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与沉积相2.1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合集下载

02-第二讲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02-第二讲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一、母岩的风化作用和产物—— 沉积岩主要原始物质的形成
3.云母 白云母(K)的抗风化能力较强,在沉积岩中较常见。 白云母—析出钾,加入水→水白云母→高岭石 黑云母(Fe、Mg)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
黑云母—析出K、Mg,加入水→蛭(zhi)石+绿泥石 +褐铁矿
一、母岩的风化作用和产物—— 沉积岩主要原始物质的形成
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 A。几乎全部的Ca2+、Na+、K+、Mg2+被带走(易转移), B。SiO2进一步进入溶液,介质由中/碱性转为酸性(可转移), C。形成不含Ca2+、Na+、K+、Mg2+的高岭石、变埃洛石等粘土矿 物
3)铝铁土阶段:风化作用的最后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 A。硅酸盐矿物彻底地分解,(可移动)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搬运 原始物质 沉积物
沉积后作用 沉积岩
沉积
原始物质
沉积物的搬运
沉积后作用阶段
形成阶段
和沉积作用阶段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沉积岩的原始物质
陆源物质 ↑ ★★★★ 生物源/生源物质 ↑ ★★★ 深源物质 ↑ ★★ 宇宙源物质 ↑ ★
母岩风化产物 生物残骸及有机质 火山碎屑+深层卤水 陨石
一、母岩的风化作用和产物—— 沉积岩主要原始物质的形成
四)母岩的风化及其产物 2.母岩风化作用的阶段性
由于母岩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在风化作用中转移性质的 不同,母岩的风化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波雷诺夫将结晶岩的风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在各阶 段中,各有其独特的风化产物(以玄武岩为例)。
2.母岩风化作用的阶段性
3.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沉积后期的作用机理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沉积后期的作用机理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沉积后期的作用机理摘要:沉积岩的形成受众多因素的控制,总的来说,包括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

文章遵循唯物主义论以及物质的对立统一观念,在原始物质一节中从陆源物质、生物来源物质、深部来源物质、宇宙来源物质这几方面进行了叙述。

在搬运与沉积作用一节中从机械搬运与生物搬运两方面进行了描述,这也是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与生物作用。

在沉积后作用这一内容中主要就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表生作用就行了叙述。

总之,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沉积物与环境不断斗争的过程。

关键字:沉积岩形成过程沉积后期作用机理沉积岩是地壳上先形成的出露(或曾出露)的岩石,又叫叫做母岩,可以是岩浆岩、变质岩[1]。

沉积岩形成过程的讨论,是沉积岩形成理论的核心。

沉积岩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问世,已经几十年,至今业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五十年代初期,苏联地质界曾经开展过一次关于沉积造岩作用的原动力问题的讨论。

题目可谓大矣,但答案却很少触及问题的本质。

例如,有人认为,“沉积物或沉积岩的产生,乃是矿物质在地表的迁移过程中发生分离(分异)和混合(掺合)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也有人认为,“沉积作用的原动力包含在介质物质,即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物质所具有的力能和岩石圈物质所具有的力能里面” [2]。

这些提法看起来大相径庭,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离开物质的运动,表面地、片面地、形而上学地看待沉积岩的形成。

后来沉积岩形成作用的理论研究,也有了大的进展,但问题依然不少,亟待解决。

1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及来源沉积岩原始物质是形成沉积岩的物质基础,其来源有四种,即陆源物质、生物源物质、深源物质及宇宙源物质[3]。

陆源物质是母岩风化作用的产物,是沉积岩原始物质最主要的来源;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以及宇宙物质等,其中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最主要的。

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第四章 沉积岩与沉积相

第四章 沉积岩与沉积相

常见胶结物有硅质、铁质、钙质、粘土等
填隙物中,胶结物起主要胶结作用,它同杂基在含量 上互为消长,对碎屑岩孔隙的发育影响明显。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2、碎屑岩的结构(碎屑结构)
碎屑颗粒的大小、形态及其与杂基、胶结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
(1)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
粒度级别:
石 油 行 业 分 级 标 准
岩屑——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岩石碎块,砾岩中多见
可判断母岩类型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2)填隙物
碎屑颗粒之间的充填物,总量<50%,对碎屑 起胶结作用,包括杂基和胶结物两部分。
①杂基:与粗碎屑同时沉积下来的细小碎屑物,如泥质、
粉砂质等;
②胶结物:碎屑颗粒沉积以后,以化学沉淀方式从孔隙
水中析出来的各种自生矿物。
交错层理:由一系列与层系界面斜交的细 层组成,层系可以彼此平行、交错、切割, 组成不同形态的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是沉积介质(流水与风等)的流 动造成的。
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 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
层系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层系呈板状。
出现环境:河流、滨湖、滨海、三角洲。
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在河流沉积中最为典型。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A、风成波痕:
极不对称,波谷、波峰较圆滑,开阔,陡坡倾向与 风向一致,重组分、粗碎屑集中于波峰处,多出现于沙 漠地带。
风成撞击波痕
风成沙丘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B、流水波痕:不对称,单向水流所致,陡坡倾向指示
水流方向,波峰波谷较圆滑,重组分、粗碎屑集中于波谷。
一、碎屑岩的特征及其分类
温度的变化引起 岩石胀缩不均而崩解
b、岩石缝隙水的结冰膨胀

《沉积岩石学》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沉积岩石学》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可分以下几个阶段:1.沉积岩原始物质(主要是母岩的风化产物)的形成阶段2.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阶段(即沉积物的形成阶段)3.沉积后作用阶段(其中又包括沉积物的同生作用和准同生作用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以及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第一节 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一、风化作用的概念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以及宇宙物质等,其中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最主要的。

母岩是供给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和变质岩,也包括早已形成的沉积岩。

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引起岩石破坏的外界因素有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壳表层的岩石就处于新的不稳定状态,逐渐地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

这些风化产物就是最主要的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及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破碎—→碎屑物质—→碎屑岩因素:温度的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活动、水、冰、风等。

2、化学风化作用:化学破坏作用—→溶解物质—→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氧化作用:Fe 2+ —→ Fe 3+ , Mn 2+ —→ Mn 3+ (氧化物,氢氧化物)水解作用: H + ,OH – 置换原生矿物晶体格架中的某些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水化作用:硬石膏CaSO 4 石膏(CaSO 4•2H 2O ) 酸化作用:主要是碳酸,其次是硫酸,腐殖酸⎩⎨⎧护胶作用分解铝硅酸盐矿物沉积岩中最主要的是碳酸的作用CaCO 3 + H 2O + CO 2 PT ∆ Ca(HCO 3)2⎩⎨⎧海底风化—海解作用湖底风化—陆解作用 例:黑云母海绿石海解绿泥石陆解→→ 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活动光合作用↑⇒2O生物分解作用⇒CO 2↑、H 2S ↑、N 2↑、有机酸水化 脱水直接效果:影响水介质的PH 、Eh ,从而影响溶解度氧化、还原作用:Fe 、S 、细菌,具有氧化、还原某些元素的作用,产生硫酸,加速母岩风化。

沉积岩与沉积相 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沉积岩与沉积相 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1、沉积岩的形成要经历那几个过程?A、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B、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搬运作用、沉积作用C、母岩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D、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答案:D2、同岩浆岩相比,沉积物具有()的特点。

A、低温矿物富集B、高温矿物罕见C、特有的自生矿物D、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E、FeO高于Fe2O3F、存在大量有机质答案:A、B、C、D、F二、判断题1、沉积岩石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物质、火山物质、生物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答案√2、形成沉积岩的地壳表层条件包括:常温、常压、水和大气的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以及重力作用。

()答案√3、沉积岩可以划分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和生物岩。

()答案×1、风化作用按性质,可以分为:()A、物理风化作用B、化学风化作用C、生物风化作用D、根劈作用答案:A、B、C按照元素的风化差异性质,Br元素属于()A、最易迁移元素B、易迁移元素C、可迁移元素D、惰性元素(微弱迁移)答案:A3、当母岩风化达到铝铁土阶段,主要剩下的物质是()A、铁和铝的氧化物以及少量二氧化硅B、碳酸钙C、高岭石D、绿泥石答案:A二、判断题:1、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解等化学变化,分解而形成新矿物的过程,与生物作用无关()答案:×2、元素的风化分异是造成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答案:√3、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以及搬运沉积作用过程中,风化稳定性较低的一些矿物被逐渐破坏而减少了,而风化稳定性高的石英则逐渐相对富集起来()答案:√1、下列物质中呈真溶液形式在水体中搬运有()A、Fe的氧化物B、Ca的盐类C、Na的盐类D、Mg的盐类答案:BCD2、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之间A、1~100nmB、0.1-0.25umC、0.1um以下D、1mm-2mm答案:A3、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哪一种矿物的相对含量会逐渐增加()A、长石B、橄榄石C、石英D、方解石答案:C二、判断题:1、温度和压力对真溶液的搬运和沉淀没有明显的影响()答案:×2、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它们的溶解度。

沉积岩与沉积相

沉积岩与沉积相

沉积岩与沉积相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质,有机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

层理: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变化和渐变而显现出来。

交错层理:在层系的内部有一组倾斜的细层(前沉积层)与层面或层系界面相交。

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组成,其;粒级是泥级的为主。

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积方式形成于粒间空隙中自生矿物。

沉积相的分类:1,陆相组(残积相,坡积一坠积相,风成相,冰川相,冲积相,湖泊相,沼泽相)2河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3过度相(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泻湖相,障壁岛相,湖坪相)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时期或沉积以后由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在沉积物内部或沿着沉积物与流体的界面的形成的。

二元结构: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二元结构”。

化学风化作用:在水,氧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由高密度流体。

沃尔索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一次叠加出现而没有间断。

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的异同:水平层理产于西碎屑岩和微晶灰岩中,细层平直并与层面平行,细层可连续或断开,形成于弱的水动力条件下。

平行层理产于砂岩中,外貌与水平层理相近,形成于强的水动力条件。

相同点: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均属于层理结构,细层和层系平行并平行与岩层面。

不同点:平行层理是强水动力条件,主要是由中砂岩组成,水平层理是弱水动力条件,是由粉砂岩和泥组成。

叠层构造及其成因:是由蓝绿藻类分泌的粘液捕获粘结砂,粉砂,泥级颗粒或晶体组成的一种纹层构造。

《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笔记

《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笔记

《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笔记第一章: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1.1 沉积岩的定义沉积岩,也称为沉积物岩,是指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由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生物残骸或化学沉淀物,经过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5%的面积,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岩石类型之一。

1.2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母岩的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由于温度变化、冰冻作用、植物根系的生长等物理因素导致岩石破碎。

- 化学风化:岩石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反应,导致矿物成分发生变化。

- 生物风化:生物活动,如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通过其代谢过程分解岩石。

(2)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 搬运介质:水流、风力、冰川、重力等自然力量。

- 搬运过程:侵蚀、携带、沉积、分选等。

- 沉积环境: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等。

(3)沉积后作用- 压实作用:上覆沉积物的重量导致下伏沉积物排水、体积减小。

- 胶结作用:矿物质填充沉积物间隙,使之固结成岩。

- 成岩作用:包括化学沉淀、生物化学作用、矿物转变等。

1.3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1)层理构造- 定义:沉积岩中的层状结构,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周期性变化。

- 类型: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等。

(2)化石- 重要性:提供了生物演化和古环境信息。

- 类型:植物化石、动物化石、微生物化石等。

(3)成分和结构- 碎屑成分: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碎屑。

- 填隙物:泥质、碳酸盐、硅质等胶结物。

- 结构:根据粒度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等。

(4)颜色- 影响因素:沉积物成分、氧化还原条件、有机质含量等。

- 常见颜色:灰色、黄色、红色、绿色、黑色等。

1.4 沉积岩的分类沉积岩可以根据其成因、成分和结构进行分类:(1)碎屑岩- 砾岩:由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组成。

- 砂岩:由直径在0.0625毫米至2毫米之间的碎屑组成。

- 粉砂岩:由直径在0.0039毫米至0.0625毫米之间的碎屑组成。

沉积岩沉积相02第二章沉积岩形成及演化

沉积岩沉积相02第二章沉积岩形成及演化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沉积岩原始物质形成阶段 原始物质搬运和沉积阶段 沉积物的同生作用和准同生作用阶段
沉积物成岩作用阶段 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沉积岩形成演化阶段示意图
第二章
沉积岩成因复杂性的图示
第二章
第一节 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
第一节 母岩的风化作用 —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


形 成 温 度
风 化 能 力


矿物的风化稳定性相差很大,一般岩浆晚期形成的矿物稳定 性较高,抗风化有力强;岩浆早期形成的矿物抗风化能力较弱。
第二章
第一节 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
1、石英:风化过程中稳定性极高,是碎屑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
2、长石:风化过程中稳定性次于石英,其中钾长石稳定性高于斜 长石,也是碎屑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
6、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抗风化能力极低,在沉积岩 中少见。
7、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 相当稳定。
石榴石
锆石
刚玉
电气石
橄榄石
第二章
第一节 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
•与母岩矿物中所含元素具有的迁移能力大小有关
即是说,凡含有最易迁移和易迁移元素多的岩石和矿物,在地表 条件下,因元素的迁移而容易遭受化学风化而破坏。
第二章
第二节 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4、缓流、急流和佛罗德数
受大地构造和板块运动控制,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是火山碎屑 岩的主要物质来源,也是许多化学沉积岩的重要物质来源之一。
第二章
第一节 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
3、宇宙来的沉积物—量少、分布广、意义特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主要造岩矿物的风化及其产物
2.长石
长石风化稳定性仅次于石英
钾长石 多钠的酸性斜长石



斜长石
中性斜长石

多钙的基性斜长石
沉积岩中钾长石多于斜长石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1)钾长石
析出K,Si
析出K,Al
K[AlSi3O8]→K<1Al2[(Si,Al)4O10][OH]2·nH2O→Al4[Si4O10][OH]8→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一、母岩的风化作用和产物—沉积岩主要原始物质的形成
风化作用(按性质)分类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机械破碎 母岩破碎+化学变化 机械作用+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



化学成分不变 氧化、水解和溶解
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T、晶体生长、重力
氧、水和酸
生物、水、冰、风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C.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 几乎全部的Ca2+、Na+、K+、Mg2+被带走, SiO2进一步进入溶液,介质由中/碱性转为酸性, 形成不含Ca2+、Na+、K+、Mg2+的高岭石、变埃洛石等粘
土矿物,上个阶段形成的蒙脱石、水云母被破坏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沉积岩的原始物质
陆源物质 生物源/生源物质 深源物质 宇宙源物质




母岩风化产物 生物残骸及有机质 火山碎屑+深层卤水 陨石
★★★★
★★★
★★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一、母岩的风化作用和产物—沉积岩主要原始物质的形成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 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 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 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 的过程。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1)机械破碎阶段 3)酸性硅铝阶段
2)饱和硅铝阶段 4)铝铁土阶段
上述四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母岩风化过程, 但并不是所有的结晶岩风化作用都能进行到底。
风化作用能否达到最后的铝铁土阶段,取决于母岩岩性、 气候、地形、地壳运动强度、风化时间长短等因素,尤 其是气候因素。

Fe,Al,Ti,Sc,Y, Tr…

5.几乎不迁移元素(Kx≈n·10-10)
Si(石英)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主要造岩矿物的风化及其产物 1.石英
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稳定性最高,一般只发生机械破 碎作用,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
碎屑沉积岩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在岩石中平均含 量达66.8%。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类风化产物构成最重要的三类沉积岩的基本物质 碎屑残留物质+化学风化物质→(陆源)碎屑物质 ➢ 碎屑岩主要的原始物质 溶解物质 ➢ 化学岩、生物化学岩和生物岩
风化产物的性质影响以后所生成的沉积岩的性质 ↓
从母岩的风化作用开始,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就开始了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花岗岩
石 英:机械破碎
——砂粒
钾 长 石:K2O ——成为碳酸盐、氯化物进入溶液 ——溶解物质
Al2O3 ——水化后成为含水硅酸盐
——粘土
SiO2 ——少部分游离出来
——溶解物质
斜 长 石:Na2O, CaO ——碳酸盐、氯化物,溶于水 ——溶解物质
Al2O3,SiO2
1.最易迁移元素(Kx=n·10~n·102)
Cl,Br,I,S等以卤族元素为主;
2.易迁移元素(Kx=n~n·10) Ca,Mg,Na,F,Sr,K,Zn等碱(土)金属
元 素
3.迁移元素(Kx= n·10-1~n)

Cu,Ni,Co,V,Mn,Si(硅酸盐中),P;

4.惰性(微弱迁移)元素(Kx<n·10-1)



碎屑物质(岩石
新矿物
促进和加速化学风
碎屑+矿物碎屑) 粘土矿物和化学沉淀物质 化作用进行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断层与解理
花岗岩中的根劈
水解作用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一、母岩的风化作用和产物—沉积岩主要原始物质的形成
岩石←矿物的集合体←元素组成 元素→矿物→岩石的风化特征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地壳上升、沉积间断、不整合的重要标志 ➢古地理、古气候分析的重要依据 ➢蕴藏重要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 ➢在风化壳下或其中还可以形成油气藏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现代风化壳 馒头组石灰岩
古风化壳
泰山群 片麻岩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二、沉积物的其它来源 (一)生物成因(生物源)的沉积物 1.无机成分为主的生物残骸
(五)风化壳
1.风化壳或风化带的概念 由风化残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2.风化壳的厚度 决定于母岩性质、气候、地形、构造等因素 母岩性质是最根本的因素 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构造活动比较稳定,则风化壳厚度 较大。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3.古风化壳 风化壳分为古代和现代的,以第三纪为界 古风化壳是没有经过搬运的沉积岩 古风化壳有很重要的地质意义和经济意义
2010.4.14 ,冰岛 艾雅法拉火山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宇宙(来)源的物质 陨石及其尘埃 ①沉积岩组成部分 ②为解释某些地质和地史现象提供假想证据 ➢恐龙灭绝之谜
——同钾长石
白 云 母:较少分解
——云母碎片
黑 云 母:H2O
——水溶液
K2O,Al2O3,SiO2
——同钾长石
(Mg,Fe)O——碳酸盐,氯化物,赤铁矿,褐铁矿
——溶解物质及色素
副矿物:锆石、磷灰石
——重矿物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四)母岩的风化及其产物 2.母岩风化作用的阶段性 由于母岩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在风化作用中转移 性质的不同,母岩的风化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波雷诺夫将结晶岩的风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在各阶段中,各有其独特的风化产物(以玄武岩 为例)。
D.铝铁土阶段:风化作用的最后阶段 a.硅酸盐矿物彻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动元素都被带走。 b.铁和铝的氧化物和小部分SiO2以胶体状态在酸性介 质中聚集,原地形成水铝矿、褐铁矿、针铁矿、赤 铁矿和蛋白石。 c.堆积物是一种红色疏松的铁质或铝质土壤,也称红土。
到达这个阶段的风化作用通常也称为红土型风化作用
7.硫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 最易溶于水中,呈溶液态流失
8.岩浆岩、变质岩次要矿物或副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别很大 石榴石、锆英石、刚玉、电气石、金红石、磁铁矿、榍石、 蓝晶石、独居石、红柱石等风化稳定性较大 ➢沉积岩中的重矿物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四)母岩的风化及其产物 1.各种岩石的风化及其产物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 ➢不同的岩石矿物组成不同 ➢再加上结构、产状、形成背景等差异 母岩风化的差异性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3.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1)碎屑残留物质 母岩岩屑或矿物碎屑,在风化作用的第一阶段最发育 (2)新生成的矿物----“化学风化物质” 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矿物 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铝土矿、褐铁矿等 (3)溶解物质 化学风化中被溶解的Cl、S、Ca、Na、Mg、K、Si、Fe、 Al、P…。
一、母岩的风化作用和产物—沉积岩主要原始物质的形成
(二)元素的风化分异 在相同的特定风化条件下,各类造岩元素由于从母
岩中析出的难易程度不同,而按一定顺序从母岩中分离出 来的现象。
→某些元素的淋滤分散和另一些元素的残积、富集。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水迁移系数——kx”衡量元素在风化带中的迁移能力
钾长石 +H2O 水云母
+H2O
高岭石
SiO2·nH2O(蛋白石) Al2O3·nH2O(铝土矿)
(2)斜长石的风化作用与产物同钾长石相似
斜长石→蒙脱石→高岭石→
蛋白石 铝土矿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3.云母 白云母(K)的抗风化能力较强,在沉积岩中较常见。
析出钾,加入水→水白云母→高岭石 黑云母(Fe、Mg)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
本讲介绍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沉积岩的概念,从概念中我们知道沉积 岩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1)原始物质的形成阶段;(2)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3)沉积后作用阶段。 这一讲我们主要介绍第一节内容,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我们知道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四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就 是母岩的风化产物,因此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风化作 用的阶段性及风化产物类型是本讲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在 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关注。
生物的硬体部分 ➢保存为化石/生物碎片:碳酸盐、磷酸盐和硅质等 2.有机生物残体——有机质 植物体和动物的软体部分 ①转化为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等 ②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二)深部来源(深源)的物质 火山物质 直接堆积成火山碎屑岩,or混入正常的碎屑岩中 地下深层的热卤水、温泉、热气液等 盐膏岩、硅岩、铁岩、锰岩等岩石和铅、锌等矿床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A.机械破碎阶段(碎屑阶段) 物理风化为主→岩石或矿物的碎屑
玄武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以辉石和斜长石为代表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