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六课时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时《平均数(试一试)》课件

说算
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售票/张 700
640
910
990 1300 1700 1460
⑵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 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哇!星期六星 期天卖出这么 多门票啊!
我觉得这个星期售票张 数的平均数肯定要比前
五天的平均数大!
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售票/张 700
640
910
990 1300 1700 1460
⑵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
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6课时
平均数(试一试)
请同学们准备好纸、笔、尺子……
科 技 馆
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售票/张 700
640
910
990 1300
⑴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每天参观科技 馆的人数真不
是900.
平均每天大约 售票是900张。
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售票/张 700
640
910
990 1300
⑴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平我均们每来天算售票 是一9下0吧8张!。
(700+640+910+990+ =1340504)0÷÷55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件第六单元运算律第6课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共13张PPT)

一共要付多少元? 32×102= (元)
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得数?
探究新知
32×102=
方法一:用竖式计算
102 × 32
204 306 3264
(元) 方法二:口算
32×100=3200 32×2=64 3200+64=3264
探究新知
32×102= 3264 (元)
方法三:用拆分法计算
32×102 =32×(100+2) 应用乘法分配律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答:一共要付3264元。
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6 ×12 + 54 ×12
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学交流。
46 ×12 + 54 ×12
=(46+54)×12
=100×12 =1200
应用乘法分配律
课 堂 检 测 (教材66页第8题) 1. 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23×3=(20+3)×3=20×3+3×3=69 4×12= (10+6)×5=10×5+6×5=80 16×5= 4×(10+2)=4×10+4×2=48 2×48= 2×(40+8)=2×40+2×8=96
4.
巩固练习
5.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88×125吗?
88×125 =8×11×125 =11× (8×125) =11× 1000 =11000 乘法结合律
88×125 =(80+8)×125
=80×125+8×125 =10000+1000 =11000 乘法分配律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笔算除法 第6课时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笔算除法第6课时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6) 1.根据试商的情况,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商小了B.商正好C.商大了2.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48÷69= 189÷24= 367÷52= 634÷68=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改正:改正:()()4.你能根据数量关系把下表填写完整吗?品名总价/元单价/元数量/件(双)衬衫546 78袜子216 24短裤368 465.水果超市。
(1)水果店要运走400千克水果,如果每筐装58千克,可以装多少个筐?还剩多少千克没装?(2)水果店要运走一批水果,每筐可以装58千克,装满6筐后,还有52千克没有装完。
水果店要运走多少千克的水果?6.在□内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第6课时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6)1.C B A B解析34×7= 238,238>235,所以第一道题商大了。
按此方法可以验证其他算式的商。
2.548÷69=7......65 189÷24=7 (21)367÷52=7......3 634÷68=9 (22)解析先选择正确的方法试商,再按照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依次计算。
3.×改正:×改正:解析第一道题中,余数49大于除数34,商小了,应改商9;第二道题中,余数应等于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积,减法运算计算错误。
4. 7 9 8解析由“总价=单价×数量”可知,数量=总价÷单价,衬衫的数量= 546÷78=7(件);短裤的数量= 368÷46=8(件);由单价=总价÷数量可知,袜子的单价=216÷24=9(元)。
5.(1)400÷58=6(个)……52(千克)答:可以装6个筐,还剩52千克没装。
(2)58×6+52=348+52=400(千克)答:水果店要运走400千克的水果。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名师教案之大数的认识教案 第六课时求近似数

201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名师教案之大数的认识教案第六课时求近似数第六课时求近似数(P15 例6 练习二4、5、8)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通过观察,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建议:本课是教学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材运用拟人的形式,通过太阳与地球的对话,呈现有关地球、太阳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太阳与地球的大小关系。
并且结合具体数介绍“四舍五入”法。
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一条信息,如: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建三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
请大家看看,哪些是近似数。
最后说明:393亿和120余万,这些数所在统计时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舍弃了尾数,这些是近似数,26台是准确数。
再出示教材中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收集并交流图中提供的信息,描述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再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怎样能很快看出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使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从而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显得方便。
进而引出怎样将“非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从而介绍“四舍五入”法和如何用“四舍五入”将非整万数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在学生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后,应该根据具体例子让学生讨论:取近似数为什么用“≈”,改写与取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练习二第4题,下面画线部分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区分练习,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情况下使用准确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近似数,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第七课时数的产生(P19、P20 练习三1、2)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以及数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理解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第六单元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算式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商的变化规律,这是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100页至第102页。
我们将学习商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商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 学习在除法算式中,如何通过调整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使商保持不变。
3. 学习如何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应找回的零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能够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保持不变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商的变化规律。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彩色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去超市买了360克糖果,每袋糖果重30克,他一共可以买多少袋糖果?”在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知道450克糖果可以分成多少袋,我们可以怎么计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商的变化规律。
2. 讲解:我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商的变化规律。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白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保持不变的原理。
3. 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计算。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被除数除数商360 30 12450 30 15在板书的左侧,我列出被除数和除数,右侧列出对应的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06课时_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06课时_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一个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会从高位开始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笔算除法的过程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除法运算,特别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试商的技巧,以及如何判断商的位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笔算过程。
3.利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尝试解决导入问题,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明确笔算过程和试商的技巧。
4.练习与交流:学生进行笔算练习,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纠正和指导。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试商的技巧。
可以采用流程图、步骤图等形式,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秋游(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秋游(2)一、教学目标1.能听写出本课的生词和课文;2.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理解文章内涵,并能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阅读;3.能够识别句子成分并用正确书写形式进行书写;4.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数学运算,并能理解运算的步骤及结果;5.能够了解并学习生物和自然科学中爬行动物的知识;6.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游戏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获取信息;2.掌握数学运算,尤其是加减法;3.了解与秋游和爬行动物相关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2.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生词语音与拼音教学。
老师先念,让学生听读,然后由学生分组交替朗读。
2.课文阅读与理解。
老师逐个问题进行提问,带着学生一起读课文。
3.数学口算。
老师出题,根据学生口算速度给予不同的难度。
4.游戏学习。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生扮演家长与孩子、游客等角色,感受秋游的快乐,探讨爬行动物的种类和习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引入老师和学生相互问候,打招呼,拉近师生关系。
第二步:学习生词1.老师介绍本课生词,并请学生读音和拼音。
2.学生分组交替朗读生词。
3.老师检查并纠正学生读音错误。
第三步:课文阅读与理解1.老师先念一遍课文,并让学生跟读。
2.老师逐个问题进行提问,由学生回答。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背景、人物情感和事件发展。
第四步:数学口算1.老师出示口算题目。
2.学生用笔写下运算步骤并得出结果。
3.老师检查答案,纠正错误并给予评价。
4.更换题目,再次练习口算。
第五步:游戏学习1.老师介绍秋游的主题,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家长、孩子、导游和游客等等。
2.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知识小结。
例如,了解爬行动物的种类和习性,解释不同的名词等。
第六步:总结老师与学生互动,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复习课文,增强记忆。
2022年春季黄冈小状元作业本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时综合练习

2022年春季黄冈小状元作业本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时综合练习一、填空题。
1.5.07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5920毫升=( )升( )毫升2.圆柱的体积是75cm3,高是15cm,底面积是()cm2。
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cm,它的体积是()75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75cm3。
4.把一个圆柱体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16dm3,则这个圆锥的体积是()dm3。
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则底面周长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9 dm3,圆柱的体积是()dm3。
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
已知圆锥的高是3.6dm,圆柱的高是()dm。
8.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cm,高8cm,从顶点沿高把它切成相等的两半,表面积增加了( )cm2。
9.沿一个圆柱体底面的一条直径垂直向下切开,截面为一个边长6cm 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cm3。
10.把一根3米长的木头截成4段,(每段仍是圆柱形),表面积比原来增加30.48平方分米,这根圆柱体木头的体积是()dm3。
二、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一个圆柱体状的杯子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2.以三角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体。
()3.圆锥体的体积总是圆柱体体积的1/3。
()4.求圆柱形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容器的体积。
()5.把一个圆柱平均切割成3个小圆柱,那么每个小圆柱的表面积一定是原来圆柱表面积的1/3。
三、选择题。
1.把一个大圆柱分成两个小圆柱后发生变化的是()。
A.圆柱的体积B.圆柱的表面积C.圆柱的侧面积2.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是指()A.前轮的体积B.前轮的表面积C.前轮的侧面积3.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长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A.3倍B.1/3C.无法确定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1.4dm3,底面直径是2dm,高是()d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指导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计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2).9.09+11.1-19= (20 1.1 1.19)
(3).40-9.05-(3.8+6.02)= (21.13 33.35 20.95)
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
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 8.43+2.87+0.57+0.13
3、有两个粮食仓库,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
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补充
教后感:
对本教案的评价:
(数学)备课
备课教师
备课单位
课题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
课型
复习课
审核人
年级
四年级
编号
导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复习小数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预习感知
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
练习: 1.计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选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
(1).9.26-3.96+8.905= (14.475 14.205 13.809)
列式计算: (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
(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
解决问题: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
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