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
智慧树美学与人生章末测试答案

第一章1【单选题】(15分)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A. √B. ×答案:正确2【单选题】(15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A. √B. ×答案:正确3【单选题】(15分)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 甲骨B. 金C. 小篆D. 隶书答案:甲骨4【单选题】(15分)()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A. 毛苌B. 荀子C. 董仲舒D. 许慎答案:许慎5【单选题】(20分)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 鲍姆嘉通B. 克罗齐C. 柏拉图D. 维科答案:克罗齐6【单选题】(20分)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A. 毕达哥拉斯B. 莎夫C. 笠原仲二D. 苏格拉底答案:笠原仲二第二章1【单选题】(10分)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A. √B. ×答案“正确2【单选题】(10分)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A. √B. ×答案:正确3【单选题】(10分)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A. √B. ×答案:正确4【单选题】(15分)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
A. 苏格拉底B. 高尔吉亚C. 毕达哥拉斯D. 芝诺答案:毕达哥拉斯5【单选题】(15分)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 《法哲学》D. 《私有制的起源》答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单选题】(20分)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A. √B. ×答案:正确7【单选题】(20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A. √B. ×答案:错误第三章1【单选题】(15分)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A. √B. ╳答案:正确2【单选题】(15分)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A. √B. ╳答案:错误3【单选题】(15分)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A. 屈原B. 杜甫C. 王维D. 辛弃疾答案:王维4【单选题】(15分)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结合的是()。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一)2024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一)引言概述: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是一门关于美学基本原理与概念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考核。
本文将对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概述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解析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大点一: 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起源1. 美学的定义和涵义2. 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3. 美感与审美的区别4. 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范畴5.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大点二: 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2. 形式美学和实质美学3. 唯美主义和功利主义4. 表现主义和感觉主义5. 结构主义与后现代美学的对比大点三: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1.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要素2.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评价标准3. 观众的审美体验与艺术欣赏4. 艺术形式与美的表达方式5. 艺术创作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大点四: 美学的相关概念与思想家1. 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2. 美学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思想家3. 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对比4. 美学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5. 当代美学问题与争论大点五: 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美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2. 美学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3. 美学在广告和宣传中的运用4. 美学在教育和社会文化中的作用5. 美学在心理学和人类行为中的应用总结: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对于理解美学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应用美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本文所述的五个大点,学生能够对美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更全面的认知,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和生活中。
希望本文能够对学生们备考和理解该考试提供帮助。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论崇高》一文中认为文学作品应有崇高的风格,并提出崇高风格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1、庄严伟大的思想,2、慷慨激昂的感情,3、运用藻饰的能力,4、高雅的措辞,5、堂皇的结构。朗吉弩斯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强调在文章中表现人的激情,那象闪电一样把他遇到的一切击得粉碎的激情而不是那种清醒的理智的说服,对激情与人的心灵的强调,使朗吉弩斯的观点对西方的文艺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秀美与崇高之间,朗吉弩斯强调崇高之美。他说:“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大会场里,让人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的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因此,仿佛是按照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欣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而且有用,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朗吉弩斯强调人应当追求那些真正伟大、神圣的事物,他是从人的价值出发,说明人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的动物,而应让自己变得更伟大、更神圣。
于发现美的眼睛与生活中寻真美感受美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名牌奢侈品和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当中最主流的最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力量深各种?凤姐?伪娘??小月月?现象以及攀比风的时代我们怎样独善其身于乱世中发现生活之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姓名:向前看层次:专升本
类别:函授专业:教育学2016年5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324美学与人生答案

0324美学与人生答案1.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谈谈怎样理解美的形象性?(50分)答:那么,什么是形象性呢?“形”在中国古典词汇中更多的指地上的可见的事物之外貌,而象则更多地指天象或者象征之意。
例如《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而韩康伯注曰:“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
”同样在《系辞上》里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这些都指出了“形象”的直接观感性,只不过有“天上地下”“形上形下”的区分。
《周易》里说:“圣人设卦观象,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象也者象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天垂象,见吉凶。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这些“象”都有以痕迹征兆象征的意思。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忽。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韩非子》对此解释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这里的“象”则多了想象的意思了。
总的来看,形象,都包含有可以眼见的直观的甚至可以触觉的物象的意思。
因此,美的形象性就是说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可见、可感可触的。
康德曾经指出“美是非关概念而普遍的”,美不是理性逻辑之下的清晰概念,但它却象概念一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
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抽象的真理和知识,即使美的东西有某种普遍性,典型性,蕴涵着“某种道理”,那也一定是在形象中包含着的,是不知不觉的自然显现,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如果不是感性的显现理念,而仅仅只见理念,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那这个东西不能叫做美。
美是人的视觉一下能捕捉到的一个鲜明的栩栩如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这是美的首要条件。
然后这个物象要能够引起人们的想象、情感等活动,把这个画面自己构筑成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有生命力的包含欣赏者自己情感的美的画面,如果还仅仅只停留在物象的阶段,就很难有更美的感觉。
美学与人生期末答案

美学与人生期末答案《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试题及答案《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试题及答案篇11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以上说法都正确我的答案:C2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A、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我的答案:C3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A、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B、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C、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D、美育属于人文教育我的答案:C4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A、静默B、单纯C、和谐D、恐惧我的答案:D5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我的答案:D6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A7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A、优美B、崇高C、壮美D、悲情我的答案:C8“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出自()。
A、苏轼B、柳永C、李清照D、曹雪芹我的答案:D《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试题及答案篇2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期待视界B.先验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在河之洲。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2022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2022
一、单选题
1. 哲学家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
A. 统一
B. 完美
C. 合理
D. 平衡
答案:B. 完美
2. 下列哪一种艺术形式最能体现美学的理念?
A. 音乐
B. 绘画
C. 摄影
D. 剧本
答案:B. 绘画
3. 下列哪一种艺术形式最能体现美学的理念?
A. 音乐
B. 绘画
C. 摄影
D. 剧本
答案:B. 绘画
4. 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
A. 幸福
B. 自由
C. 快乐
D. 勇敢
答案:B. 自由
5. 下列哪一种艺术形式最能体现美学的理念?
A. 音乐
B. 绘画
C. 摄影
D. 剧本
答案:B. 绘画
二、多选题
1. 美学的核心理念包括()
A. 审美
B. 审知
C. 审觉
D. 审思
答案:A. 审美 B. 审知 C. 审觉 D. 审思
2. 人生的意义在于()
A. 寻求幸福
B. 寻求自由
C. 寻求快乐
D. 寻求真理
答案:A. 寻求幸福 B. 寻求自由 C. 寻求快乐 D. 寻求真理
三、判断题
1.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艺术形式的学科。
答案:正确
2. 美学的核心理念是审美、审知、审觉和审思。
答案:正确
3. 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幸福、自由、快乐和真理。
答案:正确。
美学与人生

一、概念题。
1、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2、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3、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4、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5、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
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6、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
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
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
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7、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8、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自然景观C. 人类情感D. 社会现象2. 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学的基本范畴?A. 形式美B. 内容美C. 功能美D. 色彩美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黑格尔D. 康德4. 根据康德的美学理论,美是一种:A. 实用性B. 目的性C.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D. 客观性5. 审美经验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情感体验B. 认知判断C. 道德评价D. 直觉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区别。
2. 解释“美是生活”这一观点的内涵。
3. 描述一下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审美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探讨艺术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价值观。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案例,并分析其在美学与人生领域的启示。
案例:一位艺术家在城市中心创作了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这件作品由多个不同颜色的玻璃碎片组成,在阳光下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这件作品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赏,有人觉得它很美,有人则认为它破坏了城市景观。
问题:1. 请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这件艺术作品为何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2. 讨论不同人对这件作品的不同看法可能反映出的美学问题。
3. 从人生的角度出发,这件艺术作品对市民生活可能产生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注意:请在答题时保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尽量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姓名:向前看层次:专升本
类别:函授专业:教育学2016年5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一、单项选择题:
1-5:C D B B A ;6-10:D C C A B;
11-15:A D D C C;16-20:C C B B B
中世纪那种对于神的绝对信仰,把人的精神引向了一种无限的领域。那时无处不在的歌特式建筑高高向上的飞升,给人一种敬畏无限的感觉。这种哥特式建筑也成为崇高的标志性建筑。
(比如:科隆大教堂、夏特尔教堂等)
比如红军长征中翻的皑皑积雪夹金山,一座顶峰积雪、高耸入云喜马拉雅山的崇山景象,“巴山”“夜雨”涨秋池,都给我们不一样的欢愉,但又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畏惧;相反地,重庆潼南的油菜花海的田园景色,茶山竹海的茂密绿竹,四川的乐山大佛,重庆的大足石刻……也给人一种愉悦崇高、不由的惊讶的美。高大的热带雨林、电影《冲出亚马逊》中展现的神圣丛林中孤独的阴影是崇高的,重庆的高端别墅高档小区啊,花坛、漂亮的屋顶,奇特的外观啊和修剪得很整齐的绿化带啊,是优美的;黑夜是崇高的,白昼则是优美的。崇高使人感动,优美则使人迷恋。崇高必定总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可以是渺小的。伟大的高度和伟大的深度是同样地崇高,只不过后者伴有一种战栗的感受,而前者则伴有一种惊愕的感受。康德指出:“属于一切行为的优美的,首先就在于它们表现得很轻松,看来不必艰苦就可以完成;相反地,奋斗和克服困难则激起惊叹,因而就属于崇高。”他也认为对象于我无害的庞大就是一种崇高,并且把崇高分为“力的崇高”和“数的崇高”两种。崇高的这种“大”超过了主体可以直观承受的能力,大到无形式,因而只能在主体的理智参与下才可能获得。所以,康德说:“自然的美关系到存在于受限制中的对象的形式,与此相反,崇高却可以在无形式的对象上见到,如果这对象自身表现出无限性,或者由它的感召而表现出无限性,同时这无限性又被想象成一个整体的话。”崇高就是“大”的无限性激发的主体的超越性。
(比如:徐悲鸿:《田横五百士》。风萧萧兮易水寒,这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是一种崇高)
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为不可多得的珍品。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崇高的美。
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当中最主流的、最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喂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构造了人们的情感、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构造了人们的向往、恐惧和需求,悄然地改变着社会的结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对于生命、对于爱、对于恨、对于死亡等等最基本观念的看法。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弘扬积极正能量的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去维护美,珍惜美,弘扬美。它唤醒的或者参与的日常生活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会使人更加愿意生活,更加愿意在生活中看见、创造并体验审美的快乐!
另外 (比如:布德尔:《拉弓的赫克利斯》,无限的力量爆发出一种崇高美。)阿基桑得罗斯:《拉奥孔》,那种痛苦屈张、挣扎的“力”,使其染上了一种崇高的美。
最后:格列柯:《拉奥孔》通过色彩的变换与身体的扭曲营造一种崇高的力量。
二、小作文。
1.谈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升的今天,人们是怎样感受美的呢?答案那就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欣赏日常生活之中的美。
美是日常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艺术,但美与不美却要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生活中寻真美,感受美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名牌﹑奢侈品和各种‚凤姐﹑‚伪娘‛﹑‚小月月‛现象以及攀比风的时代,我们怎样独善其身,于‘乱世’中发现生活之美呢?其实美已于无形中渗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黑格尔从“理念的感性显现”出发,认为当理念恰好与表现这一理念的形式完全符合的时候,对象就是美,而当对象的形式过于庞大,远远超出了理念内容,那对象就是一种滑稽的审美品格,而当对象的精神理念远远大于表现它的形式时,对象就是一种崇高的品格。(比如:米凯朗基罗《摩西》,那坚定的眼神,有力的臂膀,无限的意志,是崇高的战栗。)
内涵: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论崇高》一文中认为文学作品应有崇高的风格,并提出崇高风格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1、庄严伟大的思想,2、慷慨激昂的感情,3、运用藻饰的能力,4、高雅的措辞,5、堂皇的结构。朗吉弩斯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强调在文章中表现人的激情,那象闪电一样把他遇到的一切击得粉碎的激情而不是那种清醒的理智的说服,对激情与人的心灵的强调,使朗吉弩斯的观点对西方的文艺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秀美与崇高之间,朗吉弩斯强调崇高之美。他说:“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大会场里,让人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的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因此,仿佛是按照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欣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而且有用,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朗吉弩斯强调人应当追求那些真正伟大、神圣的事物,他是从人的价值出发,说明人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的动物,而应让自己变得更伟大、更神圣。
中国古代没有崇高这一概念,相当于崇高这一概念的是“大”、“阳刚之美”“风骨”、“雄浑”、“豪放”等类似的说法。在老子那里,就有对“大”的解释: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而《说文解字》里则说: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像人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季札观乐也提到: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孔子也曾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庄子、孟子也都谈到“大”:庄子《秋水》里讲到“大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北海若曰:“今而出于涯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而将可与语大理矣!”《孟子尽心下》也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种“大”都相当于崇高的范畴。
于是,逛街成为了人们感性的释放,也是对美的熏陶与享受,而不只是为了购物而购物,因为街道、商场的装饰,柜台、商品的摆放,都体现着美的原则;某件商品的造型、质量、价格,使你惊喜、使你震惊的程度绝不亚于一部小说、一场电影,喜欢使你不由自主地把它拿在手中把玩。如果是件衣服,你会试穿它,对着镜子你读到了你的美丽,好像以前从来没有过似的。你就是在这种无意识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欣赏美,如何发现美,并检验了你自己的审美标准、欣赏水平的。而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美的冰山一角。
如果我们改变自己的审美态度,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去审视,那么,我们会发现,一百多年前,别林斯基说的,生活就是美,在今天确实具有现实的意义。今天的街道上巨幅广告林立,广告从设计到制作,广告内容从住宅楼到手机、从汽车到日常生活用品,都经过了精心的包装,呈现在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青草红花、俊男靓女的身边,无不渗透着美的元素,使人感受着美的气氛。商场内外各式各样的商品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着自己美的姿态,或庄严、或幽默、或素朴、或华丽,商场内部以其个性化的装饰满足着顾客的眼球,以其经典的、流行的音乐满足着顾客的耳朵,在这样的空间里就像在艺术展样,使人感到满足。这是街道之美,城市之美。人们喜欢走进街道,因为他们喜欢美。
二、论述题:
1.怎样理解美学上崇高的内涵?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答:崇高指对象以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以及强健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给主体以心灵的震撼,主体在心灵的震撼后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励,引起敬仰或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崇高:外在形式是“大”。内容与形式之间经过矛盾冲突之后的一种间接的和谐愉悦。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感,由痛到快的转变是标志。是人对无限性的一种希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多么美的情景,诗中的景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之景,作者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将她们描述得如此美好,是每个读诗的人如身临其境,在想象中美上加美。可以说,这是一首为我们诠释生活之美的诗歌,读这首诗,就等于是在感受美。
还有世界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风景名胜﹑奇迹奇观,它们都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大自然能够每时每刻吸引我们‘浪迹天涯’的原因。这些风景是如此美好,每时每刻都让我们倍感舒爽﹑愉悦﹑幸福,庆幸自己能够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其中,人是人能够看到的最美的风景,没有一部小说能塑造如此众多的活生生的形象,没有一首诗能表达出在如此细腻微妙、生动的表情下潜伏着的复杂深刻的想感情。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上只你一人,你还有心情感受美吗?于是,我们会发现,其实日常生活中的美,最应该提的就是我们人类本身,或者说,是人的身体。在这个‘美女帅哥’到处被泛滥使用的年代里,我们对人的美丽魅力似乎已经越来越麻木,但没有人会否认这个世界依然有美人,也是这样的一些人给我们以各种各样的力量,无论精神上还是生活中。我们将这些人称为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朋友﹑恋人﹑偶像甚至牵动我们心弦的陌生人。我想,这个世界要是没有了这些人,美丽将不复存在,因为我们的内心从此再也无力欣赏这个世界,无论她还有怎样的风景。因为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体,而那些人正好是我们心中美的代表。没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一片黑暗,将美吞噬一干二净。所以,日常生活中,最美的风景是人。无论我们每天接触多少人,我们百看不厌的都是人。众生百态,看是看不够的,尽管人心叵测,但没有丑恶的嘴脸,又怎么能发现美丽的魅力呢?说到这里,想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提出了“八荣八耻”中,就鲜明点出了反对丑恶的“美”,提倡高尚的“美”。既然如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个人素养,努力向着美的标准靠近,做到无愧于己,无愧于人,则此生可无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