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黑鱼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黑鱼怎么养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怎么养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怎么养黑鱼的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黑鱼怎么养?【专家解答】近年来,养殖黑鱼的养殖户越来越多,黑鱼是中国常见的食用鱼,营养价值高,在市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养殖黑鱼能够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那么,黑鱼怎么养呢?就由本人带你去看看黑鱼的养殖技术。

一、池塘选择养殖黑鱼的池塘不要太大,一般面积以3亩—5亩为好。

池塘水深为1.5米—2.0米,底泥厚15厘米—20厘米,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

二、鱼种投放投放鱼种的规格是根据市场商品鱼规格而定。

目前,黑鱼个体重0.7公斤—2.0公斤的好销售,因此,放养鱼种的规格应为每尾75克—100克。

放养密度要依据饲料来源、饲养技术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投放鱼种2000尾—2500尾。

同时可套养花鲢鱼种400尾—500尾,鱼种规格为每尾100克—150克。

三、饲料投喂黑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既吃活食也吃死食,主要以小鲫鱼等野杂鱼为食。

人工饲养时采取定时、定点驯化投喂方法。

每天投喂两次,上午10时、下午3时。

一般鱼种放养5天—7天后就能全部浮到水面抢食。

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食台附近黑鱼吃食情况,如食台附近黑鱼少、抢食不激烈时,表明鱼已吃饱,可以停止投喂。

四、饲养管理黑鱼食性大,排泄物多,很快能使池塘水变肥。

肥水能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很容易造成池塘水中缺氧,因此,要特别注意水中溶氧的变化。

一旦发生缺氧,要及时开增氧机。

若缺氧比较严重时,可以采取部分水面杀灭的方法,即在池塘边2米—3米的水面泼洒敌百虫,浓度为0.5ppm~1.0PPm.黑鱼抗病力强,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很少得病。

但秋季后期,如管理不善、饲料不足、水体环境严重不良等,黑鱼也会得病。

因此此阶段一定要小心观察,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

黑鱼如何养殖方法黑鱼的养殖知识和技术

黑鱼如何养殖方法黑鱼的养殖知识和技术

黑鱼如何养殖方法黑鱼的养殖知识和技术黑鱼是非常常见的食用鱼,也被称为乌鱼、富贵鱼等。

由于黑鱼体型相对较大,生长速度快,市场价值非常高,而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许多养殖户都养过黑鱼,那么,黑鱼养殖技术的整个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养殖黑鱼方法1.黑鱼是一种淡水底栖性鱼类。

它通常生活在水生植物过度生长或泥底的水域,遍布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水域。

它对水体中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对溶解氧、水温和水质有很强的适应性。

当水中缺氧时,鳃腔内的辅助呼吸器官可以用来在水面上呼吸。

蛇头可以在0到41℃的温度下生存,16-30℃是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佳温度。

当泉水温度恢复到8℃以上时,它通常会在上层和中层水中移动。

2.黑鱼更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新鲜的小鱼和虾为主要诱饵。

在养殖的最初阶段,鱼种喜欢吃活饵,因此需要喂养和驯化。

在将鱼种放入池中后的第二天早上,要在池边投喂适量的死饵进行驯化,然后逐渐移到池边进行饲养。

在鱼习惯吃死饵后,应在正常时间喂食,即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4点分别喂食一次,每日喂食量约为鱼体重的5-10%。

也可以用人工饲料喂养,配方为:鱼粉40%、豆粕22%、酵母粉5%、豆饼10%、小麦粉10%、麦皮10.7%、盐2%、维诺鱼用高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喂食时,应确保时间、位置、质量和数量,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黑鱼怎么养3.日常管理水质控制:经常换水,在炎热的夏天每7天换1/3的池水,半个月换3/5的池水;此外,每30天向整个水池喷洒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质,并将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

疾病预防:黑鱼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很少生病。

但在深秋,管理不善也会导致疾病。

黑鱼的主要疾病有出血病、皮肤腐病、疥疮病、鳃腐病等,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到病前预防,有病早治。

黑鱼怎么养殖

黑鱼怎么养殖

黑鱼怎么养殖黑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营养的淡水鱼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它的养殖方法简单,适应性强,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

本文将介绍黑鱼的养殖过程和技术要点。

1. 确定养殖水域黑鱼的养殖水体应选择水质清澈、湿度适宜、水温稳定的水域。

最好选择池塘、湖泊或者深井等养殖水体。

养殖池塘的底泥应清理干净,确保无害物质存在。

2. 准备养殖设施根据养殖的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设施。

常见的养殖设施有池塘、围栏和水族箱等。

确保水体容积足够,能够满足黑鱼的生长需求。

3. 选购种苗在正规的水产市场或养殖场选购饲养的种苗。

选择种苗时,要求体形匀称、色泽鲜亮、健壮活跃的个体。

检查种苗是否存在明显疾病、伤口或畸形等异常情况。

4. 调整水质在引水入池前,要进行调整水质的工作。

首先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养殖黑鱼的标准。

水温控制在24-28°C之间,PH值在6.5-8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1mg/L。

5. 合理投放种苗在调整好水质后,将选购的种苗合理投放到养殖水体中。

种苗的投放密度要根据养殖设施的容量和种苗的生长速度来确定。

投放种苗时,要避免造成损伤和惊吓,保证种苗的生长发育。

6. 合理投喂饲料黑鱼的饲料要选择优质的,成分符合黑鱼生长的要求。

一般可选择优质的鱼粉、豆粕、麸皮等作为主要饲料。

在日常投喂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控制好饲料的投放量,以免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

7. 定期清理养殖水体定期清理养殖水体,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除池塘杂草,清理污泥,保持水质清洁,避免黑鱼生长受到影响。

8. 防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定期检查黑鱼的身体状况,观察鱼体有无异常症状。

发现疾病或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如调整饲料组成、加强水质处理等。

9. 生长周期观察黑鱼的生长周期通常为6-9个月,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黑鱼的生长情况。

对于生长较慢或出现异常情况的个体,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黑鮶养殖的管理技术要点介绍

黑鮶养殖的管理技术要点介绍

黑鮶养殖的管理技术要点介绍黑鮶又称黑鱼、黑石鲈、黑寨。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渤、东海都有,北方沿海终年可见。

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软硬适口,尤适清蒸和做汤。

生长快,适应性好,是网箱养殖的较好种类。

黑鮶身体延长,侧扁。

体长一般为20~30厘米,体重100~300克。

吻较尖,下颌长于上颌。

眼大,高位。

背鳍一个,中间有缺刻,具13鳍棘、12软条。

尾鳍圆形。

身被细圆鳞。

背部及两侧灰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纹。

胸腹部灰白色。

背鳍黑黄色,其余各鳍灰黑色。

该鱼系冷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浅海岩礁间或海藻丛中。

不喜光。

春秋季可结成小群,作短距离洄游。

较耐低温,适温范围8~25℃,14~22℃生长最快。

5~6℃停止摄食,致死温度为1℃。

黑鮶为肉食性鱼类,属游泳摄食。

十分贪食,摄食量大,胃饱满度高。

低龄鱼的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7.5%,饱食量达 11%左右。

生长较快,人工苗种养殖第二年可达250克,第三年达600~800克/尾。

寿命一般为5~8年,*体长50厘米,体重超过10千克,5龄以前生长快,5龄以后下降,8龄以后明显下降。

繁殖年龄为3~14龄,其中3~4龄鱼中雄鱼占优势,5~7龄则雌鱼占优势。

山东近岸产仔期在4~5月,盛期为5月上、中旬。

繁殖初期水温约11℃,盛期13~16℃。

通常在近岸。

内湾口外有礁石且潮流畅通、水质清新处产仔。

卵胎生,仔鱼自母体产出时即可自由游泳。

—1 —。

东北黑鱼养殖方法和技术

东北黑鱼养殖方法和技术

东北黑鱼养殖方法和技术1. 简介东北黑鱼,又称黑鱼或花鱼,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淡水鱼类。

黑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东北黑鱼养殖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东北黑鱼养殖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养殖者提高产量和效益。

2. 环境条件2.1 水质要求东北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水质特点如下:- pH值:6.5~7.5- 温度:20~25摄氏度- 溶氧量:5~8mg/L- 水质清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调节是养殖成功的基础。

2.2 地理环境东北地区四季分明,气温波动较大,因此选择适宜的养殖地点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选择温暖、阳光充足的地区建设养殖场是比较合适的。

3. 养殖池建设3.1 池塘选址选择路况便利、水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养殖场。

避免选择斜坡地或土质较差的地方,以免影响养殖效果。

3.2 池塘设计- 池塘大小: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但一般要保证鱼的活动空间,建议平均每尾鱼投放空间为0.1~0.2平方米。

- 池塘深度:建议池塘深度控制在1.5~2.5米之间,以保持水温稳定。

池塘的设计要考虑到鱼类的生长特点,尽可能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3.3 池塘装修在池塘底部铺设养殖专用的塑料膜或水泥,以确保池塘内水质清洁。

同时设置适当数量的池塘进出水管道,方便充水和水质调节。

4. 鱼苗养殖4.1 选购鱼苗选择优质的鱼苗是保证养殖效果的重要一环。

优质的鱼苗应具备以下特点:- 身体活动力强- 体色鲜艳- 头部齐整,无明显伤口4.2 鱼苗投放和管理- 鱼苗投放:将鱼苗平均分布于池塘中,避免过度密集,以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 饲养管理:定期投喂合适的饲料,注意饲料量和饲养时间的控制,防止过度饲养引发水质问题。

同时,定期检查鱼苗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饲料管理5.1 饲料类型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配方。

常见的饲料类型有颗粒饲料、粉状饲料等。

北方地区黑鱼养殖技术

北方地区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技术郑永山黑鱼的学名为乌鳢,它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名优鱼类,市场销路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均有黑鱼的分布。

目前,黑鱼已在南方省份实现了规模化养殖,但在黑龙江省养殖的规模还比较小,尚处于启步阶段。

一、鱼种培育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2~5亩为宜,池深达到2m即可。

鱼种入池前10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每亩池塘施腐熟发酵的粪肥100~150kg。

池塘注水0.6~0.8m。

2、鱼种放养每亩放养规格2~3cm的夏花鱼种4000~5000尾,放养规格3~4cm的鲢鳙鱼种500~800尾。

3、饲养管理在池塘固定一个3~4m2见方的饵料台(可用筛绢制做)。

饵料台在水面下30~40cm处。

饲料投喂鲜野杂鱼。

投喂前用3%~5%的盐水浸洗饲料鱼消毒10min,再将鲜鱼绞成肉泥,放在饵料台上即可。

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0%左右。

每天喂2次,上、下午各喂一次,每次投喂的量以鱼2h内吃完为宜,否则应减少投喂量。

4、日常管理鱼种入池后要注意调节好水质,一般5~7d加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0~20cm,饲养后期如发现水色不佳还应换水。

二、成鱼养殖黑鱼的成鱼养殖可采取池塘主养、池塘套养和大中水面养殖三种方法。

1、池塘主养⑴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2~10亩为宜,面积不宜过大,池塘小有利于生产管理。

池深达到2~3m即可。

池塘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

在池塘的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

在鱼池四周池埂上设置高约1m的围网,防止黑鱼逃跑。

在池边浅水处种植水草,种植水草的面积达到池水总面积的20%即可。

鱼种入池前一周,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并注水0.8~1m深。

⑵苗种放养每亩放养规格30~50g的鱼种400~500尾,规格100g 左右的鲢鳙鱼种100~150尾。

⑶饲养管理饲料:既可投喂鲜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混合饲料。

鲜动物性饲料可以选择海、淡水小型野杂鱼,也可选择鸡肠子、猪肺子等畜禽下脚料和蚯蚓、蝇蛆等。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又称乌鳢、乌鱼、蛇皮鱼、食人鱼、火头,财鱼等多种名字。

黑鱼产地:黑鱼在我国除西部地区少见外,各地的淡水江河、湖泊、沟塘、池沼中均产。

黑鱼形态:黑鱼体圆长,口大牙利,性凶猛,一身黝黑形似蛇皮的图案,身上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一对突出、发光的小眼,由于各地水色不同,使黑鱼体色稍有差异。

黑鱼的生活习性:黑鱼属肉食性鱼类,小黑鱼食水生浮游动物,稍大即食小鱼、小虾。

大黑鱼以食其他鱼类和青蛙为主,有时还食小黑鱼。

黑鱼喜栖于水草茂密的泥底或在水面晒太阳,有的黑鱼还经常藏在树根石缝中来偷袭其他鱼。

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养殖设施:土池塘、水泥池等。

水深要1-2米。

提水设备齐全。

2.水源:河水、水库水、地下井水等均可,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

3.面积:为了方便生产管理和销售,鱼池的面积宜小些,最好1亩左右,最大不要超过2亩。

4.最好有进排水口。

在池周边须设40-60厘米的网拦等防逃设施。

5.在池的四周水面种上水草(一般以不超过鱼池面积的20%为宜),作为隐避物,便于遮挡阳光、避暑、捕食,同时还能净化水质,调节水温。

6.在投放鱼种前必须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

二、养殖技术。

1.鱼种放养:①鱼种规格:选用10厘米以上(最好10-14厘米,60克-100克)当年鱼种,鱼种要规格一致,无伤无病。

②鱼种来源:最好选择当地生产的鱼种。

③放养时间:当年最好在9月至10月上旬为好,可摄食恢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

年后放养应在3-4月。

④消毒: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采用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10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

⑤放养密度:水深在1.2-1.5米,50-60克左右鱼种每亩投放8000-9000尾,80-100克鱼种每亩投放5000-6000尾,若平均水深降低则放养量相应降低。

2.饲养管理:投饵要坚持“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形成“感官”反应,把黑鱼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抢食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料浪费。

黑鱼如何养殖养殖方法介绍

黑鱼如何养殖养殖方法介绍

黑鱼如何养殖养殖方法介绍一、黑鱼池塘建造鱼池面积以10亩为宜,水深2米左右,塘埂高出水面50公分,池塘四周用竹竹篱笆或网片作为防逃墙,防止黑鱼趁雨季地面湿滑时逃逸。

水源要充足,水质要清新,池水溶解氧含量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公分以上。

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二、黑鱼鱼种放养1.池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间隔3天后注入新水,水深1.0米,待毒性消失后即可试水放入鱼种。

2.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做好放养方案,以获得**的养殖效果。

黑鱼放养时间在7月初放养。

配套家鱼池主养成鱼,其中草鳊鱼种放养量按草鳊鱼单产能达175千克模式放养。

乌鳢养殖池鱼种放养情况见下(面积:3.5亩)。

(1)第二周期①7月18日放养乌鳢:规格为13~15克/尾,总放养21000尾,重276.1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6000尾/亩,78.9千克/亩。

②7月25日放养鳙鱼:规格为250克/尾,总放养140尾,重3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40尾/亩,10千克/亩。

两种模式的总放养尾数为21140,总重量为311.15,单位面积总放养量6040尾/亩,88.9千克/亩。

(2)**周期①7月20日放养乌鳢:规格为5克/尾,总放养13000尾,重6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3714尾/亩,18.57千克/亩;规格为10克/尾,总放养7000尾,重70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2000尾/亩,20千克/亩。

②7月25日放养鲢鱼:规格为100克/尾,总放养250尾,重2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71尾/亩,7.14千克/亩。

③7月25日放养鳙鱼:规格为150克/尾,总放养105尾,重15.7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30尾/亩,4.5千克/亩。

以上的总放养尾数为20355尾,总重量为175.75千克,单位面积总放养量1815尾/亩,50.21千克/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鱼养殖技术
郑永山
黑鱼的学名为乌鳢,它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名优鱼类,市场销路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均有黑鱼的分布。

目前,黑鱼已在南方省份实现了规模化养殖,但在黑龙江省养殖的规模还比较小,尚处于启步阶段。

一、鱼种培育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2~5亩为宜,池深达到2m即可。

鱼种入池前10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每亩池塘施腐熟发酵的粪肥100~150kg。

池塘注水0.6~0.8m。

2、鱼种放养
每亩放养规格2~3cm的夏花鱼种4000~5000尾,放养规格3~4cm的鲢鳙鱼种500~800尾。

3、饲养管理
在池塘固定一个3~4m2见方的饵料台(可用筛绢制做)。

饵料台在水面下30~40cm处。

饲料投喂鲜野杂鱼。

投喂前用3%~5%的盐水浸洗饲料鱼消毒10min,再将鲜鱼绞成肉泥,放在饵料台上即可。

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0%左右。

每天喂2次,上、下午各喂一次,每次投喂的量以鱼2h内吃完为宜,否则应减少投喂量。

4、日常管理
鱼种入池后要注意调节好水质,一般5~7d加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0~20cm,饲养后期如发现水色不佳还应换水。

二、成鱼养殖
黑鱼的成鱼养殖可采取池塘主养、池塘套养和大中水面养殖三种方法。

1、池塘主养
⑴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2~10亩为宜,面积不宜过大,池塘小有利于生产管理。

池深达到2~3m即可。

池塘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

在池塘的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

在鱼池四周池埂上设置高约1m的围网,防止黑鱼逃跑。

在池边浅水处种植水草,种植水草的面积达到池水总面积的20%即可。

鱼种入池前一周,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并注水0.8~1m深。

⑵苗种放养
每亩放养规格30~50g的鱼种400~500尾,规格100g 左右的鲢鳙鱼种100~150尾。

⑶饲养管理
饲料:既可投喂鲜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混合饲料。

鲜动物性饲料可以选择海、淡水小型野杂鱼,也可选择鸡肠子、猪肺子等畜禽下脚料和蚯蚓、蝇蛆等。

畜禽下脚料的饲养效果不如野杂鱼。

投喂的饲料要适口,绞碎后投喂。

混合饲料的参考配方:鲜野杂鱼60%、麦麸40%。

投喂:在池塘内固定一个4 m2见方的饵料台。

饵料台可用筛绢制或密眼窗纱制做。

用木桩将饵料台固定在水面下30~50cm深的地方。

投喂时将饲料放在饵料台上即可。

日投喂量占鱼总重量的5%~10%。

每天喂二次、上、下午各喂一次,每次投喂的量以鱼2h内吃完为宜,否则应减少投喂量。

⑷日常管理
要经常清洗食台,每周消毒一次,每次用漂白粉250g
或强氯精50g。

鱼种入池后,5~7d加一次水,至夏季水深达到1.5~2m,并保持这一水深。

2、池塘套养
选择小型野鱼丰富的成鱼养殖池套养,不宜在鱼种池套养,否则黑鱼会摄食饲养的鱼种。

每亩放养规格30~50g 的鱼种10~20尾。

每亩可产500g左右的成鱼5~10kg,每亩增收100~200元。

3、大中水面养殖
黑鱼特别适合水草较多,小型野杂鱼丰富的湖泊和水库放养。

一般每亩水面放养规格2~3cm的鱼种10~15尾或规格30~50g的鱼种5~10尾。

2~3年后,黑鱼会在水域中自繁自育,控制好捕捞量,以后不需要投放鱼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