两张图:(1)矿井通风系统图一张(示意图)(2)矿井通风网络图一张(示意图)3、设计说明书编写章节的建议第一章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第一节概况(已知条件)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第二章矿井风量计算第一节风量计算第二节风量分配第三章矿井通风阻力计算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图第二节矿井通风阻力计算第四章风机选型第五章通风费用计算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和成绩考核1、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为一周2、指导教师要提前布置设计任务,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进行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3、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进行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每天进行巡回指导。
4、课程设计最后一天每位学生都要进行课程答辩,由指导老师提问,学生对设计问题进行回答。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指导书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性质、目标与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的性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在高年级学生基本学完《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时的一次集中式的综合设计,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2、课程设计的目标本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新建矿井或改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具有初步设计和计算的能力,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矿井通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一个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巩固和加深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的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4)能够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用简洁文字、图表阐述设计过程和结果,能够正确绘制相关图形。
5)通过课题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和步骤1)拟定矿井通风系统,绘出通风系统图及网络图首先应结合矿井开拓、开采和运输拟定出安全可靠、经济技术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并确定最困难时期和容易时期的通风路线,分别绘制出两个时期的通风系统示意图和网络图。
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可按水平投影示意图或轴侧投影示意图绘制,二者既可用单线表示巷道,也可采用双线表示巷道。
图中各通风设施应按规定的符号表示。
网络图要与通风系统图完全对应绘制,各条风路上应加注风流方向、巷道风阻、通过风量、通风阻力、调节风窗等。
2)矿井需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采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矿井总需风量确定后,应按矿井设计期限内通风最困难时期和最容易时期,对各个用风地点进行风量分配,并验算各通风巷道中的风速是否符合《规程》规定,如符合《规定》,则风量分配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 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表
序号 区段
井巷名称
断面
支护
长度
净断面
备注
形式
方式
(m) (m2)
1
1-2
主井
圆
砌碹
240
19.6 d=5m 两个罐笼
2 16-17
副井
圆
砌碹
240
3
2-2’ 主要运输石门 三心拱
混凝土
100
4
2’-3 主要运输石门 三心拱
混凝土
100
5
3-4
主要运输巷 三心拱
对
高 , 煤 层 距 地 表 浅 , 瓦 风压稳定,工业广场不受污染,比中央
角 式
斯、自燃发火严重的矿 井。
分列式安全性更好;但它的初期投资较 大,管理相对分散,发生事故时反风较 困难。
适用于煤层距地表
分
浅,因地表高低起伏较
区
大,无法开掘浅部总回风
各分区有独立的通风线路,互相不
巷 , 而 且 表 土 层 没 有 沙 影响而且通风阻力小,建井工期短,安
布置:进、回风井布置在一个工业广场 内; 两 井 相 距 中 小 型 井 30~50m, 大 型 井 60~150m 优点:工业广场集中,管理方便;保护井 筒煤柱少。 缺点:通风线路长,风阻大,漏风多。 适用:井田尺寸、能力不很大、低瓦斯
矿井,矿井投产早期。
布置:主、副井位于井田中央,风井设
中
在井田中央上部边界。风井深度小。
面不宜过小,尽可能减少公共风路的风阻;各分区主扇的回风流中央主扇和每 一翼的主扇的回风流都必须严格隔开;
4)所有矿井都要采用机械通风主扇和分区扇必须安装在地面; 5)北方矿井,井口要有供暖设备; 6)总回风巷不得作为主要人行道; 7)工业广场不允许受扇风机噪音的干扰; 8)装有皮带机的井筒不允许兼作回风井; 9)装有箕斗的井筒不允许兼作进风井; 10)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采区尽可能独立通风; 11)通风系统要为防瓦斯、火、水、尘及降温创造条件;通风系统要有利 于深水平延伸或后期通风系统的发展变化; 12)要注意降低通风费用。
2.1.2矿井通风类型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矿井主要有五种通风类型(图中主扇工作方法暂且按抽出
式):中央并列式(图 2—1)、中央分列式(图 2—2)、两翼对角式(图 2— 3)、分区对角式(图 2—4)和混合式通风。
2
4 5
3 12
I
图 2-1 中央并列式
II
21
5
4 3
3
图 2-2 中央边界式
央
煤层倾角较小,埋藏
与并列式相比,这种方式较安全,
较浅,走向长度不大而瓦 建井期两井深部延伸,通风不困难,风
分
斯和自燃发火较严重的矿 流不折返,阻力小,内部漏风小,有利
列
井
于防火。工业广场没有噪音和污风的污
式
染,回风井系统设备防尘管理比较方
便。
两
适用于走向长度大于
由于风流路线较短,阻力和漏风
翼
4Km, 井 田 面 积 大 , 产 量 小,所以各采区风阻表较稳定;矿井总
术经济标合理等总原则。具体地说要适应以下基本要求: 1)每个矿井,特别是地震区、多雷区的矿井至少要有两个通地面的安全出
口,个出口之间距离不得小于 30m; 2)进风井口,要有利于防洪,不受粉尘、污风炼焦气体矸石燃烧气体等有
毒气体的侵入; 3)采用多台分区主扇通风时,为了保持联合运转的稳定性,总进风道的断
2.1.3采煤工作面通风类型的确定
适用于本设计的采煤工作面通风类型有 U、Z、Y 和双 Z 等形式(以后退式 为例,见图 1—5)。这几种通风类型的粗略比较见表 9—3。
7
U形
Z形
Y形
双Z形
图
类型
优点
缺点
U形 Z形
Y形
双Z 形
采空区漏风少
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容易积存沼 气,影响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混凝土 450/3150
6
4 - 运输机上山
梯形
锚喷支护
135
5’
7
5’-5 运输机上山
梯形 锚喷支护
135
8
5-6 运输机顺槽
梯形
木支架
370
9
6-7
联络眼
梯形
木支架
30
10
7-8 上分层顺槽
梯形
木支架
80
11
8-9 回采工作面 切眼梯形 金属支架
135
12 9-10 上分层顺槽
梯形
木支架
80
13 10-11
4
5
4I
45
3 12
I
II
21
5 4
3
图 2-3 两翼对角式
5
1
2
3
图 2-4 分区抽出式
6
表 1—1
矿井通风方式对比表
项目 类型
中 央 并 列 式
适用条件
优缺点
使用:a.罐笼或串车 提煤的中小型井 —主井进 风 , 副 井 回 风 。 b.箕 斗 或 胶带运煤的大中型井 — 副 井进风,主井回风 c.在 井 田 上 部 边 界 设 安 全 出口。
4
d=18cm △=4
4.8
d=22cm △=2
4.5 采高 2m 机组采煤
4.5
d=22cm △=2
4.5
d=18cm △=4
4.5
d=22cm △=2
7.0
6.2
壁面抹浆
7.1
d=3m
2.1矿井及采区通风系统
1
2.1.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矿井通风系统 ,都要符合投产较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
1.1 设计依据
1.1.1矿井概况
矿井位于平原地区,井田长 7200 米,双翼开采,每翼长 3600 米。设计年 产量 60 万吨,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 23 年。矿井采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 在煤层底板开围岩平巷,已拟定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两区中央上部边界开回 风井,每个采区共有上层工作面 2 个,下层工作面 2 个,工作日产量均为 500 吨,全矿同时有 4 个工作面生产即能满足要求。备用工作面 2 个。井下同时工 作的最多人数为 380 人。该矿为单一煤层,煤层厚 4m,倾角 25°,低瓦斯矿 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3.06m3 /t,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联络眼
梯形
木支架
30
14 11-12 回风顺槽
梯形
木支架
350
15 12-13 回风石门
梯形
钢棚
30
16 13-14 主要回风道 三心拱
混凝土
2700/0
17 14-15
回风井
圆
砌碹
70
19.6 d=5m 两个罐笼
9.5
9.5
7.0
7.0
光面爆破凹凸度<150
7.0
光面爆破凹凸度<150
4.8
d=22cm △=2
对
层,便于开掘小风井。另 全生产好,分区风井多,占场地多,通
角
外,煤层走向长,多煤层 风机管理分散。
式
开采,高温矿井也可以采
用这种方式。
结合本矿的地质条件:本矿虽然属低瓦斯矿井,但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 煤尘有爆炸危险性,但为了减少初期投资成本,前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当 井田开采到后期通风有困难时可以再设一个风井以解决通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