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24(23)1【摘要】为了探索防治大麦蚜虫的科学有效措施,选用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二棱品种“保啤麦28号”,每10 kg种子分别用20、30、40 g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防治蚜虫。

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能有效抑制蚜虫对大麦的危害。

大麦拔节期前,防效均达100%;大麦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防效为72.30%~95.70%;大麦灌浆期,防效为33.60%~80.04%;大麦乳熟期,防效为14.20%~49.44%,防效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持效期更长;每10 kg 种子用药30、40 g防效最佳,与每10 kg种子用30 mL的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效相近。

药剂拌种对大麦还具有增产作用,增产率为8.6%~16.9%。

建议在大麦生产中,根据当地蚜虫发生规律选择不同用量、不同剂型的杀虫剂拌种防治大麦蚜虫,综合考虑防效、成本和用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总页数】4页(P80-83)【作者】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作者单位】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3【相关文献】1.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2.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3.噻虫嗪FS拌种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4.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效5.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不同药种比拌种对油菜生长指标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灰飞虱田间药效研究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灰飞虱田间药效研究

1 . 4 . 1 气 象资料
2 0 1 4年 6月 1 9日播 种 当天 ,晴 ,
微 风 ,最 高 温 度 3 5 ℃ ,最 低 温 度 2 2 ℃ ,平 均 温 度
8 . 7 ℃, 无 降雨 ; 2 0 1 4年 6月 1 9 日至 7月 1 5日, 试 验 灰飞虱 ( L a o d e h a x s t r i a t e l l u s ) ;试验 作 物 及 品 2 期间, 共2 7天 , 最 高温 度 3 7 ℃, 最 低 温度 l 8 ℃, 平 均 种: 玉米 品种先 玉 3 3 5 。
1 . 2 环 境 或设 施栽 培条 件
温度 2 7 . 4 ℃, 共 降雨 7天 , 总 降雨 量 5 7 . 4 m m, 最 大 降
日降 雨量 为 2 2 . 8 m m。无影 响试 本 试验 设在 山西 省忻 州市 新高 乡 口子村 进 行 , 面 雨发 生在 7月 8日, 积 5亩 , 土壤 为壤 土 , 略碱 , 有 机质 含量 中等 。上 茬 为 验结 果 的灾 害性 气候 。 . 4 . 2 土壤 资料 土 壤 为壤 土 , p H值为 8 . 3 , 有 机 质 小 麦 。试 验 田为水浇 地 , 肥 力较一 致 , 管理 水平 中等 。 1
以 口器 刺 吸水 稻 汁液 方 式 发 生危 害 。一般 群 集 于 稻 所 示 。
丛 中上部 叶片 。虫 口大 时 ,稻株 汁 液 大量 丧 失 而枯 1 . 3 _ 3 小 区排 列 本 试 验共 设 5个 处 理 , 4次 重 复 ,
黄 ,同 时 因大 量蜜 露 洒 落 附近 叶 片 或穗 子 上 而 孳 生 2 0个 小 区 , 每小 区面积 6 6 . 7 m 2 。 霉菌 , 但 较 少 出现 类 似 褐 飞虱 和 白背 飞虱 的 “ 虱烧” 、 1 . 3 . 4 施 药方 法 播 种 前拌 种 ,每 拌 1 0 0 k g玉米 种 “ 冒穿 ” 等症 状 。灰 飞虱 是 传播 条 纹 叶枯 病 等 多 种水 子 需 用 1 . 0 ~ 1 . 2 L水将 农 药稀 释后 , 与 种子 充分 搅拌 , 稻 病 毒病 的媒 介 ,所 造 成 的危 害常 大 于直 接 吸 食 危 直 到 药液 均匀 分 布到种 子 表 面 , 晾 干后 播种 。 害, 被 害株 表现 为相 应 的病 害特 征 。危 害作 物多 为水 1 . 3 . 5 施 药 时 间和 次 数 施 药 时 间 为 2 0 1 4年 6月

噻虫嗪拌种防治玉米害虫药效试验

噻虫嗪拌种防治玉米害虫药效试验

噻虫嗪拌种防治玉米害虫药效试验作者:程艳玲刘庆顺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30期[摘要]2014年我们进行了噻虫嗪在玉米拌种上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蚜虫防效为94.04—96.16%,玉米粗缩病防效为98.81—100.00%,增产10.79-15.31%,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对玉米全,使用剂量以药种比为1:400到1:500为宜,建议配合杀菌剂拌种使用。

[关键词]噻虫嗪玉米蚜虫灰飞虱粗缩病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中图分类号:S4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281-01噻虫嗪是1991年由诺华公司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不仅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1-2]。

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3-15]。

据文献报道噻虫嗪拌种处理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持久高活性,可杜绝植物病毒病、促进植株生长及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促进分蘖、提升结实率,提升产量[16-17]。

目前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引起粗缩病)除采用错开播种期等农业防治措施外,主要还是依靠化学药剂拌种防治,常规药剂如克百威、有机磷等成分由于毒性高、防效差已经被市场所淘汰,目前主流是烟碱类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18-19]。

为此2014年我们进行了噻虫嗪在玉米拌种上的药效试验,验证噻虫嗪不同使用剂量对玉米蚜虫、灰飞虱及粗缩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观察各处理剂量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找出适宜剂量,为大田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由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市购)。

30%噻虫嗪包衣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及矮花叶病的防治效果

30%噻虫嗪包衣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及矮花叶病的防治效果

30%噻虫嗪包衣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及矮花叶病的防治效果杨印斌;张战备;王娇娟;王艳萍【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8【摘要】2017年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进行了30%噻虫嗪药剂包衣对玉米种子安全性和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出苗数和保苗率均有所提高;对矮花叶病防效以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600 g包衣处理效果最优,其次为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800 g包衣处理;产量统计结果为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600 g包衣处理>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800 g包衣处理>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 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400 g包衣处理>对照,较对照增加依次为8.68%,6.55%,1.63%.试验综合效果显示,以每100 kg种子用35g/L咯·精甲150g+ 60g/L戊唑醇50g+30%噻虫嗪600 g包衣处理为最佳选择.【总页数】4页(P1367-1370)【作者】杨印斌;张战备;王娇娟;王艳萍【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西运城0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相关文献】1.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J], 莫昌乐;刘祖斌;刘雪源;赵明平;唐涛2.21%噻虫嗪悬浮剂和30%吡蚜酮·仲丁威悬浮剂对叶蝉的防治效果 [J], 王东明;张如标;潘勇;马勇;周艳;吴定邦3.国产“噻虫嗪30%FS”对春油菜田苗期虫害防治效果研究 [J], 任利平;赵元玺;张建凤;杨全国4.40%氯虫·噻虫嗪对跳甲的防治效果 [J], 张超峰5.30%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对谷子白发病和粟叶甲的防治效果 [J], 张姼;柴晓娇;沈轶男;付颖;王显瑞;白晓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5976450_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效研究

15976450_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效研究

DOI :10.16318/ki.hbnykx.2017.05.12河北农业科学,2017,21(5):53-55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王端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玉米蚜广泛分布于玉米产区,不仅能传播病毒和病菌,导致玉米生长不良,还能直接为害玉米,造成减产[3~5]。

玉米蚜的发生与为害主要是在玉米抽雄吐丝以后,此时玉米植株高大,田间郁闭,很难进行喷雾作业。

因此,对玉米蚜的防控需提前进行,即在玉米的拔节期喷施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杀虫剂进行预防[6,7]。

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多种杀虫方式,活性高、安全性好、杀虫谱广、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防治蚜虫效果突出[8];杀虫单是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的类似物,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党晶晶1,许文超2,张红芹2,陈世宇1,王亚楠4,霍静倩1,张金林1*(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唐山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北唐山063000;3.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北石家庄050000;4.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为了明确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利用浸渍法,测定了噻虫嗪、杀虫单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噻虫嗪与杀虫单混用防治玉米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噻虫嗪与杀虫单有效成分含量比例为1∶1时共毒系数最高,效果最佳。

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40%噻虫嗪·杀虫单悬浮剂施用剂量135~270g/hm 2条件下对玉米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郑单958生长安全,因此,可用于玉米蚜的防治。

关键词:噻虫嗪;杀虫单;玉米蚜;农药防治中图分类号:S435.132;S48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7)05-0053-03收稿日期:2017-04-20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创新团队项目(HBCT2013020208)作者简介:党晶晶(1989-),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玉米病虫害化学防控研究。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摘要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适宜的种子包衣用量70~210 g/100 kg种子(有效成分),折制剂量200~600 mL/100 kg种子,不影响种子出苗率,一直到抽雄扬花期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玉米蚜虫;防效为进一步明确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通过拌种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田间使用量,为农药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地点设在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中兴官庄村,面积1 333.33 m2,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1.35%,pH值5.0。

所有试验小区试验作物分布均匀一致。

6月17日播种,用种量为22.5 kg/hm2(6.60万粒),单粒播种。

试验防治对象为玉米蚜虫(Rhopalosiphum maidis),试验作物为玉米,品种为先玉335。

供试药剂: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施药制剂量为2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70 g/100 kg种子)(A)、施药制剂量为4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140 g/100 kg种子)(B)、施药制剂量为600 mL/100 kg 种子(有效成分用量210 g/100 kg种子)(C);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施药制剂量为6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420 g/100 kg种子)(D);以空白作对照(CK)。

小区面积50 m2,重复4次。

不同种类杀虫剂防治玉米蚜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种类杀虫剂防治玉米蚜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 与方 法
液 、1.8%阿维 菌 素乳 油 5 000倍 液 、50%氟 啶虫 胺 腈
1.1供 试药 剂
水分散粒剂 6 000倍液 、20%氯虫苯 甲酰胺悬乳剂
供试药剂为 2o ̄ tt虫啉(天津汉邦农药有限公 1 000倍液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 500倍液 、50%
收 稿 日期 :2018一O1-29 作者简介 :王双全(1981一),男,甘肃天水人 ,农艺师 ,主要从事病虫害测报 防治及新药械 引进推广工作 。 执 笔 人 :秦天琳(1971一),女 ,甘肃临洮人 ,农艺师,主要从事病 虫害测报防治及新药械 引进推广工作。 基金 项 目:天水 市科技 支撑 项 目,2017(055)。
药 液 900 kg,hm ,试 验 区在 整 个试 验 期 间未使 用 其 倍 液 防效 均在 90.6%以上 。药后 12~14 d25%噻虫
农艺农技
NongyiNongji"qV
不 同种 类杀虫剂 防治玉 米蚜 田问药效试 验
王双全 ,谢 谦 ,李 颖 ,崔 巍 Nhomakorabea秦天琳
(天水市植 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甘 肃 天水 741020)
摘 要 :试验 比较 了 20% ̄ 5k啉 乳 油 、1.8%N维 菌素 乳 油、50%氟啶 虫胺 腈 水 分散 粒剂 、20%氯 虫苯 甲酰 胺 悬乳 剂 、25%噻 虫嗪 水 分散 粒 剂 、50%抗 蚜威 可湿性 粉 剂 、20%啶 虫脒 可湿性 粉 剂 7种 杀 虫剂 对 玉米 蚜 的 防 治效果 ,结果表 明:综合 7 d、14 d后 防效 ,25%噻 虫嗪水分散粒剂 1 500倍液和 20%啶 虫脒 可湿性粉剂 6 000 倍 液 试验 效 果最佳 ,在 农业 生产 上推 荐使 用 ;20%吡 虫啉 乳 油 3 500倍 液 、50%抗蚜 威 可 湿性 粉 剂 2 000倍 液 、 1.8% ̄-I维菌素乳油 5 000倍液 3种药剂对玉米蚜防效理想,可作为替换用药使 用。

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24.7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24.7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性平均防效率好,均>99.00%,好于对照药剂阿克泰
25%水分散粒剂2g/667m 2处理,与对照药剂功夫菊
酯2.5%水乳剂20mL/667m 2相当。药效持效期可达
10d以上。如药后10d平均防效率,噻虫嗪·高效氯氟
氰菊酯24.7%悬浮剂2、4、6mL/667m 2处理和对照药剂功夫菊酯2.5%水乳剂20mL/667m2、阿克泰25%水分散粒剂2g/667m 2处理平均防效率分别为99.55%、
(中国轻工业信息网
2.2防效分析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24.7%悬浮剂2、4、6mL/667m 2处理防治小麦蚜虫有较好的速效性,其速效性平均防效率均>90.00%,好于对照药剂阿克泰25%水分散粒剂2g/667m 2处理,略低于对照药剂功夫菊酯2.5%水乳剂20mL/667m 2处理。如药后
1d平均防效率,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24.7%悬浮
培育高光效的高产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水稻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生理水平上,同时传统的杂交育种手段在改良水稻光能利用方面至今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叶色突变体是开展光合作用研究的理想材料。
据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农业大学吴自明介绍,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是栽培稻品种“镇恢249”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颜色相比,幼苗为黄色,易与正常幼苗区分,且不受环境影响;中后期缓慢变绿,后期叶色接近野生型。虽然ygl1突变体生长量和单穗重较野生型低,但分蘖能力增强,成穗率增高,熟期适中,产量达到每hm 26.759t ,因而具有较大的研究利用价值。
北京农业2009年1月下旬刊
作者简介:王福贤(1971-,高级农艺师,从事植保植检工作。
收稿日期:
2008-11-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
摘要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适宜的种子包衣用量70~210 g/100 kg种子(有效成分),折制剂量200~600 mL/100 kg种子,不影响种子出苗率,一直到抽雄扬花期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玉米蚜虫;防效
为进一步明确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通过拌种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田间使用量,为农药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中兴官庄村,面积1 333.33 m2,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1.35%,pH值5.0。

所有试验小区试验作物分布均匀一致。

6月17日播种,用种量为22.5 kg/hm2(6.60万粒),单粒播种。

试验防治对象为玉米蚜虫(Rhopalosiphum maidis),试验作物为玉米,品种为先玉335。

供试药剂: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山东科大创业生物有限公司)、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施药制剂量为2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70 g/100 kg种子)(A)、施药制剂量为4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140 g/100 kg种子)(B)、施药制剂量为600 mL/100 kg 种子(有效成分用量210 g/100 kg种子)(C);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施药制剂量为6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420 g/100 kg种子)(D);以空白作对照(CK)。

小区面积50 m2,重复4次。

1.3 试验实施
根据小区面积和用种量计算出每个处理所需药剂用量,播种前,按照每100 kg种子的药量+2 L水的比例先将各药剂调成浆状液。

将调好的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1-2],摊开晾干。

2013年6月17日玉米播种前一次性用药处理种子,播种当日天气晴,最高温度36.5 ℃,最低温度26.2 ℃,平均温度29.7 ℃,平均相对湿度71%。

试验期间未使用任何防治玉米蚜虫的药剂。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玉米定苗后即药后20、35、70 d各调查1次,共调查3次。

每小区随机取100株玉米,调查记录蚜虫数量。

每小区播种时标记100粒种子,齐苗后调查出苗数量,计算出苗率[3-4]。

出苗率及防效计算方法如下:
出苗率(%)=■×100
防效(%)=■×100
用DPS系统将防效数据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5-6]。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苗率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药剂供试各剂量播种后3 d对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播种7 d后苗全时调查各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差异不显著。

2.2 株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药后20 d,处理C对玉米蚜虫防效最高,其次是处理D、B,处理A的防效最低。

经方差分析,处理C与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处理A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处理B与处理A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处理D与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药后35 d,处理C对玉米蚜虫防效最高,其次是处理D、B,处理A的防效最低。

经方差分析,4个处理之间的防效差异都不显著。

药后70 d,处理C对玉米蚜虫防效最高,其次是处理B、D,处理A的防效最低。

经方差分析,处理C与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处理A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处理B与处理A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D与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随时间推移,防效应降低。

但是因为2013年7月雨水较多,药剂处理区蚜虫受雨水冲刷,数量大幅降低,因此药后35 d调查防效升高。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350 g/L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适宜的种子包衣用量70~210 g/100 kg种子(有效成分),折合制剂量200~600 mL/100 kg种子,不影响种子出苗率,一直到抽雄扬花期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药后20 d,株防效达85.21%~93.10%,药后35 d,株防效达89.22%~95.75%,药后70 d,株防效达70.75%~80.56%。

4 参考文献
[1] 郑德剑.25%噻虫嗪防治玉米蚜虫田间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2006(5):20.
[2] 陈霞,张艳璇,季洁,等.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测定[J].植物保护,2006,32(3):89-91.
[3] 金焕贵,伏广山,赵英慧,等.不同药剂处理防治玉米蚜虫试验[J].种子世界,2009(7):26-27.
[4] 卢方林,熊光明.几种杀虫剂防治玉米蚜虫效果试验初报[J].农药,2001,40(5):28.
[5] 李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J].种业导刊,2012(5):25.
[6] 喻健.安徽玉米蚜虫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措施[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