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浅析旅游开发中的佛教文化资源保护

浅析旅游开发中的佛教文化资源保护作者:杨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7期摘要:我国的佛教文化,是外来的佛教与固有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
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破坏。
而文化资源的破坏,则是不可重塑的。
本文就我国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保护作者简介:杨燕,1975年出生,女,职称文博馆员,中文本科学历。
[中图分类号]:K8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230-01一、佛教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关系1、佛教文化资源我国的佛教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我国佛教的传入主要分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三种。
这三个流派由于学说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使得每一个派别在与地区内的固有文化融合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引发出的衍生物也各有特点。
例如北传佛教的雕塑造型与南传佛教的雕塑造型就不同,而北传佛教在与儒家文化的融合方面,对文人的思想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佛教建筑的整体形态。
在我国,佛教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我国各个朝代均有具有时代特色的寺庙、佛塔、石窟等,也有佛教题材的碑文、雕塑、壁画、法器、书画作品等。
2、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刺激点佛教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随着地域和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色。
例如寺庙建筑,北传佛教较多采用八角的佛塔,南传佛教则钟爱六角或双檐的佛塔。
而佛教中的出世、崇尚自然的思想观念,也使得大多数的佛教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在一起,较多的寺庙、佛塔、佛堂都在深山之中,有着人文和自然的双重观赏价值,形成了对游客的双重吸引。
佛教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神秘气息,且源远流长。
如同中国的陶瓷、丝绸这些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一样,对不了解或者接触较少的游客而言,是异域别样的文化吸引,吸引着各方游客进行观赏、探究与了解。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 建设。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酒店、餐饮、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 施建设。
运营及维护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项目的日常运营、维护管理等。
06
社会效益与风险评估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传承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佛教文化旅游开 发,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佛
综合效益显著
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 益得到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 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THANKS
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环境友好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 ,不破坏自然环境,实现旅游
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文化传承
不仅注重经济效益,还需将佛 教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作为重要 目标,实现经济与文化双赢。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项目管理, 提高当地居民对项目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促进项目与社区的 和谐发展。
创新发展
根据游客反馈和市场变化进行产品的更新 与优化。
项目实施步骤
规划编制
邀请专家团队,结合市场需求 ,编制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规 划。
开发建设
按照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景点开发、资源整合等工作。
资源评估
对现有的佛教文化、历史、自 然等资源进行详细的盘点与评 估。
资金筹措
确定投资规模,寻找合作伙伴 或投资者,确保项目的顺利实 施。
生态环境应对策略
加强游客管理和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景 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确保旅游开发不会对当地的生 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提高游客和员工的 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管,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旅游 的顺利进行。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梵净山位于中国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是青城山、峨眉山、都江堰等名山大川所在地。
梵净山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备受游客们的喜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梵净山的地理环境、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如何深度开发梵净山的旅游资源。
一、地理环境梵净山地处川滇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山峦叠嶂,气候宜人。
这里的空气清新,四季分明,山水相依,景色优美。
梵净山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上树木葱郁,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个天然的生态宝库。
梵净山的地理环境为其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文化底蕴梵净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是文殊菩萨之所常出。
山上有许多古刹和遗迹,如法华寺、文殊庙、犀牛洞等,这些寺庙古迹见证了梵净山悠久的佛教历史。
梵净山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蜀绣、川剧等,这些文化元素为梵净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旅游资源梵净山是一座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探险、佛教朝拜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山上有鬼门关、南海观音、莲花峰等著名景点,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梵净山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有瀑布、溶洞、森林、草甸等景点,深藏着许多探险的机会。
梵净山还有许多文化景点,如寺庙、古迹、民俗村落等,吸引着许多朝圣者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朝拜和游览。
梵净山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开发利用,尚未发挥其潜力。
如何深度开发梵净山的旅游资源成为了当地政府和旅游业者们所关注的焦点。
四、深度开发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梵净山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住宿、餐饮等问题亟待解决。
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更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梵净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加强对植被、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严格控制开发范围,避免人为破坏和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圣取胜”——论西安地区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寒山寺宗教旅游深度开发策略研究

寒山寺宗教旅游深度开发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宗教旅游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本文以苏州寒山寺为例,调查其开发现状以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寒山寺宗教旅游深度开发策略。
关键词:寒山寺;宗教旅游;深度开发宗教与旅游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类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
苏州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宗教文化特色鲜明。
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还有著名的佛道教寺观。
佛教名胜西园寺、寒山寺、灵岩山寺和道教玄妙观等,都以独特的自然风姿和各异的建筑,历代都成为诱人的旅游佳境。
对苏州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不仅有助于提高苏州的旅游和文化地位,也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1 对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认识宗教旅游是指通过修复和建设具有名胜古迹意义的宗教建筑, 并使其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 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 让信徒参拜, 并加以开放以吸引更多的非信徒在内的游客观光、游览, 以朝拜、求法为主要目的专门层次的旅游活动[2].宗教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与宗教有关的各种形式(包括宗教仪式、设施、建筑等),能为旅游界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作为文化旅游资源重要的一个分支,宗教旅游资源以其自己重要的特征吸引着旅游者。
寺观教堂内的仪式、设施、活动等,都包含有超现实的神秘感。
正是这种神秘的氛围、旅游的猎奇心理,促使人们把对旅游的兴趣与对宗教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2寒山寺宗教旅游资源概况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
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2.1寒山寺宗教文化活动的开发现有的寒山寺开发的文化活动有: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持续了三十一年,经久不衰,且不断深化发展,形成了寒山寺文化;文化研究活动,设了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并每年举办寒山寺文化论坛;又设了寒山寺国学院,有1个本科,3个专科,130多位国内外学生;人文教育活动,每逢中秋节和重阳节时,举办古诗朗诵会,教育下一代,回归人文精神。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梵净山,地处四川省中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佛教圣地。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梵净山成为了一处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虽然已经有一部分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但梵净山的深度开发仍有待提升。
本文将就梵净山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展开探讨,以期为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梵净山地处高山峻岭之间,山峦叠嶂,森林茂密,气候宜人,天然景观优美。
一年四季,梵净山都有吸引人的风景。
春季,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夏季,高山草甸如茵,清凉宜人;秋季,松柏红叶,层林尽染;冬季,雪峰悉叠,银装素裹。
这些自然景观本身就是梵净山最大的旅游资源之一,而且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需要通过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了自然景观之外,梵净山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梵净山是佛教圣地,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这里有许多佛寺和遗迹,如净居寺、严陀寺等。
而这些佛寺和遗迹同样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梵净山深度开发的一部分就是要推广这些佛教文化资源,使更多的游客认识和了解这些佛教文化遗产。
如何对梵净山的佛教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在佛教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的情况下,梵净山才能够在旅游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力。
梵净山周边的民俗文化同样是一大旅游资源。
当地的白族、彝族等民族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民间传统和民族风情,这些文化资源同样是梵净山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通过开设民俗文化展览馆、举办民俗文化节等形式,将有利于丰富梵净山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梵净山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等。
在进行深度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以确保梵净山的旅游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在深度开发梵净山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佛文化主题项目策划方案

第三步
第四步
软件建设
1、确立各场馆的服务细则,做 到规范化、人性化、标准化。 2、上马营销、营销与软件建设 同时进行。 3、专业运营团队的建立。
品牌拓展
在形成品牌效应的基础上开发拓 展产品及服务,形成深远影响力。
精准 落地
专业性
1、专业的、落地性强的策划方案是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2、专业的人才、专业的运营团队是保障项目实施效果 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专业。
以“云舍”为名:舍是房屋的意思,有舍得之意,符合素食,食素者的本意。
食
我们将本案新建宿坊规划为禅修主题客栈,做太原市第一家寺庙经营的精品禅修主题客栈。
以“云庐”为名:庐有房屋的意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 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作者陶渊明的诗表达的是隐居人生的情趣,我们的设计初衷也是如此。
修
学
觉
购 娱
佛,意思是“觉者”。我们以“觉”作为项目所具备功能元素的核心。比如食,我们做素食,食素不仅健康且开化悟人;住, 我们营造禅意的空间居所;娱,我们提供能够让人修心养心的项目等等。
我们将本案新建食斋规划为中高端斋食餐厅,做太原第一家寺庙经营的文化斋食餐厅,主打禅意 境界的“意境菜”,传播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费理念。
本案我们围绕核心主题,将四处不同功能的场所进行统一规划与打造,形成具有强有力的组合产品。营造一 个宁静而自然的禅意之境,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回归到自然和谐的本真之境 ,来达到本案的实施目的。
形象定位:禅修文化主题的度假园区。
What ??
战略
功能
爆点
战略
品牌规划
备 长 远
分步实施
不 蛮 干
精准落地
强 支 撑
佛教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佛教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信仰和心灵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佛教旅游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分析佛教旅游的现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佛教旅游的现状1. 旅游景点的数量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佛教旅游景点众多,涵盖了佛教圣地、寺庙、佛塔等。
亚洲地区是佛教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尤其是中国、日本、泰国和印度。
其中,中国的少林寺、法门寺、乐山大佛等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旅游者群体的特点佛教旅游吸引了各类游客,包括虔诚的佛教信徒、文化爱好者、心灵追求者和普通旅游者。
他们前往佛教圣地或寺庙,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提升。
同时,佛教旅游也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来了解佛教文化,寻找灵感和解压。
3.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为了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佛教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和拓展。
除了传统的寺庙参观和祈福活动外,还推出了佛教文化体验、禅修营和心灵导师等更具深度的旅游产品。
同时,佛教旅游也与其他旅游项目相结合,如瑜伽旅游、生态旅游等,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二、佛教旅游的未来趋势1. 宗教旅游的持续增长随着人们心灵觉醒和对内在世界的关注,宗教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
佛教作为一种富有智慧和内涵的信仰,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寻求平静和启迪。
此外,随着佛教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预计佛教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佛教旅游与文化交流的融合佛教旅游的兴起,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也是一种了解文化、历史和精神智慧的途径。
未来,佛教旅游将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加深人们对佛教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3. 创新旅游产品的推出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佛教旅游将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朝拜和禅修活动外,还将增加更多体验式的项目,如传统文化表演、手工艺制作和佛教文化互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