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满分的答题模板
2018高考语文答题模板(考前提分版)

2018⾼考语⽂答题模板(考前提分版)2018⾼考语⽂答题模板(考前提分版)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现代⽂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的⽂宇,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原⽂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意思的⼀项是3,根据原⽂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答题步骤:第⼀步,通读全⽂,了解思路,明确内容。
第⼆步,审析题⼲,确定区间,辨别筛选。
第三步,对照原⽂,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三种⽐对⽅式:完全⽐对,逐字逐句⽐对,看是否有不相同的地⽅。
概括⽐对,把⽂本内容统合概括后跟选项⽐对。
理解运⽤⽐对:运⽤⽂本中的概念原理⽐如选项。
明确此类题⽬是在玩⽂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改变句意。
换:换⽤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
调:调换词语或句⼦顺序,从⽽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关的⼏个词语(句⼦)杂糅凑合⽽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设题陷阱:1、概念混淆2、偷换概念3、张冠李戴4、⾔些⾔彼5、次序颠倒6、主次不分7、先期后期8、判断不明9、以偏概全 10、夸⼤缩⼩ 11、说法绝对 12、⽆中⽣有 13、因果不明 14、15、已然未然 16、或然必然 17、充分必要 18、选择与兼备WHW提⽰:静下⼼来,认真圈划⽂本,注意关键词关键概念,注意重点句,题⼲选项与⽂本仔细⽐对。
注意概念词、范围词、动态词、称代词、总领词、总括词、因果词……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所问;记住:题⼲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正误选择;(4)记住:题⼲涉及⼏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层意思。
明显错误的或明显正确的先挑选出来,重点突破似是⽽⾮选项,优中选优。
2018年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30 新闻阅读(含解析)

专题30 新闻阅读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热点题型一阅读技巧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记者张悦发自四川映秀镇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
只是这一次“震中”不再是这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鸟巢。
这个时候,在刚出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前头,在2.26米的代表团旗手姚明身边,一个身高未及姚明胯部、虎头虎脑的孩子毫不怯场地迈着步子。
“我们浩浩跟姚明在一起,他也是旗手?!”陈建惊呆了。
这个在镜头中与姚明一起出场的小孩是他的外甥,“5·12”汶川大地震中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的林浩。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大山中的渔子溪村沸腾了。
“整个村子都在激动,为映秀为渔子溪出了个小英雄。
”陈建说。
一大群人激动地跑到村委会附近,大家或者相互拥抱,或者大声欢呼。
陈建更是含泪跪在了地上,“这是我们村的福气,浩浩好样的!”这一安排也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
《华尔街日报》说,“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身穿白色T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参加的不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世界冠军”。
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话: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
“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在8月8日那天,映秀镇卖卫星接收“锅盖”设备的一天之内完成了往常一年半载才能有的营业额。
“260元一个,光我们渔子溪村的村民就有几十家买了‘锅盖’。
”陈建说。
映秀镇副镇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镇上在挖排污管道的时候,把电缆挖断了。
阿坝州电力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出去买了新电缆,拉回来重新装。
李强说,重建家园也不可能一两天就好,地震前大家就都盼着奥运了,现在奥运真的来了,我们也希望通过奥运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凝聚力,这样也可以转移地震带来的不能自拔的低落悲伤的情绪。
高考新闻阅读答题模式技巧(含访谈)

新闻回顾一、概括新闻内容1、常见设问方式:(1)XX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从XX和XX看,反映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分析(3)阅读材料X,试概括说明材料传递的重要信息(4)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回答材料反映的某类问题有哪些二、比较报道异同1、常见设问方式:(1)比较材料X和材料X,简要指出两则报道内容有哪些异同(2)阅读材料1、三,两则新闻都报道了XX事件,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之处方法点拨:(1)比较报道的对象(一般是相同的)(2)比较报道的深度:○1新闻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2深厚的新闻背景、原因、结果预测(3)比较报道的宽度:新闻的涉及面三、分析报道角度常见设问方式:(1)材料X和材料X是就XX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着眼点有何不同(2)比较材料X和材料X,简要说明两则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方法点拨:(1)抓导语,体会内容侧重点(2)抓手法,体会技巧不同处○1从文本看:消息、通讯(人物、事件)、时评、特写○2从手法看:特写、点面结合、数字说明、对比、衬托、以小见大四、分析导语的作用1、概述:新闻的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或前几段,以凝练简洁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简明地揭示新闻中心。
2、分类:(1)直接性:直接陈述新闻事实(2)延展性:通常设置一种现场感或创造某种气氛,解释说明3、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开头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2)试结合文体特征和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方法点拨:(1)内容上:导语属于XX类型,写出XX事实,为全文奠定了XX 基调,鲜明揭示了新闻中心(2)结构上:导语概括了XX新闻事实,总写XX,引出下文XX内容(3)社会、读者角度:导语中所写的中心事件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给读者怎样的感受(给读者以现场感、生动感)五、分析新闻背景1、概述: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专题复习完美版

⑧李剑、周立、 朱峰登三人从不 同角度介绍了发 射前准备情形。
【发射成功】 虽已入秋,但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酒泉发射场里仍 蚊虫众多,记者手上就趴着一只贪婪的蚊子。但 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航天发射的观看热情。晚间, 发射场外已聚集了不少观众,他们正在明月下静 待天宫二号的发射。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部长郭忠来对记者说, 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和检查评审确认,现在发射场 中心各系统技术状态正常,设施设备功能正 常,“完全具备执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 的条件”。天宫二号的总设计师朱枞鹏说:“天宫 二号状态正常,与其搭载的空间应用系统协同良 好。”一切已准备就绪。
一路前行,沿途会不时出现颇有历史感的 适的氛围。
建筑,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历 ③这是背景描写,对新闻
史。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地标性建筑— 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
—东风礼堂,建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国 托作用,有利于了解新闻
家经济十分困难,老一辈中国航天人筚路 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
蓝缕,艰苦创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 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③
增强新闻内容的厚度。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家特产店,主要售卖大枣、 奶片等当地特产。老板娘的爱人也在航天战线上 工作,2011年她第一次看火箭发射。“给我冻得够 呛,”她说,“那时候才知道,老公真不容易。”④ 晚上19时左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尹洁, 收到了最新的气象预报:15日晚间,酒泉小风,有云, 温度适宜。她肯定地对记者说:“这样的气象条件 可以满足发射要求。”她透露,气象室主要提供气 象预报,并进行危险天气监测和预警;气象室会梳 理近十年的复杂气象资料,设定出极端的天气条件 进行演练,然后倒逼式检查,以提高预报能力并完 善预案。
阅读示范
2018年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满分的答题模板

2018年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满分的答题模板2017年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满分的答题模板语文学科复习并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并不是没有可复习的东西。
虽然语文学科更多的是依靠平时积累,但是必要的答题技巧、常考知识点及命题规律等都是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语文阅读题,更需要注意总结相关答题规律和关键术语。
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1.理解语句含义题2.筛选整合信息题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4.导语的作用题5.背景的作用题6.结语的作用题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9.分析语言特色题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新闻文体的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二_新闻含访谈第1讲新闻分析类题目答

⑨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 1993 年的世界 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 为 10 秒 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 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⑩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 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 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 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⑪去年底,奥蒂曾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 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 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⑤几年来,他们累计检查养护的线路 20 000 多公里,发现伤损 夹板、垫板等设备配件不计其数。每天行走在两股钢轨间,弯腰巡 检、看方向,低头抬头百余次。日月往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
暑严寒,“啄木鸟”们都扎根在工区,义无反顾地坚守着安全信念, 用无畏而坚实的步伐在铁路线上铿锵前行,近万余根轨枕上都留下 了他们的足迹。 ⑥他们虽然长年守着铁路,看着铁轨,但要出门,却只能靠两 条腿。摆在职工们脚下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乘船一个半小时去 坪口;一条是陆路,沿着铁路步行 8 公里,到烟溪。他们的家属最 远的在重庆,离最近的坪口镇也有几十里。所以,守望也成了他们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图示,结合文 本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规范答题]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 (1 分) 更深刻地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 (1 分)突出奥蒂不 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1 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1 分)
分析新闻导语的作用
新闻导语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性导语,抓住事情的核心,直接 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 多是陈述性地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一 类是延缓性导语, 目的是吸引读者看下去, 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 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新闻类阅读答题方法(实例为主)5则范文

新闻类阅读答题方法(实例为主)5则范文第一篇:新闻类阅读答题方法(实例为主)新闻类阅读答题方法(实例指引)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
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辨。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
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
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
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
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
——《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
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
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
”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参考答案】非常贴切。
“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方法小结】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三、探索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例3.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张: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我每拍一部片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一般是剪完或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有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我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我只要尽量客观严格要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众说纷纭该听谁的呢?我相信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听别人说来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评价往往是他人角度。
2018新闻阅读答题技巧

2018新闻阅读答题技巧新闻的文体特点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
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
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6.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8.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1把握新闻结构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
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
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满分的答题模板
语文学科复习并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并不是没有可复习的东西。
虽然语文学科更多的是依靠平时积累,但是必要的答题技巧、常考知识点及命题规律等都是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语文阅读题,更需要注意总结相关答题规律和关键术语。
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新闻文体的特点
1基本特点:
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
“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
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1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2抓记叙要素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