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八节——传热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传热学》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PPT演示课件

《传热学》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PPT演示课件
4个方程,4个未知数(h,u,v,t), 理论上存在唯一解, 可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24
求解结果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或可写成:
其中:
——准则方程
——无量纲流速 ——无量纲物性 ——无量纲换热强度
准则方程的意义——
把微分方程所反映的众多因素间的规律用少数几个准则来概括, 从而减少变量个数,以便于进行对流换热问题的分析、实验研究 和数据处理。
将上式在x,y两个方向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得到Navier-Stokes方程: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11
将其代入Navier-Stokes方程,并采用连续方程化简,得到:
对稳态流动:
惯性力
体积力 压强梯度 黏滞力
当只有重力场作用时:
12
四、能量微分方程式
推导依据—— 内能增量=导热热量+对流热量 1.导热热量:
外掠平板全板长平均换热准则方程:
29
第六节 相似理论基础
相似原理的意义——通过实验寻找现象的规律以及指导推广应用实验。
一、物理相似的基本概念
1.几何相似
LA、LB——几何相似准则
30
2.物理现象相似
以管内流动为例,当两管各r之比满足下列 关系时:
若: 则速度场相似。 以外掠平板为例,当x,y坐标满足下列关系时:
《传热学》
1
第五章 对流换热分析
研究对象——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
研究目的——确定牛顿冷却定律
中的h
对流表面 传热系数
局部对流表面传热系数hx 平均对流表面传热系数
Isaac Newton(1642-1727)
确定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四种方法
分析法
类比法 数值法 实验法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传热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Qt1t2t3 t1t4
R1R2R3
R
通过各层的导热量相同, 各层导热所遵循的规律相同
2021
29
传热学基本知识
热传导
4、导热计算 3)单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特点:单层圆筒壁的导热面积不是常量,随圆
筒半径而变、同时温度也只是随半径而变。
Q t1 t2 R
t
A均
A均=2πr均L
r均
r2 r1 ln r2
导热分为两类
稳定导热: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 不稳定导热: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
知识回顾
2021
23
传热学基本知识
热传导
2、傅里叶导热定律
热传导的速率与垂直于热流方向的表面积成正比,与壁面两侧的温差成正比,与壁厚成反比。
QAt1t2
q
Q A
t
Q
t
t R
A
Q 导热量,传热速率 , W;
导热动力 导热阻力
自然对流
泡状沸腾或泡核沸腾(传热系数大)
膜状沸腾
2021
36
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蒸汽冷凝的对流传热
蒸汽是工业上最常用的热源,在锅炉内利用煤燃烧 时产生的热量将水加热汽化,使之产生蒸汽。蒸汽在饱 和温度下冷凝成同温度的冷凝水时,放出冷凝潜热,供 冷流体加热。
2021
37
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
(1) 蒸汽冷凝的方式
t t1t2 l n t1 t2 2021
当⊿t1/⊿t2<2时
⊿t=(⊿t1+⊿t2)/2
15
(2)双侧变温时的平均温度差
并流
逆流
错流
折流
①并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传热学PPT学习课件PPT教案

传热学PPT学习课件PPT教案
第10页/共66页
气膜冷 却
气膜冷却基本原理是:从高温环境的 壁面上 的孔向 主流引 入二次 气流( 冷却工 质或射 流), 这股冷 气流在 主流的 压力和 摩擦力 作用下 向下游 弯曲, 附着在 壁面一 定区域 上,形 成温度 较低的 冷气膜 将壁面 同高温 燃气隔 离,并 带走部 分高温 燃气, 从而对 壁面起 到良好 的冷却 保护作 用。
空气 0.026 W (m C ) (20 C)
第21页/共66页
(6) 一维稳态导热及其导热热阻 如图所示,稳态 q = const,于是积分Fourier定
律有:
q Φ dt
A
dx
定积分
W m 2
t
dx
tw1
dt
Q
tw2
q dx tw2 dt q tw1 tw2 0
。 解:参见前图及一维稳态导热公式有:
第23页/共66页
铜:
q tw1 tw2 375 300 100 1.5106 W m2
0.05
钢: q tw1 tw2 36.4Im 300N a 10o 0g 1e .46105 W m2
0.05
铬砖 :
q tw1 tw2 2.32 300 100 9.28103 W m2
——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 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表征对流传热过程强弱的物理量
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 强调:表面传热系数与导热系数的区别 a) 单位上的区别 [W/( m K)]~ [W/( m2 K)] b) 表面传热系数不是一个物性参数,它不仅取决于流体
文字表述:在导热现象中, 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 热流量,正比于该截面方向 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 ,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 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完整PPT)传热学

(完整PPT)传热学
温度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因材料而异,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 导热系数会增加。
压力
对于某些材料,如气体,压力的变化会对导热系数产生显著影响。
稳态与非稳态导热过程
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保持恒定。
非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会发生变化,通常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对导热过程的影响。
热辐射基本概念和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在热平衡状态的物体所辐射的能 量与吸收的能量之比与物体本身 物性无关,只与波长和温度有关。
给出了黑体辐射力随波长的分布 规律。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全波长辐射力与温度的四 次方成正比。
热辐射定义
维恩位移定律
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 的现象。
黑体的最大单色辐射力对应的波 长与绝对温度成反比。
流体物性
包括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等,影响流动状态和传热效率。
流动状态
层流或湍流,影响传热系数和温度分布。
传热表面形状和大小
影响流动边界层和传热面积,从而影响传热效率。
温度差
传热驱动力,温差越大,传热速率越快。
牛顿冷却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冷却定律
描述对流换热过程中,传热速率与温差之间的关系,即q = h(Tw - Tf),其中q为传热速率,h为对流换热系数,Tw和Tf 分别为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
(完整PPT)传热学
contents
目录
• 传热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导热现象与规律 • 对流换热原理及应用 • 辐射换热基础与特性 • 传热过程数值计算方法 • 传热学实验技术与设备 • 传热学在工程领域应用案例

传热学课件课件

传热学课件课件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传热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建筑节能设计
传热学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隔热通风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遮阳技术产中的传热问题
钢铁生产中的传热问题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传热问题
导热
导热方式:固体导热、液体导热、气体导热
导热应用:保温、传热、散热等
导热定义:物质内部热量传递的过程
导热原理:温度梯度、热流密度、热传导系数
对流
对流换热影响因素:对流换热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流速、流向、传热表面的形状和大小等因素有关。
定义: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媒质的运动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应用领域:传热学基本方程与计算方法在能源、化工、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
传热学基本方程的建立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与实现
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实验设计思路与目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传热学原理的理解,掌握传热学实验技能
实验设计思路:针对传热学原理,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装置、操作步骤、数据采集与分析等
原理:当流体受到外部热源加热时,其温度会升高,密度会减小,从而产生向上的浮力。同时,周围较冷的流体密度较大,会下沉。这种冷热流体的交替运动形成了对流。
对流换热应用:对流换热在能源、化工、建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锅炉、核反应堆、空调系统等。
辐射
内容1:定义
内容2:原理
内容3:影响因素
内容4:应用
复合传热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传热学课件第5章

传热学课件第5章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第五章 对流换热原理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5-1 对流换热概述
一、对流换热的定义和机理
对流换热: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所发生的热 量传递过程。
机理:既有热对流,也有导热,不是基本的热量传 热方式。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二、牛顿冷却公式
hx— 壁面x处局 系部 W 数 ( m 表 2C ) 面
由以上得:
hx
tw
t
t y
y0,x
它揭示了对流换热问题的 本质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五、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与边界层的关系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h 1 At
AhxtxdAx
对于长度为 l 的平板:
1. 定义: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 由于流体粘性的作用,使得在固 体壁面附近存在速度发生剧烈 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或 速度边界层。
2. 速度边界层厚度d 的规定:速度等于99%主流 速度。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3. 特点:通常情况下,边界层厚度d是比壁面尺度l 小一个数量级以上的小量。 d << l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例如,对于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现象,可以得到雷
诺数Re、普朗特数Pr和努赛尔数Nu。如果是
两个相似的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现象,则必有:
R'eR"e Pr ' Pr" N'uN"u
根据相似的这种性质,在实验中就只需测量各准 则所包括的量,避免了测量的盲目性,解决了实验 中测量那些量的问题。
Gr gtL3 2

(精品)传热学课件:对流传热

(精品)传热学课件:对流传热

hx
t
t y
w,x
计算当地对流传热系数 hx
§5-2 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
对流传热系数的确定方法
1 微分方程式的数学解法
a. 精确解法(分析解):根据边界层理论,得到
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常微分方程
求解
b. 近似积分法: (本课程不介绍) 假设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解积分方程
c. 数值解法:近年来发展迅速(本课程不介绍) 可求解很复杂问题:三维、紊流、变物性、超音速
2v y2 )
c
p
t
u
t x
v
t y
2 t x 2
2t y 2
h x
tw
t
t
y
y 0, x
§5-2 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
前4个方程,4个未知量 —— 可求得速度场(u,v)和温度场(t) 以及压力场(p), 既适用于层流,也适用于紊流(瞬时值)
前面4个方程求出温度场之后,可以利用牛顿冷却微分方程:
§5-1 对流传热基本概念
对流传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hx
tw
t
t y
w,x
hx 取决于流体导热系数、温度差和贴壁流体的温度梯度。 ••
温度梯度或温度场取决于流体热物性、流动状况(层流或 紊流)、流速的大小及其分布、表面粗糙度等
温度场取决于流场。
速度场和温度场由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确定:
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
cp
2t x2

2yt2
u
t x
v
t y
t
§5.2 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
二、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 4个未知量: u、v; t; p (常物性、无内热源、二维、不可压缩牛顿流体)

传热学课件课件

传热学课件课件

传热学课件引言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是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重要分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传热问题无处不在,如能源转换、化工生产、建筑环境等领域。

因此,掌握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一、传热学基本概念1.热量传递方式热量传递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热量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分子碰撞传递,其传递速率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温度差和物体厚度有关。

(2)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宏观运动传递,其传递速率与流体的流速、密度、比热容和温度差有关。

(3)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其传递速率与物体表面的温度、发射率和距离有关。

2.传热方程传热方程是描述热量传递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主要包括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1)傅里叶定律:描述导热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公式为Q=-kA(dT/dx),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k表示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dT/dx表示温度梯度。

(2)牛顿冷却公式:描述对流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公式为Q=hA(TwTf),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Tw 表示固体表面温度,Tf表示流体温度。

(3)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描述辐射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规律,公式为Q=εσA(T^4T^4),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T表示物体表面温度。

二、传热学原理和方法1.传热问题的分类传热问题可分为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两大类。

(1)稳态传热:系统内各部分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热量传递速率恒定。

(2)非稳态传热:系统内各部分温度随时间变化,热量传递速率随时间变化。

2.传热分析方法(1)解析法:通过对传热方程的求解,得到温度分布和热量传递速率。

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2)数值法:采用数值离散化方法求解传热方程,适用于复杂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性温度:边界层平均温度
tm
1 2
tw
t
• 特征尺寸:l
• Re数中的特征速度为通道来流速度 u
表5-6 气体横掠几种非圆形截面柱体计算式中的常数
截面形状
Re
C
n
l
5103 105
l
5103 105
5103 1.95104
l
1.95104 105
l
5103 105
l
4103 1.5104
0.246Βιβλιοθήκη 10.4/
Pr
2
/
3
1/
4
1
Re 282000
5 / 8
4/5

此式的定性温度为边界层平均温度
tm
1 2
tw
t
• 定型尺寸为管外径
• 适用条件为 RePr 0.2
横掠非圆形截面的柱体或管道时 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 此时的实验关联式为 Num C Remn Prm1/3
• 式中,C及n的值见表5-6;
表5-5 C 和 n 的值 C
0.989 0.911 0.638 0.193 0.0266
n 0.330 0.335 0.466 0.618 0.805
横掠单圆管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 对于横掠单圆管,除了上述的实验关联式外, 邱吉尔与朋斯登提出了在整个实验范围内都可 以适用的准则方程
Nu
0.3
0.62 Re1/ 2 Pr1/3
第八节 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 实验关联式
• 外部流动的定义: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 热边界层能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 的限制。这样的流动称为外部流动。
• 因此,在外部流动中存在着一个边界层以外的 区域,在那里无论是速度梯度还是温度梯度都 可以忽略。
• 本节将分别介绍横掠单圆管和管束的对流换热 的实验关联式。
s1 s1
叉排
流体外掠管束时的流动特征
换热特征
• 流体横掠管束时的对流换热与横掠单圆管不同。此时, 除管径影响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外,管间距、管排 数和管子排列方式也会影响对流传热系数。
• 由于相邻管子的影响,流体在管间的流动截面交替地 增加和减小,所以流体的流动速度在管间也交替地增 加和减小。
0.446
0.478 0.519 0.452 0.482 0.440
0.571
0.565 0.556 0.568 0.556 0.562
3.0
C
m
0.0633 0.0678 0.198 0.286
0.725 0.744 0.648 0.608
0.213 0.636 0.401 0.581
0.518 0.522 0.488 0.449 0.421
0.560 0.562 0.568 0.570 0.574
第九节 自然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
• 定义: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推动,由流体自身温度 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流动称为自然对流。此时的换热 称为自然对流换热。
• 低雷诺数时,局部努塞尔数沿流动方向先减小 再增加,而回升点反映了绕流脱体的起点,这 是由于脱体区的扰动强化了换热。
• 高雷诺数时,局部努塞尔数沿流动方向的变化 更为复制,有两个低点;第一次回升点是由于 层流转变成湍流的原因;第二次回升则是由于 脱体的缘故。
• 演示:流体外掠单圆管时局部努塞尔数的变化
横掠单圆管时的流动特征
• 流体横掠单圆管时是沿曲面流动, 因此沿流动方向其压力梯度不 断地发生变化。
• 大约在圆管的前半部,压力沿程降低,而在后半部压力又沿程回 升。
• 这样主流速度也作相应的变化:即前半部主流速度逐渐增加,后 半部逐渐减小。
• 在沿程压力增加的区域(即后半部),流体不能在压力的推动下 向前运动,只能依靠本身动能克服压力的增长而向前流动。
0.102
0.160 0.0385 0.153
0.228
0.588
0.675
0.638 0.782 0.638
0.731
横掠管束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 管束的定义:按照一定规律有序排列的 直径大小相同的一组管子称为管束。
• 管束排列的两种方式 (1)叉排 (2)顺排
s2 s2 d s1 s1
顺排
s2 s2 d
• 当气体横掠10排以上的管束时,其平均对流换 热表面传热系数可由下面的实验关联式计算
Nu C Rem
• 定性温度为 tr tw t f / 2
• 特征尺寸为管外径 • Re中的流速采用整个管束中最窄截面处的流速。 • C和n的值见表5-7。 • 公式的适用范围为 Re f 2000 40000
s2 / d s1 / d
表5-7 公式 Nu C Rem 中的C和n
1.25
1.5
2.0
C
m
C
m
C
m
顺排
1.25
0.348 0.529 0.275 0.608 0.100 0.704
1.5
0.367 0.586 0.250 0.620 0.101 0.702
2
0.418 0.570 0.299 0.602 0.229 0.632
3
0.290 0.601 0.357 0.584 0.374 0.581
0.6 0.9 1 1.125 1.25 1.5 2 3
叉排
0.518 0.451 0.404
0.
0.556 0.568 0.572 0.592
0.497
0.505 0.460 0.416 0.356
0.558
0.554 0.460 0.416 0.580
横掠单圆管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 在工程计算中多采用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 此时的实验关联式为
Num C Remn Prm1/3
• 式中,C及n的值见表5-5;

定性温度:边界层平均温度
tm
1 2
tw
t
• 特征尺寸:管外径;
• Re数中的特征速度为通道来流速度 u
Re 0.4~4 4 ~40 40 ~4000 4000 ~40000 40000 ~400000
• 在靠近壁面处流体速度较小,动能小,不足以克服压力的增长而 向前流动。当壁面某一点的速度变化率为零时,其后壁面附近的 流体产生脱流现象。
• 这一点称为绕流脱体的起点(或称为分离点)。该点的位置取决 于来流雷诺数的大小。
• 之后流体产生涡流。
• 演示:流体绕圆柱体的流动特征
横掠单圆管的换热特征
• 边界层的成长和脱体决定了外掠圆管换热的特 征。
• 从第二排起,后排管子都处于前排管子的尾流中。在 尾流涡旋的作用下,后排管子的对流传热系数比前排 要高。且这种影响逐级增加,但到达一定的排数后, 这种影响会趋于稳定。
• 当排数较少时,叉排时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比顺 排要高;但当排数较多时,顺排的换热强度有可能要 高于叉排。
横掠管束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