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各题型知识总结与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各题型知识总结与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各题型知识总结与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各题型知识总结与答题技巧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__’的说明”“不能表明‘______’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

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

(3)最后做翻译题。

其基本方法如下:A将句子带回原文,找到恰切的语境,理解这个句子大致讲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意思。

B勾画出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含代词与名词性短语)和动词(含动词性短语),尤其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这些不需要翻译)。

理清句子中的人物关系和相关事件。

C注意句子的特殊句式和句子中的固定结构和短语。

D在试卷上将每个词语逐一翻译,连起来读一读,在此基础上补充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再读,勾画出疑惑处。

注意要有“文言意识”,对于难解的实词尽量联想相关成语,不要轻易用该词的现代汉语意思。

E 对疑惑处,根据句子意思和上下文语境推测正确的含义。

202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

202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

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集锦默写(3分钟)1、考纲规定64篇,要能逐一过关,后期注意做练习。

2、注意审题,题干上的提示语往往涉及句中词语与内容。

3、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一笔一画交代清楚。

4、注意异体字、通假字、同义异形词的写法。

非典型小说非典型小说,是相对于传统小说强化情节和人物而言,它淡化情节、弱化甚至虚化人物。

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义。

有独具特色的“那一个”(作品的特色)。

如王安忆的小小说《比邻而居》(2015全国卷)。

非典型性小说文本特点:内容上:市井生活小人物;形式上:非典型性文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凸显个性;范围上:中外名著热点。

艺术上:均有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非典型小说的精彩处,当然也是难以读懂的原因。

我们可以做如下概括:舒缓的叙事风格:2012年《邮差先生》,绵密的心理描写:2014年《安娜之死》,琐屑的市井生活:2015年《比邻而居》,韵致的场景描写:曼斯菲尔德《蒂勒尔街的春天》,内蓄的对话描写:孙犁《荷花淀》(课文),环境描写与物的象征: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阿城的《峡谷》,明显的荒诞色彩:2009四川卷《想象》。

非典型性小说在命题上,除了依据一般小说命题外,一定有一道题目体现其“那一个”。

会做题1、双选题:读懂了小说,仔细读选项,结合文本,细致分析,不难。

因此不展开。

2、概括小说情节。

一般来说,单独设题6分的话,一定要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分点概括,概括均用“何时何地何人因何如何做何事结果如何”句式完成,这是叙事文字的概括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和需要做适当取舍。

3、某一情节的作用。

首先判断是不是主要情节的一部分,若是,则回答:(1)它写了什么,是主要情节的组成部分,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完整。

(2)它在整个情节中的位置,和其前后情节阶段的关系。

(3)突出刻画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4)对表达主题(或者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

2020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2020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2020高考语文答题模板语文万能答题公式在高考语文复习固然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答题公式和模板将在考试中事半功倍,学会一定的语文答题技巧才能快速提高语文分数,可以说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模板是考高分的捷径。

下面是总结的语文高分模板,希望可以给考生一些参考。

2020年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句子本身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2)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2020高考语文答题攻略及口诀

2020高考语文答题攻略及口诀

2020高考语文答题攻略及口诀龙章凤姿高考语文考试150分钟,做题140分钟,余下约10分钟灵活调整。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总原则:根据文体特点阅读;客观忠实于文本。

1.读懂文章看文章出处,明确话题。

核心:论点、论据、论证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2)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信息。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3)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精准到词语,明确错在哪里(5)注意如下词语: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应该、了……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①因果关系:因为、由于、从而、导致、说明、因而②转折关系: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③条件关系:只要……就(充分)、只有……才(必要)、不管……都④假设关系:如果……就、假如、倘若、万一、要是⑤并列关系:不是……而是、也、还、既……又、同样、⑥递进关系:不但……而且、甚至、更、尚且……何况⑦顺承关系:先、接着、然后、继而、跟着、后来、终于⑧解说(总分)关系:即或冒号⑨让步关系:即使……也(假设兼让步)、哪怕……也就算……也、纵然……也⑩选择关系: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选择兼递进)、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也许⑾目的关系:为了、以便、用以、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以、好F结构性词语: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更、又、再加上G角度性词语:从……方面、在……方面、为什么、怎样、如何、……是……(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A答非所问、B张冠李戴、C无中生有D偷换概念 E以偏概全 F混淆时空 G或必颠倒 H因果倒置、强加因果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J指代有误H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202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集锦汇总完整版(很详细)

202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集锦汇总完整版(很详细)

202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集锦汇总完整版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二.表达方式1.记叙2.议论3.抒情4.描写5.说明小说阅读环境描写:1.渲染气氛2.烘托情感3.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4.推动情节发展议论文阅读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句子作用是:(1)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三、话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字不离段,段不离章”,答案一定要有{文章中的语句},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说的吧。

二、第一部分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2.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020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网小编整理了2020高考语文考场答题技巧,供考生们参考。

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好。

语文1、作文题目,不要漏写,更不要擅自改动。

要善于为标题做“美容”,它可以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千万不要照抄话题而不加标题。

2、作文一定要有结尾。

写作文最好花四五十分钟,并且最后一定要写完,宁可短尾也不要无尾,否则扣分相当厉害。

语言功底弱的同学注意写短句子,水平高的同学要调动已掌握的知识,使文章流畅,有文采。

3、简单题目更要仔细认真,尤其是名句默写、词语、病句、句子衔接等。

4、做文言文部分,应在通读基础上再去做断句和翻译。

断句时,注意实词和虚词相关联,断句断的是句,不是词。

5、认真审题。

比如一道题问的是春天的时节,答案是“早春”,而有考生错答为“春天”。

数学1、检查关键结果。

解题过程中得到关键结果,要审查一下这个结果有没有错。

一旦出错,后面的解答也是费力不讨好。

2、难题不要怕,会多少写多少。

数学评卷的主观性很少,评分细则都是细分到每一分,就算不会做,写几个公式也能拿分。

3、“做快”≠“做对”。

数学应先将准确性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

狠抓基础题,先小题后大题,确保一次性成功。

4、数学没有倒扣分,不确定大题不要涂掉。

考试结束前几分钟,切记不要草率地把怀疑做错的大题的解答过程从答卷上涂掉,此时如果还有题目没有做,那么直接把你的分析过程写在答卷上。

5、数学:“522原则”做送分题。

坚持“522原则”。

把眼睛多盯在选择题的前5个,填空题的前2到3个,解答题的前2个。

这些题都是送分的题,不会很难。

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做有一定解题思路的题,然后拼感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

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

6、抓紧时间。

不为小题纠缠不休。

选择题每个题平均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

英语1、对于阅读理解题,注意把握篇章的整体信息,充分考虑语境线索的提示。

2、注重常用词汇和句型的正确使用。

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

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

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高考语文是每年高中毕业生需要参加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取得好成绩,以下是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的汇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同学们根据所给材料进行推理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1. 仔细阅读题干:在阅读材料之前,先读一遍题目,了解要求回答的问题类型,并根据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

2. 精读材料:读完整篇材料之后,可以再次阅读,并标记出重要信息、关键词和文章结构,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3. 理解题意:在回答问题时,要确保自己正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可以根据问题重新阅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确保回答准确无误。

4. 多角度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语言风格、作者的意图等进行分析,以便给出更全面的答案。

5. 注意选项:在选择题中,要仔细阅读选项,并将其与材料进行对比,排除干扰项,找出正确答案。

二、完形填空题完形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1. 通读全文:在开始填写答题卷之前,先通读完整篇材料,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结构,并猜测可能出现的空白处的词义。

2. 掌握上下文逻辑关系:在填写答案时,要仔细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根据前后文的意思和句子结构,猜测空白处的词义。

3. 注意词性和语法搭配:在填写答案时,要注意考察的词性和语法搭配,确保所填的词在句子中符合语法规则。

4. 注意选项:在选择题中,要仔细阅读选项,并与上下文进行对比,排除干扰项,找出正确答案。

三、短文写作题短文写作题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1. 明确题目要求:在开始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写作要求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 列提纲:在写作之前,可以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将要表达的观点和论据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

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最新精品)

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最新精品)

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最新精品)词语运用题(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

“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

(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成语辨析题(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语句扩展题⑴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要求⑵注意被扩展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性词语⑶原词句不能少句式变换题(1)看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2)不改变句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3)注意使用润滑剂(代词或关联词)使改后句子连贯。

综合改错题和语言简明题(1)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2)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

(3)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4)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病句辨析题(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3)善用排除法小说阅读题一、关于人物: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现代文阅读(3题9分)现代文阅读有9分。

我们要求同学答题前,都要默想一下现代文阅读之口诀。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当然,至于如何看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过渡句过渡段,什么承上启下,什么铺垫烘托,还是要理解的,平时脑子里还是记一些有关文章理论的术语。

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9分)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

(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

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㈧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㈩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第六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如何答好每一道题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④词的借代义。

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⑤词的假借义。

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4.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⑴虚实意识: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⑵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 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 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 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

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⑵表比较,“比” ⑶被动,“被”。

(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 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 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

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5.性格表现题(句式题,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

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⑴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

(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