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教材

合集下载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影视鉴赏课是从文学、社会学、美学角度出发研究影视艺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侧面,展现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客观世界,从而使学生了解影视表现是怎样一门艺术。

这门课程既体现了电影、电视美学的独特艺术,又体现了电影与文学、社会、历史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了解影视发展的历史,结合美学理论知识,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电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能够运用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去欣赏影视艺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美的生活。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作为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欣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

《艺术欣赏》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是本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选用教材:《影视鉴赏》,李中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出版、推荐参考书:《影视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六、课程进度表表理论教学进程表七、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善于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设当布置思考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通过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影视艺术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借助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和其他途径对影视艺术深入分析的能力。

英语影视欣赏教案

英语影视欣赏教案

英语影视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is it?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本节课主要学习表示时间的句子和日常活动,通过观看英语动画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影视欣赏水平。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关于时间的句子,如"What time is it?" "It's time to"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日常活动的时间。

3. 学生能够欣赏英语动画片,提高英语影视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表示时间的句子和日常活动的表达。

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具体的时间和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英语动画片、挂图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英语动画片的海报,引导学生猜测影片内容。

学生通过观察海报,预测影片中的场景和人物。

2. 观看动画片(10分钟)教师播放英语动画片,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注意听懂影片中的对话和指令。

观看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提问学生关于影片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对影片的理解。

3. 学习重点句型(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影片中的重点句型"What time is it?"和"It's time to",并通过挂图和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句型,描述自己一天的日常生活。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本P34的练习题,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What time is it?It's time to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英语描述自己一天的日常生活。

《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

《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

《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开课单位〔系、教研室、实验室〕: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学分:2 总学时:32H课程编号:11277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察课程负责人:许晋明根本面向:全院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进步英语的听说才能,增强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信心,克制和外国朋友交流的恐惧,特别是进步日常生活中英语的口语表达才能;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步对语言的运用才能,从而进一步进步学生独立的审美才能和人文素养。

二、本课程的根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视欣赏的一般方法,掌握对影视作品作出一般性评论的技巧,并从口头和书面两方面进步对影视作品进展分析和评论的一般才能;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记住影片中使用的经典表达,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它可帮助学生进步其听力、说的才能,同时也可帮助扩大其词汇量,增强语感,下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英语精读、泛读课程的学习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步对语言的运用才能,从而进一步进步学生独立的审美才能和人文素养。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论〔口头和书面〕。

第一局部美剧欣赏〔一〕美剧常识介绍1. 介绍美剧小常识如:季〔Season〕,新剧的第一集〔Pilot〕,每一季的集数,收视率,剧集时长等2. 介绍什么是美剧,哪儿能找到美剧〔国内〕,下载美剧的格式美剧有哪些类型如Soap Opera〔肥皂剧〕,Sit--Situation edy〔情景喜剧〕,Drama〔情节系列剧〕等〔二〕重点美剧〔推荐〕:《假装者》,《24小时反恐》《成长的烦恼》等第二局部电影欣赏〔一〕美剧常识〔二〕重点电影〔推荐〕:《乱世佳人》,《阿甘正传》,《英勇的心》,《珍珠港》,《魂断蓝桥》,《宾虚》,《摩登时代》,《剪刀手爱德华》,《克莱默夫妇》《罗马假日》,《战争之王》《肖申克的救赎》等。

英语影视欣赏教案教学教材

英语影视欣赏教案教学教材

Teaching PlanAppreciating English from the Screen英语影视作品欣赏Finding Nemo授课学时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看电影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增强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信心2.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3. 通过欣赏,练习片段,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配音或是能够表演出其中自己欣赏的小片段。

教学重点:1. 了解剧情,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英语简单说出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2. 给电影小片段配音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和观看影片教学过程:1.介绍电影背景。

通过幻灯片出示电影片头,和电影海报,带学生初步感知电影,引起他们的兴趣。

由于这部电影很有名,估计有的同学已经看过,让学生讨论,说出对这部电影的初步认识,教师讲解电影背景及大概剧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影片介绍主角是一对可爱的小丑鱼(Clownfish)父子。

父亲玛林和儿子尼莫一直在澳洲外海大堡礁中过着安定而\'幸福\'的平静生活。

鱼爸爸玛林一直谨小慎微,行事缩手缩脚,虽然已经身为人父,却丝毫不会影响它成为远近闻名的胆小鬼。

也正因为这一点,儿子尼莫常常与玛林发生争执,甚至有那么一点瞧不起自己的父亲。

直到有一天,一直向往到海洋中冒险的尼莫,游出了他们所居住的珊瑚礁。

正当尼莫想要舒展一下小尾巴的时候,一艘渔船毫不留情地将欢天喜地的尼莫捕走,并将它辗转卖到澳洲悉尼湾内的一家牙医诊所。

在大堡礁的海底,心爱的儿子突然生死未卜的消息,对于鱼爸爸玛林来说却无异于晴天霹雳。

尽管胆小尽管怕事,现在为了救回心爱的孩子,玛林也就只有豁出去了。

它决心跟上澳洲洋流,踏上寻找自己儿子的漫漫征程。

虽说是已下定决心,但这并不代表玛林可以在一夜之间抛弃自己怯懦的性格。

途中与大白鲨布鲁斯的几次惊险追逐,很快便令它萌生退意,险些使父子重聚的希望化为泡影。

但幸运的是,玛林遇到了来自撒马力亚(Samaritan)的蓝唐王鱼(Regal Blue Tang)多瑞(Dory)。

影视欣赏社团培训教学设计

影视欣赏社团培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 掌握影视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观察镜头、分析主题、评价作品等。

- 熟悉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影视艺术概述:- 影视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艺术特点。

- 影视作品的分类、题材、风格等。

2. 影视欣赏方法:- 观察镜头:分析镜头语言、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

- 分析主题:解读影片主题、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 评价作品:从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等方面评价作品。

3. 影视作品欣赏:- 电影欣赏: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电影进行欣赏和分析。

- 电视剧欣赏:选择不同题材、不同制作水平的电视剧进行欣赏和分析。

- 纪录片欣赏:选择不同主题、不同表现手法的纪录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4. 影视创作与批评:- 影视剧本创作:学习剧本的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

- 影视批评:学习影视批评的基本方法、角度和评价标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兴趣。

- 介绍本次培训的目的、内容和安排。

2. 讲授新课:- 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 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影视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影视作品欣赏:-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影视剧本创作、影视评论撰写等实践活动。

-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5. 总结评价:- 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影视鉴赏》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影视批评》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同时也可以纳入素质教育课程的总体范畴中。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员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由此来丰富学员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从而从某个侧面来提高学员的审美素养。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包括十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影视艺术综论第二章影视艺术文化特性第三章影视艺术创作第四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五章欧洲电影第六章美国电影第七章亚洲电影第八章中国电影第九章电视艺术第十章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与批评。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电影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特性,掌握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语言特点,掌握电影的发展历史,并能根据所掌握的电影理论,学会独立进行影评。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彭吉象主编的《影视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二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直播课堂、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江苏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

特别是通过影片的观摩,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所分析的作品有感性的认识。

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直播课堂直播课堂是面授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体现远距离教学的重要手段,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网上辅导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定期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影视欣赏教案-周星概述

影视欣赏教案-周星概述

教案
2010~2011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影视欣赏
系(院、部) 文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汉语言文学
授课班级全院公选
主讲教师顾晓红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周星等编《影视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淮海工学院教务处制二○一0年六4月
教案(首页)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影视艺术课程教案。

小学电影欣赏课教案

小学电影欣赏课教案

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
道德观念
电影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传递道 德观念,如善恶有报、诚实守信等。
人生哲理
社会责任感
电影通过展现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激发观众的社会责任感,如关注环保 、关爱弱势群体等。
电影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珍惜 生命、追求梦想、勇敢面对困难等。
如何正确看待电影中的文化与价值观
尊重多元文化
• 艺术特色:《千与千寻》以其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刻画而著称。影片采用 了水彩画和铅笔素描等多种绘画手法,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同时, 影片还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深刻思考。
• 教育意义:《千与千寻》通过千寻在灵界的冒险经历,探讨了成长、勇气、爱 和责任等主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这部影片可以引导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 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影片也传递了尊重自然、珍惜 友谊等积极价值观。
• 教育意义:《大闹天宫》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展现了孙悟空不畏强权 、勇于反抗的精神。同时,影片也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和残暴,表达了作 者对公正和自由的追求。对于小学生来说,这部影片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权力、 自由、公正等话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千与千寻》:日本动画电影的代表作
电影发行与宣传
电影的发行渠道、宣传 策略及市场营销手段。
03 电影欣赏方法与 技巧
观影前的准备
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 段的电影,确保内容 健康、积极、有教育 意义。
准备好观影设备,如 投影仪、音响等,确 保观影效果良好。
提前了解电影的背景 、故事情节、角色等 信息,为观影做好准 备。
观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电影,关注故 事情节、角色表现、画面和音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前面的话YING SHIXINSHANG 学校课程选修课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有很大的可塑性,急需我们的教育利用优秀文化给予他们一定的人文艺术的滋养。

好的影视作品,是融合文学、艺术、哲学等多种精华的综合艺术,其思想性、故事性、艺术性、社会性,让人通过观看影片了解社会、感悟心灵、理解人性,而影视作品独有的可视可听可感的生动形象性,更是让学生最简单方便接近艺术的学习方式。

影视传媒冲击波强大,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又缺乏必备的影视欣赏知识,这很容易造成两种局面的产生:一是极易被某些不良影片或影片中的某些不适合青少年的情节所误导;二是由于不能对影片有较深的理解与感悟而错过了很多经典的优秀的作品。

因而教给学生以影视欣赏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开拓他们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则成为了该课程开发的依据我们确定本书的编写思路是:这门课的定位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影视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应用到对影片的分析中来。

选片既强调经典性,又注意可看性。

在看片的基础上,在感性分析中加入影视知识介绍,主要的知识点都涉及到。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提高影视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写出高质量的影评。

不足之处敬请老师和学生多多批评指正。

祝大家开卷有益!范学涛目录第一编:走进电影,认识电影第一讲电影的诞生与发展第二讲影视艺术的审美要素第三讲蒙太奇第四讲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分类第五讲好莱坞(Hollywood)第二编名片欣赏第一讲肖申克的救赎第二讲阿甘正传第三讲城南旧事第四讲功夫熊猫第五讲老人与海第六讲格列佛游记第七讲麦兜故事第八讲十七岁的单车第一编走进电影,认识电影第一讲电影的诞生与发展想一想:一、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家的兄弟俩奥古斯特与路易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里,用自己的“活动放映机”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工厂大门》、《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十几部短片。

卢米埃尔兄弟的这十几部短片都是实录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

《工厂大门》真实的摄录了工厂下班时的情景:先是工人们纷纷涌出车厂,接着厂主乘车离开,最后看门人关上大门。

《火车进站》中,首先出现的是肖达车站的远景,然后是火车进车站的中景,接着是旅客在月台上下火车的近景,然后是一对青年男女在摄影机前经过的特写镜头,全片只长一分钟。

在《水浇园丁》中,一位园丁正在浇花,一个男孩偷偷的踩住胶皮水管,待园丁打开水龙头查看时,男孩突然抬脚,溅了园丁一脸水。

最后是园丁追逐男孩的场面,整个情节生动有趣。

这十几部影片的放映时间加起来只有大约20分钟,只有33位观众,但却是公开售票。

此后,这一天就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虽然电影诞生的决定性或者说标志性人物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而实际上电影是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果。

电影的发明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我们一起来回忆几个重要的事件。

1654年,德国人发明了幻灯术。

1824年,法国的尼埃普斯经过12小时曝光,拍摄了第一幅静物照片《餐桌》。

达盖尔继续研究银板照相法,借助水银蒸发把暗箱形象固定下来。

1839年法国议会买下这项新发明并公之于世,此年被后人定为“摄影技术发明年”。

1840年,感光时间减少至20分钟,1841年减为1分钟。

到了19世纪70年代,拍摄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缩短到二十五分之一秒。

1825年,费东和派力斯博士发明幻盘,即两面画着图象的硬纸盘以直经为轴迅速旋转,使两幅图像看似衔接起来,产生电影叙事功能。

例如圆盘的一面化小鸟,另一面画鸟笼,当圆盘转动时,小鸟就好像飞到了笼子里。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托首次提出“视觉暂留”原理,论证了外物离开人的视野之后,滞留在视网膜上的视觉印象仍可持续0.1-0.4秒左右。

1832年,普拉托和丹普佛尔发明诡盘,即在镜子里看的锯齿形圆盘,是用“法拉第轮”和幻盘的图画制成。

普拉托发现,假如几个在位置上和现状上逐渐变得不同的物体在极短时间和相当近的距离内连续在眼前出现,那么,眼膜上所得到的印象将是彼此衔接的,而不是互相混淆的,它会使人以为看到了一个单独的物体在逐渐地改变着形状和位置。

普拉托所发明地诡盘,其原理就是六十年后导致电影发明的原理,他的功绩标志着电影发明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

1834年,英国数学家霍尔纳制作走马盘,用圆鼓代替格子盘,圆鼓里附着画有一连串图像地软纸图像带,将一个动作分解为几个画面,迅速转动就可把分解的画面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动作。

1864年,法国物理学家圣洛龙发明装置几个镜头的照相机,镜头一个接一个开合,拍摄活动事物的不同瞬间与不同位置。

1874年,法国皮埃尔·朱尔·塞扎尔·强森用自己研制的圆筒形摄影机“轮转摄影枪”把金星与太阳重叠的现象记录了下来。

然而,他只是将摄影机作为自己观察天象,进行天文学研究的工具,而没有再做其它的用途研究°。

而与此同时,出生在英国的埃德沃·幕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亚前州长利兰德·斯坦福的资助下,对动物的运动状态拍摄照片进行研究,并于1880年用幻灯将自己连续拍摄的照片投射在银幕上,以各种速度奔跑的马为主要内容,在当时人们眼前展现出了一个完全活动的世界。

尽管这一行为形象的阐释了电影的纪实本性,然而由于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满足斯坦福养马的需要,因而只一项本来可能彻底改变人类认识的发明,被遮蔽在了实用功利后面。

然而,强森和幕布里奇的努力,迅速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心与参与意识,一些科学家也纷纷参与了影像的试验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法国生理学家艾帝安·朱尔·马莱。

在强森的指导下,马莱用自己设计制作了“摄影枪”,一秒钟能够拍摄若干实物画面,真正实行了连续摄影。

他追踪拍摄飞鸟及其它动物,并将拍摄到的东西放映在银幕上。

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这种纪实影像只能持续三四秒钟。

1887年,爱迪生和助手迪克逊发明胶片凿孔方法,解决了活动胶片的放映问题。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它是一个活动电影箱,装有口径2.5毫米的透镜,里面装上50英尺的凿孔胶片,首尾相接绕在一组小滑轮上,马达开动时胶片渐次移动,画面循环出现,放映速度每秒钟40格,一次只能供一个人观赏。

但遗憾的是爱迪生未及时开发把影片投映到银幕上的系统。

1894年底,卢米埃尔兄弟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仿效缝纫机原理成功的设计出牵引胶片的机械,成功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集拍摄和放映于一体的“活动电影机”。

这样拍摄下来的胶片就可以通过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使人们看到和实际生活一样的人物活动及各种场景。

1895年3月,在巴黎召开的振兴法国工业会议上,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们放映了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

6月,他们又在里昂的摄影会议上放映了他拍摄的参加会议代表在码头下船和开会的情景,从拍摄到放映只隔了24小时。

当会议代表舆论的场面出现时,卢米埃尔请与会者在幕后亲自把会议上的发言重说一遍,以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这可以看作是电影史上最早的新闻记录片,也是电影为获得声音所作出的第一次努力。

随后卢米埃尔还有几次放映,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公开放映。

并非卢米埃尔兄弟不注重自己的发明,而是他看到了并且瞄准了电影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积极利益。

因此,他首先不是为了急于自己的发明而到处放映,而是首先安排自己的技师朱尔·卡庞蒂埃迅速制造多台活动电影机,又悄悄训练了一批摄影师。

在这一切准备稳妥之后,卢米埃尔兄弟才开始了那大咖啡馆的首次公开卖票放映活动。

记录电影学者巴尔诺在《世界记录电影史》一书中对这一场面进行了描述:“首映并未大肆宣扬,而是静悄悄地开始的。

但是很快便出现了排队购票的情景。

印度厅有120隔座位,每天演出20场,中间有30分钟休息,票价一法郎,一天可收入2500法郎。

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需要,卢米埃尔兄弟又增加了放映场地。

到4月底,卢米埃尔的4套节目它是在巴黎上演,其中有一处发展成为专业影院。

”这是在巴黎。

还有其它地方。

卢米埃尔的技师们纷纷出动,1896年2月,从伦敦开始,在国外相继揭开了公开活动电影机的序幕。

经由卢米埃尔协会之手,活动电影机打入英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士、意大利、塞尔维亚、俄国、瑞典、美国,不久之后又进入了阿尔及利亚、印度、日本墨西哥各国。

两年之内卢米埃尔的技师已经到了南极以外的各个大陆。

从此,电影走向了全世界。

中国人首次接触到电影是在那场公映之后8个月。

1896年8月2日,中国上海的娱乐场所“又一村”放映了被称为“西洋影戏”的外国短片。

而中国电影的诞生则在十年后的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中国自己的电影——由潭鑫培主演的戏剧《定军山》。

电影的诞生使人类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鲜活逼真并且活动着的自己,这是人类感觉和艺术形式的巨大革命。

二、电影的发展1、从无声到有声早期电影,全部是无声的,因此这一阶段在电影史上又被称为默片时代,大约持续了30余年。

卢米埃尔兄弟在第一次电影放映时,就已经在放映室摆上了一架钢琴进行伴奏,然而那仅仅是为了用来遮掩放映机所发出的噪音。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最早的留声机,一种用带钢针的滚动膜片录下滚筒内声波振动的装置,到了1889年,这种技术真正成熟,这为后来有声电影的诞生提供了新的灵感。

1898年,法国人奥古斯特·巴龙利用自己拥有专利的“声像同期录制系统”,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录制了片长为4分钟的有声电影,但由于经济拮据,这一研究工作在不久之后即被迫放弃。

真正的有声电影的出现,一直要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录音设备的完善。

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了《爵士歌王》,虽然只是在片中加进了部分对话、四支歌和音乐伴奏,但它却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全新的阶段——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而1928年的《纽约之光》才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有声片的诞生。

2、从黑白到彩色有了声音,人们还希望电影能够还原大自然丰富多姿的色彩。

电影发展的早期,在专门为照相底片与幻灯片上色的作坊中,工人用事先调好或在底片上直接调和的颜料给每幅画面分另上色。

1903-1904年,根据胶片每个画面上各种需要的色彩进行切割镂花模板的上色技术被采用,随后,这种染色技术的色彩运用得到了相应的规范:黄色代表太阳,蓝色代表夜晚,绿色用于外景,红色为夕阳或大火……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在美国首映。

从黑白片到彩色片,是电影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

从此以后,构成电影独立艺术品位的三个最基本要素——画面、声音与色彩已经全部齐备,电影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

3、数字电影电影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影开始出现,创造了一个新的视听时代。

《阿甘正传》开头羽毛的飘落及剧中阿甘与已故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握手;《侏罗幻公园》中恐龙在大自然中嬉戏,《终结者Ⅱ》中晶莹剔透、流动多变的水形透明人……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技术的介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