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古代常考战争

合集下载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之历史事件梳理.doc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之历史事件梳理.doc
2018
今天,华图给大家带来《常识判断》有关于历史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有大量细化的知识点,对于广大备考的同学而言,需要大家花更多精力去准确掌握。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有关历史知识的这部分命题思路主要表现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历史事件本身的细节。在此,我们建议各位同学在复习备考的过程当中,对于于历史这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历史事件本身的细节以及准去记忆历史事件前后联系的顺序。
秦末,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7、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
8、刘邦建西汉
公元前207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9、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行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10、七王之乱
汉景帝时期,晁错上书撤藩,引起七王叛乱。
11、汉武盛世
行推恩令、盐铁令,政权、财政权集中于中央;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
1、牧野之战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楚晋之争,晋国退避三舍。
3、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赵魏之战,齐国孙膑围魏救赵,大败魏军。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4、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歼灭魏军的伏击战。
5、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争。赵括纸上谈兵,大败。
6、陈胜吴广起义
历史常识在于点滴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能大家会感到繁琐,但是质变的前提是量变的积累,相信大家通过认真复习备考一定能在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役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役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战役2020-10-12“和平-战争-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道路。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发生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战争的考点十分常见,特别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改变历史发展轨迹的关键战役。

今天,华图教育就通过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些行测考试中常考的改变中国历史的十大战役。

一、涿鹿之战发生于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发生。

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二、牧野之战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进行的决战。

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它终止了殷商王朝将近600年的统治,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其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三、马陵之战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用“减灶示弱”的方法,诱庞涓上钩,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四、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60年,地点位于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

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攻打赵国。

赵国廉颇坚守不出,秦军用离间计散布谣言,赵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换下廉颇。

赵括就是那位著名的“纸上谈兵”将领,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围歼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五、巨鹿之战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40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隋朝到近现代史之前的一些重要战役或斗争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隋朝到近现代史之前的一些重要战役或斗争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隋朝到近现代史之前的一些重要战役或斗争说明:交战双方中写到前面的为:胜利方。

一、瓦岗农民起义1、交战双方:隋朝政府军VS瓦岗军(翟让、李密、单雄信、徐世绩、李密、王伯当)2、时间:隋朝末年3、结果:有胜利,但是最终因李密的出卖而失败4、评价:瓦岗军是三支农民起义军(瓦岗寨起义军、河北起义军、江淮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二、晋阳起兵1、交战双方:李渊VS隋朝政府军2、时间:隋朝末年3、结果: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唐,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4、人物: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三、玄武门之变1、交战双方:秦王(李世民)、秦琼、尉迟恭VS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2、时间:唐朝唐高祖时期3、结果: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人物:(1)门神指的是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一些著名的传统木刻版画产地,也以印制门神版画而闻名:天津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山东潍坊扑灰年画。

(2)李世民:贞观之治、剑术无双、小鸟依人、房谋杜断四、安史之乱1、交战双方:唐朝政府军(郭子仪、李光弼)VS叛军(安禄山、史思明)2、时间:唐朝唐玄宗时期3、结果:平定安史之乱4、人物:(1)唐玄宗:开元盛世(2)郭子仪:醉打金枝五、马嵬驿兵变1、对抗双方:唐朝政府军VS杨国忠、杨贵妃2、时间:唐朝唐玄宗时期3、结果: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4、人物:杨贵妃:贵妃羞花;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五、澶渊之盟1、交战双方:北宋VS辽2、时间:北宋宋真宗时期3、结果:双方互有胜负,最后签订《澶渊之盟》六、郾城大捷1、交战双方:南宋(岳飞)VS金(完颜宗弼)2、时间:南宋宋高宗时期3、结果:岳家军以少胜多,但是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赵构联合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下,最后签订了《绍兴和议》4、人物:(1)岳飞:精忠报国;风波亭;莫须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满江红》)(2)秦桧:东窗事发七、靖难之役1、交战双方:朱棣VS朱允炆2、时间:明朝3、结果:朱棣打败朱允炆夺得天下4、人物: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修建北京故宫;派出郑和七次下西洋;永乐盛世八、雅克萨之战1、交战双方:清朝(康熙)VS俄国2、时间:清朝康熙时期3、结果:清军获胜,清朝派出索额图谈判,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平等的条约)VS 《南京条约》(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公考笔试常识专项-中国古代重要战争

公考笔试常识专项-中国古代重要战争

中国古代重要战争(讲义)先秦时期一、涿鹿之战1.时间:三皇五帝时期2.对手:华夏部落(黄帝、炎帝)VS 东夷部落(蚩尤)3.结果:炎黄胜二、鸣条之战1.时间:夏末2.对手:夏桀 VS 商汤3.结果:商汤胜三、牧野之战1.时间:商末2.对手:周武王 VS 商纣王3.结果:周武王胜四、武庚之乱1.时间:西周2.对手:周公 VS 武庚3.结果:周公胜五、国人暴动1.时间:西周2.对手:周厉王 VS 国人3.结果:厉王被逐、“共和行政”六、长勺之战1.时间:春秋2.对手:鲁国 VS 齐国3.结果:鲁国胜。

七、城濮之战1.时间:春秋2.对手:晋国 VS 楚国3.结果:晋国胜八、桂陵之战1.时间:战国2.对手:齐国(孙膑)VS 魏国(庞涓)3.结果:齐国胜九、马陵之战1.时间:战国2.对手:齐国(孙膑)VS 魏国(庞涓)3.结果:齐国胜十、长平之战1.时间:战国2.对手:秦国(白起)VS 赵国(赵括)3.结果:秦国大胜,坑杀 40 万降卒。

1.(2017-重庆)下列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对应正确的是()。

A.涿鹿之战:草木皆兵B.牧野之战:阵前倒戈C.长勺之战:投鞭断流D.马陵之战:破釜沉舟2.(2017-江苏省考 C 类)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卧薪尝胆——勾践B.退避三舍——晋文公C.完璧归赵——蔺相如D.纸上谈兵——沈括3.(2012-国考)关于这张古代作战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役发生在南北朝时期B.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韩国C.历史上称其为“马陵之战”D.孙膑、白起是交战双方的指挥者秦汉时期一、巨鹿之战1.时间:秦末2.对手:楚军为首的义军(项羽) VS 秦军(章邯)3.结果:义军胜二、垓下之战1.时间:楚汉争雄2.对手:汉军(刘邦)VS 楚军(项羽)3.结果:汉军胜,项羽自杀。

三、白登之围1.时间:西汉2.对手:西汉 VS 匈奴3.结果:匈奴围困汉军七日,议和后撤军。

四、七国之乱1.时间:西汉2.对手:汉景帝、周亚夫 VS 吴王刘濞等3.结果:叛乱被平定。

国考省考常识高频考点——三国

国考省考常识高频考点——三国

一、三国三大战1、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延津县僧固),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 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公元219 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

公元220 年,曹丕代汉称帝。

公元221 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

同年,刘备为夺回荆2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

章武元年(221 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白帝城托孤:《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章武三年(223 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公共基础知识:古代战争与典故

公共基础知识:古代战争与典故

公共基础知识:古代战争与典故在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之中,发生过很多重大的战争,其中战争与典故、时间点以及对战双方分别是谁,是人文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块知识点。

现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代表性的战争与典故的对应。

一、鸣条之战-美人祸国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

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

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

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弄得国空民伤。

夏桀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下令四处搜刮民财,四处用兵抢夺财富。

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奴役,日益失去人心。

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斥责关龙逢道:“大地晃动,但天上的太阳还没有掉下来。

我就是天上的太阳,只要太阳不陨落,我就不会亡!”他见关龙逄又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便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关龙逄。

老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

”夏桀的荒淫暴政,最终激起了臣民的强烈反抗,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夏桀进攻有缗氏,将其击败。

传说有缗氏国君被迫献出琬、琰两名美女求和。

夏桀纳二女,而将妻妹喜抛弃在洛水一带,冷落妹喜。

妹喜因此十分不满,为了实现倾覆夏朝的夙愿,与商国的间谍伊尹串通勾结起来,使商国及时了解夏王朝的统治状况,而后商汤率领众诸侯再鸣条与夏军决战,夏军败退不止,商汤和伊尹为了彻底消灭夏王朝的残余势力,又率军西进,很快就占领了夏都斟鄩。

夏朝的亲贵大臣们都表示愿意臣服于商汤。

商汤安抚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鄩举行了祭天的仪式,向夏朝的臣民们表示他们是按上天的意志来诛伐有罪的桀,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

二、长勺之战-一鼓作气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

鲁人曹刿往见鲁庄公,询问其作战的理由。

鲁庄公以平时用度与臣下分享及祭祀时不滥设祭品为理由,均未被曹刿接纳。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春秋战国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春秋战国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春秋战国【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历史常识:春秋战国》,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每年全国各地的公考类笔试中,历史人文常识题目几乎逢考必出,所以充分备考的话,需要我们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

本篇针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典故和重要战争,整理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争及相关典故。

1.春秋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尊王攘夷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经过改革,富国强兵。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并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齐桓公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2)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发生战争,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未战之前,主动“退避三舍”至城濮,随后晋文公率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3)楚王问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进兵中原,并派人向周王询问九鼎的轻重。

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此举意在表示他有吞周企图。

(4)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被抓到吴国,受尽屈辱。

勾践回国以后,立志报仇,以柴草当作褥子,在吃饭的地方挂一个苦胆,每逢饮食就先尝一下苦味,以防消磨志气。

经过多年积蓄力量,最终打败吴国,并出兵中原,成就霸业。

故事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混战,形成七个主要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将晋公室土地瓜分。

史称“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公元前386年,齐国田和自立为国君。

同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

2018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建军九十周年——军队历史知多少

2018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建军九十周年——军队历史知多少

2018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建军九十周年——军队历史知多少周众所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相关知识,一直是事业单位时政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因此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的知识点,将会是今年各地事业单位考试时政部分考察的热点。

下面就先为大家奉上一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的历史知识。

一、建军节的由来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二、三大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是创建于1927年8月1日的中国工农革命军,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自主掌握的武装军队。

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名叫中国工农红军)密切相关是党领导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中共党人发动的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三、三次会议八七会议。

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古代常考战争
事业单位考试常识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今天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常识是中国古代重要战争汇总,希望考生能够掌握。

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率领其部落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一带)一举灭夏桀建立商朝的战争。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率部在牧野(今河南境内)灭商纣王的战争,最后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高平)同赵括率领的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终赵国战败,秦军攻占长平并坑杀赵军40万。

纸上谈兵的典故说的便是赵括。

邲之战与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两次战争。

前598年,楚围郑3个多月,郑被迫投降。

郑亡对晋是很大威胁,晋派兵救郑,但于前597年在邲(今河南郑州北)之战被楚打得大败。

此后,诸多中国小原依附楚国,楚庄王遂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575年,两国军队在鄢陵(今属河南)再度交锋,晋胜楚败,晋的霸业又告恢复。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截击战,当时魏国强大起来后对外军事扩张,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将领田忌、军事孙膑率兵围攻魏国都城大梁,使魏国将领庞涓撤军返回应战,孙膑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击魏军并擒拿庞涓。

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战法。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

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

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为救宋国,在城濮(今山东甄城)击败楚军的一次作战,开创“兵者,诡道也”“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之先河。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在秦朝末年的大起义中,西楚霸王项羽联合各大诸侯,与秦将章邯、王离所率的四十万秦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

经此一战,秦军主力尽丧,秦王朝名存实亡。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又被称为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战,是汉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阵营为夺取天下而进行的一场长达四年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刘邦在垓下(今安徽宿州境内)一举灭了项羽,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滑铁
卢”。

民间广为流传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垓下之围”等凄美动人的故事皆出于此。

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

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白登之围
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东灭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夺回秦将蒙恬所取“河南地”,对汉朝构成威胁。

高祖七年(前200,此纪年从高祖封为汉王算起),匈奴冒顿单于进围马邑(今山西朔县),高祖亲自统兵往击,被冒顿诱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幸而用计脱险。

此后汉与“和亲”之策,并开放边境关市,在一段时间内双方保持了较为和平的关系。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故称为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绿林军17000击溃新军43万,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夜袭袁绍的粮仓乌巢,并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消灭袁绍主力的一次战争,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另为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杰出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为之后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

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以5万兵力击溃数10万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的典故皆出自于此。

澶州之战
发生于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

此战双方参
战军队多达数十万,结果以订立“澶渊之盟”而结束,从纯军事角度上看是打成了平手。

而在政治角度上,仍然可说是一次成功的战役。

鄱阳湖之战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

1363年,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长平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

此战,为朱元璋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后金以六万兵力大胜明君十万,后金大胜,掌握战略主动权。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古代战争多考察年代排序或者相关成语。

如下题:
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官渡之战昆阳之战马陵之战
B.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C.武昌起义秋收起义南昌起义
D.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
【答案】B。

解析: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昆阳之战发生在王莽新朝,马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故A排序错误;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清末新政开始于1905年,辛亥革命开始于1911年,故B选项排序正确;秋收起义在南昌起义之后,故C选项错误;虽然都在北宋,但庆历新政发生在王安石变法之前,故D错误。

本题答案选B。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