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深度测量系统
EILog测井地面系统概述

数据处理原理
数据传输原理
• 数据传输是eilog测井地面系统中不可 或缺的一环。在数据传输阶段,系统 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 或其他相关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 处理。数据传输原理主要涉及如何设 计和使用通信协议和传输介质,以确 保能够准确、高效地将处理后的数据 传输到目的地。
04
应用场景
地质构造分析
通过对地层、断裂、岩浆岩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
矿产资源调查
矿产资源评价
通过eilog测井地面系统探测矿产资源分布情况,g测井地面系统获取的地质信息,对矿床进行详细勘探和研究,提高矿 床发现概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05
优势与挑战
优势分析
高效性
eilog测井地面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 和设计,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测井任 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灵活性
eilog测井地面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测井需求 和场景,方便用户进行定制和调整。
稳定性
该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下稳定 运行,减少了故障和误差。
数据采集模块是eilog测井地面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采集井下测量的各种数据。
数据采集模块通常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和数据存储器等部分,能够实时获取 井下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将数据转换为可处理的形式。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井下环境的恶劣条件,如高温、高压、腐蚀等,以 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
eilog测井地面系统概述
• 引言 • 系统组成 • 工作原理 • 应用场景 • 优势与挑战 • 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eilog测井地面系统是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工具,其 目的是通过测量地层电阻率、声波速度等参数,评估地下资 源的分布和储量。
马丁代克

(一)马丁代克深度测量系统概述马丁代克深度测量系统是深度系统的一部分。
在测井过程中,深度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对于取得高质量的测井资料至关重要。
测井采集的数据有两类:一类是测井信息;另一类是深度信息。
测井时,测量轮的转动通过深度传动机构带动光栅盘随着电缆的起下而转动,光源灯透过特制的光栅盘使光电脉冲发生器产生光电脉冲。
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数量就反映了测井速度;自深度起算点开始,累计的脉冲多少就记录了测井深度。
马丁代克深度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测井系统的测井记录中,深度值是根据深度编码脉冲的计数确定的。
当井下仪器在井内移动时,电缆的直线运动使深度编码器的圆盘作圆周运动,产生相应的深度脉冲,送到信号采样机板中的深度电路部分。
经过深度校正后的深度脉冲被深度计数器计数为深度信号。
深度系统采集的测井深度数据和测井速度数据是和测井信息一齐记录的,并要由软件的参于才能完成。
深度数据的传送是由数据选择器、反相器和多路开关等来完成。
在控制信号作用下,深度数据与测速数据是利用时分技术同时传送。
深度信息记录是在软件控制下经过逐点采样求值而实现的。
深度信号在数控测井系统中叫深度中断信号。
它的用途除了计算深度外,还用来作为数据采样等控制信号。
因此,深度中断信号被送人计算机后,就可以确定每一个采样点的深度。
四)马丁代克深度测量系统的维护和保养1.使用时先将马丁代克装到盘绳器杆上,固定好螺丝和插头。
卸开从动轮支架前边的螺杆,放进电缆,然后上紧螺杆。
用手抓住主动轮,同时拉动电缆,直到主动轮与电缆之间不发生打滑为合适。
反之,主动轮打滑,就会发生深度误差。
2.每次测井作业结束后,必须取出电缆,用水将马丁代克的泥浆冲洗干净,防止泥浆干涸在里边影响下次作业。
3.马丁代克上的各个黄油嘴,必须经常打黄油以保证其转动灵活。
4.马丁代克上允许电缆通过的通道直径很小,所以在电缆打扭、打结、变形或断丝堆集时无法通过马丁代克。
如果遇到上述情况应在井口对电缆进行处理。
测井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4) 井壁取心。井壁取心作业能按照测井结果准确地从井壁取出岩心,用以 分析地层岩性及含油性,验证解释结果,弥补钻井取心的不足。
一、测井基本概念
岩石物理参 数或井眼工
程参数
合理抽象后的
测
地质和工程实 际问题
物理模型
(物性参数空间分布)
井
主
演
研
正演
究 对
激励源
形成的物理场
(物性参数物理意义)
过程
象
:
测
传感器
井
信
息
原始测井信息
(处理和采集后的
电信号)
介质物性参数 空间分布
一、测井基本概念
岩石物理参 数或井眼工
程参数
激励源
推到出物理场
一、测井基本概念
传感器
物理场的测量都是通过传感器将物理场强转换成电信号进 行测量的。常用传感器有电磁测井中的电极或线圈系,声测 井中的压电晶体换能器,核测井中的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 管组合而成的伽马射线探测器等。 1)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和足够高的灵敏度。
2)有足够的空间或方向分辨能力。 3)有足够的时间分辨能力。 4)响应函数尽量简单。 5)能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度浅
(导电性,电化学)
成像测井系列 (电、声、核磁)
生产测井系列 (产出、注入剖面、工程测井、
产层评价测井、剩余油监测)
射孔取心及特殊工艺系列
深电阻率测井 中电阻率测井 浅电阻率测井
一种电缆测井深度测量校正方法

通过分析马丁代克测量系统误差产生原因,以及由于深度 轮在一周上的磨损具有不均匀性、拆卸复杂且需专业人员与专 业设备等因素,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只考虑以深度轮 的周长作为误差校正依据而通过测量其磨损后的周长来进行误
差校正。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采用精确测量深度轮的周
长来校正因磨损而引起的误差方法。其思路是采用深度轮周长
图 2 光 电 编 码 脉 冲 信 号
整卷电缆而是采用固定电缆,让测深系统沿着固定的一段电缆 做相对运动。同 时 通 过 调 节 张 拉 力 来 模 拟 真 实 电 缆 的 受 力 情
12 深 度 轮 测 量 误 差 因 素 分 析 1.2.1 深 度 轮 磨 损 影 响 因 素
通常深度轮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深度轮与电缆之间的摩 擦而导致深度轮表面出现磨损。如图3所示为深度轮表面磨损 后的情况,通过肉眼就能明显观察到深度轮的磨损痕迹。
化 是 深 度 轮 测 量 误 差 的 主 要 原 因[1011]。 假 设 深 度 轮 磨 损 后 的
实际周长为 犔′0,由式 (1) 可知其测量误差为:
Δ犔=(犔′0 Nhomakorabea-犔0)· 犽 犽0
测量过程中深度轮转动圈数 犖 为:
(2)
犖
=
犽 犽0
(3)
式中,犽 为电缆运 动 过 程 中 光 电 旋 转 编 码 器 输 出 的 总 脉 冲 数,
· 38 ·
计算 机 测 量 与 控 制 .2018.26(1) 犆狅犿狆狌狋犲狉 犕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 牔 犆狅狀狋狉狅犾
测试与故障诊断
文章编号:1671 4598(2018)01 0038 04 DOI:10.16526/j.cnki.11-4762/tp.2018.01.010 中图分类号:TP273.5;TH711 文献标识码:A
测井深度控制

大;
4、控制系统,有硬件和软件控制两种,每一种情况的意义和正确操 作极其关键; 5、张力系统,准确的张力不仅对于施工安全和质量非常重要,而且 对于电缆的拉伸分析以及遇卡后的深度处理起到重要参考; 6、正确的设备安装,包括可能导致电缆在测井过程中出现变化的情 况,这些变化也将直接影响深度的准确性。
测井深度系统构成及影响因素
下入桥塞,形成人工井底5540.68米; 反复洗井和测试,使井内水质合乎标准,完成标准井 准备工作。
测井电缆打标及深度校正方法
标准井内的标准接箍是测井电缆校深和作记号的依据; 本井标准接箍选择原则: 易于识别;间隔均匀。 为了选取标准接箍作了以下扎实有效的工作: —从套管原始深度选取了十个接箍作为标准接箍,深度段为487.37~ 5054.06米,深度间隔约500米; —组织多个测井队伍进行GR和CCL测量,通过分析对不同段的接箍 深度进行了校正; —应用开发研制的光电编码深度系统对每个接箍进行了测量,再次验 证了上述结果,并对套管长度进行了标定,形成新的标准接箍数据; —再次应用新的接箍数据,组织多个不同队伍进行打标和校深,发现 某深度之下依然存在误差,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并经过不同队伍多井 次验证,完全达到规定误差标准。至此,标准接箍深度确定。
深度系统精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测井深度是由电缆和仪器组合作为工具来丈量所经过轨迹的长度,由于 测量过程是采用脉冲编码测量轮来间接完成,因此影响深度精度的因素在于 以下几个方面:
—仪器组合的程序以及测量点的长度必须对应,否则将影响测井信息间的深度 匹配,往往出现深度错位等现象。因此,在仪器入井之前,再次确定组合结构和不 同测量点的“零长”(尤其是改变了仪器的组合方式),确保资料间深度匹配。
测井电缆打标及深度校正方法
国产数控测井系统测井原理与应用

• 井下上传声波波列信号经数控系统声波板卡处理,送入高速AD采集,高速AD把 采集数据直接送计算机;
• 井下上传的PCM编码信号经数控系统PCM解码板解码,变为并行数据送计算机;
六、具体单元组成框图
七、系统技术
• 接口技术
• 分布式处理技术; • 标准总线接口技术; • 所有板卡智能化技术; • 网络技术; • 信号分离和匹配技术;
八、系统软件组成
• 作业生成 • 作业选择 • 刻度 • 测井 • 回放 • 编辑 • 数据格式转换
九、作业生成功能
• 仪器参数输入 • 组合作业生成 • 自动生测井成服务表 • 自动生成测井过程
• 各种采集数据送入计算机后,计算机利用相应的刻度数据和计算公式,把各采集 量换算为相应的工程值,送磁盘记录、显示器显示、打印机打印。
第二章、国产数控系统软件介绍
• 任何数控测井系统都是由硬件和软件组 成,硬件完成对信号的传送、处理和采 集 ,软件则对信号的传送、处理和采集 进行正确控制,软件内的各种计算公式 则把采集量转换为测井解释需要的工程 量,如电阻率、孔隙度、密度值、声波 时差等。
A/D卡。 • 系统电源。 • 两个标准机架(含风扇、导轨、减振器)。 • 深度系统(双轮,双码盘马丁代克)。 • 接线控制/仪器接口单元。 • 模拟源。
第四章、SKD3000数控 测井系统
一、SKD-3000数控正视图
示波器
深度/射孔 取芯单元
显示器
显示器
前置采集机
热敏打印机 工控机 UPS
综合 控制箱 交流高压Fra bibliotek• 一、测后服务功能
PSJ—2型数字测井系统井深的测量与校正

PSJ—2型数字测井系统井深的测量与校正
左效良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11X
【摘要】煤炭勘查的目的层深度,测井解释与钻探判层允许误差为:500米以内钻孔±1米,500米以深钻孔为目的层深度的±2‰。
两者深度相差超出此范围时,必须查明原因。
PSJ—2型数字测井系统的井深测量是由电缆运动带动井深测量轮、测量轮带动光电码盘转动,光电码盘转动产生光电脉冲,井深测量电路记录这些脉冲的个数换算成为井深,测量轮直径的大小与井深测量精度密切相关。
经长时期测井使用后,由于机械磨损导致测量轮直径变小,从而影响到井深测量的准确性,随着测井次数的增加,井深测量误差必然会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测井深度的正确就必须对井深测量进行校正。
【总页数】2页(P375-375)
【关键词】测量轮;井深;测量;校正
【作者】左效良
【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3
【相关文献】
1.PSJ-2型数字测井系统井深的测量与校正 [J], 左效良
2.PSJ-2型数字测井仪三芯测井方法探讨 [J], 唐磊;芮学来;温金玉
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1井0~2000米测井曲线井深自动校正 [J], 曾冲;陈超;余丰;吴云超
4.PSJ-2型测井系统深度误差的校正方法 [J], 刘正银
5.PSJ-2型数字测井仪器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J], 冯仰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CET-1000存储式固井测井介绍

存储式测井的实现
关键技术
时钟系统: 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时钟芯片;地面、井下同时
完成时间记录。
深度测量: 对深度测量的算法和采集记录进行改进优化,提高
了深度测量精度,满足了测井系统对深度测量精度的要 求。
存储式测井的实现
深度匹配: 测后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时深转换,对井下存储数
据再采集,进行地层深度与测量信息的匹配,形成测 井曲线。
深度测量操作界面
西南局-什邡XXX井测试结果
大港-官XXX井测试结果
MCET-1000地面系统附件箱
MCET-1050磁定位短节
MCET-1040压力探头
MCET-1030电池单元
MCET-1020变密度主控单元电路短节
MCET-1020声波探头
MCET-1060缓冲短节
MCET-1000地面系统
高速通讯: 采用成熟的CAN通讯技术,通讯速率快、可靠性高;
同时兼顾传输距离;CAN自带通讯协议,传输速率高达 1Mbps。
测量系统组成
钩载传感器
绞车传感器
泥浆压力传感器
绘图仪
传感器安全接口箱 地面计算机
下井仪
MCET-1000存储式水泥胶结评价测井系统
一、 系统构成:
地面部分: 数据处理面板(含深度测量传感器) 工控机 打印机 UPS电源
四、井下仪器组合顺序:
MCET-1030电池单元 MCET-1050磁定位短节 MCET-1040压力探头 MCET-1020变密度主控单元 MCET-1060缓冲短节
扶正器安装位置:MCET-1040压力探头缩颈处 MCET-1020变密度主控单元声波探头 缩颈处
MCET-1000存储式水泥胶结评价测井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技术 2003 No 4
· 13 ·
四 、上位机主控软件
上位机软件是在 Visual C ++6.0 集成环境下 开发而成 , 该软件包括视频图像采集 、处理 , 温度 、深 度数据采集 、校正 , 图像合成 、存储显示及与下位机 进行串行通信等功能模块 。
上位机得到前置模块上传的深度数据(电缆施 放长度)计数值后对电缆长度 的伸长量进行补 偿 。 在要求不严时忽略电缆受温度影响的伸长 , 而对电 缆长度乘上一固定值进行补偿 , 该值为经验值 , 由人 工给出 。 该值在电缆上提 、下放及静止时均不同 , 需 分别设定 , 在程序中根据电缆施放长度的变化情况 判断其状态选择合适的补偿系数进行补偿 。
图3
图 4 即为采用上述原理消除抖动干扰的电路 图 。 电路中 MC14538 为双精密可重触发单稳态触 发器 。该器件工作时每一个触发器可单独外接一对 电阻 Rx 和电容 Cx , 调节 Rx 和 Cx 的数值可得到两
个不同宽度的单稳脉冲 。 输出 CL K 为计数触发时 钟信号 , U/D 端为光电编码器的方向状态信号 , 用 于判断码盘的旋转方向 。
3.去抖原理 增量式光电码盘无记忆能力 , 并且由于其码盘 精度很高 , 对光电编码器轴系引起的抖动干扰非常 敏感 , 若其输出脉冲的计量方法缺乏有效的抗抖动 干扰能力 , 则检测结果与实值之间将会存在很大误 差 , 且误差值随机变化 , 从而使系统的检测精度大大 低于其应有的固有分辨力 。 分析可知 , 影响计量精度的抖动干扰是由于光 电码盘转动时由于转轴转动不稳引起的 , 主要表现 是透光窗边沿附近发生的小幅度晃动 , 引起干扰脉 冲 。图 3(a)给出了光码器正转时 B 相脉冲信号在 下降沿和上升沿发生抖动的波形 。 图 3(b)给出了 A 相脉冲信号在上升沿和下降沿发生抖动输出的时 序波形 。由图 3 可知 , 抖动干扰信号两个跳变沿时 刻所对应的另一相脉冲信号的电平值总是一致的 , 因此 , 可以利用 D 触发器将两跳变时刻所对应的另 一相脉冲的逻辑电平寄存起来 , 并在计数时刻进行 比较 。若一致则为干扰信号 , 计数器停止计数 ;若不 一致则为正常工作信号 , 计数器进行正常计数 , 从而 消除抖动引起的重复计数现象 , 实现高精度计量 。
计数脉冲所对应的在码盘上的检测距离为两个透光
窗宽度 , 即计量精度仍为编码器的固有分辨力 。
4.深度测量原理
每个输出脉冲所代表的测井电缆的线位移量可
用下式表示 :
d =L / N =2πR/ N
(1)
式中 , L 为传动辊周长 ;R 为传动辊半径 ;N 为 光栅盘的线数 。在此处选用的编码器输出脉冲所代
2.深度数据的采集处理过程 光电编码器的输出去抖后 C LK 作为计数触发 时钟信号脉冲接至单片机的外中断 0 处 , 在中断服 务程序中 , 通过检测光电编码器的方向状态信号 U/ D 端 , 对深度计数寄存器进行加减操作即可 。 该数 据由式(1)换算后得到施放电缆的长度 , 由通信程序 上传至上位机进行电缆长度补偿处理 , 得到实际深 度值 。
[ 2] 朱灿焰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克服抖动干扰的方法 .华东交通大 学学报 , 1997, 14(1):1 -5
[ 3] 林其 伟 , 冯桂 .测井 电 缆的 拉 伸校 正 .江 汉 石油 学 院 学报 , 1994 , 16(增):37 -40
[ 4] 王理等 .电视 测井 中的 图像 处理 问题 .物 探 化探 计算 技术 , 2000 , 22(3):238 -244
图4
假设在图 4 所示电路 A 、B 端输入图 3 所示的
信号 A 、B 。 在该输入信号作用下 , 抖动所引起的时
序脉冲均被抑制掉了 , 只有单方向位移所对应的脉
冲信号才产生计数脉冲输出 , 完全消除了抖动的干
扰 。 此电路中只利用了两相脉冲的四个跳变沿中的
一个(B 相脉冲的上跳沿)产生计数脉冲 , 相领两个
二 、数据采集部分的单片机实现
1.单片机接口电路 前置模块中的单片机完成深度数据的采集 , 同 时向 上 位 机 发 送 测 量 数 据 。 该 部 分 的 硬 件 由 AT89C52 单片机 、看门狗 电路 IM P813L 、RS —232 与 T T L 电平转换电路 ICL232 组成 。 深度测量脉 冲信号经过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送给图 4 所示电路
三 、误差分析与校正
在电缆长度测量过程中排除了轴系回抖对光电 编码器的计数造成的误差后 , 仍然有一些因素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着深度测量的测量精度 。
1.光电编码器传动辊打滑 、磨损引起的误差 测井电缆外层由钢丝铠甲保护 , 当其与光电编 码器传动辊之间摩擦不足时 , 会产生打滑现象 , 使深 度测量产生一次性误差 。 而在长期使用后当光电码 盘传动辊外径磨损时使其周长发生变化 , 每个脉冲 所代表的位移量也发生了变化 , 从而引起深度测量 的积累性误差 。 对于传动辊外径的磨损误差可通过 对设备经常进行校验来减小 。 传动辊的打滑现象则 无法通过校验来完成 , 只能通过减少该情况的发生 来解决 。 对于测量要求严格的系统则可结合测井图 像按下述方案来解决 :由于通常同一口油井的井壁 是用长度已知的特制套管 , 用连接箍连接而成 , 可在 对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计数的同时 , 使用套管的连 接箍的图像对摄像头位置进行定位 , 修正光电编码 器所测量的长度 , 即可达到很高的精度 , 并且此方法 不产生累积误差 。 2.计数误差 可逆计数器对光电编码器输出的脉冲进行计数 时会产生计数误差 , 这种误差通常为 ±1 个计数误差 , 它是不可消除的但不产生积累误差 , 因此计量时可 不考虑 。 3.光栅的累积误差
计量技术 2003 No 4
· 11 ·
测量与设备
此判断出光电编码器的运动方向 。 若为高电平 , 则 认为光电编码器正转 , 计数器加 1 , 若为低电平 , 则 认为光电编码器逆转 , 计数器减 1 。在理想情况下 , 该种方法均能准确给出光电码盘的光栅转过角度的 相对位移值 , 其最大相对误差为一个信号周期所对 应的距离 , 即计量精度为码盘光栅所决定的固有分 辨力 。 本文采用的光电码盘的分 辨力为 1.28m m , 可忽略不计 。
关键词 石油测井 光电编码器 深度测量 误差校正
在井下可见光成像作业中 , 为确定检测部位在 井下的位置 , 须对摄像 机的位置予以 准确的定位 。 定位方法是测量作业时施放的测井电缆长度 , 通过 计算即可得到井下摄 像机所处的位 置 。 我们采用 SBDM32 -1 型测井深度测量器测量电缆长度 , 其内 部为一增量式光电编码器 , 测量时将测井电缆绕在 传动辊上 , 光电编码器的光码盘与传动辊同轴 , 这样 光电编码器的输出脉冲数就对应于测井电缆的线位 移量 。对光电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予以计量就可 得到电缆的长度信息 , 进而得到摄像机在井筒中的 准确 位 置 及 深 度 。 测 量 深 度 分 辨 力 能 够 达 到 1.28mm , 完全满足测井技术要求 。
测量与设备
石油测井深度测量系统
冯林 吴超 吴振宇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实践中心 , 大连 116024)
摘 要 介绍石油测井深度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 、电 路分析 , 详细分析了系统误差 产生的原 因及校正方 法 , 在 Visual C ++6.0 集成环境下开发出上位机主控软 件 , 可对深度 、温度等参数进行显示 、校正 。
高 。 为了判别旋转的方向 ,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 A 、B 两相矩形脉冲输出相位差为 90 度 。如图 2 所示 , 当 A 相相位超前 B 相 90°时 , 表示码盘正转 , 反之码盘 即为反转 。 精确计量 A 、B 两相脉冲信号的输出脉 冲数 , 就可得到编码器所检测的绝对位移量 。
图1
图2
2.光电编码器的计量方法 基本计量方法是使用一组双向可逆计数器 , 根 据 A(B)相脉冲信号上升沿或下降沿时刻所对应的 B(A)相脉冲信号的逻辑电平值进行计数操作 , 并由
测量与设备
由于采用单片机系统 , 该系统的工作频率设置 比较高(11.0592M Hz), 对于光栅的 脉冲计数 非常 准确 , 基本上不存在累积误差 。
4.轴系误差 由于采用了光电码盘轴系误差去抖措施 , 不存 在轴系误差 。 5.电缆变形产生的误差 在实际进行测量时测井电缆在井内受自重 、浮 力 、摩擦力 、压力及温度变化等的影响 , 会导致电缆 拉伸引起测量误差 , 为此必须对该过程予以考虑进 行补偿 , 否则在深度较大时深度的测量将会出现较 大的误差 。可根据电缆所受的负荷(包括电缆自重 、 电缆在井液中的浮力 、仪器重量 、附加摩擦力等)计 算出电缆的弹性变形量加以修正 。
· 12 ·
计量技术 2003 N o 4
进行去抖 , 该电路输出脉冲 CLK 即送给单片机外部 中断 INT O , 同时通过判断 U/ D 端的电平来决定当 前位移的方向 。单片机 AT 89C52 的 RXD 、T XD 通 过 ICL232 与 计 算机 串口 进 行通 讯 , 看门 狗 电路 IMP813L 对单片机程序进行监控 , WDI 为清看门狗 控制端 。
表的线位移量 d =1.28mm 。 测井中计数所能达到
的脉冲个数最大值可由下式求得 :
n =D/ d
(2)
式中 , D 为电缆长度 , d 为每个输出脉冲 代表 的线位移量 。 系统中测井电缆的长度约为 3300m ,
光电编码器的输出脉冲总数最大值
n =D/ d =3300/ 0.00128 =2578125
一 、深度测量原理
1.光电编码器测量原理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将角位移转换成对应数字代 码 , 集传感器和模数转换于一体的数字式测角仪 , 又 称光电码盘 , 可直接用于测量角位移和角速度 , 间接 用于测量直线位移和直线速度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 主要由光源 、编码盘 、接受电路和整型放大电路等单 元组成 , 原理见图 1 。 光电编码器的光源部 分由 3 只红外二极管组 成 , 接收电路中的接收单元由 3 只光电三极管组成 , 与前者一一对应 , 编码盘由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组成 。 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光经过编码盘照射到光电三 极管上 , 当主光栅旋转时 , 形成光闸莫尔条纹 。光电 三极管接收到这些明暗交替的光电信号 , 经放大整 形后 , 输出矩阵脉冲 。 每一输出脉冲代表某一角位 移 , 其分辨力由光电编码器的线数(每周的线数)决 定 , 当周长固定时 , 线数越多其线 位移分辨力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