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2 湖北 武汉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 小学学段 数学 真题答案解析

2012 湖北 武汉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 小学学段 数学 真题答案解析

3
51每分钟 生成 8 个,正好完成任务。当他完成任务的 60%时,恰好是上午 9:15.请算出李师傅的开始 工作的时间。 52.一枚骰子掷三次,三次掷得点数之和可能是多少?哪个出现的概率最大?它出现的 概率是多少? 5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 A 城出发到 B 城去,匀速行驶。当甲车行了全程的 离 B 城还有 420 千米;当甲车再行剩下的 米? 54.如图: 已知△ABC 的面积是 56 平方厘米,CO 的面积是多少?
30.请你用 4、4、7、7 这四个数,算出 24.只可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允许使用小 括号,算式中每个数都要用到,而且每个数都只能用一次。综合算式是( ) 。 31.刚敲上课铃时,小龙看到这时是九点多钟,恰巧钟面上分针与时针成一条直线,且指 向相反。课上,老师布置作业集中练习,他完成练习时看到时针与分针正好重合。这时已经 上课了( )分钟。 32.有 26 颗石子,甲,乙两人轮取,每次至少取 1 粒,最多取 3 粒。谁取到最后一颗石 子谁就输了。如果甲先取,应先取( )颗才能确保获胜。 33.右图中有四根弦,每根弦都把大圆分割成面积比为 1:3 的区域,而且这些 弦的交点恰好是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这些弦把圆分割成 9 个区域,则此正方形的面 积是阴影部分面积的( ) 倍。 34.把 2012 改写成若干个连续自然数之和,这若干个自然数中最大的是( ) 。 35.某小学举行了两次数学竞赛,是同一批学生参加。第一次及格人数比不及格人数的 3 倍多 7 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 5 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 6 倍。参加竞赛的有( )人。 四、判断题(本大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对下列命题作出判断正确的答题卡 上相应题号指定位置上大“√” ,错误的打“×” ) 36.自然数的个数比偶数多。 ( ) 37.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 , 商和余数都不变。 () 38.长方形、正方形是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也是对称图形。

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数学小学学段真题答案解析

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数学小学学段真题答案解析
9.下列数列中, ( )是有界的。
n 1 A.
n
e B.
n
3 C.
n
D.
10
n
10.设 x(t ) 表示 t 时刻某细菌的数量,则( A.
)表示 t 时刻细菌的变化率。
dx t
dx B. dt
C. x t D.
sin x x cos x dx
5
4
D.0.24* 10
5
40.一元二次方程 x 5 x 6 0 的两根之和为(
2

A.5 B. -5 C.-6 D.6 41.如图,在 ABC 中,点 E , F 分别为 AB, AC 的中点,已知 EF 的长为 3cm ,则 BC
的长为(

3 cm A. 9
B. 3cm C.2cm D. 2 3cm 4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A.2 B.-2
) 。
1 C. 2
1 D. 2
S CU T 32.集合 u {1, 2,3, 4,5,6} , S {1, 4,5} , T {2,3, 4} ,则 (
A. {1, 4,5, 6} B. {1,5} C. {4} D. {1, 2,3, 4,5} 33.双曲线 2 x y 8 的实轴长是(
53.《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就超过乌龟 好远,兔子不耐烦了就在路边睡了觉,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胜利, 下面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的图像是( )
54.从下面(
1 )盆中任意摸出 1 球,摸到了红球的可能是 2 。
55.下面(
)中的两个图,只通过平移就可重合。
2 2

2012年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2年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2年浙江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3. 解答题 4. 分析题 6. 案例题7. 论述题8. 计算题选择题1.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减少3,减数增加3,差( )。

A.不变B.增加3C.减少6D.减少3正确答案:C解析:先将被减数减少3,则差减少3,再将减数增加3,则差又减少3,因此差减少6,选C。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0,甲数是48,乙数和丙数相同,那么乙数是( )。

A.51B.102C.201D.402正确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个数的和为150×3=450。

由甲数是48,则乙、丙的和为450一48=402,又乙数和丙数相同,故乙数是201。

3.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 )种分法。

A.2B.4C.8D.无数正确答案:D解析:过两对角线的交点的任意一条直线即过正方形的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4.在一串数字1991991…中,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相乘后积的尾数(个位数字),那么把这串数字写到第40位时总和是( )。

A.248B.250C.210D.240正确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数按照前3位数字依次循环,到第40位时循环了13次后又多出一位,则这串数字写到第40位时总和是13x(1+9+9)+1=248。

5.在含盐10%的90克盐水中,再分别加入5克盐和5克水。

现在盐与水的比是( )。

A.1:10B.1:9C.7:43D.7:50正确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6.(tanx+cotx)cos2=( )。

A.tanxB.cotxC.sinxD.cosx正确答案:B解析:7.已知数列{αn}为等比数列,α1=l,q=2,又第m项至第n项的和为112(m <n),则m+n的值为( )。

A.10B.12C.15D.20正确答案:B解析:∵数列{an}为等比数列,a1=4,q=2,且第m项至第n项的和为112(m <n),∴a1=1,a2=2,a3=4,a4=8,a5=16,a6=32,a7=64,a8=128,故有a5+a6+a7112,∴m=5,n=7,∴m+n=12。

2012年芙蓉区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回忆版)

2012年芙蓉区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回忆版)

2012年芙蓉区小学数学教师招聘测试真题(回忆版)(申明:只把记得的题目列出来,题目不按顺序编排)一、单项选择题(20道题,每题1分)1、 一杯牛奶,小明先喝了这杯牛奶的61,然后加满水,再喝了31,加满水后喝了21,然后再加满水全喝掉,问小明()A 喝的水多B 喝的牛奶多C 喝的水和牛奶一样多D 无法判断2、一个圆锥的表面积是其底面积的2倍,求这个圆锥展开成平面图形扇形的圆心角3、给了两个集合,求它们的交集4、求函数的定义域:2-=x y5、比较一组数据的大小:311,1.13,1.33,1.346、给出一组数据,选出是无理数的那个7、一个两位数,把它的各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新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小27,问满足条件的两位数有多少个?8、已知1log log 22≥+b a ,求b a 93+的最小值9、给出一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求它和坐标轴交点的个数10、532⨯⨯=a ,5322⨯⨯⨯=b ,求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11、把分数51的分母增加15,要是分数不变,则分子应该增加多少倍 注明:其他的不记得了,是一些简单的题目,做了之后影响不深。

二、填空题(10道题,每题2分)1、 一个电子表,每隔9分钟就闪一次光,到整点就报时一次。

中午12点时这个电子表闪了一次光和报时一次,问下一次闪光和报时同时发生是在什么时候2、 求一组数据的极差和平均数3、 已知直线方程l :32+=x y ,求过点(3,2)且和直线l 垂直的直线方程是4、 将函数2x y =的图像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的函数图像和x轴的交点坐标是5、 已知5.0)cos(-=-απ,α为第四象限角,求)2sin(απ-的值6、 给出了一个立体几何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变长为1个单位的小正方体堆积而成的,问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堆积而成的。

注明:其他简单的题目就没影响了(选择题和填空题都是比较基础的题目,涉及小学、初中、高中知识点,都属于基础题,专业知识扎实一点的全对是没问题的。

河南省(安阳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2012年

河南省(安阳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2012年

河南省(安阳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2012年(总分:8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5.00)1.教师提供课题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属于______。

A.研究—探讨法 B.发现学习法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根据题意,B项正确。

2.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______。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 D.类属学习(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由题意可知,题中的情况便是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______。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凯洛夫(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因此,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

4.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______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A.复习 B.应用 C.培养 D.运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2012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试卷汇编

2012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试卷汇编

2012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试卷汇编(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某人在平面镜里看到的时间是12:01,此时的时钟时间是( ).A.12:01B.11:59 √C.10:21D.15:10解析:解析:从镜子中看到的是12:01,则真实时间应该是11:59.故选B2.下列各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 √D.解析:解析: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的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作同类二次根式,故选Ca=( ).A.2B.0C.1D.-1 √解析:4.在一只箱子里放着红白黑三种颜色的手套各6副,如果闭着眼睛从中取出2副颜色不同的手套,至少要取( )只才能达到要求.A.12B.13C.24D.25 √解析:解析:手套分左右手,最坏的情况是取了18只手套刚好是红、白、黑三色各6只,且各色的6只刚好全部是左手或右手,那么接下来再取红、白、黑三色手套中的6只,就一定能构成一副手套,然后再取一只任一手套,就构成两副手套.因此至少要取25只才能构成两副异色手套.5.如果点M在直线y=x-1上,则M点的坐标可以是( ).A.(-1,0)B.(0,1)C.(1,0) √D.(1,-1)解析:解析:将四个选项分别带入直线函数中,只有C项(1,0)是直线上的点.6.若⊙O的半径为4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3cm,那么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A在圆内√B.点A在圆上C.点A在圆外D.不能确定解析:解析:⊙O的半径为4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3cm,则点A只能在圆内.7.用计算器求2 3“4”,“=”,则输出的结果是( ).A.4 √B.5C.6D.16解析:解析:由题意知,按“2”,“∧”,“3”,“=”表示求2 3值,按“ ”,“2”,“∧”,“4”,“=”键表示求的4次幂,结果为4,故选A8.设S n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项和,若S 8 =30,S 4 =7,则a 4的值等于A.B.C. √D.解析:9.设f(1-x)=x 3,则fˊ(x)=( ).A.3x 2B.-3x 2C.3(1-x) 2D.-3(1-x) 2√解析:解析:令t=1-x,则x=1-t,f(t)=(1-t) 3,所以fˊ(x)=-3(1-x) 2,选D10.过点(2,-3,0)且以n=(1,-2,3)为法向量的平面的方程是( ).A.2x-3y-6=0B.x-2y+3z+8=0C.2x-3y+6=0D.x-2y+3z-8=0 √解析:解析: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A(x-x 0 )+B(y-y 0 )+C(z-z 0 )=0,得所求平面的方程为(x-2)-2(y+3)+3z=0,即x-2y+3x-8=0.11.菱形的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以上三段论推理中错误的是( ).A.大前提√B.小前提C.推理形式D.大小前提及推理形式解析:解析:大前提:“菱形的对角线相等”;小前提:“正方形是菱形”;结论:“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大前提是错误的,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不一定相等.12.函数y=2sin(-x)-( ).A.-3B.-2D.-1 √解析:解析:y=2sin(-x)-cos(+x)=2cos(+x)-cos(+x)=cos(1,所以该函数的最小值为-1.13.下面四个条件中,是a>b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的是( ).A.a>b+1 √B.a>b-1C.a 2>b 2D.a 3>b 3解析:解析:寻找命题P,使>b,a>b推不出P,逐项验证可选A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概率为0的事件一定是不可能事件B.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C.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一般会越来越接近概率√D.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解析:解析:根据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范围知道A项不正确;频率是随着试验次数而发生变化的,故B项不正确;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在试验前能够确定,故D项不正确;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频率越来越接近于概率,故C项正确.15.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 )原则.A.直线上升B.坡度上升C.螺旋上升√D.层级上升解析:解析:直线上升显然不符合现实,A选项排除;坡度上升和层级上升属于跃迁式上升,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故B、D选项排除;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会存在倒退和遗忘,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故螺旋上升的描述更准确,选C二、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16.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BC,则∠ACP度数是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2.5°)解析:解析:已知BP=BC,则在∠BCP中,∠BCP=∠CPB,又因为∠CBP=45°,所以∠BCP=∠CPB=(180°-∠CBP)=(180°-45°)=67.5°,所以∠ACP=∠BCP-∠BCA=67.5°-45°=22.5°.17.一种产品的成本原来是p元,计划在今后m年内,使成本平均每年比上一年降低a%,则成本y与经过年数x的函数关系式为 1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y=p(1一a%) x,(1≤x≤m且x∈Z))解析:18.如果:A=2×2×5,B=2×3×5,那A、B的最大公约数是 1,最小公倍数是 2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0)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60)解析:解析:由已知可得,两者的最大公约数是2×5=10,最小公倍数是2×2×3×5=60.19.“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 1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素材)解析:20.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1来实现.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经历探索过程)解析:三、解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在10件产品中,有3件一等品,4件二等品,3件三等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取3件,求:(1).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于从10件产品中任取3件的结果数为C 103,从10件产品中任取3件,其中恰有k件一等品的结果数为,那么从10件产品中任取3件,其中恰有k件一等品的概率为P(X=k)==0,1,2,3.所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是X的数学期望)解析:(2).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多于二等品件数的概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设“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多于二等品件数”为事件A,“恰好取出1件一等品和2件三等品”为事件A 1,“恰好取出2件一等品”为事件A 2,“恰好取出3件一等品”为事件A 3,由于事件A 1,A 2,A 3彼此互斥,且A=A 1∪A 2∪A 3,而P(A 1 )= ,P(A 2 )=P(X=2)=,P(A 2 )=P(X=3)= ,所以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多于二等品件数的概率为P(A)=P(A 1 )+P(A 2 )+P(A 3 )= )解析:21.甲、乙两人从相距11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5米,乙每分钟走75米,甲出发4分钟后,乙才开始出发,乙带了一只狗和乙同时出发,狗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向甲奔去,遇到甲后立即回头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又回头向甲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止奔跑,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路程?(用算术方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100-65×4)÷(65+75) =840÷140 =6(分钟) 所以狗奔跑的路程为150×6=900(米))解析:22.如下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分别与AB,CD的延长线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 O=D0,又∵AB//CD,∴∠FDO=∠EBO,在△FDO和△EBO中,∠FDO=∠EBO,∠BOE=∠FOD,BO=DO,∴△FD0≌△EB0.∴FD=BE.∴FC=AE.∴FCAE,∴AECF为平行四边形)解析:如图,O为坐标原点,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且交抛物线y 2 =2px(p>0)于M(x 1,y 1 ),N(x 2,y 2 )两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为,由①及y 2=2px消去x可得by 2+2pay-2pab=0②,占、M、N的纵坐标y 1、y 2为②的两个根,故y 1 +y 2 = ,y 1 y 2 =-2pa.)解析:(2).当a=2p时,求∠MON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设直线OM、ON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当a=2p时,由(1)知,y 1 y 2 =-2pa=-4p 2,由y 12 =2px 1,y 22 =2px 2,相乘得(y 1 y 2 ) 2 =-4p 2,所以OM⊥ON,即∠MON=90°.)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解析:五、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24.案例描述:以下是一位教师的课后反思,请你结合案例分析一下,如果你是这位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学校搞教研活动,校领导和教研组的老师到我班听数学课.今天我上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我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进入数学课堂……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利用“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的度数,就能猜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这一游戏与学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开始上课了,我说“同学们,请你们拿出做好的直角三角形,只要您量出其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不用量另一个角的度数,我就说出它的度数,”学生有些迟疑。

2012教师招聘数学试题 (小学卷)

2012教师招聘数学试题 (小学卷)

2012教师招聘数学试题(小学卷)(90分钟,70分)一.选择题:(1——7每题2分,8——12每题3分,共29分)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1-=+--babaB.1122-⎛⎫=-⎪⎝⎭C4=±D.236·a a a=2、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30x ax-≥⎧⎨-<⎩有3个整数解,则a的值可以是(A.2- B.1- C.0 D.13、已知圆O的半径为R,AB是圆O的直径,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C是圆O的切线,C是切点,连结AC,若30CAB∠=°,则BD的长为()A.2R B C.R D R4、如图,已知双曲线(0)ky kx=<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点A的坐标为(6-,4),则△AOC()A.12 B.9 C.6 D.45、关于x的方程0122=-++kkxx的根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k为任何实数,方程都没有实数根B.k为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k为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根据k个相等的实数根三种6、命题“任意的x∈R,2x4-x2+1<0”的否定是( )A.不存在x∈R,2x4-x2+1<0 B.存在x∈R,2x4-x2+1<0C.存在x∈R,2x4-x2+1≥0D.对任意的x∈R,2x4-x27、设θ∈⎝⎛⎭⎪⎫3π4,π,则关于x,y的方程x2sin θ-y2cos θ=1所表示的曲线为( )A.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线B.实轴在x轴上的双曲线C.长轴在y轴上的椭圆D.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8、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经过点B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步的时间为t(单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个固定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 )A.点M B.点N C.点P D.点Q9、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D=90°,BC=CD=2AD,E、F分别是BC、CD边的中点,连接BF、DE交于点P,连接CP并延长交AB于点Q,连接A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CP平分∠BCD B.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C.CQ将直角梯形ABCD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D.△ABF为等腰三角形10、定义平面向量之间的一种运算“⊗”如下:对任意的(,)a m n=,(,)b p q=,令a b mq np⊗=-,下面说法错误的( )(A) 若a与b共线,则0a b⊗=(B) a b b a⊗=⊗(C) 对任意的Rλ∈,有()()a b a bλλ⊗=⊗(D) 2222()()||||a b a b a b⊗++=11、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41,252==a a ,则()*+∈+⋅⋅⋅++N n a a a a a a n n 13221的取值范围是( )A .[)16,12B .[)16,8C . ⎪⎭⎫⎢⎣⎡332,8D . ⎪⎭⎫⎢⎣⎡332,31612、社会调查人员希望从人群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得到对他们所提问题诚实地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和代数)、(图形和几何)、(统计和概率)、( 综合和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数学和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使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和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估算过程多样
②估算方法多样
③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和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和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评:
(1)全面(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次)手。

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8 )层。

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 19 )。

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 23 )只,兔有( 12 )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

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 )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 12 )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 63/8 )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

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

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 6分钟)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

那么至少要摸出( 66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

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

(选取:平均数)
(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

(①选取:中位数②选
取:众数)
(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

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