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图#精选.
合集下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3、进步性: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 融合的历史趋势; ②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 进了北魏的封建化、经济发 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与隋 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落4、后局民限族性征:服全先面进推民行汉族化,,最使终鲜被卑先族进丧失民作族为的一先个进民文族明的独征立服性。、 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马克思
【探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中央政权所在之地洛阳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反动则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孝文帝 改革
短期来看,激化矛盾
曲折中前进
长期来看,文明发展
发展与交融 是历史主流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3. 民族融合
民族迁徙 民族交往 民族交流
思北严北重魏考魏改,的:“北北统魏革马魏治前上,统举期得治步,学天者维吏下和艰习治”汉。混汉可族乱人否,族民“各之先级马间官上进的吏治矛贪文天盾污下化十现”分象!?尖相锐当,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2.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后疆域
(1)原因: ①北魏建立后,社会仍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 ②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③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一、三国与西晋
(三)西晋时局
1. 五胡内迁
①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
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向其收重税,
②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 征兵派役,掠卖人口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8张)

二、东晋与南朝
3.东晋与南朝的交替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 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4.江南开发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
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二、东晋与南朝
4.江南开发
(1)开发原因: 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秩序安定。 (2)开发成果:
灌
溉
陶 瓷 ( 白 瓷 )
(
冶
翻
金
车
(
)
灌
钢
法
)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概况
虽然向汉族学习,民族差异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存 在。各民族呈现逐渐交融的趋势。
4.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
目的: 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魏 孝 文
帝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族联姻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刘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 卢、崔、郑、王4家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 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 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 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一
宋齐梁陈
(2)局限性: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课堂总结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魏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 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渊(十六国时期前赵创建者,匈奴贵族)以汉高祖 (刘邦)、世祖(刘秀)、昭烈(刘备)为三祖,太 祖,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
——《资治通鉴》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诗五十余篇。
——《晋书·刘聪载记》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 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 上有政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 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进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军事征服立身的北朝异族政权,在接连开启了封建化进程后,无疑比偏安 的南方更具有政治复兴的动量,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新生的希望在北朝,隋唐继承北周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OPTION 01
割据混战 南北对立 政权更迭 门阀政治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1张PPT)

课程导入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这一时期人口大面积锐减,录得数字还不到汉代盛世的三分之 一……
同学们,这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呢?
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 拓跋焘统一 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 国以来分裂 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发生 了29次农民起义……北魏前期,吏治 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 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 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 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 问题。
【课堂练习】
1、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
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
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答案:C
【课堂练习】
2、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历史 史料 解实 释证
促进洛阳的繁荣 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 缓解了民族矛盾
为隋唐的统一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朝及其结束
⑴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 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⑵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 势,灭掉北齐。 ⑶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 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这一时期人口大面积锐减,录得数字还不到汉代盛世的三分之 一……
同学们,这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呢?
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 拓跋焘统一 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 国以来分裂 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发生 了29次农民起义……北魏前期,吏治 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 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 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 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 问题。
【课堂练习】
1、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
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
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答案:C
【课堂练习】
2、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历史 史料 解实 释证
促进洛阳的繁荣 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 缓解了民族矛盾
为隋唐的统一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朝及其结束
⑴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 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⑵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 势,灭掉北齐。 ⑶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 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

政权更迭
蜀
东汉 魏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北魏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宋齐
梁
陈
隋
三国
两晋
南朝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本课小结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三 国 两阶 晋段 南特 北征 朝 的
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 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 治的主要特点。
2. 短暂统一的西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外患
316年, 西晋被 内迁匈 奴贵族 所灭。
自东汉以来,西、北 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 不断向内地迁徙。到 西晋,内迁的民族主 要有匈奴、羯、氐、 羌,还有活动在长城 边缘的鲜卑。他们受 到官府和汉族地主豪 强的剥削压迫。
贰 民族交融
汉族
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 先进 完备
北魏
鲜卑 族
游牧 逐水草 相对 相对 为主 而居 落后 落后
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返回导航
迁都洛阳
……平城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 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 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 大同。 崤函:指洛阳附近的崤山和函 谷关。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宋 齐梁 陈
南朝:420-589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 欲灭东晋,统一中国。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 混战的状态。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 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 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

三国与西 晋
曹魏:
曹操,定都洛阳
占黄河中下游
孙吴:
孙权,定都建业(今南京)
占长江下游
蜀汉:
刘备,定都成都 占荆州(今湖北湖南及河南省西南 部)
东 汉
魏 蜀 吴
三国与西 晋
西晋统一:
263 年,曹魏权 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 年,司马昭 之子司马炎代魏称 帝,国号晋,史称 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 280 年,西晋灭吴, 完成统一。
魏晋世家大族分布图
东晋与南 朝
南朝:宋、齐、 梁、陈
东晋与南 朝
南朝:宋、齐、 梁、陈
东晋与南 朝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劳动力,
土地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
造纸
民族融合:江南少数民族与汉族
交融
西北
东 汉
魏 蜀西 吴晋
十六国
东 晋
北 魏周 魏 东北
宋 齐魏 梁齐 陈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 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东 汉
魏 蜀
北 魏周 魏 东北
隋
宋 齐魏 梁齐 朝
陈
三国与西 晋
何兹全先生的《三国史》,开 头有这样一句话:东汉统一帝国的垮 台和分裂局面的出现,应从黄巾暴动 说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 地的豪强纷纷组织武装,修筑坞壁占 据底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 力。
东汉末年相继出现外戚宦官交 替专权的局面。中平六年(189 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 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利 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 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 从此名存实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优秀课件

目录
三国与西晋 东晋与南朝 十六国与北朝
第一章节 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局势的形成
(1)时间:东汉末年,外戚专权,曹操、刘备、 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 (2)三国鼎立:魏—曹丕—洛阳(220—265)
蜀—刘备—成都(221—263) 吴—孙权—建业(222—280)
二、西晋的统一 (1)263年,曹魏灭蜀。 (2)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 晋,史称西晋。 (3)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到西晋的 内乱之中,并且逐渐主导了 局势,建立了数个与南方汉 族对峙的非汉族政权,史称 “五胡乱华”。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西 晋 灭 亡:
•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 内迁的少数民族长期遭受西晋的压迫,对西晋统治者深恶痛绝,掀
士族制度:
(1)概念: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 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
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2)发展:自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因此在东晋时期,士族
政治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抵抗北方少数族的侵入。
4
刘备
巩固西南,站稳脚跟
1
三鼎 足立
3
三国与西晋
赤壁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 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曹操也 退回北方无力南下
2
孙权
接手父兄基业开拓江东。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1
三国
三国与西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课件(共28张PPT)

宋文帝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上尝命 (王 )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王球属琅琊王氏,为王 导曾孙,门第高贵,当此之时,尽管王氏已不复旧日荣耀,不过仍然当即推辞,“球辞曰:‘士庶 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 。
——摘编自袁宝龙《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与门阀余响》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
●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 上述材料各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有何意义?
二、东晋与南朝
3.南朝:宋齐梁陈
420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 东晋灭亡。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 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 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 史上统称为“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史海拾贝:来自教材外的信息
● 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
——魏晋傅嘏
● 西晋时,州刺史察举的秀才采用了考试,实行对策。君主出五道政论题,答得好授官就高。南朝 的秀才对策,仍然是五道策题,“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
●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友好交往、统治者改革
三、十六国与北朝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但是,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 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 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壞。因此,迅速汉化、士族化 的鲜卑权贵们飞速地腐化了,他们比奢斗富,相互攀比,贪污受贿,极力聚敛,凡此种 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精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沖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 转衰,归于灭亡。
——摘编自袁宝龙《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与门阀余响》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
●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 上述材料各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有何意义?
二、东晋与南朝
3.南朝:宋齐梁陈
420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 东晋灭亡。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 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 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 史上统称为“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史海拾贝:来自教材外的信息
● 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
——魏晋傅嘏
● 西晋时,州刺史察举的秀才采用了考试,实行对策。君主出五道政论题,答得好授官就高。南朝 的秀才对策,仍然是五道策题,“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
●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友好交往、统治者改革
三、十六国与北朝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但是,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 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 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壞。因此,迅速汉化、士族化 的鲜卑权贵们飞速地腐化了,他们比奢斗富,相互攀比,贪污受贿,极力聚敛,凡此种 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精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沖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 转衰,归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