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春天教案(10篇)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第四章《春天的故事》,详细内容包括《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欣赏与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特点、歌词意境,以及春天的音乐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学习歌曲《渴望春天》,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变化和节奏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春天的自然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春天的气息。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期待。
2. 歌曲欣赏与分析(15分钟)介绍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欣赏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音程跳动、节奏变化等。
3. 歌曲学唱(10分钟)分组学唱,教师钢琴伴奏。
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唱任务。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例题:分析歌曲中某一乐句的旋律走向。
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歌曲演唱展示(5分钟)各组轮流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渴望春天》2. 内容:作曲家:X创作背景:X旋律特点:音程跳动、节奏变化歌词意境:描绘春天的美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走向,并绘制图谱。
2. 答案示例:旋律走向:X图谱:X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旋律变化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优秀12篇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优秀12篇渴望春天教案1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教学目标: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透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3、透过创编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勇于创意的意识。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完美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弱起节奏、变化音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春天:(一)、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学生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明白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对,这是我国作曲家潘振生写的一首儿童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来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奥地利的作曲家莫扎特也写了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让我们一齐来倾听莫扎特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貌的?(播放课件,范唱)师:《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装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欢的歌曲。
二、学习新歌《渴望春天》:1、聆听了整首歌曲以后你能回答出春姑娘的问题吗?(多媒体课件出示)A、歌曲的情绪:1、热烈激动;2、抒情愉快;3、低沉忧伤。
B、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2、介绍6/8拍子。
师:这是一首6/8拍子的歌曲。
你明白6/8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吗(强弱弱次强弱弱)?如果用拍手和拍腿来表示强和弱,谁更适合强拍?让我们一齐来演示一下。
(二)节奏练习1、让我们随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春天的节奏:(播放第一句音乐出示节奏型)(1)X|XXXX|X。
XXX|XXXXX|X。
0|(2)X|XXXXX|XXX0X|XXXXXX|X。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歌曲《渴望春天》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其音乐风格,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内容。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渴望春天》,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尝试模仿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1. 理解歌曲《渴望春天》的背景和意境《渴望春天》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歌曲,创作背景源于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期盼。
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歌曲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如花开满园、绿草如茵、鸟儿欢唱等,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
歌词中透露出对春天的渴望和期盼,表达了在寒冷冬季过后,人们对温暖春天的向往和期待。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
《渴望春天》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和弦丰富,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了解歌曲的结构和风格。
在理解歌曲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2. 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基本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水平。
歌曲基本旋律的学习:首先,让学生聆听完整的《渴望春天》歌曲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和动感。
随后教师可以分段教授歌曲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进行模仿和练习。
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高潮部分,以及每个乐句的换气点和情感表达。
节奏的掌握: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节奏型,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感。
通过拍手、踏脚等方式,让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歌曲的节奏。
同时结合歌曲旋律的学习,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掌握节奏的变化和表现。
听唱法: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特点。
模唱法:教师分段教授歌曲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进行模仿,逐渐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渴望春天》教案

《渴望春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育》教材第四册,第二章“春天的乐章”,具体内容包括《渴望春天》歌曲的学习及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节奏及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程跳动、节奏变化。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渴望春天》。
2. 歌曲学习:a.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b.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c. 分句教唱,讲解歌曲中的音程跳动、节奏变化。
d.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歌曲分析:a.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
b. 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渴望春天”。
4. 随堂练习:a. 分组练习,每组演唱歌曲的一段,互相评价。
b. 全班集体演唱,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渴望春天》2. 歌曲旋律、节奏3. 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渴望春天》的歌词,练习歌曲的演唱。
2. 答案: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2. 拓展延伸:a.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春天的诗歌、散文,下节课分享。
b. 组织学生参加春天的户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c. 邀请专家进行音乐讲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程跳动、节奏变化。
2. 教学过程:歌曲学习、歌曲分析、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的展示。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音乐表现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歌曲《渴望春天》中的音程跳动和节奏变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设计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设计《渴望春天》音乐教案设计「篇一」教案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案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案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案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案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案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案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案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案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设计「篇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能够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设想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学程序与策略一、听音乐合节奏,进入教室。
二、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走进春天》的碟片(一段)三、导入新课1、教师问:同学们刚刚看完这部MTV,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有关春的了解2、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出小结,并引入今天的课题《渴望春天》。
四、简介:《渴望春天》的曲作者创作进经过。
1、利用多媒体把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肖像及奥地利维也那风光展示给学生看。
2、放出《渴望春天》的音乐。
3、给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过程。
五、分析《渴望春天》的旋律线条及情绪。
1、用多媒体把歌曲的旋律显现出并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彩色笔把旋律线条勾画出来,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然后请他回到座位上。
2、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启发学生回答。
3、教师通过提问总结出,这首歌我们应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渴望春天教案(通用17篇)

渴望春天教案渴望春天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渴望春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渴望春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设计思路以“感受春天(创设情景)——体验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渴望春天》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抒情、愉悦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三、教学目标1、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能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知道莫扎特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
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
四、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八、教学过程一、感受——春(情境创设)1、播放宋祖英《田野的春天》让学生感受乐曲欢乐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啊?生:热烈、充满活力春季!春天!2、让学生说出。
①说出描写春天的词语。
②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篇一:《渴望春天》教案】《渴望春天》教学内容:1、导入歌曲《春天的芭蕾》教材分析:《渴望春天》这首歌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
它以少年儿童那单纯的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
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由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听起来给人一种亲切、婉转、流畅、抒情之感;第二乐段由于第三乐句的音调出现了变化,旋律音程出现了大跳和向属调的离调,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第四乐句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素材,并略作变化,使全曲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完满地结束。
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交替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拍节,流畅清晰、优美洗炼、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气息,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教学目标: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音色、有感情地歌唱《渴望春天》(第一声部)90%;3、通过聆听歌曲《小鸟,小鸟》,体会三拍子的音乐感觉95%。
教学重点:用自然圆润的音色有感情地歌唱《渴望春天》(第一声部)教学难点:1、乐句间的呼吸,歌唱的流畅。
2、弱起小节开头的歌唱进入。
教学过程:【篇二:渴望春天教案】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渴望春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教学目标:1、情感价值与态度观: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喜爱春天,能够用歌声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春天的情境,在这个一个情境中,学生感春天,启发灵感,互相合作,以自己的方式表现春天。
音乐教案《渴望春天》(最新6篇)

音乐教案《渴望春天》(最新6篇)毕节市第五届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优质课参赛教案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音乐教案《渴望春天》,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渴望春天》音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欣赏《春潮》、《北国之春》、《春之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具: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听赏歌曲《渴望春天》提问:这首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首歌曲的拍子是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都知道哪些咏唱春天的歌曲和乐曲?学生听赏后回答:唱歌教学学唱歌曲学唱一声部歌谱。
按节奏朗读歌谱。
学唱歌谱。
出现的问题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分辨:(注意“是”、“罗”的音准。
)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1、提问:(1)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什么?(A+B两段体。
)(2)A、B段的旋律、节奏特点是什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2、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
学生自我评价欣赏歌吟春天的歌曲和乐曲(一)《春潮》(俄)1、提问: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它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写景之作吗?2、学生讨论后回答:3、教师小结:歌曲《春潮》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最明朗、最乐观的歌,奔放有力的歌声,咏唱了春潮不可遏止的活力――不等斑斑残雪从田间最后消失,便向沉睡的岸边哗哗奔去。
它不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写景之作,而是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到来前,俄罗斯激荡、高涨的社会情绪的生动反映。
(二)《北国之春》(日)提问:(1)这首歌曲反映的内容是什么?(2)这首歌曲的体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1)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歌曲,唱歌人是为了求学或谋生而离开北方农村的年轻人,他在南方收到妈妈寄来的包裹和捎来的话语后,情不自禁地想念年老的父母,思念未能吐露真情的心中人,思念家乡的春天,归心如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春天教案(10篇):渴望春天春天在哪里情绪表达莫扎特主题班会教案渴望春天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进取参与下,有感情演唱《渴望春天》。
【知识与技能】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和临时变化音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渴望春天》。
【难点】体会、感受68拍活泼、欢快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组织教学学生跟随音乐走进教室2。
情境创设播放背景音乐――门德尔松《春之歌》并配以多副春景图。
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她不仅仅告诉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更在于她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代言词,同学们你们明白多少关于春天的成语或诗句?学生回答【过渡句】今日就让我们走进春天,开始本节课的音乐旅程吧!(二)初步感知1。
阅读歌词,初步体会和感受歌词的意境师:请同学们阅读一遍歌词,想一想歌词表达了什么资料?学生回答。
(对春天的渴望,一种欢快、迫切的心境。
)2。
揭示歌曲师:我们来试着给这段歌词配上旋律,我给大家两段音乐,大家听听哪个更适合它,并说明理由。
――播放《四季歌》(24)《渴望春天》(68)片段。
学生回答。
教师揭示答案:播放歌曲《渴望春天》3。
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
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完美春天向往的心境。
(三)探究学习1。
比较分析,解决难点(1)感受歌曲中的节拍与力度的关系教师设置问题:歌曲中的节拍是如何体现欢快的情绪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之所以会给我们活泼、欢快、愉悦的感受,主要是由音乐的节拍决定的。
歌曲《渴望春天》是68拍,68拍本身就具有活泼、欢快的特点,68拍涵义及力度关系。
(涵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力度关系:强、弱、弱、次强、弱、弱。
)此外,歌曲还采用弱起起唱,更能表达出人们渴望春天的迫切心境。
(2)学生跟教师一齐做68拍划拍练习。
(3)学生跟音乐一齐做68拍划拍练习。
2。
跟唱歌曲,回答问题。
(1)分析歌曲中(情绪、力度、速度、乐句)音乐要素(2)解决乐曲中的知识点(临时变化音、弱起小节)。
教师示范第三乐句临时变化音的特殊表情,学生体会临时变化音的运用在那里所带来的内敛、含蓄、节制的美妙效果。
师:每一句都从弱起开始,演唱时应怎样处理?(注意强弱有致,轻巧地表现音乐的弹性和动力感。
)(3)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教师范唱错误与正确两种唱法,学生辨别。
教师引导:歌唱时微笑着歌唱,声音要竖起来。
学生用整确的方法演唱。
(4)作者介绍,拓宽视野师:你们明白他是谁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这位音乐大师?(出示莫扎特画像) 教师补充:莫扎特写这首歌曲的时候已经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是我们却丝毫没有感受到那种濒临绝境的伤感和绝望,就像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反而处处洋溢着一种简便欢快、热切期盼的情绪,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莫扎特坚定的意志、刚毅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就让我们怀着对艺术家的崇敬和钦佩之情,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5)全体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加深体验,合作展示1。
用不一样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
2。
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加深对68拍的掌握。
(2)请配合默契、效果好的小组进行展示。
(五)课堂小结我们盼望春暖花开的季节,大自然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的青春活力。
我们更应当珍爱生活中的明媚春光,它用诗情画意交织成永远唱不完的春之歌。
期望同学们珍惜这宝贵的青春年华,相信,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定能唱响自我人生的”春之歌”!五、板书设计渴望春天68拍弱起小节临时变化音渴望春天教案第2篇: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
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可是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音乐素材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
和弦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托旋律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经过自我的二度创作,经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情感意义和思想内涵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收集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和自学关于春天的歌曲的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本事。
2.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乐观、进取的情感体验。
3.在了解作品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本事,并学会与他人分享创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1.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渴望春天》,并且从以春为主题的作品中感受,体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欢乐。
2.经过律动、情景、创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作力。
教学难点1.注意6/8拍子的起拍要清晰、明快,强调弱起小节的节奏和分句的换气。
2.注意演唱时的声音位置要竖起来,要有必须的力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四)渴望春天教案第3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欢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境。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如:《春天在哪里》,创设情景,帮忙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
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当十分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
此刻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我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十分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光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我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必须还在回味当中。
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生:《渴望春天》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光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齐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师:同学们找了十分多的资料,此刻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
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师:下头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C、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
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终一题相互讨论后回答)4、学唱歌曲师:同学们用自我的语言描绘出不一样的画面,那么不明白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先听教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听完这后我想你们必须也很想来学唱这首歌。
(1)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学唱,找出自我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样的呢?那我们唱的又是怎样样呢?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5、课堂总结师:你看今日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此刻真是个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那么此刻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吧。
渴望春天教案第4篇:教学资料:欣赏配乐散文朗诵《春》学唱歌曲《渴望春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体会68拍及弱起小节的特点。
2、本事目标: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渴望春天》,能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3、情感与态度:能够从散文朗诵《春》和歌曲《渴望春天》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欢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启发他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准确掌握弱起小节,启发学生感受68拍活泼跳跃的特点,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我对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品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请同学们思考:曲名、曲作者、拍号(2拍子还是3拍子)、体裁(波尔卡、圆舞曲、进行曲)。
【设计意图】:用音乐的方式直接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既让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又为下头的新歌学习铺垫了基础。
师:燕子报喜,青蛙鸣春,不经意间,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期望的季节。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
的确,春天是个完美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师生配乐齐诵一、二自然段)师:春天是完美的,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是耕耘播种的季节,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充满生机,令人神往。
不管是在我们音乐的世界里,还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创作了很多赞美、描述、歌颂春天的作品。
由此引出课题《渴望春天》。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景,为音乐课创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简便的状态下感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