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创新观的选择题主观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1〕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答题模板2〕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答题要素: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实践过程。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题模板3〕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1)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答题要素: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联系观的选择题主观题

1、“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然而 由于广西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漓江水位持续下降,漓
江河床大面积裸露,昔日秀美的漓江水景难觅踪影,旅
游业因此受到影响。这体现了( C ) A.事物联系是多样的,单一联系是不存在的 B.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可人为改变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D.事物是运动变化的,静止事物是不存在的
√
2、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 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 传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尊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 √ 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D人在联系面前时无能为力的
过 关 巩 固
2、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 石”。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 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 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 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B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009· 江苏,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 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 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 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 术做了一个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 ”,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届高考政治三轮冲刺人教版必修四

每个问题都给大家标注了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二者的答法是不同的,大问题要想办法压缩点子,小问题要想办法拆分点子,保证每道题的点子在四五个的样子。
可能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大家在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些可以答的点子,就归纳写过来。
备注:宋体字为原理,楷体字为方法论。
另外,再次强调,记一下单元标题和课标题,因为有的时候会直接问课标题或单元标题,例如请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回答问题?大家要知道这是第六课的标题,考察的是“认识论”的知识。
二单元主观题(唯物论(或者说辩证唯物论)+认识论)1.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二单元单元标题)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特大问题)整个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都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结合材料进行筛选。
2.用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标题)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五课标题)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大问题)(第(2)点内容较多,可以适当地拆分开,但内容尽量不要少。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根据材料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
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4)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3.用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标题)回答问题(大问题)(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根据材料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认识)(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20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样 性
件 性
总特征
含实趋 义质势
状 态
基普特
含 义
本 属 性
遍 性
殊 性
主 次 矛 盾
主 次 方 面
内 外 因
辩
构成
原因
证 法
联系
发展
矛盾
对立
形 而 上
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 用发展
题(整体与
部分、系统
的观点 看问题
优化)
孤立
静
适度、促 两 具
进、重视 量的积累
前途充满 信心准备 走曲折路
点 论 两 分 法 一 分 为 二
(2)方法论要求
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 和处理问题,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客观的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②按与实践的关系分:
Ⅰ、自在事物中的联系 Ⅱ、人为事物的联系
都是客观的
注意
★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
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 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 素是相互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联系着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 世界
主观 世界
相互联 系的统 一整体
◆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是普遍的 ①事物内部②事物之间③整个世界
注意:
联系具有普遍性,只是说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并不意味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 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印刷)

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No.448 45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 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B.系统与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D.整体功能总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就告诉我们 A.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联系 B.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C.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和无条件的5.右侧漫画《各有标准》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C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D .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6.下面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有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邯郸学步 ④吐故纳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7.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后来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神话。
这说明①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②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④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都是不正确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 “行百里者半九十”启示我们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④9.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
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2021年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5题)1.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一种新技术。
“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是它与传统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也决定了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联系是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
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篆言者必钩其玄。
”读一部书,要着重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
这体现了 (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分析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④3.[xx·杭州模拟] 如果我们把“道路”一词拆分为两个方面,将“道”比作“人生的大方向和趋势”,把“路”比作“生活的途径”,那么下面关于这两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道”和“路”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统一②“道”和“路”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道”和“路”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④“道”和“路”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4.日本发生了福岛核泄漏事故,就有人对核电全盘否定;中国发生了高铁事故,就有人对我国的高铁研发取得的成就一概否定。
这种思维方法( )①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否定了矛盾的斗争性②没有坚持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③肯定了矛盾的特殊性,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④是把肯定与否定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30=60)“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回答下题:1.“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09江苏政治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3.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
强震引发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受灾地区各行业的生产活动遭受沉重打击。
受此影响,刚刚出现复苏势头的日本经济短期内可能遭受重创。
这说明()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C.部分居于主导地位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巨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的“地球村”。
这说明()A.人可以随意创造联系 B.联系是主观的C.人可以依据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D.事物间的联系都是间接的5.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认识和改变 D.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6.“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3月10日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2010年10月30日,东亚峰会领导人决定邀请俄美两国总统出席第六届东亚峰会,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邀请俄美两国加入东亚峰会。
这表明()A. 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人可以消灭旧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D.联系具有多样性2. (2011浙江五校联考)2010年10月10日,3个“10相连,寓意十全十美。
翻开老皇历,2010年10月10日这一张上清楚地标注着“黄道吉日,嫁娶则婚姻美满,3年得子”,如此好日子,结婚人多自然不在话下。
这是()A. 事物联系的“人化”特点B.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特点D.肯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3.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说明()A. 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B.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C.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D.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主观的4. (2011南京模拟)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5. (2011临沂模拟)有关资料显示,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②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③联系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联系有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之分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 (2011威海质检)有一首数字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随意调换位置,这首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这表明我们要()A.抓住主要矛盾B.树立创新意识C.注重量的积累D.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7. 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三大网络“三网融合”,在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至2015年为推广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克服又 保留,这种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它要求我们在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时要批判地继承,克服其中过 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2)“澳门历史城区”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正是由于 正确对待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而不是简单地肯定一 切或否定一切。
2、古人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 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 危害祖国为耻”。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对以往爱国主 义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体现的哲理是( C ) A.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 革命批判精神与辩证否定观使用时一般连在一 起使用 • 使用时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 • 对于权威和权威理论的态度 • 对旧体制的态度 • 联系时政,当前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内政外交采 取的新的思路和策略 • 关键词: • 态度、创新、突破、政策、思路等
应用
4、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 哲学道理是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辨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的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 “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 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 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 求我们 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②在思维过 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 ③在科学 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 思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 两个方面。声响对捉鱼有不利的影响,但一定条件下又转 化为捉鱼的有利因素。儿子对声响的认识和利用体现了矛 盾的观点。②世界是永不停息、变化发展的世界,这要求 我们以批判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对待周围事物。孩子敢于 怀疑家长的观点,坚持了辩证否定,是勇于创新的表现。
D.①②④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 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 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 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 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 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 奖。这一事例表明( )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 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 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 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 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 们的启示是( )
A B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 发展
D 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 历史的发展
• 2、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 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 崇洋,也反对排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 学理论依据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 点 •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 新文化进程中如何对待外国文化。
(1)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 环节,是肯定和否定、保留与克服的统一,其实质是 “扬弃”。 (2)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外国文化的批判性吸收,它既吸收 了外国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又排除了外国文化中的糟粕。 对于外国文化甚至是资本主义文化中的许多合理的内容, 如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我们应该加以吸收、 利用,而对于外国文化中的各种糟粕,如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等,我们则应该加以抵制、批判。 (3)在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应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 肯定一切的全盘西化,二是否定一切的盲目排外。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指出“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 家的行列。”《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年一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 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全面 实施《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
②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 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否则,鱼就 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有一天,儿子 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 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①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 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个深水坑,再向池 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1)上述故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创新活动有哪些方法论启示?
[2013·安徽卷] 下面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 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坚持 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模仿和重复别 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④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 己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 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建筑群成为中 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也是今年中国申报的唯一的世界 遗产项目。它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 街道连为一体,其中的古建筑有20多个。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 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辉映互相的历史城区, 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充 分体现了两种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我们应怎 样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D
3、 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 干为扶持,明年再有心声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寓意是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 B.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C.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4、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 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 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 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 ③“扬弃” ④ 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指出“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 家的行列。”《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年一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 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全面 实施《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能使
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面对自己,从而促进我们更加 全面地发展。辩证的否定观教会我们( B ) ①要敢于否定自己,发展自己 ②要树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 ④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否定一切权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庄子· 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 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B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1)创新就是对传统的 突破,是在过去知识、经 验、技能基础上的飞跃。 右图漫画中砍树的人认 为,创新是 A.辩证的否定 B.批判与继承 C.发展的环节 D.全盘否定
D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1)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突破,是在过去知识、经验、 技能基础上的飞跃。 (2)从理论上说,创新就是首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 并且这种见解能够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创新 是理性认识的新飞跃。 (3)从实践上说,创新就是新发展、新创造,就是 取得全新的创造性成果的过程。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 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 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从哲学上思考,我国青少年一代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创 新能力? 第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第二,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自己 的认识,培养创新意识。第三,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而积极地 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第四,防止 孤立、绝对静止、片面的倾向,坚持唯物辩证法,全面提高自身 素质。
《荀子·劝学》中有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 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 D.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