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合集下载

水稻正确施肥方法

水稻正确施肥方法

水稻正确施肥方法
一、水稻正确施肥方法
(一)正确施肥的重要性
施肥,是改善土壤肥力,保证水稻生长的必要动作,是正确改良土壤肥力,确保充足的水稻可供应的营养,提高作物的生产率和质量的必要措施。

正确的施肥,不仅有助于提高作物的生产力,而且可以防止土壤的退化,有利于土壤的健康,改善土壤的湿度。

(二)正确的施肥方法
1.施肥应该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采取有效的施肥措施。

2.要ΤΦ照顾施肥质量,间施宜重,疏施宜轻,科学施肥必须适合作物的生长和农业资源的环境需要。

3.要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添加磷钾及微量元素,特别要添加适宜的钾肥,以提高水稻的质量。

4. 施肥应根据水稻出苗期和开花结籽期的具体情况及季节,及时有效地施肥,以利于水稻的正常发育。

(三)施肥的注意事项
1.要根据旱涝灾害情况,适当调整施肥量,避免紧急施肥错误,给农业带来更多损失。

2. 不宜将肥料放在水稻的根部,以免损伤根系。

3. 注意施肥对水稻的控制效果,防止水稻的病虫害爆发,以减少农药污染。

4. 一定要掌握施肥的技术规律,合理安排施肥过程,以便得到
理想的结果。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稻施肥时间、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稻施肥时间1. 基本原则在确定水稻施肥时间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施肥量和种类;(2)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3)避免在雨季或低温季节进行大量施肥,以免造成养分流失或积累。

2. 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时间(1)基础施肥:在播种前或移栽前进行,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一般情况下,基础施肥占总量的30%左右。

(2)追肥: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

追肥可以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3)叶面喷施:在生长期间,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补充作物的养分需求。

三、水稻施肥技术1. 基本原则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2)合理控制施肥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或不足;(3)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

2. 施肥技术(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手段。

适当加入有机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增加土壤营养、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手段。

选择适当的化学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四、总结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和技术。

同时,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分析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分析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分析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肥料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肥料利用效率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还能增加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从施肥技术、土壤管理和品种选育三方面分析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一、施肥技术1.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类型、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施肥。

可根据肥料种类、作物品种和生长期等,采用定量施肥、分期施肥、穴施、条施等方式,确保施肥量准确,吸收利用率高。

2.利用有机肥。

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增加土壤肥料储量。

可采用秸秆、绿肥、动物粪便等作为有机肥,与化肥混施,使肥料的效果更好。

3.使用控释肥料。

控释肥料可以在作物生长期内缓慢释放养分,满足作物的需要。

采用控释肥料,既可以减少追肥次数,又可以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土壤管理1.合理耕作。

采用积极耕作方式,使土壤松散、保水、保肥、增加通透性,有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

2.调整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的调整直接影响水稻对肥料的吸收。

通过施用石灰、有机肥等方式,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使土壤适合水稻的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

3.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微生物可以协助水稻吸收养分,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采用农药的有效添加等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三、品种选育1.优选适宜品种。

水稻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均质度。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能力。

2.遗传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水稻的吸收能力、生长速度和根系分布等,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综上所述,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包括施肥技术、土壤管理和品种选育三方面。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提高水稻应用肥料的效果。

同时,还需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推广科学肥料、有机肥、控释肥等高效肥料的使用,为水稻保健增产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保障。

水稻什么时间施肥 水稻施肥时间及施肥技术.doc

水稻什么时间施肥 水稻施肥时间及施肥技术.doc

水稻什么时间施肥水稻施肥时间及施肥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技巧可有效提高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户收入,那么,水稻什么时间施肥最好?水稻施肥时间及施肥技术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水稻施肥时间水稻施肥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

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2)分蘖肥。

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

每亩随水冲施就果一桶,叶面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穗肥。

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

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

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4)粒肥。

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

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每亩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千克。

水稻施肥技术施肥方法: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方法,首先在施肥的时候要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根据不同的生长情况来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施肥。

如果施肥太早就会造成生长过快,没用的稻苗增多,但是施肥太晚就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等诸多疾病,同时有可能因为一时间水稻无法适应这个肥沃程度而倒苗。

其次施肥要注意用量,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根据稻田的肥沃程度和水稻的长势来进行施肥,通常一亩要用八千克复合肥或者六千克尿素。

最后施肥的时候尽量以喷施法,同时在肥料溶液中加一点洗衣粉,这样可以避免肥力被蒸发。

水稻施肥种类和要点施肥种类:水稻使用的肥料种类其实并不多,都是按照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的针对性的肥料。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

施肥作为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目前采用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N、P、K三种营养元素施肥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顾名思义,即针对水稻生长和发育中的三个关键期进行相应的施肥控制。

其中,第一个控制点为出苗后4至5叶期,第二个控制点为拔节期,第三个控制点为抽穗期。

在这三个控制点中,对应的营养元素施肥量不同,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二、具体施肥方法1. 出苗后4至5叶期,此时水稻幼苗生长较快,需要增强其根系的吸收能力,因此施肥应以磷肥为主,并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

其中,氮肥以尿素为主,磷肥以单超磷酸钙为主,钾肥以氯化钾为主。

具体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5公斤尿素、20公斤单超磷酸钙和10公斤氯化钾。

2. 拔节期,此时水稻进入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的高峰期,需要适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其生长。

同时,为防止大量氮肥施入土壤后挥发、渗漏等现象,需要采用缓释肥进行施肥。

此时的具体施肥量为每亩施用30公斤尿素、10公斤缓释氮肥、15公斤氯化钾。

1. 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适量增加或减少施肥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 减少化肥浪费。

采用缓释肥等技术,可以减少肥料的挥发、渗漏等现象,避免化肥的浪费。

3. 保护环境。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残留量,避免化肥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环境。

四、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技术,以适应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

2.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引起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分散施肥,避免出现集中施肥和单一肥料施用的情况。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都被广泛种植。

正确的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稻施肥的要点,包括肥料选择、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以及施肥量的控制。

1.肥料选择水稻的施肥需要考虑到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

氮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对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起着关键作用。

磷对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形成花、实有着重要作用。

钾对于水稻的营养平衡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合理选择含有这些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是水稻施肥的关键。

2.施肥时间水稻施肥的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来说,水稻在活动生长期需要加强施肥。

一般而言,在水稻移栽后的30天内,对氮肥进行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期和抽穗期之间进行第二次追肥,主要补充磷和钾肥;在抽穗后期进行第三次追肥,这个阶段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提供丰富的氮肥和磷钾肥。

3.施肥方法水稻施肥有不同的方法,包括底肥和追肥。

底肥是在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的肥料,目的是为了提供给水稻种植初期所需的养分,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化学肥作为底肥。

追肥则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的补充肥料施用。

追肥可以通过灌溉施肥、叶面喷肥等方式进行。

根据水稻的生长状态和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追肥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4.施肥量控制水稻施肥的关键是控制施肥量,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一般来说,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氮、磷、钾的施肥量。

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逐渐增加施肥量可以更好地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同时,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深度,保证肥料的充分利用。

总结回顾:水稻施肥技术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正确选择肥料、合理施肥时间、掌握施肥方法以及控制施肥量是关键要点。

合理的施肥可以为水稻提供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而过量施肥或者不足施肥则会导致养分浪费或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农民应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施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水稻施肥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正确的施肥方法或不合理的施肥量会导致水稻生长受限、产量下降、农田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施肥量过多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误以为多施肥就能增加产量,结果导致施肥量过多,水稻吸收不利,生长发育受限,甚至造成秧苗烂根。

解决对策: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需肥量进行科学投入。

可以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施肥。

要根据水稻生长期和需肥量,科学确定施肥时间和肥料种类,避免施肥过多。

问题二:施肥不均匀有些农民容易将肥料集中投放在水田中心,导致施肥不均匀,部分地区缺肥,部分地区肥料过量,造成产量损失和养分浪费。

解决对策:进行肥料均匀施放。

施肥前应在水田中设置适当数量的投肥带,根据水田面积和肥料种类,将肥料适量分散投放在水田面积内,保证肥料均匀分布。

可以使用分散肥或利用施肥机械实施精准施肥,确保肥料在水田中分布均匀。

问题三:追肥不及时一些农民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追肥不及时,导致水稻营养不良,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解决对策:科学制定追肥方案。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需肥量,制定相应的追肥方案。

一般来说,水稻分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等生长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养分供给。

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肥量,追肥及时,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

问题四:不合理施用肥料种类一些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只注重氮肥的施用,忽视了磷、钾等其他养分的供给,导致水稻缺乏综合养分,生长受限。

解决对策:科学配合施肥,综合供给养分。

在肥料的选择上,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需肥量,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做到全面施肥。

氮肥主要促进水稻的生长,磷肥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和结实性,钾肥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品质。

合理搭配这些肥料,满足水稻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问题五:肥料施用与水控制不协调有些农民在施肥过程中没有注意肥料的施用与水控制的协调,造成养分流失和土壤污染。

水稻如何施肥,施什么肥

水稻如何施肥,施什么肥

水稻施肥会施三次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肥得原则应是有机肥、磷肥作为基肥;分蘖肥主要以钾肥为主,氮肥需多次施肥;穗肥主要是促花、保花、增粒为主。

下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的施肥方法: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有机肥是维护和提高地力的重要途径。

2、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分化前的施肥叫分蘖肥。

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由于水稻一般根系活力强,插后新根发生较快,一般早稻在插后5天,晚稻在插后3天。

3、巧施穗肥
从幼穗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

穗肥因施用时期和作用不同,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顶峰期。

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增进穗大粒多
施肥注意事项
1、在水稻移栽后要及时进行施肥,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施肥;
2、在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时,要根据水稻的长势和病状进行施用,施用过多微量元素肥料会抑制水稻的生长;
3、水稻的叶面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在水稻发生长势差等病状好进行叶面施肥见效快。

以上就是孟州市绿之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享的信息,希望上述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该公司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拥有现代化的研发中心、10余名专家技
术人才以及专业的植保服务团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在生产实践上,由于对施用技术把握不好,常使水稻遭致肥害。

其症状有的表现为僵苗滞长或者停止生长;有的秧苗旺长,无效分蘖急剧滋生,导致贪青晚熟;有的秧苗长势荫蔽,诱发纹枯或稻瘟等病害。

发生肥害的稻田,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使秧苗翻耕改种。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

水稻施肥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项因素来通盘考虑,灵活应用。

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

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

水稻氮、磷、钾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

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千克,磷0.8-1.2千克,钾2.1-3.0千克。

三要素的比例为2:1:3。

了解水稻的需肥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

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

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

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

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千克。

二、巧施穗肥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

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

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

并能防止贪青、倒伏。

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色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收施。

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

亩施尿素3 -4千克,并配施少量磷钾肥。

三、酌施粒肥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

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

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

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比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千克。

缺磷地区还要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50-100克,兑水50千克。

对于已发纹枯病、稻瘟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120、消菌灵等农药防治。

四、如何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水稻专用复合肥是根据水稻在移栽后对氮、磷、钾需求规律研制出来的一种中浓度复合肥,最适作水稻移栽田基肥用。

它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返青快”、“安全性好”等特点,使用后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使用方法:作水稻基肥,用量一般为25公斤/亩,不需再配施其他的化学肥料,施肥后马上可以插秧,不会烧苗。

移栽后5-7天再施追肥,用水稻专用复合肥作基肥的移栽田,追肥里氮的有量不变(一般10-15公斤/亩),钾肥数量可以减少一半(籼杂5公斤/亩,粳杂2.5公斤/亩),磷肥可以省略不施。

水稻专用复合肥还可以作水稻秧田基肥,秧田追肥及移栽田追肥,用量均为25公斤/亩。

五、谷子的施肥技术谷子生育期短,一般90天左右,种植一般为麦收后贴茬直播,不施底肥。

因此,追肥对谷子丰产丰收至关重要。

追肥一般两次,第一次在拔节期每亩追施碳铵30~35公斤或尿素10~12公斤,第二次在旗叶出现后开花前追施,每亩追碳铵10~20公斤或尿素4~7公斤。

六、稻田施肥何时最佳秧田施肥基肥:秋田起垄后,在畦面撒施经打碎、过筛的过磷酸钙每亩20-25千克,氯化钾每亩7-10千克。

在有机肥少、土质较贫瘠的秧田、秧畦上增施5-7千克硫酸铵,然后将肥料施入泥中,播上稻种。

追肥:水稻种子从播种到期苗,要追肥2-3次。

第一次在秧田三叶期,亩施尿素2.5-3.5千克,或用其它氮肥5-7千克,加水200倍溶解后喷施。

第二次在移栽前4-7天,施肥量与第一相同。

这次施肥叫“起身肥”或“秧根肥”。

本田施肥基肥:在最后一次耙田前,先排去田水,早稻施绿肥亩1000-1500千克或猪粪800千克,另加施碳铵、尿素、氨水等,按标肥折亩施20-25千克,过磷酸钙亩施20-30千克,氯化钾亩施5-7千克,晚稻田用猪粪亩施500千克,氮、磷、钾化肥用量比早稻少1/4。

然后,将各种化肥与腐熟有机肥混合,撒施于田面,随即翻犁、耖田,使肥料与土层充分混匀,整平即可播种。

穗肥:一般幼穗可在早晚穗抽穗前25-30天追施,可增加穗粒数。

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千克,均匀撒施于土表。

水稻后期施化肥可采用根外喷洒方法,如用2%尿素溶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亩施150千克肥液,于下午将肥叶施于叶面即可。

七、妙施肥料提高水稻产量水稻增产,科学施用肥料十分关键。

提高水稻产量的施肥技术有以下几点:(一)、施足有机肥:有机肥主要用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土杂肥30-40担,或饼肥30-40公斤,还可于耕翻后上水前施用人畜粪肥40-50担。

(二)、控制氮素肥:氮肥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恋青、倒伏、病虫害加剧,而且导致空秕粒多、结实率下降,影响水稻产量。

氮素肥料主要用作追肥,一般在水稻移栽后亩施尿素6-7公斤,第二次在插后13-15天结合耕田亩施尿素4-5公斤,以利发棵壮蘖。

中期要注意控水控肥,只对生长较差的二、三类禾苗酌情补施一些平衡肥,后期看苗补追粒肥3-4公斤。

(三)、重视施用磷钾肥:磷肥以基肥为宜,钾肥以追施较好。

一般在有机肥充足的田块每亩施磷肥20公斤,作为蘖肥用的钾肥每亩可施氯化钾3.5-5公斤。

水稻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促进灌浆结实。

一般在抽穗扬花后期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每亩每次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50-60公斤于傍晚喷施。

(四)、增施微肥:微量元素如锌、锰、硼等,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增强稻株的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后期根系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粒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还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籽粒的充实度,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据试验,在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施微量元素肥料的比不施的每亩可增产40-50公斤,而每亩生产成本才增加2元钱左右。

水稻施用锌、锰、硼等微量元素,一般以喷施两次较好。

第一次在分蘖盛期,第二次在幼穗分化完成期。

锌、锰、硼肥的施用量为每亩100-125克,冲水浓度为:锌为千分之一;锰、硼各为万分之五,选阴天或晴天下午喷施叶面。

(LYJ)八、水稻配方施肥技术(一)、总施肥量在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入纯养分为N 12—14公斤,P2O5 2--2.5公斤,K2O 10—12公斤。

具体肥料用量等于上面提出的纯养分除以肥料外包装标明的养分含量。

如磷肥外包装标明为P2O512%,则应施2/0.14公斤(即14.3公斤)磷肥。

(二)、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数量基肥:全部农家肥、全部磷肥、30%的氮肥、50%的钾肥作基肥。

分蘖肥:40%的氮肥、50%的钾肥作分蘖肥施用。

幼穗分化肥:20%的氮肥作幼穗分化肥用。

粒肥:10%的氮肥在齐穗期施用。

(三)、施肥方法(1)基肥全层施,碳铵作基肥要结合耙田施下。

(2)追肥应保持有薄水层。

九、惊蛰:稻秧施肥最当紧“惊蛰”一到,意味着气温继续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地下的昆虫等开始苏醒。

这时的气候有两大特点,一是气温回升较快;二是渐有春雷萌动或春雷开始震响,所以叫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我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惊蛰节气,许多农事活动就要从此开始,而最重要的农事莫过于“下种育苗”了。

惊蛰时节进入水稻育秧的季节,俗语说“秧好一半禾”,为了获得水稻高产,首先要培育出足够数量的壮苗,而秧田施肥又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

水稻秧田施肥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壮苗。

水稻壮苗的基本特点是:秧苗健壮挺拔叶片挺,叶色鲜绿,基部呈“扁蒲”状,根系发达,白根多,带有分蘖。

针对早、中稻的秧龄期较短,育秧期间气温低,土壤养分释放和肥料分解的速率都较慢的特点,施肥应该重视施用经过腐熟分解而又优质的农家肥,再适量施用化肥做秧田基肥。

在化肥施用原则上,要控制氮肥。

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秧田,应少施氮肥,适当提高磷肥和钾肥的用量,即采用低氮、高磷、中钾的复合肥育秧,切不可用高氮复合肥育苗;重视施用磷肥(如亩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30-40千克)和钾肥(亩施氯化钾10千克);在高肥力土壤上秧田基肥可不施氮,在一般肥力土壤上少施氮肥,每亩控制在3千克左右。

这样能够减少水稻秧田出现烂秧的可能,有利于培养壮秧。

在土壤缺锌的秧田,每亩用1千克硫酸锌与有机肥混合做秧田的面肥。

锌肥使用方法注意一定要施均匀。

在秧田后期即拔秧前3-4天可酌情施用氮肥作起身肥,群众称之为“送嫁肥”。

晚稻秧田施肥由于气温和泥温都比较高,为了防止秧苗生长过旺,晚稻秧田更适宜用肥效和缓而持久的农家肥,同时磷肥施用量比早、中稻秧田稍少,每亩基施过磷酸钙25-30千克或钙镁磷肥25-30千克。

钾肥对于晚稻育秧是非常重要的。

施钾肥可以防止秧苗的胡麻叶斑、褐斑病等,每亩晚稻秧田以施氯化钾8-10千克做面肥为宜。

氮肥施用更要注意,少施或不施氮肥,以利于控制秧苗生长。

在移栽前4-5天,每亩追施尿素2-3千克或碳铵8-10千克,以保证移植后新根的良好发育和加速禾苗的返青。

杂交水稻秧田施肥量应较常规稻的秧田稍多一点,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和氮素分次施用,尤其是注意增施钾肥。

因为钾对杂交水稻有良好的影响,以每亩施10-15千克氯化钾做面肥施用为宜。

十、水稻灾后土肥水管理指导意见针对近期出现连续降雨、高温等天气对早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今年以来肥料价格上涨,部分稻田施肥不足的不利因素,早稻后期应根据禾苗长势及时进行施肥管理。

一是稻田受水浸后应及时清理水田沟渠,疏通排水。

对稻叶粘有泥浆的水稻田,边排水边洗苗,以恢复叶片正常的光合机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二是适当追施肥料一般在退水后3-5天适量施肥。

亩施尿素2~2.5公斤,氯化钾2公斤,施肥前先排干田水使土壤水分至不饱和状态,施肥后缓慢灌水,以水带肥入土;或用0.5%~1%尿素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肥喷施。

三是如禾苗生长茂盛、长相浓绿的田块不应施肥,因禾苗吸肥过量,会造成组织松软,贪青,易感病虫,容易倒伏。

应及时排水晒田。

十一、夏至:早稻要看苗追肥6月21日是“夏至”节气。

这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上空,正午太阳最高。

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