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何以成大事
凡成大事者, 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人谋一半,天意一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国风古韵

这句话出自曾国藩家训的“六戒五勤”里的六戒之一: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意思是: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
曾国藩明确表面,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
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
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
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扩展资料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
曾有学者说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曾国藩的治家理念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曾国藩成功之道之启示(新)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 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 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 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 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 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 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 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 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 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 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五是读史 ——廿三 史每日十页,虽 有事亦不间断。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六是日知其所亡
——每日记茶余 偶谈一则,分为德行 门、学问门、经济门、 艺术门。写日记,须 端楷,凡日间过恶 (身过、心过、口过) 皆需一一记出。 这条是反省自己有哪 些错误。
三、修身齐家治国千古第一完人
•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 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 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 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 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 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 ,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 ,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 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 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曾国藩何以成大事

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他何以成大事?一、局面做大之法:曾国藩怎么由一介书生而成为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越做越大,最后连朝廷都怕他三分?1、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2、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3、避人耳目,走为上计;4、患难与共,才可以赢得人心;5、局面狭小时,以属下自立门户为大忌;6、事关成败时,敢于抗上;7、功不可以一人独享;8、鼓励下属独立发展;9、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10、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11、荣誉相关,相得益彰;12、投桃报李,互为所用;13、集纵人之长,补一己之短;14、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15、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16、多山头时的应对之策二、广结关系网: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说提炼的“未发迹时善交人”和“识人于未发迹之时”等,足为后世所效法。
1、见多才能识广;2、未发迹时善交人;3、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4、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5、药食之有,催人向上;6、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7、深交之人,宁缺勿滥;8、择友如同择师;9、相交不成,勿使为仇;10、“与人为善,取人为善”;11、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12、宽能得众,三、居官不败之道曾国藩的仕途虽然屡经坎坷,可为什么官越做越大?1、做官宜公而忘私;2、息事宁人,委屈做官;3、人言可畏,省察舆论;4、居官四败:昏、傲、贪、诈;5、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6、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不参与、没有结局、不胜任;7、不让快乐的性情妨碍做大事;8、中等才能的官员要预防三种习气:喜谀而恶直、喜柔顺而厌恶刚直、自以为是;9、忧患能久、奢侈必败;10、有求于上,委婉而言;11、给面子与隐忍抗上;12、为宦不得罪巨室;13、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14、中华之难,中华当之;15、大事苦争,小事放松;16、谨慎不测之祸;17、宦海畏途当知谨;18、高处不胜寒,功名不可待;19、骑虎难下之时的应对之策;20、严待家人与戚友,管好身边人四、成大事之要义毛泽东一生没服过什么人,在毛泽东眼里,连成吉思汗也只不过是个只会打鸟的人,但他却“独服曾文正”,直到晚年,仍称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说他是“办事兼传教之人”。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超前时代,并因此陨落,而脚踏实地的庸才,才运筹帷幄,臻至成功。
1.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2.尚朴实,耐劳苦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湘军靠什么打胜仗?靠什么持续地打胜仗?就是这种“尚朴实,耐劳苦”的作风。
曾国藩的用人,从表面看来迂阔笨拙,其实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3.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
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
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4.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
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5.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意志力量坚持到了最后。
曾国藩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曾国藩成功利用了穆彰阿,被皇上御笔亲点榜眼,其方法别人学不会

曾国藩成功利用了穆彰阿,被皇上御笔亲点榜眼,其方法别人学不会曾国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拜在穆彰阿的门下。
拜会完各位考试官,最后当然要拜主考官,这是规矩。
曾国藩和诸位进士一起,选了个日子,一同去礼部衙门拜见主考官穆彰阿。
这一次,他虽然仍穿着破旧的衣衫,却没有带书去。
进去后,和诸位进士一起,向穆彰阿行门生之礼。
凡事适可而止,已经烧了三把火,要是再过于狂妄,势必引起同僚们的极度反感,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树大招风,这个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尽管曾国藩没有做任何引人注目的事,可穆彰阿早就注意到了他,还特地叫人让他上前来问话:“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曾国藩一副很实诚的样子:“回大人,学生原来叫曾子诚,为了避大人的讳,现已改名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氏,祖上世代为农,父亲乃壬辰年的秀才……”他不待穆彰阿再问,已经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说了个清清楚楚:祖父尚在,他有妻儿,是四世同堂之家。
穆彰阿捻须听着曾国藩的回答,不住地点头:此人外貌实诚,说话也实诚,是个实在人,值得信任啊!行过师生之礼,从今往后,曾国藩和那些新科进士们一样,都是穆彰阿的门生了。
从穆彰阿对他的态度上,他已经感觉到了与众不同,这就已经够了。
令曾国藩没有想到的是,穆彰阿不仅仅对他刮目相看,而是异常钟爱了,钟爱到什么程度?其实曾国藩在朝考中的成绩已经出来了,列一等第三名,皇榜都已经张贴了,穆彰阿觉得还不够,拿着曾国藩的文章进宫去见道光皇帝,在道光皇帝跟前,将曾国藩的诗文大大称赞了-番,什么此文章通明事理,文辞优秀之类的美誉之话,说了一大堆。
道光皇帝问起曾国藩改名之事,穆彰阿回答说:是为了尊敬长辈,体现恭顺之心,足见此人心中之厚道。
接着,穆彰阿又针对道光皇帝极重天伦的特点,特别解释了曾国藩家祖父母、父母、弟妹、妻子、儿女一一应俱全,堪称有福之家。
道光皇帝粗略浏览了一遍普国藩作的诗文,觉得清明通达,虽不是一等一的佳作,但也属不错了,何况穆彰阿这么极力推崇,大臣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用朱笔将名字划为第二名。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说起曾国藩,那可是清朝末年响当当的大人物,咱们得用点儿心,好好聊聊他的那些牛气冲天的事迹和了不起的成就。
曾国藩啊,他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是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狠角色。
小时候读书,他就跟个拼命三郎似的,三更灯火五更鸡,那勤奋劲儿,村里的小孩儿都比不上。
后来啊,他考上了进士,进了朝廷当官,这一下,可算是鲤鱼跃龙门,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是,曾国藩这人,可不仅仅满足于做个安稳的官老爷。
他心里头啊,装着国家,装着百姓。
那时候,清朝内忧外患,曾国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想着,得干点啥,不能让这大好河山就这么没了。
于是,他站了出来,一手组建了湘军,那可是他自己拉起来的队伍,打起仗来,那叫一个勇猛。
曾国藩带兵啊,有他的一套。
他讲究的是“结硬寨,打呆仗”,听起来挺笨的,但实际上,这招儿可灵了。
每次打仗,他都先让士兵们挖好壕沟,筑好围墙,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
然后再慢慢悠悠地跟敌人耗,耗到敌人没耐心了,自己乱了阵脚,再一举拿下。
这种打法,虽然慢了点儿,但稳啊,胜率高啊。
所以,湘军在他的带领下,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平定了太平天国,收复了失地,让清朝的江山又稳当了几年。
除了带兵打仗,曾国藩还是个大学问家。
他一辈子都在读书、写字、做学问。
他的字儿,那叫一个漂亮,笔走龙蛇,力透纸背。
他的文章,也是写得深入浅出,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他还有本儿书,叫《曾国藩家书》,里面写的都是他给家里人写的信,字里行间透着他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本书啊,后来成了很多人的必读经典,大家都想学学曾国藩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曾国藩这人啊,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会识人用人。
他看人的眼光毒辣得很,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
所以,他手底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比如李鸿章啊、左宗棠啊这些大佬,都是他的得力干将。
他用人也用得特别大胆,不怕你犯错,就怕你没胆儿。
只要你敢干、能干出成绩来,他就敢提拔你、重用你。
这种用人之道啊,让湘军上下团结一心、士气高昂。
曾国藩为官之道

• 为官当守六大原则:
• • • • • • 平争:平息争端,不翻前任旧帐,只做不说 因势:肯定前任的成果 善习:保持良好的习惯,摈弃恶习。 从俗:顺应地方民俗,溶入地方民俗,不招至民怨; 便民:事而利民,不便民的事情不做,以免失人心所向; 救弊:改革不合时宜的弊端;
• 为官当守三不原则:
• • 不与:不参与下属的具体工作,做事要做重点; 不遑:做事要有紧迫感,工作讲求效率;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情贵在诚,湘军有家人父子之情,所以千人同心万人同力。(例:塔其布 李续宾) 不能因情感而失去理性。
用人离不开利益的引导
人除了精神上的需求之外,还有利益上的需要.凡是勇于做事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大 的欲望。合众人之私,才能成一人之公。 凡是遇到有利的事情,要注意分配;凡是遇到有名的事情,要注意分享。 利益的引导是一把双刃剑,不可不用,必须慎用。
• • • 不得凌辱下州县,人无贵贱贤愚,皆宜以礼相待。 不许不受银礼:不论大小、贵贱,均不得受;初收茶果、小菜, 再收鞍马,最后见诉求便索。 不许荐用私人:不给下属推荐人员,避免私人狐假虎威,为祸一 方,下属不敢治之,最终反害荐者;
高官为政,务持大体
• 首要之地:
冲:要害咽喉地域;繁:繁忙的部门;要:重要地方;简:边缘的地方;因势择人而用。
【忠告】
•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 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 冀。 • 壮勇忠精而不贵多,设局宜合而不宜分。 万人离心,不如百分同力。 • 天下事无实意者鲜有成效,务虚名者多 后患。
执理不移 遇事敢争
• 卧薪尝胆 不轻易出底牌 • 外圆内方 刚柔互用 争让适度 • 舞台与作为 无权断不能有所为
高官为政,务持大体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生命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人生教训。
以下是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1. 勤奋努力:曾国藩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他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表现出色,这都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努力。
2. 以德服人:曾国藩深知人心向善,只要自己行为正直,待人诚恳,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他在官场上也一直秉持着“以德服人”的原则,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3. 恪守责任:曾国藩认为,作为一名公仆,必须时刻保持对职责的敬畏之心,恪守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他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为民众谋福利,为国家效力。
4. 积极学习:曾国藩一生都十分重视学习和思考,他不仅善于汲取各种知识,还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曾说过:“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5. 谦虚谨慎:曾国藩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他在处理事务时,也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避免意气用事,做出错误的决策。
他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何以成大事
(2011-07-06 16:05:04)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励志
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他何以成大事?
一、局面做大之法:
曾国藩怎么由一介书生而成为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越做越大,最后连朝廷都怕他三分?
1、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2、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3、避人耳目,走为上计;
4、患难与共,才可以赢得人心;
5、局面狭小时,以属下自立门户为大忌;
6、事关成败时,敢于抗上;
7、功不可以一人独享;
8、鼓励下属独立发展;
9、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
10、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
11、荣誉相关,相得益彰;
12、投桃报李,互为所用;
13、集纵人之长,补一己之短;
14、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15、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
16、多山头时的应对之策
二、广结关系网:
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说提炼的“未发迹时善交人”和“识人于未发迹之时”等,足为后世所效法。
1、见多才能识广;
2、未发迹时善交人;
3、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
4、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5、药食之有,催人向上;
6、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
7、深交之人,宁缺勿滥;
8、择友如同择师;
9、相交不成,勿使为仇;
10、“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11、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
12、宽能得众,
三、居官不败之道
曾国藩的仕途虽然屡经坎坷,可为什么官越做越大?
1、做官宜公而忘私;
2、息事宁人,委屈做官;
3、人言可畏,省察舆论;
4、居官四败:昏、傲、贪、诈;
5、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
6、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不参与、没有结局、不胜任;
7、不让快乐的性情妨碍做大事;
8、中等才能的官员要预防三种习气:喜谀而恶直、喜柔顺而厌恶刚直、自以为是;
9、忧患能久、奢侈必败;
10、有求于上,委婉而言;
11、给面子与隐忍抗上;
12、为宦不得罪巨室;
13、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14、中华之难,中华当之;
15、大事苦争,小事放松;
16、谨慎不测之祸;
17、宦海畏途当知谨;
18、高处不胜寒,功名不可待;
19、骑虎难下之时的应对之策;
20、严待家人与戚友,管好身边人
四、成大事之要义
毛泽东一生没服过什么人,在毛泽东眼里,连成吉思汗也只不过是个只会打鸟的人,但他却“独服曾文正”,直到晚年,仍称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说他是“办事兼传教之人”。
1、择人而事,不可草草;
2、天下事,必须躬自入局;
3、担当敢为,不避厉害;
4、权衡轻重,把握事机;
5、处理政事的四项要则;
6、锋芒要内敛,世故要通达;
7、成大业者,须从小事做起;
8、处大事、决大疑,不可拘泥于以往成败;
9、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为要;
10、担当大事要有大气度;
11、自胜之力甚强,方能成大事;
12、目标远大与考虑细密缺一不可;
13、乌合之众不能长久;
14、破官场习气,敢言必负重
五、求人辅佐范典
1、求人辅佐,一生一世不可忘;
2、用人之道:武人给钱,文人给名;
3、忠义血性之人最可用;
4、三种人不可推荐升官;
5、拙以见诚,巧即为诈;
6、知人之明,为经世必备之才;
7、不可以知之人,辅助为上策;
8、表现欲过强的人,不可久用;
9、为人之道有四知;
10、轻薄之人,且不可重用;
11、巧借他人威重,成一己之实;
12、为得人心,将错就错;
13、折服悍将,小人要用两手
六、境遇应对秘籍
1、危难之际,只有自己靠得住;
2、身当末世的应对要着;
3、身处逆境时,要勇于面对现实;
4、不惟书不惟上,成功与否,人天各半;
5、进退隐显、决断有章可循;
6、适时而变;
7、把握度的界限,得意不可妄为;
8、固守名分,不问鼎之轻重;
9、谨戒妄字;
10、花为全开月未圆,乃人生最好境界;
11、人满天概,自销羽翼;
12、盛时要做衰时想
七、立事成功之基
1、历史有根,跻身仕宦的通行证;
2、立志有恒,才能匡时救世;
3、习学之事,相伴终生;
4、人须有定志,不可趋时尚;
5、立志不流于俗人;
6、因时而变,成风气之先;
7、专注才能有成;
8、坚忍为立世之基本功;
9、大丈夫居世,无刚不立
八、修身处世大法
1、早享大名乃不祥之兆;
2、处世禁忌四缄;
3、自我修养;
4、敢于改过,不夸大言;
5、力戒名利之心和世俗偏见;
6、难得糊涂,大智若愚;
7、贵有自知之明,事事踏实肯干;
8、清廉自持,热心待人;
9、无间进取,最为可贵;
10、不与骄奢人家结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