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隋·唐第一讲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1介绍

合集下载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详解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详解

相似之处?又有 皇 帝 什么不同之处?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礼兵刑户工 部部部部部部

2020/9/30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尉
2020/9/30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三、隋唐政治格局
(二)科举制
1、背景: 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秦汉(推举) 魏晋(地方世族把持)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暴君)
(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营建洛阳
具体表现: 开凿运河 三游江都(今江苏扬州)
三次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
2、灭亡时间:_6_1_8_年
算一算:隋朝统治了多少年?隋朝这么短时间灭亡,
仅仅是修建大运河的原因吗? 37年
2020/9/30
二、唐的建立
➢时间:_61_8 年;
第1课 统一国家的重建
学习目标:
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重建和统一,社 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炀帝的暴 政;唐朝的建立和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等基本史实。
通过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比较科举制度的多重作用。 能够辩证地分析隋大运河的开通的目的和作用。
2020/9/30
统一国家的重建
2020/9/30
一、隋朝的 1、隋朝的建立:581年
重建统一 2、隋朝的统一:589年
3、大运河的开凿:(洛阳,
余杭,涿郡)目的、意义
第一课 统一国家 的重建
二、隋朝的覆灭:(暴君隋炀帝,江都) 618年
三、唐朝的建立:618年 李渊 定都长安
四、隋唐政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 治新格局:(都是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的)

第1课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

第1课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

《登科后》 唐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 《明经进士语》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 赵嘏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散序进士》
朝为田舍郎,暮
对后朝影 1、汉承秦制

2、汉接受秦亡教训,休
养生息
隋朝
37年
结束自西晋以来的长期分 裂割据状态,重建全国大 一统的局面。 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
大运河 1、为政刻薄,精于搜刮 2、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1、唐承隋制 2、唐接受隋亡教训,贞 观之治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条件)
客 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观 上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1.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
件 主 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上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
运用得当。
商周:世卿世禄制(贵族世袭) 春秋:开始公开实行以荐举、招贤为特征的官吏选拔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上述五则材料都是对哪一工程的评价?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简图
海河
涿郡(北京)
洛阳 黄河 淮水
三点:洛阳、(北)涿郡、(南)余杭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五大水系
长江
江南河
钱塘江 余杭(杭州)
记忆隋唐大运河法(12345)
1——1条南北交通大动脉;

中国通史 6.0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剖析

中国通史  6.0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剖析
《隋书· 炀帝本纪》: 大业二年(606)诏:“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擢之。” 大业八年(612)诏:“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 设官分职,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勋叙,莫非拔足行阵,出自勇 夫,斅(xiao)学之道,既所不习,政事之方,故亦无取。是非暗于在己, 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蠢政害民,实由于此。自今已 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下令“诸改姓者,悉宜复旧”: 令宇文泰 时改为鲜卑姓氏的汉人文武大臣恢复原来 的姓氏。

称帝当日,宣布废除北周“六官” 制度, 复行魏晋官制。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政治措施



官制改革 府兵制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创立 刑律的改革 均田(略) 赋役(略)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整顿钱币和度量衡(略)

经济措施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改革官制
目的: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
具体措施: 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
选拔:废除九品中正制,以才授官
意义:奠定了中国古代后半期官僚政治制度的基础。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1中央制度:建立三省六部制
皇 帝
内史省
司 谒 御 隶 者 史 台 台 台
《 元 和 郡 县 图 志 》 卷 六
——
《 行 水 金 鉴 》 卷 九 二
——
——
四、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我国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时的客观形 势,和第一次大一统时有些不同。当第 一次大一统的时候,全国军事政治和经 济的重心全在北方,问题比较简单。可 是到了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的时候, 军事政治重心虽然仍在北方,经济重心 却已迁移到南方去了。因此,和第二次 大一统帝国出现的同一时间,便发生了 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把这已经南移的 经济重心和尚留在北方的军事政治重心联系起来,以便这个伟 大的政治机构能够运用灵活,尽量发挥它的作用。能够满足这 种需要的交通线,是那沟通南北的运河。 ——全汉昇

中国通史 6.0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中国通史  6.0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 元 和 郡 县 图 志 》 卷 六
——
《 行 水 金 鉴 》 卷 九 二
——
——
四、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我国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时的客观形 势,和第一次大一统时有些不同。当第 一次大一统的时候,全国军事政治和经 济的重心全在北方,问题比较简单。可 是到了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的时候, 军事政治重心虽然仍在北方,经济重心 却已迁移到南方去了。因此,和第二次 大一统帝国出现的同一时间,便发生了 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把这已经南移的 经济重心和尚留在北方的军事政治重心联系起来,以便这个伟 大的政治机构能够运用灵活,尽量发挥它的作用。能够满足这 种需要的交通线,是那沟通南北的运河。 ——全汉昇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就西魏-北周-隋-唐前期统治集团的核心及其政治重心与基本国策而言, 继承性或者说延续性极强。对于以关中地区为统治重心这一基本国策,
陈寅恪称之为“关中本位政策”。

关陇集团:关系紧密的胡汉/文武混合集团 宇文泰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其他胡汉土著之
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非独物质上应处于同一利害之环境,及精神

济 渠 通 济

邗沟
江 南 河
四、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淮之转输,其为 利也博哉! ——《皮子文薮•汴河铭》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汴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 有汴 数与 耶此 。渠 , 皆 假 手 隋 氏 , 而 为 陆吾 游宋 《之 入利 蜀, 记岂 》亦 隋 氏 作 之 虽 劳 , 后 代 实 受 其 利 焉 。 世炀 之帝 利此 ,举 可, 谓为 不其 仁国 而促 有数 功年 者之 矣祚 。, 而 为 后 世 开 万

第一讲(上)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第一讲(上)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为“海西菩萨天子”
长子杨勇小名“睍xià n地伐” 次子杨广小名“阿么 ” 三子杨浚小名“阿祗zhī”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1. 杨隋代周 杨坚兴起的历史条件
A 家世背景:代北武川镇军事贵族
B 婚姻关系:宣帝皇后父亲
权力基础的狭窄化,北周后期的弊政,如武
C 北周政权的弱点:过度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2.历史文化评价 关中本位政策和关陇集团
已故史学家陈寅恪所创的名词,是指西魏时期, 宇文泰根据现实环境所做的一些政策及措施。陈氏 认为,宇文泰和高欢都是承六镇鲜卑化集团反对魏 孝文帝汉化政策而兴起的人物,只是宇文泰所凭借 的人才、地利,远在高欢之下。如果要与高欢抗争, 一则须随顺当时鲜卑反对汉化的潮流,一则要有异 于高齐的鲜卑化、西胡化,采取汉化的政策。而这 种汉化,又须有异于高氏治下洛阳、邺都及萧氏治 下建康、江陵的二文化系统。
帝废佛道二教措施和宣帝的严刑酷法等引起
很多人的不满。 D 杨坚本身的非凡才智与权谋。 南下北镇势力 西魏政权的构成 关陇河南河东的土著势力 追随魏帝西迁的势力,主要为山东地区汉人势力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1. 杨隋代周 杨坚篡周历程
周武帝时袭父爵为“随国公”。 576年 从伐齐,授定州总管。 578年 周宣帝即位,以皇后父拜上柱国、 大司马。 580年 五月。周宣帝卒,静帝即位。近臣 郑译等矫诏引坚辅政。七月,平定相州尉 迟迥等反抗。十二月,进爵随王。 581年 正月加九锡,二月篡位。
隋朝帝系表 ①文帝杨坚 ②炀帝广 ③恭帝侑
第一节 隋朝:大一统国家的重建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二、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三、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四、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历史意义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一、隋朝的重建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建立者、定都:洛阳)
2、隋朝统一全国:⑴条件: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
大融合⑵时间及标志:589年,隋灭陈
⑶意义:结束了西晋以后~~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3、隋朝开通了大
运河:⑴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布帛的北运⑵河道:大运河以洛
阳为中心~~全长2000多千米⑶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巩固统一有积
极作用⑷消极后果:征发劳役过重过急~~十分严重⑸大运河的状况:①运
河分为四段(具体哪四段?)②连接了五大水系?长黄海淮钱
③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位置在哪儿?(4页图)
二、隋的覆没与唐的建立1、隋的覆没:⑴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最
终导致了农民大起义⑵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
亡2、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都城、再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三、隋唐政治新格局
1、隋唐时期新创的制度:隋唐时期~~突出的是设立三省六部制和推
行科举制2、三省六部制:⑴三省:具体名称及其职责⑵六部:具体名称
⑶三省六部制简表
3、科举制度:⑴原因:秦汉以来~~庶族子弟多受摈弃排挤⑵特点;
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
⑶目的:意在抑制门阀~~参政广开门路(明经、进士科)⑷作用:科
举制实行之后~~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⑸内容:科举制是一种~~官员录用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绩⑹发展过程:隋代开创,唐代完善,清末废除(1905年)。

七年级下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详解

七年级下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详解
(标志:隋灭陈)
(三)人物:_杨_坚__(隋文帝)
历史小问题: 假如南方有一个姓王的商人,要运送一批苏州产
的优质大米到洛阳贩卖。他动用了十辆马拉货车,雇佣 了二十几个劳力,在八月份上路,辗转颠簸,历经一个 多月才到达洛阳。
想像:小王在运送途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有没 有202更0/9/2方7 便快捷的运送方法呢?
对后期影 响
2020/9/27
秦朝
隋朝
15年
37年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 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 期分立混战的局面,第 期分裂格局状态,重 一次实现全国大一统 新实现大一统
1、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 2、郡县制
1、三省六部制2、 科举制
长城
1、法律残酷、2、兵 役、徭役繁重
1、汉承秦制 2、汉接 受秦灭亡的教训,休 养生息
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脂是此河。[唐]李敬之 尽道隋消亡极为意此义河:征,发至劳今役千过里重赖通波。《汴河怀古》
若202无0/9/2水7 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
2020/9/27
历史小智慧: ✓参考课本第3页中间小字部分,能够修筑大运 河,说明隋王朝富裕吗?
✓想一想隋朝的“富”是真正的国富民强吗?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皇帝
中书省(决策) 尚书省(执行) 门下省(审议)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2020/9/27
假如有一年,游牧在蒙古高原 的一支游牧民族突厥族向唐的北部 边境发起了进攻,长城燃起了烽火。 如何应对来犯之敌?朝中展开了紧 急讨论。根据唐朝的政治制度,哪 个权利机构负责制订对敌之策?决 策制订出来之后,哪个机构负责进 行审议?最后由哪个权利机构负责 调兵遣将,攻击敌人?

课件1: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1: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7
新授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制1度.英;法加—强中—央火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 了烧社圆会明经园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 度(掠增长夺,珍隋宝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焚烧罪证)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私塾
新授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新授
四、隋朝的灭亡
隋文帝厉行节俭,然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 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 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 激化。
隋朝的建立 时间: 581年
都城: 长 安
建立者: 杨坚
隋文帝杨坚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赵翼(清)
新授
2、隋朝的统一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589年,隋统一南北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 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 展大趋势
新授 知识拓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
新授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影 响
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 入各级政府任职。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有三分 之二。
新授
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 气盛行。
鼓而升讲筵者,八千余 人,济济洋洋焉。国学之盛, 古昔未之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隋唐
隋唐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 东汉覆亡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 (中经西晋短暂统合),至隋重归统 一。 • 隋唐上承南北朝,下启宋辽金元。无 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在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都 处在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
第一讲 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二、隋平陈的过程及统一后的民族格局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四、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五、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历史意义 六、隋末农民起义与隋的灭亡(略)
蒙古国 杭爱山主峰
二、 隋平陈的过程及统一后的民族格局
2、统一后的民族格局
有死者,…表木为茔,立屋其中,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 所历战阵之状。尝杀一人,则立一石,有至千百者。 ——《隋书· 突厥传》
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后魏太武灭沮渠氏,阿史那以 五百家奔茹茹,世居金山,工于铁作。金山状如兜鍪(dōu móu ), 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 《隋书· 突厥传》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2、经济改革
(2)推行“大索貌阅”与“输籍之法” 大索貌阅: 于时犹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网疏阔,户口 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 已免租赋。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 条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 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 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 大业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 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隋书》卷六七《裴蕴传》
二、 隋平陈的过程及统一后的民族格局
1、隋平陈的过程
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二、 隋平陈的过程及统一后的民族格局
1、隋平陈的过程
(唐)杜牧《秦淮夜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 尚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它的总办公厅称之为尚 书都省。其下统领吏部、礼部(掌学校、礼乐)、兵 部、都官(后改刑部)、度支(后改民部财税出纳)、 工部(工程建造)。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1人(正 二品),下为左、右仆射(从二品)。左仆射属官为 左、右丞各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六部长官都是 尚书(正三品),六部尚书与左右仆射合称“八座”。 每部统辖四司,各设侍郎1或2人,六部二十四司共有 36侍郎。另外,24司各设员外郎1人。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后来,隋炀帝又改之郡、县两级制。郡 设太守(上郡从三品、中郡正四品、下郡 从四品),又有通守,位次通守。另设都 尉(正四品)、副都尉(正五品)以领兵。 但京兆郡、河南郡的长官俱称尹(正三 品)。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中央与地方的沟通
中央
朝 集 使
司 隶 台 或 别 使
地方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5)科举
• 隋文帝,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实行州县 地方官推荐人才的办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 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取士人。 • 科举制度的设置把选举官吏的权利从地方大族手 中集中到中央官府手中,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同时,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联系起来,这 就使得一般地主子弟,甚至贫寒子弟,也可以通 过考试读书应考,获得取官的机会。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2、经济改革
(4)地方行政组织实行州县两级制
• 南北朝以来“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 不满千,二郡分领”,形成“民少官多,十羊九 牧”(杨)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 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 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 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 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 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 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 《隋书· 杨希传》
《隋书》卷四六《苏孝慈 传》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2、经济改革
• 输籍之法 由政府规定各级民户所应负担的赋税徭役 数目,并且从轻定额,使之低于豪强地主 对于依附农民的榨取量,再由政府规定划 分户等的标准,作为定样,颁发各州县, 使依定样划分户等。结果,大量的隐漏户 口被检查除了,使政府掌握的纳税户口大 为增加,加强了政府的力量,削弱了豪强 地主的力量。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
(1)迁徙陈南方豪族入关。 (2)镇压南方豪族叛乱,和平解决岭南高梁 郡高梁县冼氏。 (3)中央改革官职:建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 内史省(以前称中书省)是中央的决策机构,负 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长官为内书令二人(正 三品),次官为内书侍郎; • 门下省,是谏议机关,长官为纳言二人(正三 品),次官为给事黄门侍郎,掌驳正违失。还有 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谏官。此 外,门下省还掌皇帝衣食供奉的生活事务。后来 到隋炀帝时,渐渐演变成一个审议机构,负责审 核政令,驳正违失;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5)州县属吏的任用
废除秦汉以来地方官就地自聘僚属制度,规 定凡九品一上的地方官吏,一律由中央吏 部任免,又规定州县的佐官要3年一换,不 得重任,并且需要外地人,不得用本地人。 这样,把地方官用人之权完全收归中央, 防止地方政权为豪强所把持,进一步加强 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 隋平陈的过程及统一后的民族格局
2、统一后的民族格局
室 韦
东突厥 西突厥 吐谷浑
靺 鞨

契 丹
高 丽
二、 隋平陈的过程及统一后的民族格局
2、统一后的民族格局
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 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 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合,遂有孕焉。…或曰:突厥之先 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 伊质泥斯都,狼所生也。……此说虽殊,然终狼种也。 周书· 突厥传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 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 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 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 书省。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赵翼《廿二史札记》
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 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 亡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2. 文化评价
1、杨隋代周是政权由关陇集团一个家族转到另一家 族手中,但其意义决不止于宫廷政变,不是简单 的家族兴衰。 2、杨隋代周,实际上建立了以关陇汉人贵族为本位 的新政权。新政权以继承汉人传统政治文化为号 召,打破以武将为主体的北周政治体制,进行了 一系列改革。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2. 文化评价
帝国的继承和创建,在当时不过是一次宫廷政变,是西北的一个贵族家族接替 另一个家族即位。后来唐朝的继承也不过是把皇位移向这一紧密结合的家族集 团中的另一个家族而已。《剑桥中国隋唐史》
一、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2. 文评价
(1)继续实行均田制度 • 农民受田:每丁受露田80亩,桑田或麻田20亩, 妇人受露田40亩。露田在人死后要还给国家,桑 田或麻田皆为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丁牛1头受 田60亩,1家限4头。 • 然而实际农民受田并不足此数。比如狭乡每丁才 得20亩。农民受田不足的原因,在于均田制并不 是把地主的土地拿来分配,而拿来分配的只是一 些公田、荒地,而且公田、荒地有很多又被政府 的屯田占去,或被皇帝用来赏赐官僚。
2012年2月29日 17:19:46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2、经济改革
• 租调力役之调整:租调一般以一床为单位 计算,丁男1床,纳租粟3石。桑田调绢1匹、 绵3两,麻田调布一端(6丈),麻3斤。力 役每丁每年服役1个月。成丁年龄由18岁提 高21岁,每年服役日期由1月减为20天,调 绢由1匹减为2丈。后来又允许50岁以上的 人,可以输庸(代役税,缴纳实物)代役。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政治制度的整理与改革
(6)刑法 刑法简要,疏而不失
制定《开皇律》, 隋律刑纲简要,仅为 500条,基本上为唐、 宋至清各朝所沿用。 蠲juān除前代鞭刑 及梟首轘裂之法,其 流徒之罪皆減從輕。 刑法简要,疏而不失。 《隋书· 刑法志》
死刑 绞、斩
流刑 徒刑 杖 笞
一千里、一千五百里、 二千里 一年、一年半、二年、 二年半、三年 六十、七十、八十、九 十、一百 一十、二十、三十、四 十、五十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2、经济改革
• 贵族官僚: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受永业田, 多着100顷,少者30顷。同样,这些永业田 也可世代享有。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有职 分田,多着5顷,少者1顷。 • 此外,官吏还有公廨(xie)田、职分田。 公廨田作为官吏的办公费用、而职分田作 为官吏俸禄的一部分,但不归个人所有。 职分田在于政府作为官吏的养廉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