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试卷
物理化学胶体与表面2

物理化学胶体与表⾯2物理化学胶体与表⾯2试卷⼀、选择题( 共21题40分)1. 某⽓体A2在表⾯均匀的催化剂上发⽣解离反应, 其机理为:A2(g) +2K 2 A K ─→C +D +2 K第⼀步是快平衡, 第⼆步是速控步, 则该反应的速率⽅程式为:( ) (A) r=k pA2(B) r=(k2aA2pA2)/(1+aA2pA2)(C) r=(k2aA21/2pA21/2)/(1+aA21/2pA21/2)(D) r=kaA21/2pA21/22. 将橡胶电镀到⾦属制品上,应⽤的原理是:( )(A) 电解(B) 电泳(C) 电渗(D) 沉降电势3.同⼀固体, ⼤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熔点哪个⾼? ( )(A) ⼤块的⾼(B) 粉状的⾼(C) ⼀样⾼(D) ⽆法⽐较4. 2 分(7467)7467⽤三氯化铝AlCl3⽔解制备的氢氧化铝溶胶,哪种物质聚沉能⼒最强? ( )哪种物质聚沉能⼒最弱?( )(A) Na2SO4(B) MgCl2(C) La(NO3)3(D) K4[Fe(CN)6]5. 2 分(6765)676525℃时,⼀稀的肥皂液的表⾯张⼒为0.0232 N·m-1,⼀个长短半轴分别为0.8 cm和0.3 cm的肥皂泡的附加压⼒为:()(A)5.8 Pa (B) 15.5 Pa(C) 18.4 Pa (D) 36.7 Pa6. 2 分(7482)7482对于带正电的Fe(OH)3和带负电的Sb2S3溶胶体系的相互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后⼀定发⽣聚沉(B) 混合后不可能聚沉(C) 聚沉与否取决于Fe和Sb结构是否相似(D) 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或相等17. ⽤同⼀滴管分别滴下1 cm3 NaOH ⽔溶液、⽔、⼄醇⽔溶液, 各⾃的滴数为:( )(A) ⽔15 滴, NaOH ⽔溶液18 滴, ⼄醇⽔溶液25 滴(B) ⽔18 滴, NaOH ⽔溶液25 滴, ⼄醇⽔溶液15 滴(C) ⽔18 滴, NaOH ⽔溶液15 滴, ⼄醇⽔溶液25 滴(D) 三者的滴数皆为18 滴8. 某多分散体系,测得渗透压为∏, 其任意组分的渗透压为∏i , ∏与∏i之间关系为:( ) ∑∏i(A) ∏=i∑i(B) ∏i=∏ i /i(C) ∏=∏i(D) ∏=∏1·∏2…∏i9. 在催化剂表⾯上进⾏的双分⼦⽓相反应, 已知表⾯反应为控制步骤, 且测得反应速率r与反应物⽓相压⼒之间有下⾯如图关系, 则反应可能的历程为:( )(A) L-H 历程(B) R 历程(C) A,B 分⼦直接反应(D) A, B 皆可能10. 2 分(7456)7456As2S3负溶胶,若⽤AlCl3使其聚沉,所需AlCl3的最⼩浓度约为0.093 mol·m-3,若改⽤Al2(SO4)3聚沉,所需最⼩浓度约为:( )(A) 0.188 mol·m-3(B) 0.094 mol·m-3(C) 0.047 mol·m-3(D) 0.00013 mol·m-311. 2 分(6755)6755⽓相中的⼤⼩相邻液泡相碰, 两泡将发⽣的变化是:( )(A) ⼤泡变⼤, ⼩泡变⼩(B) ⼤泡变⼩, ⼩泡变⼤(C) ⼤泡、⼩泡均不变(D) 两泡将分离开12. 2 分(7302)73022为直接获得个别的胶体粒⼦的⼤⼩和形状,必须借助于:( )(A) 普通显微镜(B) 丁铎尔效应(C) 电⼦显微镜(D) 超显微镜13. 两液体A和B表⾯张⼒γA=3γB,密度ρA=3ρB,⼀⽑细管插⼊A中液⾯上升2.0 cm,若将其插⼊B中液⾯上升的⾼度为:(A) 2.0 cm (B) 4.0 cm (C) 6.0 cm (D) 8.0 cm14. 下列四种电解质KCl,Na2SO4,MgSO4,K3[Fe(CN)6] ,对Fe2O3溶胶的聚沉能⼒⼤⼩次序为:( )(A) KCl >Na2SO4 >MgSO4 >K3[Fe(CN)6](B) K3[Fe(CN)6] >MgSO4 >Na2SO4 >KCl(C) K3[Fe(CN)6] >Na2SO4 >MgSO4>KCl(D) Na2SO4 >K3[Fe(CN)6] >KCl >MgSO415.假定胶粒为球形,其半径为r,则瑞利(Rayleigh)公式适⽤的范围是:(A) r=47 nm (B)r>47 nm (C)r<47 nm(D)r≤47 nm16. 溶胶与⼤分⼦溶液的相同点是:( )(A) 是热⼒学稳定体系(B) 是热⼒学不稳定体系(C) 是动⼒学稳定体系(D) 是动⼒学不稳定体系17. 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分散相向阳极移动,表明: ( )(A) 胶粒带正电(B) 胶粒带负电(C) 电动电位相对于溶液本体为正(D) Stern ⾯处电位相对溶液本体为正18. 质均摩尔质量M w和数均摩尔质量M n的关系⼀般为:( )(A)M w=M n(B)M w>M n(C)M w<M n(D)M w≠M n19. 对超离⼼沉降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沉降池中,某处的浓度与它所处位置离转轴距离有关(B) 沉降池中,某处的浓度与时间有关(C) 在测某物的摩尔质量时,超离⼼沉降平衡法的转动速度⽐超离⼼沉降速度法低(D) 沉降平衡法测得的摩尔质量,随处理⽅法不同⽽不同,可得M n、M w、M z20. 同外压恒温下,微⼩液滴的蒸⽓压⽐平⾯液体的蒸⽓压:( )(A) ⼤(B) ⼀样(C) ⼩(D) 不定21. 下列物系中为⾮胶体的是:( )(A) 灭⽕泡沫(B) 珍珠(C) 雾(D) 空⽓34 ⼆、填空题 ( 共 5题 10分 )22. 液态汞的表⾯张⼒γ = 0.4636 N ·m -1 + 8.32×10-3 N ·m -1·K -1·T - 3.13×10-7 N ·m -1·K -2·T 2 在 400 K 时,汞的(?U /?A )T , V = 。
胶体与界面化学A答案

天津工业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应化、化工《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期末试卷(A卷)1. 空气中直径0.01m的球形肥皂泡(表面张力为0.025N/m)所受附加压力为( D )(A) 2.5Pa (B) 5Pa (C) 10Pa (D) 20Pa2.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正比于(C )。
(A) 温度(B) 液体密度(C) 附加压力(D) 管的半径3.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分散体系时,将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是(B )(A) P平>P凹>P凸(B) P凸>P平>P凹(C) P凹>P平>P凸(D) P凸>P凹>P平4.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对实际操作的规定哪条不正确?(D )(A) 毛细管必须严格清洗保证干净(B) 毛细管口必须平整(C) 毛细管应垂直放置并刚好与液面相切(D) 毛细管垂直深深插入液体内部,每次浸入浓度尽是保持不变5. 表面活性剂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用是( C )(A)乳化作用(B)增溶作用(C)降低表面张力(D)增加表面张力6. 电动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D)(A)外电场或外压力的作用(B)电解质离子的作用(C)分散相粒子或多孔固体的比表面能高(D)固体粒子或多孔固体表面与液相界面间存在扩散双电层结构7.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C )(A)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B)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C)观察丁达尔效应(D)测定ζ电势8. 江、河水中含的泥沙悬浮物在出海口附近都会沉淀下来,原因有多种,其中与胶体化学有关的是( B )(A)乳化作用(B)电解质聚沉作用(C)溶胶互沉作用(D)破乳作用9.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A)气体;(B)液体;(C)固体;(D)气体或固体。
10. 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C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胶体与表面化学练习题

胶体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二、单选题: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液体;(B) 气体;(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A) 除去杂质,提高纯度;(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8.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A) [(AgI)m·n I-·(n-x) ·K+]x-·x K+;(B) [(AgI)m·n NO3-·(n-x)K+]x-·x K+;(C) [(AgI)m ·n Ag +·(n -x )I -]x -·x K + ; (D) [(AgI)m ·n Ag +·(n -x )NO 3-]x +·x NO 3-。
5-胶体与表面化学典型例题

一、 选择题1、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中2p Rσ=,R 的取号为 ( A ) (A )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为负 (B )液面为凸面时为负,凹面为正(C )总为正 (D )总为负提示:凸面的附加压力方向与外压相同,附加压力与外压相加等于总压力。
而凹面的情况相反。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 )弯曲液面上的张力指向曲面的中心(C )平面液体上没有附加压力(D )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指向曲面的中心提示:液面上的表面张力总是垂直于边界与表面相切,指向液体的方向。
3、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无关? ( D )(A )温度 (B )液体密度 (C )重力加速度 (D )大气压力提示:2p gh Rσρ==,与液体的性质和毛细管的半径r=Rcos θ,与大气压力无关。
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有两个半径相同的肥皂泡,泡(1)在肥皂水中,泡内的压力为1p ,泡(2)漂浮在空气中,泡内的压力为2p ,再者压力的关系为 ( C )(A )12p p > (B )12p p = (C )12p p < (D )无法比较提示:空中的肥皂泡有两个气-液界面,一个凸液面,一个凹液面,附加压力都指向球心,而肥皂水中的气泡只有一个凹球液面。
5、 在等温、等压下,将某液体可逆地增加一定的表面积,以下正确的是 ( D )(A )0,0,0G H S >=> (B )0,0,0G H S <=>(C )0,0,0G H S <<< (D )0,0,0G H S >>>提示:增加表面积是非自发过程,需对液体做表面功,表面积增大熵增加,要保持温度不变,需吸收一定的热量。
6、 将一洁净毛细管插入水中,在毛细管内水面上升了15cm 。
若将毛细管向下移动,只留5cm 高出水面,则水在毛细管上端管口的行为是 ( C )(A )水从毛细管上端溢出 (B )上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C )上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D )上端水面呈水平面提示:水在毛细管中的水面的形状决定于接触角。
研究生胶体与表面化学题

研究生胶体与表面化学题1、下列物系中哪一种为非胶体?①牛奶②烟雾③人造红宝石④空气2、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①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的物系②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为不稳定的物系③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的物系④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的物系3、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下列哪点不在其中?①分散性②聚结不稳定性③多相性④动力稳定性4、丁铎尔(Tyndall)现象是光射到粒子上发生下列哪种现象的结果?①散射②反射③透射④折射5、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移动的现象称为①电渗②电泳③流动电势④沉降6、下列各性质中哪个不属于溶胶的动力学性质?①布朗运动②扩散③电泳④沉降平衡7、对于AgI的水溶胶,当以KI为稳定剂时其结构可以写成[(AgI)m nI-(n-x)K+]x-x K+则被称为胶粒的是指:8、在AS2S3溶胶中加入等体积,等当量浓度的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聚沉最快的是①LiC1 ②NaC1③CaCI2 ④A1C139、在Al2O3溶胶中加入等体积,等当量浓度的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聚沉得最快的是①KC1 ②KNO3③K3[Fe(CN)6] ④K2C2O410、在一定量的AgI溶胶中加入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量最少者为①La(NO3)3 ②Mg(NO3)2③NaNO3 ④KNO311、下列各点哪一点不属于电动现象?①电导②电泳③电渗④沉降电位12、对于电动电位即ξ电位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①ξ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液相内的电位②ξ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ϕ③ξ电位的值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④当双电层被压缩到溶剂化层相合时,ξ电位为零。
13、为测定大分子溶液中大分子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下列各方法中哪一种是不宜采用的?①渗透压法②光散射法③冰点降低法④粘度法14、乳状液、泡沫、悬浮液等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①具备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②充分具备胶体的分散性及不均匀性③充分具备胶体的分散性及聚结不稳定性④充分具备胶体的不均匀性及聚结不稳定性15、大分子溶液与溶胶在性质上的最根本区别是①前者粘度大,后者粘度小②前者是热力学稳定物系,后者是热力学不稳定物系③前者是均相的而后者是不均匀的多相物系④前者对电解质稳定性大后者加入微量电解质即能引起聚沉16、在大分子溶液中加入多量的电解质,使大分子溶液发生聚沉的现象被称为盐析。
物理化学表面及胶体习题2011

界面与胶体化学习题课(一) 界面与胶体化学主要公式1. 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B n P T AG ,,)(∂∂=γ(单位 N/m,J/m 2) 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Young-Laplace )gh RP s ργ∆==2 (R 为曲率半径,∆ρ为弯曲表面两边的物质密度差) (肥皂泡RP s γ4=) 毛细管中gR g R h ⋅∆⋅⋅=⋅∆⋅=ρθγργcos 22,(R 毛细管半径,θ接触角) 3. 弯曲表面下的蒸气压(Kelvin ))11(2ln 1212R R M P P RT -⋅=ργ (小液滴,大液滴,土壤中的毛细管吸附水,不同粒度物质的溶解度)4. 吸附等温式Langmuir ,BET 等(注意使用条件):5. 吉布斯表面吸附等温式:dad RT a γ⋅-=Γ (讨论正、负吸附) 6. 接触角:0<θ<90o 固体被液体润湿;θ>90o 固体不为液体润湿。
7. 胶体中沉降平衡时粒子随高度分布公式:)()(34ln 120312X X N g r N N RT -⋅⋅--=介质粒子ρρπ 8. Rayleigh 散射公式: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例。
胶团构造:(AgI ) [(AgI)m ·nI -,(n-x)K +]x-·xK +胶核,胶粒,胶团,双电层,电泳,电渗,流动电势,沉降电势。
(二) 习题1. 293K 时,把半径为1.0mm 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μm 的小液滴,试计算(已知293K 时水的表面Gibbs 自由能为0.07288J/m 2):(1)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2) 表面Gibbs 自由能增加多少?(3)完成该变化时环境至少需做多少功?答:(1)1000; (2)A G ∆⋅=∆γ=9.145×10-4J(3)Wf =9.145×10-4J6. 在298K 和101.325kPa 压力下,将直径为1.0μm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问需在管内加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上升?若不加压力,水面上升,平衡时管内液面上升多高?(已知298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 ,水密度为1000kg/m 3,设接触角为0度,重力加速度g 为9.8m/s 2) 答:gh RP s ργ∆==2,Ps=288kPa ,h=29.39m8. 已知在298K ,平面水的饱和蒸汽压为3168Pa ,求在相同温度下,半径为3nm 的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已知298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 ,水密度为1000kg/m 3,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答; )11(2ln 1212R R M P P RT -⋅=ργ主要密度,摩尔质量单位 得到P2=4489.7pa10. 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使气温骤降至293K ,水汽的过饱和度(P/Ps )达4。
胶体与界面化学A答案

天津工业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应化、化工《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期末试卷(A卷)1. 空气中直径0.01m的球形肥皂泡(表面张力为0.025N/m)所受附加压力为( D )(A) 2.5Pa (B) 5Pa (C) 10Pa (D) 20Pa2.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正比于( C )。
(A) 温度 (B) 液体密度 (C) 附加压力 (D) 管的半径3.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分散体系时,将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是( B )(A) P平>P凹>P凸 (B) P凸>P平>P凹(C) P凹>P平>P凸 (D) P凸>P凹>P平4.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对实际操作的规定哪条不正确?( D )(A) 毛细管必须严格清洗保证干净(B) 毛细管口必须平整(C) 毛细管应垂直放置并刚好与液面相切(D) 毛细管垂直深深插入液体内部,每次浸入浓度尽是保持不变5. 表面活性剂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用是( C )(A)乳化作用(B)增溶作用(C)降低表面张力(D)增加表面张力6. 电动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D )(A)外电场或外压力的作用(B)电解质离子的作用(C)分散相粒子或多孔固体的比表面能高(D)固体粒子或多孔固体表面与液相界面间存在扩散双电层结构7.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 C )(A)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B)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C)观察丁达尔效应(D)测定ζ电势8. 江、河水中含的泥沙悬浮物在出海口附近都会沉淀下来,原因有多种,其中与胶体化学有关的是( B )(A)乳化作用(B)电解质聚沉作用(C)溶胶互沉作用(D)破乳作用9.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A )(A)气体;(B)液体;(C)固体;(D)气体或固体。
10. 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C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题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0℃和70℃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C )。
(A) 相同;(B) 无法确定;(C) 20℃水中高于70℃水中;(D) 70℃水中高于20℃水中。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3. 已知20℃时水~空气的界面张力为7.27 × 10-2N·m-1.当在20℃和100kPa下可逆地增加水的表面积4cm2.则系统的ΔG为( A )。
(A) 2.91 × 10-5 J ;(B) 2.91 × 10-1 J ;(C) -2.91 × 10-5 J ;(D) -2.91 × 10-1 J 。
4.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珠.长期放置后.会发生( A )。
(A)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小;(B)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大;(C) 大水珠变小.小水珠变大;(D) 大水珠.小水珠均变小。
5. 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当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为( B )。
(A) 等于h;(B) 大于h;(C) 小于h;(D) 无法确定。
6. 关于溶液表面吸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溶液表面发生吸附后表面自由能增加;(B) 溶液的表面张力一定小于溶剂的表面张力;(C) 定温下.表面张力不随浓度变化时.浓度增大.吸附量不变;(D) 饱和溶液的表面不会发生吸附现象。
7.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硕士研究生表面与胶体化学考试题
(本试卷共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表面张力与自由能的关系是什么,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有些?F= 2 γ L
其中γ代表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即垂直通过
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力。
简称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是液体
基本物化性质之一,通常以mN/m为单位。
表面 (过剩)自由能: 对一定量的液体,在恒
T.P下体系增加单位表面积外界所做的功。
即
增加单位表面积体系自由能的增量。
dG = -SdT + VdP + γdA
注意:表面自由能并非表面分子总能量,而是
表面分子比内部分子自由能之增值。
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的区别
所用的符号相同,量纲相同,单位适宜时数
值相同。
单位不同(mN/m, mJ/m2)
物理意义不同:分别是力学/热力学方法在表
面现象中物理量。
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密切相关
极性物质的γ>非极性物质
结构相似时,分子量越大,γ越高
芳环或共轭双键一般>饱和碳氢化合物
一般有机液体的γ在20-50 mN/m
水是常见液体中表面张力最高的约72 mN/m
熔盐及液体金属γ最高。
Hg 486.520,
Fe 18801550, He 0.3651K
一般液体的表面张力皆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几乎全部,有特例)
表面张力可看作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度量。
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分子间吸引力部
分被克服。
故 dγ/ dT < 0。
当达到临界温度
时γ消失。
个别液体的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正
值例如液体金属铜和锌。
温度变化不大时(10-20°C)有近似的线性关
系:γ=γ0(1-bT)
通常压力对表面张力影响不大
(dV/dA) T.P.n= ( dγ/dP)A.T.n
2、简要解释Laplace与Kevin方程,并说明其主要用途。
1)液体压力与曲率的关系-Laplace公式
3、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可分为几类,各表示什么含义?
4、举例说明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及HLB值的含义。
5、临界胶团浓度(CMC)的定义及各种影响因素有哪些?
6、简要分析Langmuir-Blodgett膜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7、分析三类润湿过程的各自特点。
8、以Young方程为基础用接触角分析润湿。
9、影响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0、固体对气体表面吸附等温线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自特点如何?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的滞留现象称为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通常将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能有效地吸附吸附质的物质叫吸附剂。
吸附剂多为多孔性大比表面固体。
吸附等温线的基本类型
Ⅰ:较低压力时吸附量迅速增加,一定相对压
力吸附量趋于恒定(单分子层饱和吸附,
或微孔填充满孔)
ⅡⅢ:吸附剂非孔或孔很大,吸附层数原则上
不受限制
ⅣⅤ:吸附剂孔性的(不是微孔,或不全是微
孔),P/P0 1时,为孔满填充的量ⅡⅣ:斜率大变小,起始段凸向吸附量轴ⅢⅤ:斜率小变大,起始段凸向压力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