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省级政府智慧城市政策文件分析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方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为了响应“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的高度融合的要求,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发展目标。
“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体系、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智慧公共服务体系、智慧经济运行分析体系和公安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支撑作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绿色引擎”作用。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是在已有智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实现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和全市政务数据资源汇总整合,为领导和各级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并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实现全员人口管理系统的应用示范建设。
1.2项目目标通过梳理整合各局委办政务信息资源,建立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实现政务数据的集中,为各局委办业务应用提供权威数据;建设目录和共享交换体系,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定位,实现政务系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基础设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智能、直观、易用的信息资源服务应用,支持业务系统应用和辅助领导决策。
具体建设目标:梳理政务外网信息梳理信息资源的内容及分布情况。
建立标准体系建立电子政务外网数据标准规范、目录与交换体系数据和接口标准。
建设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建设基于电子政务外网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完成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定位。
搭建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搭建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依据信息资源分类,建立主题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集成GIS功能的可视化分析展示工具,利用集成GIS功能的可视化分析展示工具的即席查询、OLAP多维分析、交互式图表设计和展现等功能,辅助建设智慧城市领导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为各政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业务和辅助决策的支持。
5G+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5G+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5G 技术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得城市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连接和协同工作。
二、5G 技术概述5G 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特点。
与 4G 相比,5G 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数 Gbps,延迟可以降低到毫秒级别,能够连接的设备数量也大幅增加。
这些特性使得 5G 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例如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管理、智能安防等领域。
三、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一)智能交通通过 5G 技术,车辆可以与道路基础设施、其他车辆和交通管理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实现自动驾驶、交通流量优化和智能停车等功能。
例如,车辆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选择最优的行驶路线,避免交通拥堵;交通管理中心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数据,调整信号灯时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二)智能能源管理利用 5G 网络,智能电表、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收集能源使用数据,并将其传输到能源管理平台。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能源的优化分配和智能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三)智能安防5G 支持高清视频监控的实时传输和分析,使得安防系统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异常情况。
同时,利用 5G 连接的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可以进行巡逻和监控,扩大安防覆盖范围,提高安防效果。
(四)智能医疗在医疗领域,5G 可以实现远程诊断、远程手术和医疗设备的实时监测。
医生可以通过高清视频和低延迟的通信,对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五)智能环保通过 5G 连接的环境监测传感器,可以实时收集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环境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环保部门。
环保部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1.1我国电子政 务的发展阶段
1.2我国电子政 务整体尚处在 初步发展阶段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大概从1982年中央提出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算起。2008年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之后 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一大批新的领导干部走上了电子政务管理岗位。2011年,许多地 方开展了“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工作,成为政民沟通新的渠道。
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3.1智慧政府将成为 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
3.2云计算技术在电 3.4信息安全将成为 重点内容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 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2012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启动智慧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一批经济发达的大 中型城市将进入智慧城市实施阶段。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内容中,智慧政府将成为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城市 经济、社会领域的智能化。各地智慧政府的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内容将包括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 决策等领域。
公众对公共服务要求的提高,直接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者开始加强信息、业务、服务的整合,实现横向和纵向 业务协同,建立随需应变的政府,提供络化电子服务。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所需的受众基础和络条件已经具备。 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以及IPAD等平板电脑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青睐。2012年,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电 子政务应用将越来越多,移动电子政务将掀起新一轮电子政务发展浪潮。
2.1电子政务基础 建设现状:
2.3创造良好的电 子政务政策法律环
境入手
(1)政府门户站的“媒体”功能已经基本成熟。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8•【字号】苏政办发[2012]29号•【施行日期】201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
本规划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十二五”时期政府履行信息化发展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的成绩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是江苏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5年。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苏政发〔2005〕26号),顺利完成了“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2010年,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了0.73,提前2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末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7的目--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汇编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汇编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与智能化信息系统相连接,以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市民生活品质的发展方向。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本文将对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汇编和整理,以期为读者提供明确而全面的资料。
一、国家政策1.《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该规划通过科技创新、信息化推进、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明确了建设目标和步骤。
2.《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强调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各地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创新研发和应用示范。
3.《国家大数据战略》该战略文件明确了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推进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地方政策1.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责任和目标,规定了相关项目的申报和评审程序,同时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2.北京市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提出了北京市智慧交通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时间表,包括推进交通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强出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等。
3.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该指南明确了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和居民参与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政策支持。
三、行业标准与规范1.《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规定了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包括数据中心建设、通信网络建设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2.《智慧城市数据资源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智慧城市数据资源的管理责任和权限,明确了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原则,推动数据资源的有效开放和合理利用。
3.《智慧城市安全保护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围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保护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和应对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
2024智慧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2024智慧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1.智慧城市发展背景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从早期有关部门试点探索重点领域智慧化建设,到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国家层面陆续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2.智慧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
3.智慧城市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以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部署,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蓝图和根本遵循。
从建设内容上看,数字中国提出了“2522”的整体框架,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智慧城市是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和数字安全是其核心内容,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是其典型特征。
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重点和方向与数字中国的要求高度重合。
智慧城市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城市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模式转变。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依靠群众、专群结合”的“雪亮工程”,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从“人人参与、自觉维护”的数字城市管理,到“群众监督、人人有责”的生态环境整治,智慧城市在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同时,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智慧城市保障体系介绍

试点示范
城市综合运行平台—技术体系
• 城市基础设施感知 • 智慧城市立体感知
• 智能感知的多源主动协同传感 • 智能感知的情感感知与认知模型
• 空间信息感知
• 环境与灾变检测感知
• 城市运行感知
• 城市视频感知 • 多源多模数据即时感知与融合
城市感知层
政策体系 科研技术体系 标准指标体系
标准指标体系
数据服务层 数据传输层 城市感知层
产业体系 投融资体系
试点示范
城市综合运行平台—技术体系
• 城市建筑实景建模与服务
• 多层多维智能决策平台
• 城市空天地多平台协同机制服务 • 业务融合的智慧城市信息共享
• 公共信息平台运行智能评价服务 • 多维协同服务平台
• 跨域服务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 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
•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从城镇发展的角度看, 城市综合运行平台同交通、邮电、通信、 供气、排水等一样,是城镇公共基础设施 要素。
• 平台特征:城市综合运行平台是可视化的 时空承载运行平台。
• 平台五大体系:政策体系、科技体系、标 准体系、产业体系、和投融资体系。
城市综合运行平台—政策体系
政策体系 科研技术体系 标准指标体系
发展体系 政策法规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运营体系
承载平台
科技体系
应用体系
产业体系
政策标准体系
城 市 综 合 运 行 平台
金融体系
应用方向 产业升级 社会治理 生态环境 民生改善 基础设施
依据基础 十八大文件
十二五规划 城乡规划法
……
智慧城市综合运行平台
城
市
综
体 系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6.01•【字号】皖政〔2017〕86号•【施行日期】2017.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2017年6月1日安徽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
为推动我省信息化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形势(一)“十二五”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73.25,升至全国第11位。
1.信息化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信息化政策文件,出台了《安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宽带安徽”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为全省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到2015年底,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972万户,普及率为80.9部/百人;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为887.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3671.8万户;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3463.7Gbps;移动电话基站数达到15.2万个,其中3G基站达到5.3万个,4G基站达到6.3万个。
3.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期间省级政府智慧城市政策文件分析对“十二五”期间省级政府出台的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收集和汇总,分为以下几类:(1)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电子政务规划或其他专项规划中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2)专门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专项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的;(3)在国家出台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若干意见之后,出台落实文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4)在国家出台宽带中国、物联网、云计算等文件之后,出台相关文件的,一些省还出台了大数据相关文件;(5)一些省针对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主要是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消费试点和信息惠民试点)在省级层面进行统筹,出台相关文件的。
(2)(3)两种情况涵盖了大部分省份。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得到热烈响应,信息消费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拉动力。
除了少数边远省份之外,大部分省份对智慧城市建设均有明确意见和具体安排,这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共识,甚至有局部过热的风险。
智慧城市建设的双轮驱动:一是中央政策导向驱动,二是地方自发需求驱动。
为落实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若干意见,2013-2014年各省密集出台落实文件,少数先进省份出台新一轮智慧城市专项政策,将与信息化相关主题(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信融合、信息产业等)一网打尽,几乎相当于一个中期信息化行动计划。
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受信息消费的强力拉动,受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IT的创新驱动,将统领所有的信息化发展主题,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换代、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两化融合、信息产业促进等,走向更高层面统筹和融合。
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巨大风险:一是没有钱借钱也要上的社会化融资的债务风险,二是业务多样性与技术复杂性相互叠加的工程风险,三是不清楚智慧城市建设到底为谁服务的脱离群众的政治风险。
各种各样的规划计划一窝蜂满天飞,强调顶层设计没有错,但必须警惕脱离实际的假大空和千篇一律,更应该强调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1、东北地区(4个)(1)黑龙江省《“宽带龙江”战略及实施方案》(黑政发[2014]11号)《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规划》(未发布)(2)吉林省《吉林省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吉政办发[2013]46号)《吉林省关于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意见》(吉政办发[2014]10号)(3)辽宁省《辽宁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行动计划》(辽政办发[2014]50号)2、华北地区(6个)(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贯彻落实意见》(2014年4月9日常务会议研究,未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内政办发[2012]7号)(2)河北省《河北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冀政[2014]3号)《河北省关于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意见》(冀政[2014]31号)《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冀信[2011]2号)《河北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冀信[2011]3号)(3)北京市《北京市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4]5号)《北京市关于印发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的通知》(京政发[2012]7号)《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京政发[2011]56号)《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2010-2015》(京经信委发[2010]171号)《北京市政府部门物联网应用发展初步规划》(4)天津市《天津市关于促进我市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津政办发[2014]45号)《天津市新一代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4-2016年)》(津政办发[2014]34号)《天津市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津经信规划[2012]2号)《宽带天津实施方案(2014-2016年)》(津政办发[2014]65 号)《天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津发改规划[2011]1495号)(5)山东省《山东省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4]9号)《山东省关于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号)《山东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鲁政办发[2014]20号)《山东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鲁经信政字[2011]269号)(6)山西省《山西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晋政办发[2014]36号,未公开)《山西省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工作方案》(晋政办发[2014]35号)《山西省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3]86号)3、华东地区(5个)(1)江苏省《江苏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3]168号)《江苏省关于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3号)《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苏政办发[2014]77号)(2)浙江省《浙江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4]9号)《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宽带浙江”发展规划(2012—2015年)》(浙经信设施[2013]266号)《浙江省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107号)《浙江省关于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2]41号)(3)上海市《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行动纲要》(沪府发[2014]3号)《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沪府发[2012]44号)《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上海市“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上海市“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实施方案》(4)安徽省《安徽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皖政[2014]26号)《安徽省关于建设“宽带安徽”的意见》(皖政[2014]22号)(5)江西省《江西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3]36号)《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实施方案》(赣建科[2014]7号)4、华中地区(3个)(1)河南省《河南省推进信息化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2014-2016年)》(豫政办[2014]137号)《“宽带中原”战略及实施方案》(豫政[2014]19号)(2)湖北省《湖北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鄂政发[2014]8号)《湖北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鄂政发[2012]31号)《湖北省关于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意见》(鄂政发[2014]34号)《湖北省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年)》(鄂政办发[2014]4号)(3)湖南省《湖南省关于推进“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4]8号)《数字湖南建设纲要》(湘发[2011]17号)《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年)》5、华南地区(4个)(1)福建省《福建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十二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3]45号)《福建省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政[2014]14号)《福建省“十二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闽政[2011]82号)《数字福建云计算工程实施方案》(2)广东省《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行动计划(2014-2020年)》(粤办函[2014]524号)《广东省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方案(2013—2015年)》(粤府函[2013]234号)《宽带广东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粤府办[2014]35号)《广东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粤府办[2014]17号)《广东省物联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粤府办[2013]51号)《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粤府[2013]48号)(3)广西自治区《广西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14]98号)《广西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14]105号)《宽带广西战略行动计划》(桂政发[2014]44号)《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十二五”规划》(4)海南省《海南省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意见》(琼府办[2014]66号)《海南省关于加快推进信息智能岛建设的意见》(琼发[2001]1号)《海南“信息智能岛”规划》《海南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6、西北地区(5个)(1)陕西省《陕西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3]55号)《陕西省宽带网络建设规划》(陕政发[2014]16号)《数字陕西智慧城市(2013-2017)发展纲要》《“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实施意见》《陕西省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和总体要求》(GF 61/T ZT001—2014)(2)甘肃省《甘肃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121号)《甘肃省关于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甘政办发[2014]180号)(3)宁夏自治区《“宽带中国·智慧宁夏”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2]171号)(4)青海省《青海省关于建设宽带青海促进信息消费的指导意见》(青政[2013]71号)《智慧中国2013青海专项行动》《智慧中国2014青海专项行动》(5)新疆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新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未公开)7、西南地区(5个)(1)四川省《四川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方案》(川府发[2013]61号)《四川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川府发[2014]6号)(2)重庆市《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渝府发[2013]62号)《重庆市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渝府发[2013]47号)《重庆市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渝府发[2008]117号)《重庆市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1]15号)《重庆市“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重庆市“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重庆市电子政务外网“十二五”建设规划》(未公开)(3)云南省暂无。
(4)贵州省《贵州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宽带贵州”行动计划》(黔府办发电[2013]245号)《贵州省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黔党发[ 2012] 27号)《贵州省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黔数据领办[2014]1号)《贵州省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黔府发〔2014〕5号)《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黔府发〔2014〕5号)(5)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未公开)8、港澳台地区(3个)(1)香港特区(2)澳门特区(3)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