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史教育及案例解析教学课件23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本文以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能正确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找出这张图中的植物细胞吗?它们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物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的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提高实践能力。
4.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实践操作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细胞模型制作,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1.4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

A. 遗传和变异
B. 自然选择
C. 生存斗争
D. 过度繁育
课堂小结
生物进 化的证 据及进 化论的 演变
化石 生物进化的证据
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进化论 的演变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过度繁育
达尔文的自然 选择学说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牛刀小试
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C ) A.神创论 B.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D.米勒的“重演律”
牛刀小试
3.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环境变迁
B. 上帝的意志
C. 自然选择
D. 人工选择
4.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C )
3.模拟实验 (1)利用右图所示轮廓图,在纸上描一只 蝴蝶。 (2)根据教室中墙、橱柜、桌子等颜色,给 蝴蝶着色,并贴在相应位置。 (3)一位同学用1分钟的时间去寻找这些蝴蝶,记录数量。 (4)用同样的方法给蝴蝶着色,贴在颜色差异大的地方,另 一位同学去找,记录数据。
牛刀小试
1.化石之所以能够证明生物的进化,根本原因是( C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 活痕迹 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四个要点间的关系
适者生存 结果
过度繁育 前提
提供大量 选择材料
自然 选择
遗传变异 内因
生存斗争
手段、途径、 动力(外因)
提供多种 选择材料
达尔文学说有许多证据支持 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可以说明鸟类是 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复习课件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 水果放久了有酒味,并把这种现象称为 发酵。
直到近代,由于的 显微镜发明和使用,才认识到发 酵现象是由酵母菌 发酵的结果;果酒暴露 在空气中变酸是醋酸菌 等发酵的结果。
(2)传统的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3.我们吃的蜜饯的保存方法是( A )
A.糖渍
B.蜜浸
C.晒干
D.烟熏
4.下列不属于现代食品保存方法的是( D )
A.脱水
B.冷冻
C.真空包装
D.晒干
5.方便面里的蔬菜包是用什么方法保存的( C )
A.盐渍
B.风干
C.脱水
D.烟熏
6.对鱼类等水产品进行保存的现代方法中,最好的
是( D )
A.酒泡
F.清洗容器消毒待用 正确的操作过程是: F B C A D E
(请你用字母来将步骤排序)
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步骤有 BCDF
酒曲中主要含有 酵母菌
(微生物)
2.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 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 发酵产品的新阶段。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复习课件
知识网络
发 1.发酵技术与
发酵技术的发现
日 酵 食品生产:
传统的发酵产品
常 生
技 术
2.发酵技术与
酒酿的制作步骤
活
日常生活
中
食品腐败变质的
的 生 物
食 1.食品腐败的原因 品 保
原因 食品保存的原理
技存
传统方法
术
2.食品保存的方法
现代方法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7.2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件(共44张PPT)

3、沧海桑田这一观点形成的依据是( B )
A.在海洋中发现了陆地生物化石 B.在陆地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C.发现海洋局部有隆起现象 D.发现海洋局部有凹陷现象
4、从生物进化历程看,狗比鱼高等。下列做法
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D )
A.比较狗和鱼的心脏结构 B.统计两者所繁殖后代的成活率 C.比较狗和鱼的神经系统 D.将狗和鱼放在一起,比较个体大小
练一练
1、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
下列不正确的是( B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2、在地层里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三趾马的化石。
三趾马化石的发现证明了( B )
A. 生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 B. 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 C. 各种生物结构的进化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 D. 古代马体型小,现代马体型大,因此生物进化 是由小到大的
为什么化石能够说明生物的进化?
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 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 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
生物进化的证据
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按一定的顺序
出现的事实,不仅证实了现代的各种各样 生物 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 而且还揭示出生物 由简单到复杂 , 由低等到高等 和 由水生到陆生 的进化顺序。
棘皮动物化石
昆虫化石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证据
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23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课件新版苏科版

第2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思考
? 1.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_证__据__ ,还需
要有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 2.米勒的实验说明了生命起源从_无__机__物_ 到__有__机__物__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 3.原始生命是在_原__始__海__洋__中形成的。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直接证据)
3、从进化水平上: 由低等到高等
生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生命
原核生物(细菌和蓝细菌) 真核生物
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
真菌类 各类植物
各类动物
回忆已学习过的植物的几大类群,将它们从低等 到高等的顺序排列。
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5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4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
里的生物化石,真实的记 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
图式模石化层地同不
分析
近期形 成地层
早期形 成地层
地层中化石有何特点?
早期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简单、低 等
近期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复杂、高
等
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一种动物的化石—— 始祖鸟化石。
目前,世界上
只发现5例原始鸟
类的化石。这5例
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
3
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
两栖类 水陆两栖,一般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 作用;体温不恒定
2
鱼类 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 1 用鳍游泳
哺乳类 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 5 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3
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 有茎、叶,无根
【推荐】初中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2生物进化的历程1课件PPT.ppt

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9 7 6
3 8
2 5
1 4
生物“进化树”
1. 树 干 基 部 是 最 原 始 的 种 类 2. 分 支 越 向 上 , 生 物 越 高 等 3. 分 支 末 梢 是 现 存 的 生 物
悄悄告诉你
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鸟类 爬行类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一、请你对下列叙述进行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科学家还通过比较解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找到了其它
生物进化证据。 2、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生物化石,现在发现的
初中各学科优质课件
初中课件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设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讨论马的进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探索真知的热情。
趾
着地,侧
趾退化
生活环境 树林
树林 草原
草原
马的进化
1 始祖马
5000万年
2 马的进化趋势
(1)体型由小变大
(2)四肢越来越长
(3)多趾变成中趾 发达唯一着地
现代马
从一类生物进 化为另一类生 物的化石证据
相似点
有爪 有牙齿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被覆羽毛 有翅膀
有喙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十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课件(20张PPT)

组 成
多分子体系
第三 场所 原始海洋 阶段 过程 浓缩、凝聚
演 变
第四 场所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
阶段
过程
长期演变、
相互作用
谈谈你对生命诞生的认识。
天上帝休息了
2.自然发生说
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 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火虫 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在西方,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就是一个 自然发生论者。有的人还通过“实验”证明,将 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21天后 就会产生老鼠,并且让他惊讶的是,这种“自然 ”发生的老鼠竟和常见的老鼠完全相同。
生命起源的第三步
从有机大分子到多分子体系最后形成原始生命
• 自然条件的演变 • 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的积累 ,长期相互
作用,做不形成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 原始生命 • 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无机小分子物质
场所 原始大气
生
第一
成
有机小分子物质
阶段
实验 1953 美国米勒
形 成
有机大分子物质
第二 场所 原始海洋 阶段 过程 聚合、缩合
二、生命起源的过程
生命起源问题的观点之一
——化学进化假说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 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 球的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到有机、 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系列化学进化 过程,成为原始生命体。
地原原质始始学地大研球气究表的表面主明想要,象地成图球分大是约什是么在?46亿
年前形成的,你能描述一下那时地球 的状况吗?
40亿年前的地球
火山频繁爆发 岩浆四处流动 地壳不断运动
生物:第23章第1节生命的起源课件(苏科版八年级下)

紫 宇外 宙线 射闪 线电
等
原始大气(dàqì)中甲烷、氨、 水蒸气、氢等
合 成
1953年米勒实验征实完 全可能;某些学者合成
作 嘌呤、嘧啶等
用
• 有机小分子物质: 原始氨基酸、核苷酸等
• (2)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 子物质(原始海洋中)
精品资料
长粘 期土 积吸 累附
缩聚
合 作 用
合 作 用
进化
结论:共同的原始祖先 适应不同环境
具有同源器官
的不同生物
精品资料
二、生物进化学说(xué shuō)
• 教育目标
• 知识目标
• 了解《物种起源》的意义(yìyì)
• 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 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yìyì)及其典型实 例
• 能力目标
• 养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学会处理生物科学信息 能力
精品资料
3.比较(bǐjiào)解剖学上的证据
• 概念: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 (jìnxíng)解剖和比较的科学。
• 证据:同源器官 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 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鸟的翼 都是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蝙蝠翼手 排列的方式基本一致
鲸的鳍
马前肢 人上肢
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异养 多细胞
大多数不运动 酵母菌、蘑菇
植物 真核细 自养光 多细胞
界
胞 合作用
不能运动
葫芦藓、松 杨、桃
动 物界
真核细 胞
异养 多细胞 大多数运动,海 蚯蚓、蝗虫鲫 葵珊瑚等营固着 鱼、马 生活
精品资料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jìnhuà) 一、生物进化(jìnhuà)的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3:一份美国生物教案
2.2 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育的功利主义 其二,人文精神的缺失
在教育内容上,以逻辑化和系统化的科学知 识、理论为主,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授,忽 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教育评价上,功利色彩浓烈,分数升值、 人格贬值;等等。
当前教育中的问题案例
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 武汉某大学生将猫放进微波炉事件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案例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
构成植物体的物质主要来自水 1773年,普里斯特利:小鼠、植物、蜡烛、玻璃罩实验。 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才知放出的是氧气, 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64年,萨克斯:半叶法实验。
美国中学学完生态系统以后的问题是:
1.研究你所居住的城市或城镇中的一个群落,收集资料并回答以下问 题:(1)群落是如何获得能量的?(2)如果人类不再是群落的组 成成分,那么群落中将会有哪些生物出现和哪些生物消失? 2. 描述你的生态位,列出受你影响和影响你的生物名单。描述美中 关系属于什么类型的关系,是直接关系还是间接关系?
3.你认为在你的食物上应该不应该喷洒杀生物剂。写一篇短文评述使 用杀虫剂的危险、潜在的好处和完全不使用杀生物及时进行食物生 产所产生的问题。
4.濒危物种是什么含义?请设法得到我国濒危植物和动物的名录。收 集或创作濒危物种的话篇、照片或其他说明资料,以便在你的班上 展示。为防止濒危物种的消失,你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2012年7月12日于湖北大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 科学史教育与人文教育
1
内容
1. 科学史教育 1.1 科学史教育的意义 1.2 科学史教育的案例 2.人文教育 2.1 他山之石 2.2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2.3 科学与人文 2.4 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2.5 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人文精神 2.6 正确认识我们生物教师
证明了绿叶在光合作用下产生了淀粉。
……
讨论
1. 在科学史教育中,你有哪些经验? 2 . 现行教材在科学史教育中,是否存在不足?
2. 人文教育
2.1 他山之石
案例1:数学题中的人道精神
[作者:吴若权] 朋友的孩子就读私立小学五年级,这是所人人称羡的贵族学校。但是最近为了 协助孩子处理一道数学题,他气愤地跑去学校和老师理论。 题目的大意是: 发生山难,登山者A获救,碰到B和C。B拿出4条面包,C拿出5条面包,肚子饿 了,三个人平分这些面包。A从身上掏出600元钱,B和C应该跟他要多少钱? 数学题的正解是:B应得200元,C应得400元。因为B自己吃了3条,只拿出1 条给A,而C自己也吃了3条,拿出2条给A。B和C拿出的比例是1∶2,所以600 元应该按照1∶2的比例分配给B和C。 从数学的观点,命题逻辑严密,解答正确。但我的朋友看完题目的解答之后, 非常伤心。“怎么会这样呢?竟然教小孩子向发生山难的人收面包钱?”他难过 地说。“哪一家的面包这么贵啊?”他的太太也抱怨。 他和校方约好时间,针对这个题目给出自己接近人道精神的答案:“应该不 用收钱。”校方非常客气地接待了他,并说明参考资料不是学校老师所编,以后 会请老师多注意等。他心里明白,这不过是形式上的交代,但他并不灰心:“学 校教育只是一部分,幸好我们还有家庭教育可以补救。以后要花更多时间陪孩子 做功课……” 我很佩服这样的教育态度。他没有推诿为人父母该有的责任,当他发现学校 偏重知识教育,忽略品德的时候,他警觉地提醒自己,还是要靠家庭教育来打基 础,不能全部仰赖学校。毕竟,人生的成就不是单靠知识就能打造。知识只是其 中的一环而已。 《读者》2008年12期45页
• 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国课程改革发展纲 要》----涉及人文教育。 • 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中之一:情感、 态度、价值观----体现人文教育。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要大力加强人文教育,而 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指: • 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 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 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 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 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 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 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 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三者相对独立,又 具有层次递进性。 • 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 的。 • 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使 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作为一名教师,看到这位家长的所做所为, 很为自己汗颜。扪心自问: 在教学中自己有没有只关注知识而忽视了科学 所承载的育人价值?有没有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 培养而忽视了情感的教育? 虽然,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家庭和社 会的配合。但是,如果学校教育的缺失要靠家长 和社会来指正,那不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吗?
1. 科学史教育 1.1 科学史教育的意义
1.1 科学史教育的意义
科学的发现过程就是真理与谬误相互 交织的过程。
激发求知欲望 培养思辨能力 鼓励科学探究
1.2 科学史教育的案例
细胞的发现史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抗生素的发现史 遗传规律的发现史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 教材中有“科学家的故事”、“科学· 技术· 社 会”
案例2:中美试题比较 (以生态方面为例)
我国中学学完生态系统之后的问题是: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2.生态系统中的C、H、O、N等元素可以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反复出 现,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而且是逐级 递减的 。 3.草场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为不合理的开垦、 过度放牧 破坏草原植被 等方面 。 、
“一个由狗所引发的故事‛—加拿大 ‚一个由野鸭所引发的故事‛—英国
当前,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更新 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深入实践,积极探索科学 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相联系 的方法和途径,使教育真正成为激荡心智、沐浴 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人的教育,使受教 育者成为有激情、有想象力、有灵气、有诗意、 有文化厚重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