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心肺复苏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的特点。
为了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建立健全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的识别和救治能力。
2. 规范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3. 加强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全院急救水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包括临床、医技、行政等岗位人员。
四、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心跳、呼吸骤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设立心跳、呼吸骤停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急救措施。
五、预案内容(一)急救流程1. 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评估现场环境,确保安全。
3. 判断患者意识,检查呼吸、心跳。
4. 进行心肺复苏(CPR)。
5. 寻求专业救援,如拨打急救电话、通知上级医生等。
6. 采取进一步急救措施,如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等。
7.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后,根据病情进行后续治疗。
(二)急救措施1. 患者平卧,头后仰,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 检查患者口腔,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患者胸骨下半段,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
4. 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间为1秒,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
5. 观察患者面色、口唇颜色,如有改善,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三)急救设备与药品1. 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包、电除颤仪、氧气瓶、心电监护仪等。
2. 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氯化钾等。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跳、呼吸骤停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2. 开展心肺复苏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预案实施与监督1. 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预案得到有效实施。
急危重症紧急处理预案及程序规定

一、总则为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规范医疗机构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处理流程,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处理工作。
2. 救治小组:由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组成,负责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3. 通讯联络组:负责紧急情况下的通讯联络和信息传递。
4. 物资保障组:负责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四、预案启动1. 接诊评估:接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属于急危重症。
2. 启动预案:如患者符合急危重症标准,立即启动本预案。
3. 报告程序:- 接诊医师立即向救治小组组长报告;- 治疗小组组长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应急领导小组向分管领导报告。
五、紧急处理程序1. 现场评估:救治小组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
2. 紧急救治:-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必要的液体复苏;- 进行心肺复苏(CPR);- 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信息传递:救治小组组长将患者病情及救治措施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
六、后续处理1. 病情稳定: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2. 医疗记录:救治小组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救治措施及效果。
3. 总结评估:应急领导小组对本次紧急处理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七、保障措施1. 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 设备设施: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完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通讯联络:确保通讯设备的畅通,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系相关人员。
八、附则1. 本预案由医疗机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九、详细程序规定1. 接诊评估:- 观察患者神志、皮肤、口唇颜色、肢体温度及生命体征等情况;-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属于急危重症。
危重患者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模板

一、工作流程1. 接诊(1)接到危重患者信息后,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并做好接诊准备。
(2)医护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
(3)将患者平稳转移至救护车或病房,确保患者安全。
2. 病房护理(1)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眼部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3. 抢救配合(1)医生下达抢救医嘱后,护士应迅速执行。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3)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4)抢救过程中,注意记录抢救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
二、应急预案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接到突发事件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3)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4)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5)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协调救援工作。
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心肺复苏应急预案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
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 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药物、心 电监护、电除颤)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
18
与2005主要变化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
.
20
指南推荐变化的理由如下:
危重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紧急呼救﹙寻求协抢
救者﹚→抢救室﹙重症监护室﹚→初步抢救治疗﹙
止血、开通静脉通道、吸氧、心肺复苏、按病种进行
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人交代病情及签危重通知书
→遵医嘱执行相关急救措施→记录﹙各种抢救项目清
﹚→观察病情根据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抢救成
功﹙督促家属结算费用﹚→转留观室或病房→整理现
.
6
场、消毒抢救器械、清点补齐急救药品备用。
2010心肺复苏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7
概述
心肺复苏: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 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 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 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BLS﹚:又称为现场急救,
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
14
以掌跟按压
.
15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
16
危重病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危重病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英文回答: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s a critical procedure used to revive a patient in cardiac arrest or experiencing respiratory failure. It involves a series of steps that aim to restore blood circulation and oxygenation to vital organs. As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I have been trained in the proper protocol for performing CPR o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Let me walk you through the process:1. Assess the situation: Before initiating CPR, it is crucial to assess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ensure personal safety. Check for responsiveness and if thepatient is not responsive, shout for help and activate the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2. Open the airway: Position the patient on their back and tilt their head back to open the airway. This helps tofacilitate breathing and allows for effective ventilation.3. Check for breathing: Look, listen, and feel for breathing. If the patient is not breathing or only gasping, it indicates a need for CPR.4. Begin chest compressions: Place the heel of one hand on the center of the patient's chest, slightly above the lower half of the sternum. Interlock the fingers of your other hand and position them on top of the first hand. Keep your arms straight and use your body weight to compress the chest at a depth of about 2 inches. Perform compressions at a rate of 100-120 compressions per minute.5. Provide rescue breaths: After 30 compressions, give two rescue breaths. Maintain an open airway by tilting the head back and lifting the chin. Pinch the patient's nose shut and create a seal over their mouth with your mouth. Give a breath that lasts about 1 second, watching for chest rise. Repeat this step for a total of two breaths.6. Continue cycles of compressions and breaths:Alternate between 30 compressions and two breaths until help arrives or the patient shows signs of life.7. Use an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If an AED is available, follow the prompts to attach the pads to the patient's chest. The AED will analyze the patient's rhythm and 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delivering a shock if necessary. Resume CPR immediately after delivering the shock.8. Continue CPR until help arrives: Continue performing CPR until advanced medical personnel take over or the patient shows signs of life.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CPR is a physically demanding procedure that requires proper training and practice. Remember to stay calm and focused during the process, as saving a life may depend on your actions.中文回答:心肺复苏(CPR)是一种关键的操作,用于使心脏停跳或呼吸衰竭的患者恢复生命体征。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应急预案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应急预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应急预案(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急救器械和急救车。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抬高15~30,给予氧气吸入。
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血糖、肢体活动,适度降低血压在理想水平.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滴入脱水、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等抢救药物.(三)有呼吸道阻塞者,将下颌向前托起,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呈潮式呼吸等,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时,应协助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做好相应救治工作。
(四)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物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五)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 h内禁食,按医嘱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观察大、小便情况,准确记录出人量.头部置冰块或冰帽,以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六)防止继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
(七)做好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八)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肢体置于功能位,做好皮肤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再出血或血肿扩大。
(九)做好抢救记录。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应急预案(一)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应及时向护士长报告;夜间及节假日向院长报告。
在接到重大急救报告后,除积极组织人力实施救护工作外,立即向院长报告,逐级上报卫生局。
(二)对重大急救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
重大意外伤害急救程序1、院内急救程序(1)伤病员来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护士做好应急处理。
(2)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3)急诊科护士人力不足时,院长调集相关科室护士参加急救工作。
(4)由院长负责组织、协调患者的急救、转科等工作。
(5)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情况时,所在科室或就近科室应就地进行抢救,并迅速通知医护人员前往参加急救或将患者转至急诊科进一步急救,同时报告院里协助组织抢救。
医技科室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预案正文

第一篇:医技科室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预案医技科室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预案为给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加强对发生在检查过程中的急危重症的抢救处理,特制定应急措施如下:1.医技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主要是指各病区、急诊室(含ICU)、门诊等急危重症患者,虽已经处理,病情已得到稳定,但在检查过程中又发生变化者;在接受各种造影所需的对照剂过程中所发生的过敏反应者;或者非急危重症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病情变化者。
2.急危重症患者实行“绿色通道”制度,一律进行先检查,后补记费用的诊疗制度。
3、各病区、急诊室(含ICU)、门诊等急危重症患者,在检查前应对患者是否能接受检查进行评估。
如属危重患者普通劝其暂停检查,如必须检查者应通知其所在科室派医师到场。
4、接受离子型碘对照剂造影,应有临床医生在场陪同,接受碘对照造影的患者,检查前做好碘过敏试验及相关的预防用药。
被检查者或者家属需签署“接受碘对照剂知情允许书”。
5、检查室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受检者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或者过敏反应应即将住手检查,并投入抢救。
6、在场的医生和护士即将处置病人,吸氧、测血压、吸痰,使用必要的急救用药。
同时将身体放平,头侧转,以防呕吐物阻塞吼道。
必要时使用气官插管。
7、医技科室医生应具有初步的抢救技能,一方面配合医生护士急救,另一方面电话通知急诊室或者病区医生协助抢救,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科主任接到通知即将到场,一方面组织协调抢救,一方面向分管领导或者院长汇报。
8、如临床医师尚未到场,此前放射科医护人员应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球囊通气;如果患者心跳住手,应迅速进行体外人工心脏按摩,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赋予急救药品。
9、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患者抢救治疗。
10、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向稳定时,应即将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的应急预案、流程

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的应急预案、流程简介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状况,需要迅速并正确地采取行动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以指导医务人员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的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1. 立即呼叫急救团队:在发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首先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专业急救团队前来协助。
2. 确保呼吸道通畅: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仔细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如果发现呼吸道有任何阻塞或异物,立即清除它们以保证气流畅通。
3.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将双手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央位置,交叉叠放。
- 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次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
- 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 持续进行CPR,直到专业急救团队到达现场。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立即将其使用在患者身上。
根据AED设备的指示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并遵循设备提供的音频指导。
5. 等待专业急救团队: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直到专业急救团队到达现场并接管救治。
处理流程1. 发现心脏骤停2. 立即呼叫急救团队3. 确保呼吸道通畅4. 进行心肺复苏(CPR)5.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6. 等待专业急救团队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时,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避免触碰患者的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
- 如果可能,让其他人员提供协助,并通知医院的急救中心,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 遵循最新的急救指南和培训,以保持技能的更新和专业性。
以上是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的应急预案和流程,务必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处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的机会和患者的生存率。
请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与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讨论和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 (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 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 (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 推荐会既要。
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7、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8、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
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心肺复苏的意义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 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 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 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 即心肺复苏。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 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
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 从 原来的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成 人,儿童和婴儿,但不包括新生儿。
原有步骤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部挤压。
修改后步骤
C.胸部挤压。 A 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 节伸直,以髋关 节为轴,垂直向 下用力,借助上 半身的体重和肩 臂部肌肉的力量 进行按压
与2005主要变化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 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
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 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药物、心 电监护、电除颤)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肺复 苏应急预案
思考题
1、呼吸、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2、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有哪些?
概述:
危重患者的定义:危重患者是指那些病情严重,随 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
其特点:该类患者常患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重 且复杂多变,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的、连 续的病情观察和全面的监护与治疗。对危重患者的 抢救是医疗、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必须做好 全面、充分的准备工作且需要常备不懈,一旦遇有 急危重患者时,能全力以赴、及时进行抢救。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1、建立责任明确的系统组织结构 2、制定抢救方案 3、做好核对工作 4、及时、准确做好各项记录 5、安排护士参加医生组织的查房、会诊、病
例讨论 6、抢救室内抢救器械和药品管理 7、抢救用物的日常维护
抢救设备管理
包括抢救室、抢救床、抢救车、急救器 械的管理。
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
场、消毒抢救器械、清点补齐急救药品备用。
2010心肺复苏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概述
心肺复苏: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 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 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 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BLS﹚:又称为现场急救, 是心肺复苏中的初始急救技术,是指专业或 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救,分为判断技能和 支持﹙干预﹚技术两个方面,在开始CPR的 A、B、C三个步骤,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和胸外心脏按压前,BLS的判断阶段是极其 关键的。
指南推荐变化的理由如下:
–、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据报告所有年 龄心脏骤停者CPR存活率最高均属被目击的室颤(VF) 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这些患者 CPR早期最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二、 “A-B-C”程序中,胸部按压往往被延迟,因为目 击者要开放气道,给予口对口呼吸或应用屏障器具 或其他通气装备。将程序改为C-A-B,则胸部按压 可迅速开始。三、开始先做胸部按压,可以保证有 较多的患者接受CPR救治。即使救助者不愿意或不 能够为患者提供通气,但至少可以完成胸部按压。 四、施救者针对发生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制定复 苏救治程序是合乎情理的。
按压位置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 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 上,两手手指跷起(扣 在一起)离开胸壁。双 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 肩、臂、肘垂直向下按 压。平稳地、有规律地 进行,垂直向下按压, 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 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
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以掌跟按压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按压方法
与2005主要变化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
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 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呼吸、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1、突然面色死灰、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5、皮肤苍白或发绀 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 7、伤口不出血
其中仅凭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两项 即可做出心脏骤停的判断,并立即实施BLS 技术。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
危重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紧急呼救﹙寻求协抢 救者﹚→抢救室﹙重症监护室﹚→初步抢救治疗﹙
止血、开通静脉通道、吸氧、心肺复苏、按病种进行
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人交代病情及签危重通知书 →遵医嘱执行相关急救措施→记录﹙各种抢救项目清 ﹚→观察病情根据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抢救成 功﹙督促家属结算费用﹚→转留观室或病房→整理现
与2005主要变化
3.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 生命支持(ACLS)程序图
2010年AHA(美国心脏学会)的CPR和ECC(心血 管急救)指南最新发生变化是将成人和儿童患 者(不包括新生儿)BLS中“ABC”(气道,呼 吸,胸外按压)的步骤更改“CAB”(胸外按 压,气道,呼吸)。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 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变化需要所有 人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