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读后感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读罢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只觉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痛萦绕心头。

这篇祭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雕琢,有的只是那从心底流淌出的真情实感,却能如此震撼人心。

文中韩愈与十二郎名为叔侄,情同手足。

他们自幼相伴,历经岁月沧桑,彼此相依为命。

然而,命运无常,十二郎竟先韩愈而去,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韩愈悲痛欲绝。

他在文中回忆着与十二郎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平凡而又温馨的往事,如今都成了刺痛他心灵的利刃。

韩愈的笔触细腻而真实,他写两人聚少离多,“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那时的他们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以为分离只是暂时的,相聚的日子还长着呢。

可谁能想到,世事难料,最终竟阴阳两隔。

这种对过往美好憧憬的回忆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心生无限的惋惜和悲哀。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这句话更是让人感受到韩愈深深的悔恨和痛苦。

他深知如果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就算是拥有万乘之尊的公相之位,他也不会离开十二郎一天。

可人生没有如果,这无法挽回的遗憾,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文中还提到了十二郎的死讯传来时韩愈的反应,“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那种天昏地暗、痛不欲生的心情,跃然纸上。

韩愈对十二郎的深厚感情,在此刻达到了极致。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意义,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这种极度的悲伤,不是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其中的万一。

韩愈在祭文中还对十二郎的子女和遗孀表达了关切,“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他担心着年幼的孩子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成人。

这种对家族未来的忧虑,又增添了几分悲伤的色彩。

这篇祭文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忙碌,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我们总以为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去陪伴他们,去表达我们的爱,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动,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就会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祭十二郎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篇著名文章,描写了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安抚南蛮地区的十二郎,而写下的一封信。

这封信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展现了诸葛亮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在阅读完祭十二郎文后,我深受感动,不禁感慨万千,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读后感。

首先,祭十二郎文的内容非常丰富,诸葛亮在信中用诗词来表达对十二郎的关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南蛮地区的深厚情感。

信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诸葛亮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他不仅是蜀汉的丞相,更是一位有着仁义道德的贤明君子。

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诸葛亮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其次,祭十二郎文的语言优美,表达精准,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诸葛亮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得整篇信文既富有韵味,又不失其严谨和正式。

他用诗词来抒发情感,用典故来表达思想,使得这封信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到了当时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情,也感受到了诸葛亮那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

最后,祭十二郎文的意义深远,不仅是一封感人肺腑的家书,更是一部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学巨著。

在这封信中,诸葛亮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尚品格和博大胸怀,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忠孝仁义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贯穿于整个祭十二郎文中,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神。

同时,这封信也对后人具有启示意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仁义和胸怀。

总之,祭十二郎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展现了诸葛亮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通过阅读这封信,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

我相信,祭十二郎文将会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芒,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读罢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我的内心被一种深深的悲痛所笼罩。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雕琢,有的只是韩愈对侄子十二郎那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如泣如诉,让人感同身受。

文中,韩愈对十二郎的离世表达了无尽的哀伤和追悔。

他回忆着与十二郎一起度过的时光,那些琐碎的日常,那些曾经不以为意的瞬间,如今都成了他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亲人,想起了那些与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的爷爷,是一个朴实的农民。

他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也在他的手上留下了厚厚的老茧。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跟着爷爷去田里。

那时候,我觉得田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春天,我们一起在田里播种。

爷爷扛着锄头,在前面翻地,我就在后面跟着,把种子撒进土里。

爷爷的动作熟练而有力,锄头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下一下地翻动着土地。

我学着爷爷的样子,努力地撒着种子,却总是撒不均匀。

爷爷看见了,也不责怪我,只是笑着说:“孩子,慢慢来,别着急。

”那时候,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暖暖的,风轻轻吹过,带来泥土的清香。

夏天,田里的庄稼长得郁郁葱葱。

我和爷爷一起去给庄稼除草。

午后的阳光火辣辣的,烤得人浑身发烫。

爷爷戴着草帽,弯着腰,仔细地拔掉每一棵杂草。

我跟在他身后,没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爷爷却一刻也不停歇,他说:“这些杂草要是不拔掉,会抢了庄稼的养分。

”汗水顺着爷爷的脸颊不停地流下来,他用袖子擦一擦,继续干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金黄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爷爷带着我一起收割稻谷。

他拿着镰刀,熟练地割下一把把稻谷,我在旁边帮忙把稻谷抱到打谷场上。

看着堆积如山的稻谷,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说:“这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有了这些粮食,咱们就能过个好年。

”冬天,田里变得安静了。

爷爷会在屋里修补农具,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

我坐在一旁,看着爷爷认真的样子,心里觉得无比踏实。

那些年,跟着爷爷在田里劳作的日子,虽然辛苦,却充满了快乐。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精选7篇)_读祭十二郎文有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精选7篇)_读祭十二郎文有感
良好
心理
素养
的培

培育自己在激烈的时候,能限制自己的的感情。
教学
重点
1.了解祭文的文体特征。
2.本文重点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体会它的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的特征。
教学
难点
1.了解祭文的文体特征。
2.本文重点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体会它的感情真.布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7、以前读李密《陈情表》中的文字:“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内心真是慨叹万分:李密家也真是够惨的!如今读韩愈《祭十二郎文》:“韩氏两世,唯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此而已”,我不由得心说:“看来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啊!”韩愈自己孤苦伶仃也就算了,没想到接连两代都如此,侄子韩老成也是独根苗。如此看来,抛开叔侄之间的深厚情意不说,家族繁衍的责任如此沉重,也足以使韩愈在失去侄子之后痛哭流涕了。
四、阅读第三部分回答:
1.概括段意:分哪几个层次写的?
2.这几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意?
五、用四字句概括文章表现的情感。
训练案
一、说明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词。 吾去汴州古义:今义: 吾与汝俱少年古义:今义: 明年,丞相薨古义:今义: 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今义:
二、说明下列词类活用:
乃能衔哀致诚汝之纯明宜业其者
不省所怙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汝又不果来然后惟其所愿
莫如西归长吾女与汝女
而视茫茫言有穷而情不行终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成家而致汝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书与汝日
恐旦暮死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三、特别句式:
惟兄嫂是依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吾又罢去
何为而在吾侧也
汝从(吾)于东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祭十二郎文》是我近期读到的一篇文学作品,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让我深受触动。

这篇短文仿佛引我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让我不禁沉浸其中,陶醉在文字的魔力中。

这篇文章以纪念十二郎文的祭祀活动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与十二郎文的对话,展现了对逝去年月的人物的追忆以及对时光的审视。

文章运用了细腻而含蓄的描写方式,让读者恍如置身于祭祀的现场,仿佛能够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神秘气息。

作者在文中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十二郎文的形象,使得读者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十二郎文的形象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年轻人,他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战斗,最终不幸牺牲。

通过十二郎文的形象,作者传达了对英雄的敬意和对牺牲的思考,引起我对历史的思索。

文中还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同身受,沉浸其中。

主人公面对十二郎文墓前的场景,悲伤的情绪让我有些动容。

作者在描述主人公内心独白时,运用到了独特的叙述手法,让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通过《祭十二郎文》这篇作品,我不禁思考起了生命的意义。

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和使命。

而十二郎文以自己的勇气和坚韧,书写了一段英雄的传奇,他的牺牲也让我们感到无尽的惋惜。

正是这种无尽的惋惜,让我对生命和岁月的流逝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读完《祭十二郎文》,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历史和英雄的敬意,并反思自己对生命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当下,不应该只是流于表面的忙碌,更应该有对于历史和英雄的敬仰之情。

而对于每个人而言,我们也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不负光阴,不负岁月。

通过读《祭十二郎文》,我收获颇多。

这篇文章充满着历史的底蕴和情感的表达,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作者通过细腻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沉浸其中。

通过阅读这篇作品,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人物的崇高,也激发出了我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充满内涵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思考,让我对生命和岁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读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我心里像堵了一块大石头,沉重又难受。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雕琢,有的只是韩愈对侄子十二郎那深沉、真挚、痛彻心扉的情感,让我仿佛能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在对着侄子的亡魂哭诉,悲叹命运的无常。

文中,韩愈回忆了与十二郎相处的点点滴滴。

那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往事,如今想来却是无比珍贵。

他们自幼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光。

韩愈在京城为官,十二郎则在故乡生活,聚少离多的日子里,靠着一封封书信传递着彼此的牵挂。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韩愈对那些细微之事的回忆。

比如有一次,韩愈收到十二郎的来信,信中说自己身体不太好,韩愈心里就开始担忧起来。

他在京城,心却早已飞到了十二郎的身边。

他想象着十二郎憔悴的面容,想象着他独自忍受病痛的折磨,那种焦急和心疼简直要从文字里溢出来。

还有一次,韩愈好不容易有机会回乡,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与十二郎重逢。

当他看到十二郎的那一刻,发现他比以前消瘦了许多,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两人相对而坐,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只是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仿佛这样就能把彼此留在身边,就能抵御命运的风雨。

韩愈在文中多次提到自己对未来的期许,他想着等自己在京城安定下来,就把十二郎接过来一起生活。

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十二郎突然离世,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那种梦想破碎的绝望,真的让人无法承受。

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总以为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去陪伴他们,去表达我们的爱。

可是,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一个转身,就是永别。

我想起了我的爷爷。

小时候,爷爷总是把我扛在他的肩膀上,带我去逛集市。

那时候,我觉得爷爷的肩膀是世界上最宽阔、最温暖的地方。

集市上琳琅满目的东西让我眼花缭乱,爷爷总会给我买我最喜欢的糖葫芦和小玩具。

回到家,爷爷还会给我讲那些古老而有趣的故事,我总是听得入了迷。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去了城里上学,和爷爷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读罢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一团乱麻纠缠在心头,又似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沉重而又憋闷。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有的只是韩愈对侄儿十二郎那最真挚、最沉痛的哀悼。

文中,韩愈回忆了与十二郎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琐碎而又温暖的往事,如今却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韩愈写道,自己年少时便离家赴京,与十二郎聚少离多。

每次相聚,总是匆匆而别,未曾好好相伴。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我的表哥,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年在外地打拼。

小时候,我们一起玩耍,一起捣蛋,一起在夏日的夜晚捉萤火虫。

那时候的日子,简单而快乐。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去了远方的城市,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偶尔过年时他回来,也是短短几天,还没等我好好跟他聊聊心里话,他又要踏上返程的路。

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是多么珍贵,却又多么短暂。

文中还提到,韩愈原本以为自己比十二郎年长,会先他而去,没曾想却是十二郎先走一步。

这种命运的无常,让人感慨万千。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

爷爷身体一直很硬朗,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精神矍铄,忙里忙外。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离开我。

然而,就在一个平凡的午后,爷爷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迅速恶化。

从发病到离世,不过短短几天的时间。

我至今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总觉得他还在那个熟悉的小院里,等着我回去陪他下棋。

韩愈在文中对十二郎的离世充满了悔恨和自责,他后悔自己没有在十二郎生前多关心他,多陪伴他。

这种悔恨,我太能理解了。

我的闺蜜,曾经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忽略了她。

那段时间,她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心情极度低落。

她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陪她聊聊,可我却以工作忙为由,匆匆挂了电话。

后来,当我终于有时间去找她时,却发现她已经变得沉默寡言,我们之间也仿佛有了一层隔阂。

我真的好后悔,如果当时我能放下手中的事情,好好听她倾诉,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祭十二郎文》中,韩愈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对十二郎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悲痛。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读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我的内心像是被一块沉重的石头压着,久久无法释怀。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诉说着最深切的悲痛,让我仿佛能看到韩愈那涕泗横流的模样,感受到他痛断肝肠的哀伤。

文中,韩愈对十二郎的深情追忆,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位挚友。

那时候,我们都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整天在村子里疯跑,上树掏鸟窝,下河捉泥鳅,无忧无虑,快乐得像两只小鸟。

他叫阿强,和我同岁,住在我家隔壁。

阿强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大眼睛总是透着机灵劲儿。

我们俩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上学一起去,放学一起回,作业也经常凑到一块儿做。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

我们俩兴奋得前一天晚上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地就起来,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出发了。

到了目的地,那是一片开满野花的山坡,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在山坡上奔跑、欢笑,采了一大把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不小心把饭盒打翻了,饭菜撒了一地。

我又饿又委屈,差点哭出来。

阿强二话不说,把他的饭盒递给我,说:“咱俩一起吃,我不饿。

”其实我知道,他怎么可能不饿呢,只是不想让我挨饿罢了。

那时候,我心里暖烘烘的,觉得有这样的朋友真是太好了。

夏天的时候,我们最喜欢去村子后面的那条小河里游泳。

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小虾在水底游来游去。

我们在河里打水仗、比赛游泳,常常玩得忘了时间。

有一次,我不小心游到了深水区,脚一抽筋,整个人往下沉。

我吓得拼命挣扎,大喊救命。

阿强听到我的呼救声,飞快地游过来,一把拉住我,把我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吓得脸色苍白,阿强一边安慰我,一边拍着我的背说:“别怕别怕,有我在呢。

”从那以后,我们俩的感情更深了。

冬天,我们会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有一次,我们堆了一个特别大的雪人,还给它戴上了帽子和围巾。

看着自己的杰作,我们得意极了,在雪地里又蹦又跳。

晚上回到家,才发现鞋子和裤子都湿透了,被父母狠狠地骂了一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心得体会
导读:读书笔记《祭十二郎文》读后感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祭十二郎文》读后感心得体会
1、儿时本是形影不离,长大无奈天各一方,最后竟又阴阳两隔。

生前没能做到相互照顾,死后也没能尽到自己的本分。

巨大的悲痛突如其来,使得韩愈将侄子的死全归咎到自己身上。

字里行间,饱含着自己不作为的悔恨和伤痛。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至亲已死,往事难追。

自此,韩愈再苟活于世、忙于世事又有什么意义?只是双方的子嗣尚未成人自立,韩愈也只能安顿自己的心灵,活下来,为子孙们尽一份微薄之力了。

我都很感慨:我还只是个孩子,什么都还没为父母做,他们却已经老去了吗?然而,岁月不饶人,光阴总是一点一滴地悄然流逝,悄悄带走他们的青春与容颜,悄悄带来我们的成长与成熟。

人生的轨迹是多么奇怪啊,在父母渐渐老去之际,我们却不得不背上行囊走向远方,离他们越来越远,陪伴他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犹记得一年前听闻六公去世的消息,当时十分震惊。

六公是我们家族中排行最小的公公,乐观开朗,不想却突发疾病,与我们永辞了。

正如韩愈在文中提到的“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我们总是认为时间还很长,将来还有好多时间去陪伴亲人朋友。

可命运这东西,谁又能说得准呢?因此,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让人生留有遗憾,因为亲情的缺失往往是最难弥补的。

(傅冰约)
5、珍惜每一次的团聚,珍重每一次的别离。

因为每一次的别离,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的见面。

这是我第一次读文言文感到震撼。

要说文字也没有十分华丽,情节也没有一波三折。

然而,它就是让我这样怦然心动。

韩愈原本指望着等生活稳定了,再接侄儿同住。

可没想到世事无常,夙愿竟化为泡影。

因此,韩老成毫无征兆地离开人世,永远离开韩愈,这也成为韩愈的终生憾恨。

由于种种原因,韩愈没能接侄子与他同住。

可见,今日事要今日毕,不要总是推到以后去做。

当今有多少人借口工作繁忙,没空回家。

可等他们有了时间,他们的父母已经年老,甚至过世了,只能哀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亲情的宝贵!(傅骁)
6、“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这一段写的是,作者认为自己对十二郎的关心实在太少了,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才使得十二郎早早死去。

他愿意从此归隐田园,耕田教子,安心抚育双方的孩子。

在这里,韩愈表现了一种深刻的哀思和无限的懊悔,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真正的骨肉亲情。

这种令人动容的感情,在现实中已经很少出现了。

君不见,多少亲兄弟、亲叔侄为了一点点的家产,不惜上演一出出兄弟阋墙的戏码。

与之相比,韩愈叔侄俩之间的亲情,真是让人无比羡慕啊!(无名)
7、以前读李密《陈情表》中的文字:“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内心真是慨叹万分:李密家也真是够惨的!如今读韩愈《祭十二郎文》:“韩氏两世,唯
此而已”,我不由得心说:“看来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啊!”韩愈自己孤苦伶仃也就算了,没想到接连两代都如此,侄子韩老成也是独根苗。

如此看来,抛开叔侄之间的深厚情谊不说,家族繁衍的责任如此沉重,也足以使韩愈在失去侄子之后痛哭流涕了。

常言道:人总是在失去之后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

这话套在韩愈的身上也同样适用,如果侄子没有去世,韩愈又是否会联想到自己家族两代单传的悲惨事实?不过,逝者已逝,无可挽回,即使韩愈再写百八十篇祭文,即使他倾诉再多的忧愁苦痛,韩老成也无法重生。

所以说,人生总是有许多东西是要舍弃的,不管你是否愿意。

既然无法改变这个事实,那就坦然接受对方的离去。

顶多像韩愈一般,狠狠地哭几声,痛痛地发几篇文字,然后继续活下去。

(罗翌宁)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