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来袁世凯》有感
我努力读懂袁世凯作文900字

我努力读懂袁世凯作文900字袁世凯作文《国家病灶与国体救治》是一篇关于国家治理的重要作品。
全文900字,字里行间充满着袁世凯对国家病灶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国体救治的坚决决心。
在文章的开头,袁世凯便用“国家病灶”这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中国当前的困境。
他指出,在现代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很多难题,比如社会不稳定、民众贫困和经济停滞,这些问题如同病灶一样,让国家面临巨大的困扰。
袁世凯认为,国家病灶的根源来自于封建王朝的倾覆和民族的困顿,需要通过国体的救治来重振中华民族的雄风。
袁世凯接着对国家病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认为,国家病灶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
他指出,政治方面,中国一直缺乏统一的中央政权,导致政策执行不力,权力分散乃至内乱不断;经济方面,中国的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落后、商业腐败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国家的发展;文化方面,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桎梏下,思想僵化、科技落后,人民普遍缺乏教育和文化素养。
袁世凯深知国家病灶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因此他在文章的中段提出了国体救治的方案和设想。
袁世凯认为,国家病灶需要通过国体救治来根本解决。
国体救治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政权,从而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袁世凯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解决政权分裂的问题,实现政治上的稳定;第二,要推进产业升级和农业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富裕;要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第四,要重视国防,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袁世凯相信,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才能够真正根治国家病灶,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对袁世凯作文的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了袁世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治理的决心。
袁世凯凭借着对国家病灶的准确判断和对国体救治的清晰思路,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认识到,国家病灶是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袁世凯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的思想和观点在当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勇敢面对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得体会-袁氏当国读后感 精品

袁氏当国读后感篇一袁氏当国读后感前几天,读完了唐德刚的《袁氏当国》,有很多感想和启发,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但因为工作太忙,心不静,也就迟迟没有动笔。
最近几天,突然又想写点东西,就先把过去要写没写完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这就有了前两篇关于与儿子讨论爱情、友谊和宇宙的文章。
本来,还准备写一篇和儿子讨论音乐的文章,但怕关于《袁氏当国》的文章迟迟不写,那些灵感就会随岁月而消失。
毕竟,音乐的话题什么时候都可以谈。
另外,最近又陆续读完了一些书,如果这个不写,后边的也将被积压,所以,决定还是先写《袁氏当国》的读后感。
反思一下,其实,还是自己的惰性问题,因为只要想写,总还是有一些时间的。
我之所以读《袁氏当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作者是唐德刚先生。
唐先生是着名的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尤其以写名人传记和口述而着称,我最开始读的是他写的《张学良口述》,非常喜欢,随后,又读他的《胡适口述》、《胡适杂忆》、《李宗仁回忆录》、《梅兰芳》等,就越来越喜欢他的风格和独到的视野。
前段时间,去厦门学习,中间在北京机场转机,等候飞机的时候,在机场书店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一看作者,就决定买下,一路上,读了几段,回家后,虽然工作一直很忙,但还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不是很厚,但分量很重的好书。
下面,就说说读本书的几点心得。
首先,这本书进一步证明了我以前的一个判断,辛亥革命其实融合了日本政府的一个阴谋。
日本人为了分裂中国,成立了黑龙会,目的是让满洲和蒙古从中国独立出来,使其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孙中山虽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想把中国从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但他实际是日本政府重点利用的对象。
孙对日本也抱有一定幻想,他在日本就住在黑龙会领导人的家里。
在日本的影响下,孙中山辛亥革命时的主张,虽然是推翻满洲政权,但他心目中的中国,实际是原来明朝的汉人疆土,不包括满洲、蒙古,甚至新疆、西藏,这也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最初本意。
孙中山曾以此为条件向日本争取资金和军事方面的援助和支持。
袁世凯传读后感

袁世凯传读后感《袁世凯传》是一部描写中国近代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袁世凯的传记。
这部传记以其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生动地展现了袁世凯的一生和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袁世凯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
他曾经是清朝的重要官员,也是辛亥革命后的临时大总统和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
他在政治上的变化和决策,经常引起争议和批评。
这部传记生动地描绘了袁世凯这位政治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我对他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深深感受到了袁世凯这位政治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既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权谋狡诈的政治家。
他在政治上的变化和决策,往往是出于自身的政治目的和私利。
他在政治上的决策和行动,往往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这种政治上的矛盾和复杂性,使我对他的评价更加客观和深刻。
这部传记还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生和政治活动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变迁。
袁世凯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
他在这个时期的政治活动和决策,不仅影响了中国政治的走向,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生和政治活动的描述,我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政治的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袁世凯传》,我对这位政治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传记生动地描绘了袁世凯这位政治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我对他的评价更加客观和深刻。
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生和政治活动的描述,我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政治的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传记不仅使我对袁世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晚清有个袁世凯读书笔记

晚清有个袁世凯读书笔记赵焰2014-03-14相较于曾国藩和李鸿章,袁世凯更复杂,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首先,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影子,中华传统文明尤其是中原文化的诸多特质,在袁世凯身上表现得异常充分;其次,袁世凯还充分地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袁世凯身上,既有儒、道、法的气场,正与邪的混合,也有阴与阳的起伏。
2014-03-14袁世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时代里——它应该是所有中国人的故事,因为袁世凯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警惕和自省。
当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强人在1916年的夏天躺在灵柩里回归故土的时候,他甚至付不起自己的安葬费。
尽管北洋政府在财政巨大赤字的情况下,拨了五十万元用于陵墓的建设,但这一笔费用由于袁克定和田文烈控制规模不力,远远不能满足安葬的需要。
最后,他的弟子和手下,不得不又个人凑了二十万,用于弥补他安葬的漏洞。
这个生平一直幻想着流芳千古的河南人,最后竟沦落到如此尴尬的地步:看起来庄重肃穆,其实只是敷衍了事。
尴尬地躺在“袁林”之中,面对如此结局,袁世凯若地下有知的话,会永远合不上眼睛的。
2014-03-14袁世凯在晚清登上权力的巅峰,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上天的有意为之: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后,让他择机冲天而起,有所作为;最后,又毫不留情地让他一败涂地,遗憾终身。
注:对袁我是一直搞不懂为什么会称帝的,虽然之前有讨论过,但总感觉理由不是那么充分。
2014-03-14有很多人联系到袁世凯的出生环境、多变的性格以及末代权臣的地位,以为袁世凯在整体上像极了曹操。
真实的情况是,袁世凯的性格和命运,与其说像曹操,不如说更像其远祖袁绍(袁世凯家族,就是三国袁绍的遗脉)。
注:像袁本初?本初同志志大才疏,就是有个好出生,不然哪里有机会和曹孟德在一起逐鹿天下啊。
袁世凯好像没这么好运吧?2014-03-14自袁耀东到袁世凯这一代,四代袁家男性主人,几乎没有活过六十岁的,这四代的三十余个男人当中,先袁世凯而死的十四人当中,有十三人都是死于虚龄五十八岁以前,仅袁世凯的四叔祖死于六十岁。
我努力读懂袁世凯作文900字

我努力读懂袁世凯作文900字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贡献。
本文主要介绍袁世凯的一篇作文,并尝试对其进行解读分析。
袁世凯的这篇作文名为《吁民志开化》。
这篇文章是在1895年日本甲午战争之后写的,袁世凯当时在北洋政府任职,正面临着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文章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开头的自序、篇名和首语、正文和结语。
文章的自序中,袁世凯首先阐述了自己为何撰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他说:“介文之所以下笔者者,咸自国家失勢,而四海忧虑其能不能复也。
”也就是说,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呼吁民众的心灵开化,为中国重振雄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名和首语中,袁世凯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中国面临的严峻局面和民众需要克服的陋习。
他说:“近者震亡方国,從之以待灾:二十餘年,历经战败,误国误民,不能自癒;道德日丧,人心日荒,民序日衰,疑乎其有自己之能,能复何不能乎?”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中国所处的危险境地,民众需要开化、需要振作起来。
正文部分,袁世凯首先提出了“尊孔宗”、“大同盛世”、“民刑有邻”三个口号。
他认为,如果人们能够充分尊重孔子的思想、实现大同世界、促进邻里和睦,就能够达到开化的目的。
同时,他也指出了民众需要树立人类大同的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社会风气从而达到国家振兴的重要性。
结语部分,袁世凯再次强调了开化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认识到国家的情形和自己的责任。
他说:“国有所急,应由人先求;人有所待,应知我代尽。
”也就是说,国家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才能够摆脱危机。
同时,他还提到了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要求。
总的来说,袁世凯的这篇作文是一篇充满笔杆子的文章,用词精准,逻辑清晰,对于那个时期中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袁世凯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感,呼吁民众积极开化,为国家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他所说,每个公民都应该认识到国家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齐心协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
袁世凯传读书笔记

《袁世凯传》读书笔记10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将自己伪装成维新派的封建专制主义者,也是一个将中国“厚黑学”演绎的淋漓尽致的人。
他的名字已经成为近代中国反动政治的同义语,每一部中国近代史书都不能不提到他。
关于他的历史,中外已有不少论著,然而对于他的生平,人们却有着不同的评价,或赞其城府、心机、手段,或恶其贪婪、残忍、绝情,这些复杂的性格特征糅合在一起最终成就了他在乱世之中崛起,也将他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对于袁世凯,人们有过许多称呼:袁项城,是借用他的祖籍地;袁宫保,是用清廷所赐“太子少保”衔,当上民国大总统之前,这是他最喜欢的称呼;大总统,从他53岁叫到56岁,但长子袁克定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提起父亲依旧称“先大总统”;洪宪帝,从1916年1月1日到3月22日,共83天;卖国贼、窃国大盗,从民国叫到新中国,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
这个人的一生贯穿了中国近代的重要转折,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独特标记。
袁世凯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刻,正值中国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将要走完其漫长的黑暗路程的年代,也正是给中华民族带来创巨痛深的甲午战争的前后。
战前,他是李鸿章淮系军阀集团的一名初露头角的走卒。
战后,趁淮系军阀衰落的时机,他在小站创练了一支新式陆军,并以此为资本,破坏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扑灭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起义,在中外反动派的一片喝彩声中,爬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显赫职位。
不得不佩服袁世凯的政治洞察力,这个时候,他敏锐地觉察到:清王朝衰微,人民革命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如不谋求新的对策,很难再继续维持其统治。
因此,在1901至1908年间,他戴着“急进改革者”的面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理论纲领为指导,以那支新式陆军为核心,通过办“新政”,组织起一个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这个新兴的集团是淮系军阀集团的延续和发展,是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结果,是帝国主义侵华由“蚕食鲸吞”转到“保全清朝,以华治华”的产物。
中国近代史袁世凯与近代中国

袁世凯与近代中国——读《袁世凯传》有感提到中国近现代史,一个总也绕不过去的人物便是袁世凯。
在国人的眼中,袁世凯是“复辟帝制”的代名词,是一个绝对专制、保守、僵化的帝制余孽,但也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治国贤臣。
为何对一个人有如此差别大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此种情况恐怕很少有。
带着这种好奇的心里,一口气把《袁世凯传》读完。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汉族,中国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首脑。
袁世凯就像古代中国的曹操,雄心大略,一步一步走上权利顶层。
冷静地审视清末民初那段历史不难发现,袁世凯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能臣,并不像一些论者所说的那样“未建尺寸之功”。
一是驻使朝鲜,不辱使命。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袁世凯随吴长庆东渡平乱。
在朝鲜期间极力维护清王朝与朝鲜宗藩关系,并因此赢得了朝野一致好评。
二是编练新军,以振国威。
1895年12月,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练兵。
他还着手兴建各类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
这就开了“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
”三是首倡新政,堪称楷模。
他先后在山东、直隶力行新政,成为显赫一时的政治明星——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废除科举考试;发展近代新式教育。
四是顺应潮流,颠覆满清。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被迫重新启用袁世凯。
这时,他不仅可以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那样对付革命党人,而且“他完全有能力在1911年底之前把这场革命碾得粉碎。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与革命党人联手,将清朝268年的统治画上一个句号,并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迅速成为现实。
此外,他还提倡实业,注重发展经济,提出的一些举措对近代工商业的较快发展无疑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历史教科书上对袁世凯评价是窃国贼,复辟帝制,这种评价主要就是源于他的称帝,长期的宣传讲的是专制已遭人唾弃,因此称帝就是倒行逆施,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的人自然就成了人民公敌,世人唾骂,讨袁势力就自然成了护国的正义力量。
袁世凯传读后感

袁世凯传读后感《袁世凯传》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袁世凯的传记作品。
这部传记详细地介绍了袁世凯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政治生涯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袁世凯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曾是清朝的重要官员,后来又成为了中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和第二任大总统。
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也因为一些政治决策和行为备受争议,被一些人称为“权谋家”、“奸臣”等贬义词汇。
通过阅读《袁世凯传》,我对袁世凯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在政治上崭露头角。
他曾在清朝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然而,他也因为在政治上的野心和权力欲望,做出了一些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决策,导致了一些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在阅读《袁世凯传》的过程中,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袁世凯的政治生涯跨越了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他亲历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他在中国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的复杂和动荡。
通过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袁世凯传》的过程中,我也对袁世凯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一些思考。
袁世凯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既有着政治上的野心和权力欲望,又有着对国家发展的愿景和理想。
他在政治上的决策和行为,既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消极的一面。
通过对他的一生经历的了解,我对他的评价也变得更加客观和全面。
他的一生经历,也让我对政治人物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总的来说,阅读《袁世凯传》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通过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的袁世凯
——读《原来袁世凯》有感
袁世凯的一生向人们展现了他充满矛盾的双重人格:他推崇西方文明,却拥有十房妻妾;他倡导教育改革,却相信儒学在控制民众方面的道德力量;他力行维新立宪,却出卖戊戌维新派;他身居大总统之位,却迷恋皇帝宝座;他签订“二十一条”,却提倡国货,实行“国有主义”;他背叛资产阶级共和国,却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和教育制度。
袁世凯的一生直至复辟称帝,个人野心和政治考虑各占多大比重?在我看来,究其一生的矛盾,都是他的聪明才智与强大的个人野心的冲突。
他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国家、对百姓好的,但这些做法又时常与他实现自己欲望、贪念相违背,因此才会产生了他的种种矛盾的行为。
就像他出卖戊戌维新派,他并不是不支持维新派的,相反,即使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后来他高位,权势滔天后,他的改革维新甚至较戊戌变法是的维新派有过之而无不及,称他为清朝新政第一人也丝毫不为过,清廷革创之政,几乎均出其手。
那为什么他要告密呢?细究后才知道,他原来是为了保命。
当时的情况,如若他不告密,将功赎罪,面临他的无疑是跟谭嗣同一样的结局。
而此时的袁世凯,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一腔热血的毛头小子了,他学会了审时度势,出卖戊戌维新派是他做出的“理智”的选择。
他知道戊戌维新派的做法是正确的、有利的,但他又贪生怕死,所以才会力行维新立宪却又出卖维新派。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或许有些人会说袁世凯是卖国贼,因为他为了能够称帝,在当权的几年里,和外国侵略者先后签订了100多个不平等的合同、协定和条约,甚至签下了惹全国怨恨他的“二十一条”。
然而,他的种种行为却又表示出,袁世凯有着一颗浓厚的爱国之心。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不得在天津地区驻军,而袁世凯则用警察取代军队进驻天津,维护了主权;他在发现开平矿权被张翼盗卖给英国时,态度强硬,多次上奏痛斥张等的卖国行为,最终将矿产主权收回。
而且,“二十一条”的签订过程中,袁世凯实则为中国争取了极大的利益,实际签的只有“十二条”,且即使签订了合约,袁世凯也竭力让日本无法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也将此次外交失败视为耻辱,自比勾践,要打败吴国一雪前耻。
尽管袁世凯的爱国之心毋庸置疑,但在称帝的野心欲望的诱惑下,他仍是做出了他自己曾经不耻的卖国行为,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袁世凯在他年轻时就不曾掩饰过他的野心勃勃,宁做一枭雄也要不同于凡人,他的文章偶露峥嵘把他的老师都吓得乍舌不已,他出使朝鲜是便独揽大权,做了实际的“监国”…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
纵使他为了他的野心做了种种令人不齿的行为,但他无论是在制度还是在军事、教育等等上做的种种贡献也是我们无法忽略的。
袁世凯有着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该有的一切品质,行事果断、不苟私情、铁血铁腕,又灵活机变、善于交接、笼络对己有用之人…如若不是他的野心他的欲望太大太大,如若不是他的贪念太强,受内阁及各方制约的大总统的位置已无法满足他,唯有那万人之上的皇帝之位才能满足他的贪念。
如若不是他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在当时的国内已是万万没有可能、是惹众怒的,也不至于落下个众叛亲离,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