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介绍
学生科学实验课程介绍

学生科学实验课程介绍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科学实验课程。
一、生物实验生物实验以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进行细胞生物学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进行化学反应实验,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性质和能量变化。
同时,还可以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掌握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和方法。
三、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力、测量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进行力学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进行光学实验,研究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四、地理实验地理实验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进行地质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地质现象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同时,还可以进行气象实验,了解天气变化和气象预测的基本原理。
五、计算机实验计算机实验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进行编程实验,学习和掌握不同编程语言和算法。
同时,还可以进行网络实验,了解网络安全、互联网应用和数据传输等方面的知识。
六、社会实验社会实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学生可以进行社区调查实验,了解社区环境和社会问题。
同时,还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七、心理实验心理实验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研究和了解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
学生可以进行注意力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人类注意力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进行记忆实验,了解记忆过程和记忆策略的基本原理。
八、语言实验语言实验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介绍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介绍第一篇:《瓶子里的彩虹》记得小时候,我跟小伙伴们最爱玩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小实验,那时候的快乐简单又纯粹。
有一天,我在家里的书架上翻到了一本关于科学的小册子,上面有一个特别吸引我的实验——制作瓶子里的彩虹。
这听起来就像是童话故事里才会有的魔法,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
准备材料很简单,只要几个透明的玻璃杯、食用色素、水还有糖。
先给每个杯子加点水,然后分别滴入不同的食用色素,这样就有了红橙黄绿青蓝紫几种颜色。
接下来就是关键步骤了,在每个装有颜色水的杯子里加入不同量的糖,搅拌均匀。
因为糖水的密度不同,所以当我们将这些彩色的液体轻轻倒入一个大瓶子里时,它们不会混合在一起,而是像彩虹一样一层层叠起来。
我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步,生怕破坏了这个即将成形的“魔法”。
最后,当我把所有颜色都倒进瓶子后,奇迹真的发生了!那瓶子里的液体就像天边的彩虹一样美丽,五彩斑斓,让我不由得发出了惊叹。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魔法师,能够创造出如此美妙的事物。
这个小小的实验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也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原来,科学并不总是那么高深莫测,它也可以很有趣味,就在我们身边。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瓶子里的彩虹,就像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温暖而明亮。
第二篇:《自制火山爆发》说到科学小实验,不得不提的就是自制火山爆发了。
这个实验不仅看起来超级酷炫,而且操作起来也挺简单的,特别适合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做。
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些白醋、小苏打、红色食用色素、洗洁精以及一个塑料瓶和一些泥土。
把塑料瓶埋在土堆中间,只露出瓶口,这就成了我们的“火山口”。
接着,在瓶子里倒入大约半瓶的白醋,再加几滴洗洁精和红色食用色素,这样可以让喷发出的“岩浆”看起来更逼真。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向瓶子里快速倒入一小杯小苏打。
几乎瞬间,瓶口就开始冒泡,像是真的火山爆发了一样,红色的泡沫迅速涌出,覆盖了周围的土地。
那一刻,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孩子们的尖叫声和欢笑声,大家都被这个神奇的现象所吸引。
有趣的科学实验演讲稿

有趣的科学实验演讲稿科学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并且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觉得特别有趣的科学实验。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水的悬浮实验。
这个实验非常简单,只需要一杯水和一支牙签。
我们将牙签轻轻放在杯子的边缘,然后轻轻地在牙签的一端添加一点盐,你会发现牙签竟然悬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添加盐后水的密度发生了变化,盐水变得比纯水更重,从而能够支撑起牙签。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盐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力,让它们能够在水面上浮起来。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彩虹花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一些白色的花朵,比如白色的鲜花或者白色的菊花。
我们将这些白色的花朵分成几份,并且将每份花朵放在不同的玻璃杯中。
然后,在每个玻璃杯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经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花的花瓣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就像一朵彩虹一样美丽。
这是因为花的吸水系统会将带色素的水吸入到花瓣中,从而使花瓣变色。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水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火山喷发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一些小型的塑料瓶,白醋和小苏打粉。
我们首先需要将小苏打粉放入塑料瓶中,然后将白醋倒入瓶中。
你会看到瓶子内的液体开始冒泡,并且从瓶口喷出,模拟了火山喷发的情景。
这是因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子内部的压力增加,最终导致了喷发。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火山喷发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并且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能量。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风筝升空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一个小型的纸风筝和一根线。
我们将线绑在风筝的顶部,并且用另一根线牢牢地固定在地上。
当我们迎着风将风筝放飞时,你会看到风筝在空中飘动起来,并且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风的作用力使得风筝产生了升力,并且能够克服地心引力的作用,使风筝能够在空中飞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空气的流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这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还能够培养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小实验介绍

科学小实验介绍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嘿,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一个超好玩的科学小实验,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
有一次啊,我突发奇想,打算做一个关于压强的小实验。
我找来了一个空矿泉水瓶和一盘热水。
我先把矿泉水瓶拧得紧紧的,就像我那倔强的小脾气一样。
然后呢,我把它慢慢地放进热水盘里。
哎呀呀,你们猜怎么着,就那么一小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啦!瓶子开始慢慢地变形了,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揉捏着一样。
我眼睛瞪得大大的,这也太有意思了吧!我就在那眼睁睁地看着瓶子变得奇奇怪怪的形状,心里别提多惊讶了。
接着,我又把瓶子从热水里拿出来,迅速地放进了冷水里。
哇塞!瓶子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得不行。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就是压强在搞鬼啦!当瓶子在热水里时,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瓶子就变形了。
而当放到冷水里时,空气冷却收缩,压强减小,瓶子就又恢复啦。
这个小实验让我明白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那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藏着奇妙的科学原理。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对科学的兴趣那是蹭蹭往上涨啊!我觉得以后我得多做做这样的小实验,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所以啊,大家也别闲着,赶紧去找点材料,自己也动手做做科学小实验吧。
说不定你们也会像我一样,被科学的魅力深深吸引,然后沉浸在科学的奇妙世界里无法自拔呢!哈哈,让我们一起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吧!这就是我给你们介绍的科学小实验啦,是不是很有趣呀!。
试验介绍

STROOP效应英文名称:STROOP简介: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
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
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
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验证色词STROOP现象。
每次实验要求被试完成七项任务(见附录)。
有时念字,有时唱色(即说出字的书写颜色),并记录所用时间。
为了避免可能的练习和疲劳影响,实验采用拉丁方设计。
被试组号任务顺序1 123456 72 7 1 2345 63 6 7 1 2 34 54 5 6 7 1 2 3 45 4 567 1 2 36 3 4 5 67 1 27 2 3 4 5 6 7 1主试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要强调从头念到尾,再从尾念到头,错了要改正然后再继续。
任务完成后,主试按“停止”键停止计时,屏幕下面给出反馈(总时间/2,即每念一遍所用时间)。
结果与讨论:以任务类型为横坐标,被试反应时(ms)为纵坐标,作图。
图表下面列出被试的实验顺序。
整理结果,填入下表:任务 1 2 3 4 5 6 7被试12┇N比较各种任务所用的反应时的不同,并做解释。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英文名称:PARTREPORT简介:过去的再现法实验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要求他尽量多地再现全部项目(全部报告法),以此确定其保存量,但此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毫秒级)。
部分报告法的特点在于:它不要求被试再现全部项目,而只要求再现指定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ling的实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试验介绍

STROOP效应英文名称:STROOP简介: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
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
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
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验证色词STROOP现象。
每次实验要求被试完成七项任务(见附录)。
有时念字,有时唱色(即说出字的书写颜色),并记录所用时间。
为了避免可能的练习和疲劳影响,实验采用拉丁方设计。
被试组号任务顺序1 123456 72 7 1 2345 63 6 7 1 2 34 54 5 6 7 1 2 3 45 4 567 1 2 36 3 4 5 67 1 27 2 3 4 5 6 7 1主试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要强调从头念到尾,再从尾念到头,错了要改正然后再继续。
任务完成后,主试按“停止”键停止计时,屏幕下面给出反馈(总时间/2,即每念一遍所用时间)。
结果与讨论:以任务类型为横坐标,被试反应时(ms)为纵坐标,作图。
图表下面列出被试的实验顺序。
整理结果,填入下表:任务 1 2 3 4 5 6 7被试12┇N比较各种任务所用的反应时的不同,并做解释。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英文名称:PARTREPORT简介:过去的再现法实验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要求他尽量多地再现全部项目(全部报告法),以此确定其保存量,但此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毫秒级)。
部分报告法的特点在于:它不要求被试再现全部项目,而只要求再现指定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ling的实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小实验

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小实验
标题: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小实验:水的表面张力实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物质,但你知道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吗?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水分子在液体表面上形成的一个薄膜,使得水面呈现出一种弹性和紧凑的特性。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来观察水的表面张力。
准备一个浅盘或者浅碟,里面装满清水。
然后取一个硬币,将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
你会发现,硬币并没有沉到水底,而是漂浮在水面上。
这就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面形成一个薄膜,可以支撑硬币的重量。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
你可以尝试在水面上放置其他小物体,比如牙签、塑料片等,都会发现它们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这些小物体之所以能够漂浮,就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
你还可以尝试在水面上滴一滴洗洁精。
你会发现,洗洁精会迅速扩散开来,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导致水面上的硬币或其他小物体会立即下沉。
这说明洗洁精具有破坏表面张力的作用。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水的表面张力的存在。
水的表面张力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还在很多生物体和自然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水黾可以在水面上行走,就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张力;树木的水分输送也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
总的来说,水的表面张力是一个非常有趣并且重要的物理现象。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水的特性,也能够引发我们对自然现象的更多好奇和探究。
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索科学的奥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向别人介绍自己实验的步骤

向别人介绍自己实验的步骤泳琴想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实验步骤如果让你做一个实验,试验后你准备用文字式把这个实验介绍给从未做过该实验的人。
首先介绍实验的目的,需要的器材等作为准备然后把你做实验的过程一、二、三……列出来,标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最后是实验结果推断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
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
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电解水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
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知觉(无反馈)
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是工作操作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
少的技术指标。
如驾驶员开车,要对前方有可能碰到的障碍物所需时间作出精确的估计,这
段时间称为碰撞时间。
本实验采用的是遮挡范式。
即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离终点一定距离时
物体被遮挡,由被试判断何时到达终点。
一、目的
1.通过对速度知觉差别阈限的测量,学习用调整法测定差别阈限。
2.了解不同速度时人的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黄亮点从左至右以不同速度移动,距离终点前约1/3处亮点被遮挡。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速度知觉(无反馈)”。
单击
呈现实验简介。
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改变
快慢移动速度和实验次数等,也可选择默认参数,直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
语界面。
2.指导语是:
实验开始后会有一个黄色亮点以一定速度从左边(红线处)开始向右边移动。
你要认
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扳时就看不见了,但它仍然按原来速度移动。
你估
计它到达终点(右边红线)了就按1号反应盒上的任意键。
程序自动开始下一次实验。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就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每次实验黄色亮点由左向右移动,速度分快慢两种(快120像素/秒,慢60像素/秒)。
若
实验次数默认 40次则快慢顺序为快10次;慢20次;快10次(如选80次则再重复一遍)。
亮点距终点1/3处被遮挡。
速度知觉差别阈限公式是 AE=∑|x-s|/n。
公式中|x-s|
为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x为被试估计时间,s为标准时间,n为实验次数。
4.实验结束,被试可直接查看结果(详细数据中负值表示被试未到终点提前按键;正值表
示被试超过终点按键。
也可以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比较被试的两种速度知觉准确性是否有差异,并解释原因。
2.收集多名被试数据,检验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五、讨论
1.在速度知觉实验中还有哪些因素影响被试估计速度的准确性?
2.本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前人的理论?
3.研究速度知觉有何意义?
4.如果要了解汽车驾驶员的速度知觉能力,如何进行检验?
六、参考文献
1.杨治良.心理实验指导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印制,2006,90~92
2.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32~433
指导语
实验开始后会有一个黄色亮点以一定速度从左边(红线处)开始向右边移动。
你要认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扳时就看
不见了,但它仍然按原来速度移动。
你估计它到达终点(右边红线)
了就按1号反应盒上的任意键。
程序自动开始下一次实验。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就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