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邶风·击鼓 汉英+拼音+注释

合集下载

诗经击鼓原文

诗经击鼓原文

诗经击鼓原文《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译文及注释注释①镗:击鼓的声音。

②兵:刀枪等武器。

③土国:国中挑填混土的工作。

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

⑤平:和好。

⑥爱:语气助同,没有实义。

⑦契阔:离散聚合。

⑧成说:预先约定的话。

⑨于嗟:感叹词。

阔:远离、⑩洵:远。

译文战鼓敲得咚咚响,奔腾跳跃练刀枪。

国人挑土修漕城,我独南行上沙场。

跟随孙子钟,联合陈国与宋国。

不许我们回家乡,忧愁痛苦满心伤。

哪里是我栖身处?哪里丢失我的马?让我哪里去寻找?在那山坡树林下。

生离死别好凄苦,先前与你有誓言。

紧紧拉着你的手,与你偕老到白头。

可叹远隔千万里,想要生还难上难。

可叹生死长别离,山盟海誓成空谈。

在家伺候公婆养育子女的妻子心有怨尤,在外从军打仗的征夫同样心怀幽怨。

原来无论男女,两情相依,两心相许,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在从军打仗不知为哪般之时,身上的铠甲刀枪便成了沉重的枷锁镣铐。

一旦身死疆场,还不知魂儿变成了谁家的鬼。

对平民百姓而言,除非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之外,相见以兵刃,全都是肉食者谋之的神仙事。

肉食者偏偏把受苦受难卖命送死恩赐给小民百姓,能不有怨尤吗?看看中国古代的史,诉说征夫怨妇哀愁的歌诗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蔚成奇观。

这足以说明神仙打仗百姓遭殃的悲剧实在大多了。

这让人想到二十世纪西方有个“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

此君也写过类似中国古代从军打仗的小说,比如《永别了,武器》,主人公受伤之后迷惘不知为谁而战,悟到不知为谁的残酷战争与追求个人幸福是两码事,于是偕了漂亮女护士逃离了肉食者们以为神圣的战场。

如果用这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豪的观点来看,中国古代的征夫们的儿女情长,岂不是这世界上最早的“迷惘的一代”!这可不是自作多情的牵强附会,硬往名人身上靠,说不定也可以说他学的是咱们的祖先呢?!平心想来,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血污尸骨,到底没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有魅力。

诗经-邶风【击鼓】朗读课件

诗经-邶风【击鼓】朗读课件
“从孙子仲”:跟从将军孙子仲. 平:和也。“平陈与宋”:要去调停陈和宋。 “不我以 归”:即不以我归。不许我回家. 有忡:忡忡。“忧心有 忡”:使人愁苦心忡忡。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 以归,忧心有忡。” 段意:跟从孙子仲将军,去调停陈 国与宋国,我忧心忡忡,因为战事不允许我回家。 第三段 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于以:于何。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 之下。”段意:安营扎寨,因系不牢造成马匹走失。叫 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就在树林下。言失走马,似乎是 题外插曲,借马不受羁束乱跑,象征征人厌战怀乡之驿 动,为后两段做铺垫。
⑴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⑶土:挖土,城:修城,国指都城,漕(cáo)是卫国的 城市。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⑹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⑺于以:在哪里。 ⑻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⑼成说:誓言。 ⑽ 活:借为“佸”,相会。 ⑾洵(xún ):久远。
【参考译文】
击起战鼓咚咚响,手持武器奔沙场。 宁肯修城在都漕,随军南征不曾想。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 不肯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 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誓言早已立。 时时握住你的手,但愿白头俩相守。 叹息你我远相离,想要见面不容易。 叹息你我相离远,要想守约谁成全?
【解读】
《击鼓》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的思想倾向是 “怨”,诗人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呼唤人们 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对普通战士家庭幸福寄予的 人文关怀。战争的降临,不但使人远离故里、归期难 测,甚至会造成生命的丢失,给家庭带来不幸。个体 生命与国家战争、家庭幸福与战场残酷存在对立矛盾, 使征役士兵蔓延着厌战情绪,这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 思想。 第一段 镗(tánɡ堂):鼓声。“击鼓其镗”:敲鼓声音响镗镗.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踊 跃用兵”:鼓舞士兵上战场。土:挖土。漕:地名。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别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 我却奔南方。 段意:言卫国出兵,很多人留在国内修 筑漕城,与我却奔向南方。

诗经·击鼓全文

诗经·击鼓全文

诗经·击鼓全文
击鼓原文及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镗(tāng同嘡):鼓声。

其镗,即镗镗。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或役土功于国。

或者说在国内修筑土城.漕:地名。

孙子仲: 邶国将军.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有忡:忡忡。

爰(yu 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

契,合;阔,离。

成说(shuō):成言也犹言誓约,说不通悦。

于(xū)嗟(jiē):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x n):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说誓约有信。

十方《邶风击鼓注译》

十方《邶风击鼓注译》

十方《邶风击鼓注译》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於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镗:当为嘡,击鼓的声音。

踊跃:蹲下跳起。

平:联合。

忡:起伏不定。

求:就,靠近。

契阔:投契和疏远。

阔:远。

洵:重复。

今译:击鼓发出嘡嘡的声音,扶着大兵蹲下站起。

有人在国都做土功,我独自向南而行。

跟随孙子仲,联合陈和宋。

我无法回去,心中忧愁起伏不定。

停下来安扎营地,丢失了马。

怎么能找到它,在树林的里面。

无论是死是生是亲近是疏远,跟你一起快乐。

握着你的手,跟你一起老去。

离家这么远,我无法再活下去了。

一遍一遍重复,我无法再相信了。

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其实并不复杂,是作者追随孙子仲,以及陈国与宋国的军队,去执行军务。

而在执行军务中,丢失了马而又复得。

末二章则表达出征在外的辛劳和悲伤。

本诗所描述的事件,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郑玄所推测的《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的事件,二是姚际恒《诗经通论》所推测的《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的事件。

但从第一章土国城漕来看,城漕即筑漕城,从左传所记闵公二年卫戴公庐于漕,可见城漕在闵公二年之前。

而宣公则在闵公之后,因此,我还是倾向于郑玄的见解。

诗中的平陈与宋,平字在先秦有议和、联合、平定几种解释,但《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的事件也不能称为平陈与宋,而是平宋救陈,此外,平表明的是平定,是彻底击败,而本次卫救陈的结果只是退宋师,远远称不上平。

从这里倒退,平在本诗中的解释,应当是联合。

要解释死生契阔这几个字,要还原当时的场景。

春秋时期能作诗的,必定是贵族,因此,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说这句话的是谁?子又是谁?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作者说这句话,那么子,就是跟从他作战的宗族勇士,一个是作者的上司,也就是孙子仲说这话,那么子就是作者。

有关《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

有关《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

《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有关《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诗人哀叹与爱人远隔不能相聚,实际上表达的是对兵役的怨恨。

《击鼓》这首诗非常著名,后世的学者称赞它是“征戍诗之祖”,而第四章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邶风击鼓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1原文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镗(tāng):鼓声。

其镗,即“镗镗”。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或役土功于国。

漕:地名。

孙子仲:卫国大夫。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有忡:忡忡。

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

契,合;阔,离。

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1: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译文2: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心中郁郁忧愁不乐,(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诗经击鼓原文及翻译

诗经击鼓原文及翻译

诗经击鼓原文及翻译《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

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诗经击鼓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诗经击鼓原文及翻译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翻译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

(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

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

让我无法(与你)相会。

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诗经击鼓的注释⑴镗:鼓声。

其镗,即“镗镗”。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在国都服役。

漕:地名。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和也,和二国之好。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

⑻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⑼于以:于何。

⑽契阔:聚散。

契,合;阔,离。

⑾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⑿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远。

⒂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说誓约有信。

诗经击鼓的鉴赏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

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

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

国风·邶风·击鼓(1)(1)

国风·邶风·击鼓(1)(1)

译文
击鼓声镗镗(在耳旁震),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的时候, 只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着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 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许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快乐, (我)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到 哪里(才能)吧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 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是有生之年难以回家。 可叹如今天 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第二节,“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从将领到
士兵,所有人都是受害人,需要背井离乡,告别家人,将自己放逐到 千里之外。交待出征带目的,抒发有家不能归的忧愁。跟随将军孙子 仲,将要联合陈与宋,不让我们回家乡想起亲人心上痛。 • 第三节,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不知居住在和 何方不知战马丧何处?哪里去觅征人骨,山林之下树深处,这让我想 起一首王翰的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 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到了战场,生命如浮萍了,说不好就落得个马 革裹尸,生死难测的下场,能有多少幸运之人安然无恙回归呢。军旅 生活苦不堪言那,居无定所,思乡之情更上一层楼,连老马都跟着主 人公一起思念起家乡,却又感叹无济于事苦闷。用三个问句,表达出 了征人内心的担忧。 • 第四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离死别各一 方,当初誓言在心里,曾望紧握你的手,与你到老情不移。这成为千 古名句,“上穷碧落下黄泉”对爱情的歌颂与坚贞,对那种天长地久 的爱情的期盼,与“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决”都表达了相同的 含义,对爱是一种忠贞不渝,无怨无悔的坚持,海枯石烂情缘在,天 崩地裂爱意存,多么伟大的爱情!这是丈夫对妻子允诺,因为战争, 让爱情成为了奢侈品,但也正是如此,爱情变得弥足珍贵,那时人们 对于一段感情是真心地经营,放在今天,爱情只是一种生活的附属品 而已。

诗经击鼓全文以及翻译

诗经击鼓全文以及翻译

诗经击鼓全文以及翻译作品原文击鼓其镗⑴,踊跃用兵⑵。

土国城漕⑶,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⑷,平陈与宋⑸。

不我以归⑹,忧心有忡⑺。

爰居爰处⑻?爰丧其马?于以求之⑼?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⑽,与子成说⑾。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⑿,不我活兮⒀。

于嗟洵兮⒁,不我信兮⒂。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镗(tāng):鼓声。

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土:挖土。

城:修城。

国:指都城。

漕:卫国的城市。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平定两国纠纷。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⑻爰(yuán):哪里。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

⑼于以:在哪里。

⑽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

契,合;阔,离。

⑾成说(shuō):约定、成议、盟约。

⑿于嗟:叹词。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久远。

⒂信:守信,守约。

白话译文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踊跃练武忙。

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

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

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可叹相距太遥远,没有缘分重相见。

可叹分别太长久,无法坚定守誓言。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

此说由《毛诗序》首倡:“《击鼓》,怨州吁也。

”“卫州吁用兵bao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

”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

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

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

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风·邶风
第六篇击鼓
【概要】士兵久戍在外,怀念家人,唯恐不能白头偕老。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01、其:语气助词
02、镗(Tang):象声词,敲鼓声
03、踊:平地跳起
04、土:动词,修建土木
05、漕:卫国属地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06、孙子仲:卫国领兵统帅
07、平:平定
08、不我:不让我
09、爰(Yuan):何处,哪里
10、处:歇息
11、丧:丢失
12、于以:在何处
13、契、阔:聚、疏远
14、成说:说定、说成,海誓山盟
15、偕:同
16、于嗟:吁嗟
17、活:佸的通假字,相聚
18、洵:久远,一说孤独
19、信:动词信守诺言
jī击ɡǔ鼓
jī击ɡǔ



tánɡ
镗,
yǒnɡ

y uè

yònɡ

bīnɡ
兵。



ɡuó

c hénɡ

cáo

,wǒ



nán

xínɡ
行。

cónɡ从sūn

z i

z hònɡ
仲,
pínɡ

c hén



sònɡ
宋。







ɡuī

,yōu

xīn

yǒu

c hōnɡ
忡。

y uán 爰jū

y uán

c hù
处?
y uán

sànɡ




马?




q iú

z hī

?yú

lín

z hī

x ià
下。

sǐ死s hēnɡ



k uò
阔,




c hénɡ

s huō
说。

z hí



z hī

s hǒu

,yǔ



x ié

lǎo
老。

yú于j iē

k uò


兮,




h uó


兮。



j iē

xún



,bù



xìn


兮。

擊鼓 JI GU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Hear the roll of our drums !
See how we leap about , using our weapons ! Those do the fieldwork in the State , or fortify Cao , While we alone march to the south .
We followed Sun Zizhong ,
Peace having been made with Chen and Song; [But] he did not lead us back ,
And our sorrowful hearts are very sad .
Here we stay , here we stop ;
Here we lose our horses ;
And we seek for them ,
Among the trees of the forest .
For life or for death , however separated ,
To our wives we pledged our word .
We held their hands ; --
We were to grow old together with them .
Alas for our separation !
We have no prospect of life .
Alas for our stipulation !
We cannot make it goo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