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质概况 三
吉林省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

吉林省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吉林省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自然环境多样、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
本文将对吉林省的区域地理进行简要总结,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吉林省位于东经122°20′-131°10′,北纬40°40′-46°40′之间,东抵朝鲜半岛,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接辽宁省,东北界与黑龙江省相连。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东北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枢纽。
二、地形地势吉林省地势南高北低,中部由长白山山地和松花江平原构成。
南部为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高的山脉,拥有众多的火山、湖泊和世界级瀑布。
北部为松花江平原,辽阔而肥沃,适宜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三、气候特点吉林省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温暖。
全省年均气温在0℃左右,但由于地域广阔,不同地方的气候差异较大。
南部山区夏季凉爽,冬季寒冷,而北部平原夏季炎热、冬季严寒。
四、自然资源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以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最为突出。
矿产资源方面,吉林省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巨大,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基地。
水资源方面,吉林省拥有诸多湖泊和河流,水量充沛,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经济发展吉林省经济以工业为主导,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农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较为发达。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春市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汽车生产企业。
另外,农业也是吉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
综上所述,吉林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一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潜力。
吉林省的美丽风景和多元文化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希望本文对吉林省区域地理的了解有所帮助。
吉林地理知识

吉林地理知识吉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东经122°27′-131°19′,北纬40°40′-46°18′之间。
吉林省东临朝鲜,与俄罗斯接壤,是中国重要的边境省份之一。
吉林的地形地貌多样,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吉林省位于长白山脉和松辽平原之间,境内有长白山、张广才岭、长白金矿等山脉和丘陵。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最高的山脉,也是中国五岳之一。
长白山地势陡峭,山川纵横,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中国重要的风景旅游区之一。
吉林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短暂而炎热,冬季漫长而严寒。
全省年均气温为0℃左右,最冷的地方可以达到零下40℃以上。
吉林的降水量较多,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全年降水量约为600-800毫米。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吉林省适宜农业发展,尤其是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境内有大面积的森林和湖泊,森林覆盖率超过40%,是中国重要的林业省份之一。
吉林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黄金、铁矿石等。
其中,吉林市以宝石和珍珠岩资源闻名于世。
此外,吉林省还有大量的水力资源,适宜发展水电产业。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玉米、小麦等,吉林省的粮食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吉林省的畜牧业也发达,主要养殖牛、猪、羊等。
此外,吉林省还以种植特色农产品著称,如长白山的人参、吉林市的葡萄等。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出口到国外。
吉林省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除了长白山风景区,吉林省还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吉林市的雾凇岛、长春市的南湖公园等。
吉林省的冰雪旅游也很有特色,每年冬天都会举办一系列冰雪嘉年华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吉林是一个具有丰富地理资源的省份。
它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吉林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吉林通用知识

吉林通用知识吉林概况吉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辽宁省、黑龙江省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朝鲜族自治州之间。
吉林省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辖辽源市、吉林市、四平市、松原市、通化市、白城市、辽源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9个地级行政单位。
吉林省是中国唯一以市名命名的省份,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地理环境吉林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位于东经121°38’17”至131°19’37”,北纬40°26’18”至46°41’19”之间。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大致可分为长白山、松花江平原和吉林桦甸低山丘陵三个地貌单元。
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吉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世界自然遗产长白山、松花江等。
吉林省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煤炭、金属矿等。
吉林的人文历史吉林省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历史上,吉林地区曾属于东北虎的活动区域,因此被誉为“东北虎之乡”。
吉林地区还是中国辽西国土的核心地带,历史上形成了许多文化遗产,如伪满洲国时期的建筑、东北抗日联军的遗址等。
吉林省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有朝鲜族、满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居住在这里。
朝鲜族文化朝鲜族是吉林省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在吉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朝鲜族的语言属于朝鲜-满洲语系,与朝鲜语有着密切的关联。
朝鲜族人民喜欢歌舞和民间艺术,他们的舞蹈形式多样且充满活力。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酒余、答礼、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力量,吉林地区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东北抗日联军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省成为他们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抵抗。
在吉林地区,东北抗日联军建立了许多根据地,如延吉根据地、敦化根据地等。
这些根据地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和人民支持,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发挥了积极作用。
吉林省成矿地质背景概述

g e o l o g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 s t a g e , d i v i d e d 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u n i t s n i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 r e c o mme n d t h e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s c h e me o f t h e me t a l l o g e n i c z o n e s, s u mm a i r z e d r e g i o n a l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r e g u l a r i t y o f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Ke y wo r d s : r e g i o n a l o r e — f o m i r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 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ni u t s ;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r e g u l a r i t i e s ; J i l i n
I n f o r ma t i o n C e n t e r o fG e o l o g y a n d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fJ o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6 1 , J i l i n , C h i n a
P r o v i n c e
1 成矿地质 背景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吉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吉林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的地方。
下面将从地理的多个角度对吉林省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地理位置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
它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等省区相邻,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吉林省是一个狭长的地形,东西长约65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吉林省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势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
长白山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山脉,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最高峰。
长白山因其主峰白头峰而被称为“白山”。
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界山,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
吉林省的平原主要包括松辽平原和吉黑平原,这些平原为吉林省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气候特征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漫长寒冷。
吉林省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冰雪运动,如滑雪、滑冰等。
同时,吉林省的气候也对旅游者有吸引力,如长白山的自然风光、吉林雾凇等。
四、水文特征吉林省的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
松花江是吉林省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吉林市、长春市等城市,为这些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图们江和鸭绿江则是中朝两国界河,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自然资源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铁、铜、金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森林、水利等资源。
其中,煤炭和石油是最为重要的能源矿产,铁矿和金矿也是吉林省的重要矿产资源。
吉林省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是全国的重点林区之一。
同时,吉林省的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众多大型水利工程,如新立城水库等。
六、生物资源吉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
在野生动物方面,吉林省有东北虎、梅花鹿等珍稀动物资源。
在植物方面,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包括红松、落叶松等珍贵树种。
吉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吉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北临黑龙江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接辽宁省,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隔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相望。
东西最长约750km,南北最宽约600 km,面积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
辖8个地级市,1自治州。
有汉、满、蒙古、回、朝鲜等民族,共万人。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腹地,南北跨天山——兴蒙地槽褶皱系和华北地台两个Ⅰ级大地构造单元,东濒环太平洋成矿带,地层发育齐全、成矿条件好。
松辽盆地为国家11个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东部长白山山区位于辽东——吉南成矿带核心区,是全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全省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中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部分支柱性矿产(如铁矿)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
一、吉林省矿产资源基本情况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已发现矿产237种(包括亚矿种),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26种(包括亚矿种)。
吉林省共发现矿产158种(包括亚矿种),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15种。
在查明资源储量的115种矿产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1位的有11种,为油页岩、硅灰石、冰洲石、硅藻土、陶粒页岩、饰面用玄武岩、饰面用辉长岩、建筑用安山岩、浮石、火山渣、矿泉水,居全国2~5位的有钼、伴生硫、隐晶质石墨等27种,居全国6~10位的有镍、金、硼、沸石、晶质石墨等32种。
吉林省的非金属和水气矿产优势矿种较多,无论是资源储量还是质量都享誉中外,主要有硅灰石、硅藻土、沸石、膨润土、火山渣、矿泉水等。
目前,吉林省查明资源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除铬矿外均已利用,其中钼、锑、硼、隐晶质石墨、火山渣等矿产利用情况较好,利用率达80%以上;油页岩、钴、磷、沸石、矿泉水等矿产利用情况较差,利用率不足30%;煤炭及铁矿利用率分别为%和%。
吉林省主要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及利用情况详见附表二。
二、吉林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及占用情况1、能源矿产吉林省查明资源储量的能源矿产煤、油页岩在全省分布较广,煤在中东部地区分布较多,油页岩绝大部分分布于中西部地区。
吉林高三地理知识点

吉林高三地理知识点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
吉林省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依次介绍吉林高三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0′-46°18′。
东、南邻朝鲜、辽宁省,西连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濒通化市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俄罗斯接壤。
二、地形地貌吉林省地形多样,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
东部是长白山脉,主峰长白山海拔2691米,为东北地区最高峰。
西部则是大兴安岭,北部有松花江和黑龙江。
吉林省还分布着一些盆地和河谷,例如琵岩盆地和吉林盆地。
三、气候特点吉林省气候寒冷,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
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C左右,年降水量较少。
四、水资源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以河流和湖泊为主。
其中,松花江是吉林省最长的河流,全长1724公里,流经吉林省北部。
此外,锦江和图们江也是吉林省的重要河流。
吉林省还拥有许多湖泊,如长白山下的长白山天池、吉林市的五爱湖等。
五、自然资源吉林省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金属矿产、水能资源等。
吉林省地下煤炭储量巨大,是中国煤炭主要产区之一。
此外,吉林省还拥有较多的金属矿产资源,如铁矿石、铜、锌等。
六、生态环境吉林省生态环境较为良好,拥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闻名。
吉林省还拥有吉林世界地质公园、亚洲最大的冷杉自然保护区等。
总结:吉林高三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多样化的地形地貌,气候寒冷,水资源丰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生态环境保护到位,吉林省拥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
地质行业的领跑者——记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党委书记、所长赵明

地质行业的领跑者——记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党委书记、所长赵明作者:田家山来源:《新长征》 2014年第4期本刊记者田家山春节前,记者慕名来到了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
走进这个不算大的四方小院,看到规划整齐、一尘不染的干净院所,便知晓了这里的当家人肯定是位思路敏捷、干脆利落的管理者。
见了面,果然如此,赵明热情奔放的性格很快感染了我们。
说明来意,他便侃侃而谈,把我们的思绪带入勘探领域的新奇当中。
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坐落在四平市经济开发区,现有职工778 人,单位始建于1970 年。
多年的计划经济和市场形势的变化,曾经让这个为国家寻找资源的单位由盛而衰,一度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2007 年,赵明担任了党委书记、所长,到了2011 年,也就是他任所长的第4 年,收益就达到321.44 万元,在册职工人均年收入从2007 年的2.8 万元增长到2011 年的5.25 万元,单位效益实现翻番,职工收入成倍增长。
2011 年三所经济效益在全局名列前茅,综合指标在吉林省地矿局排名第一。
第三地质调查所连续3 次获省地矿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吉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2012 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称号。
临危受命决不能辜负职工希望1981 年,赵明从长春地质学校毕业,工作后他深感知识程度和社会实践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于是他又先后两次进行深造,获长春地质学院学士学位和吉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30 多年的地质生涯,蕴藏着赵明对地质梦的追求,凭借一腔热血和辛勤努力,他从技术员、技术负责人、分队长到金矿选场厂长,不到40 岁就走上了总工程师的岗位,把汗水洒遍了吉林大地和全国各地,走遍了祖国的青山绿野、大河山川。
多年的探索,使他成为四平地区及辽源、白城一带矿产资源的一部“活字典”,对于这些地区的地质情况,他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赵明担任所长7 年来,依靠强烈的理想信念,三所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的业绩。
2007 年,三所承担了国家地质调查项目3 项、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2项、中央财政补贴项目1 项、省基金和省局项目十多项,以及商业性社会勘查项目几十项的硬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地质概况三吉林省地质概况【2008-09-23 来源:地调局】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北邻黑龙江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南连辽宁省,东和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
地理坐标为: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
国土总面积18.74×104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地质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系统,是与人类活动有紧密联系的岩石圈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地形地貌(一)地形吉林省地形变化总体趋势为东南高西北低,以北东-南西向纵贯全省的大黑山山脉为界,分为东部长白山地和西部松辽平原两大区域,分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0%和40%。
省内最高点(长白山白云峰)海拔2691m,为东北地区最高峰。
低平原区海拔多在120m以上。
省内最低点位于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图们江下游中、朝、俄三国交界处,海拔仅为5.0m。
(二)地貌吉林省按地貌形态可划分山地和平原两大单元。
其中山地分为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东坡丘陵,平原分为高平原、低平原和大兴安岭山前倾斜平原。
1、东部长白山地包括位于长白、抚松、安图、敦化、靖宇、辉南等县(市)境内的侵蚀火山地貌;位于通化和白山地区南部、延边地区东部和吉林地区的侵蚀构造地貌;位于辽源地区和四平、长春东南部的构造剥蚀地貌。
面积为114384.4km2,海拔高程一般500—900m,最高为长白山主峰白去峰,海拔高程达2691m。
在其中分布许多山间盆地,如珲春盆地、延吉盆地、松江盆地等,海拔高程一般在200—500m。
2、大兴安岭东坡丘陵位于洮南西北部的大兴安岭东坡地带,分布面积为1963.13 km2,山顶海拔高程300——500m。
丘顶浑圆,沟谷宽而浅。
2、中部高平原区主要分布在四平、长春地区,由台地和河谷两类地貌单元组成。
台地主要在杨大城子——伏龙泉——王府一带呈南北方向、榆树——三岔河呈北西方向和公主岭、农安等县(市)分布。
河谷平原主要顺松花江、拉林河、饮马河、伊通河、东辽河及其支流呈带状分布。
面积为28626.53km2。
海拔高程一般150—290m。
3、西部低平原区分布在松原、白城地区及双辽境内。
主要分为松辽河间过渡带风砂覆盖的平原、辽河风砂覆盖的倾斜平原、松嫩盐渍化发育的低平原和松嫩湖沼漫布的低平原。
面积为39289.29 km2。
海拔高程一般120—200m。
4、大兴安岭山前倾斜平原区分布于白城西部大兴安岭山前地带,地形由西向东倾斜降低,由砂砾类土台地和冲积扇组成,面积3108.27 km2。
台地海拔高程160—240m,冲积扇海拔高程140—200m。
二、气象水文(一)气象吉林省属于温带的大陆性气候,冬季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温热多雨,春季风大干燥,天气多变,秋季凉爽短暂。
全年日照数2000~2300小时,日照率为50%~70%。
结冻期长达6个月,冻结深度1.7~2.0m。
全省年平均气温-2~6℃之间,东部山区0℃,西部平原区5~6℃。
全省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8~-20℃左右,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0~24℃,极端最高气温38℃左右。
无霜期125~160天,其中山区不足100天,平原区140天。
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以东南部山区降水量最为丰沛。
并且降水量具有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式的分布规律。
东南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700~800mm,其中通化的集安地区可达900~1000mm(受渤海影响),中部高平原为500~700mm,西北部低平原为400~500mm,总体呈现出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特点。
全省蒸发量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增趋势,年平均蒸发量由1000mm增至2000mm以上。
东南部山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000~1400mm。
(二)水文吉林省境内河流长度超过30km以上的有221条,分属于第二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和绥芬河等五大水系。
其中第二松花江水系以涵盖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河流长而在众多水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二松花江正源为二道白河,源头为白头山天池,境内全长920km,境内流域面积约13.22万km2,是本省地表水资源最大的一条河流。
河流以东部山区与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分界线的大黑山山脉为界,东西两部分河流特征截然不同。
东部山区水文网密集,以长白山火山锥为源头,第二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呈放射状流向东、北、西三个方向,河流上游水流湍急,中下游床宽舒展,水流平稳,河床多由卵砾石、砂砾石及细砂组成。
东部山区河流的主要特征是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泥沙含量少。
西部河流多源于省外的大兴安岭地区,沿途山势平缓,中下游多为丘陵、平原及沙丘,水资源损失大,从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甚至出现河流盲尾(霍林河),主要特点是季节性流量变化大,旱季多断流,以渗漏的方式补给地下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大。
全省境内湖沼分布众多,其中西部平原区天然湖泊(湖泡)星罗棋布,如月亮泡、查干泡、向海湖、大布苏泡、波罗泡等;东部山区以人工湖和火山湖为代表,如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等水库和天池、三角龙湾等火山湖。
全省有大、中、小型水库1312座,总库容量296.2亿m3,其中大型水库13座,占总库容量的80%以上。
三、地质概况(一)构造吉林省位于阴山-天山纬向构造的东端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在阴山-天山纬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体系的作用下,使各种构造体系相互交切、相互联合,并经过多次构造、岩浆活动和挽近期火山喷发作用,塑造了全省构造格局与地貌轮廓。
发育在我省的纬向构造是阴山-天山巨型复式隆起褶皱带的东延部分。
其主体北界大致位于北纬42°40′,是一个自鞍山运动以来经历了长期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复杂构造带。
由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及中新生界的凹陷、褶皱、断裂、片理、片麻理和前震旦纪、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喜山期玄武岩及这些岩浆岩中的挤压断裂带构成。
多呈东、北东、北北东及北西向展布。
由于各种构造的相互交切,形迹支离破碎。
区域的东西向构造主要有长白、二道江、天池等断裂。
见图2-3。
从图中可见,全省除通化、白山、延边地区部分地段纬向构造发育外,主要为规模大、分布广,影响深的新华夏构造体系。
它控制了中生代以来的沉积作用和现代地形地貌景观。
在北北东向新华夏构造体系影响下,将全省分割成三个巨型一级构造带。
即东南部长白山地巨型隆起带、中西部松辽平原沉降带和西北部大兴安岭山地巨型隆起带。
1、东南部长白山巨型隆起带系指四平-长春-榆树以东大黑山以南的广大山区。
该隆起带除发育火山喷溢形成的熔岩高原及玄武岩台地外,尚发育水平褶皱隆起和压性断裂带,主要有北东向伊通-舒兰和敦化-密山等断裂,以及四平、蛟河、春化等断裂。
2、中西部松辽平原巨型沉降带松辽沉降带是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大型断陷盆地,为轴向北北东的大型向斜,在现代地貌上构成松辽堆积平原。
该沉降带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前郭-长岭以东为东部凸起带,长岭以北的大安-乾安一带为中央沉降带,通榆-镇赉以西为西部断陷带。
3、西北部大兴安岭山地巨型隆起带位于白城市西部的大兴安岭山地。
以镇赉-永茂铁矿断裂为界与松辽沉降带相邻。
受北北东向挤压断裂作用,使松辽沉降带整体抬高,形成大兴安岭山地。
(二)地层吉林省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发育较全,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
1、太古界(龙岗群、夹皮沟群)下太古界龙岗群和上太古界夹皮沟群在通化地区最为发育。
主要由一套深变质的角闪岩、变粒岩、黑云母片麻岩及各种混合岩组成。
2、下元古界(集安群)主要分布于通化地区的集安一带,为一套深变质的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及厚层石墨大理岩等。
3、中元古界(老岭群、色洛河群)分布于通化、抚松、安图等地。
为浅变质的海相碎屑~碳酸盐沉积,以浅变质的石英岩、片岩、千枚岩及厚层大理岩为主。
4、震旦系主要分布于长白、样子哨、浑江、安图等盆地。
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建造。
以砂、页岩为主,上部见有碳酸盐岩盖层。
5、古生界下古生界主要分布于浑江、鸭绿江、柳河、集安、长白等地,吉林、延边地区亦有出露。
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碎屑~碳酸盐岩建造,间夹砂页岩。
上古生界省内分布比较零散。
石炭、二叠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砂、页岩含煤建造,并以盖层形式分布于样子哨、浑江(白山)、鸭绿江等盆地,而志留系、泥盆系在吉林的中南部伊通、双阳等地零星分布。
6、中新生界中生界为一套火山岩及陆屑河湖相含煤建造,分布于全省各地。
三叠、侏罗、白垩及第三系主要为一套火山碎屑岩、陆湖相砂岩、页岩和凝灰质火山岩等含煤、油、油页岩建造。
分布于省内各大小不等的断陷盆地。
新生界主要为一套河湖相及冰水松散堆积层。
下更新统冰水砂砾石夹灰白色粘土透镜体,广布于松辽平原中上更新统之下。
中上更新统为冲湖积青灰色厚层状淤泥质粘性土、中细砂和冲洪积褐黄色黄土状粉土粉细砂互层。
边缘地带相变为砂砾石,白城扇形地为冲洪积卵砾石。
全新统松散堆积物自山地向平原,由残坡积层→洪积层→冲洪积层→冲湖积层→风积层均有出露。
河谷冲积层具二元结构,下部砂砾石,上部为粘性土。
西北部低平原区以冲湖积淤泥质亚粘土、亚砂土和风积砂为主。
此外,中、新生界还伴随有基性火山喷发,广泛分布于安图、抚松、靖宇、敦化一带,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盖层,构成典型的玄武岩台原、台地。
(三)岩浆岩吉林省前第四纪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山地地区,按形成时代可划分成六个构造旋回。
1、前震旦纪,主要为基性、超基性钾、钠质混合岩和伟晶岩。
2、加里东期主要为花岗岩侵入。
3、华力西期为广泛分布的花岗岩。
4、印支期为花岗岩侵入,分布局限。
5、华力西期早期以花岗岩为主,次为闪长岩类。
而晚期分布局限,主要为闪长岩、闪长斑岩、辉石安山岩和花岗岩等。
6、燕山期以裂隙式及中心式基性岩浆喷发为主,中心式碱性岩浆岩喷发,主要为玄武质火山渣和熔岩流。
四、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区域自然环境和地质构造所控制。
在大地构造上,以巨型阴山-天山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相互交切、相互联合为特征的基本构造格局。
它控制了全省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岩浆活动与沉积,塑造了现今的地貌景观和地下水埋藏条件。
宏观全省构造轮廓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即东南部长白山地强烈隆起带,中部松辽平原沉降带和和西北-隅大兴安岭隆起带。
东南部山区基岩裸露,主要发育基岩裂隙水,山间盆地及河谷则发育孔隙裂隙混合水,沿火山及深大断裂带分布有深循环构造裂隙水(热水、矿泉水);中部松辽平原以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
平原东部长春-四平一带埋藏有较丰富的白垩系隐伏构造裂隙水;西北部低平原潜水下伏水量丰富的下更新统孔隙承压水及第三系碎屑岩孔隙裂隙承压水;西部-隅大兴安岭山地为水量贫乏的基岩裂隙水,而山前扇形地确蕴藏着资源极为丰富的砂砾石孔隙潜水,因此,吉林省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具有自东南向西北的递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