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政治新编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政治新编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三、教学难点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四、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一、货币的本质(板书)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

(必须经过劳动)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到一只羊呢?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人教版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规划经济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还是在政府管理国家经济事务中,都离不开经济学;无论是在个人的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上网、追星、看球等活动中,都离不开经济学。

因此我们的社会生活实际上就是一种经济生活,是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生活,是公平、竞争、效率、规则、诚信的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必修课程1《经济生活》将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本单元的关键词是“生活”“消费”。

生活必然要消费,消费就是生活。

柴米油盐是消费,住房、汽车、旅游、健身是消费。

物质消费、精神消费都离不开俗称为“钱”的货币,用货币去支付,用信用卡去结算,等等。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了货币的古老而现代、有形而无形的神秘面纱,展示了货币产生、演化、发展的历程。

消费必然是与商品和服务连在一起的,商品和服务都是有价格的,所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价格有高低,买卖有贵贱,价格是多变的。

那么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价格变动的规律是什么?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这就是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所要回答的问题。

消费是多彩的,有的拮据,有的挥洒,反映的是实力� �收入;有的俭朴,有的豪华,有人追求实用,有人追求时尚,有人从众,有人求异,这反映的是一种消费心理��消费观。

这就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里诠释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色调的消费。

为使青少年学生能真心真情、全身心地投入社会改革、发展和进步的实践,更加有质量地生活,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政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政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神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奇 2.货币的职能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金属货币货 3.货币的发展纸币币信用货币:4.外汇与汇率5.正确地对待货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三、基本知识导航1、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使用价值:为什么要交换价值:为什么能交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物品一定具有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联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注①:商品为什么一定要有使用价值?为什么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大自然界的物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注②:为什么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并非劳动产品就有价值,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

注③:商品所有者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吗?商品所有者要实现商品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商品购买者;商品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商品所有者,即商品交换的结果是商品所有者占有了商品的价值,商品购买者占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可见,商品所有者和购买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事物是变化发展的)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1)弄清几对关系:(1)货币和和其他商品: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和一般等价物有别:①产生时间不同;②特征不同;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金银为什么最适合充当货币?(见课本P3)试分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政治学科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1 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课时编号 1课程标准描述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基本职能考试大纲描述商品的含义和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介绍有关商品和货币的一般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消费现象入手,逐步把握商品、货币、价格、等常见的经济知识学情分析学生有基本的经济生活体验,有基础认识,可以引导学生从他熟悉的消费者身份入手,逐步展开本课题。

学习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和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

2、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和服务意识。

重点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难点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可选项)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导通过戒指换教学楼的视频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商品交换行为让学生了解物物交换,进而形成对商品的初步了解。

思教师播放PPT图片学生思考导学案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

议各小组起立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相互帮助,相互质疑,相互提高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学生自信,既展示自己的优秀成果,也能反映相应的问题。

评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点评,既肯定合理,也质疑解析存在的问题。

重点点评货币的职能。

根据时间,拓展货币的其他职能。

深化学生对商品、货币的认识检设置判断题学生思考并回答检测并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堂测设计1、柜台陈列出售的手机2、电信部门提供的宽带服务3、给灾区捐赠的帐篷、食品4、农民种的蔬菜5、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一般等价物6、这款大衣售价1000元。

货币履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7、小明华了6000元买了一部新手机,货币履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 不合格[ ]组长(签字):检查日期:年月日。

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word教案

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word教案

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价格的含义。

○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了解两种结算方式。

○了解信用卡的优点。

○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

○懂得外汇的含义。

○理解汇率的变化。

○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

○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

○联系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

○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神奇的货币 教案

神奇的货币 教案

《神奇的货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表述: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图1.知识目标:●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过程:【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

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

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神奇的货币 教学设计详案

神奇的货币 教学设计详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材分析《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和纸币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难点:纸币。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定的生活感知,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略而不讲,重点放在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可运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初步把握本节主要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高中政治 第1课 神奇的货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1课 神奇的货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政治教案

一、导入新课;P2要了解货币,我们从货币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讲起。

二、讲授新课一、商品想想议议: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2、商品的基本属性(板书)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货币的产生讨论交流:师19世纪的非洲某一集市上的一个实际片断,思考后面的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必然会出现一般等价物。

1、物物交换:用“商品——商品”进行表示(板书)2、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板书)三、货币的本质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如何理解?归纳:货币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贵金属金银具有价值大、体积小、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贵金属金银的材质天然适合作为货币的材料。

思考:请同学们概括货币产生过程?物物交换(等价物)———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产生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板书)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板书)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板书)货币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板书)①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含义(板书)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的表现形式:价格(板书)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板书)2、流通手段(板书)①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的含义(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必修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展示高考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5.货币与财富
6.结算与信用工具
7.外汇与汇率
二、自主学习探究
一、商品
①含义是
②基本属性是
二、货币
①含义是
②本质是
③职能是
三、纸币
①含义是
②职能是
③发行量公式

①信用卡作用
②支票的作用
种类
五、人民币汇率
①升值的利弊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三、展示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某国2011年全社会待售商品总量是5 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是8元,年内1元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

那么该国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如果该国实际发行了16 000亿元纸币,这可能会引起________。

( )
A.8 000 通货膨胀B.8 000 通货紧缩
C.16 000 通货紧缩 D.16 000 通货膨胀
2、惠州的张先生一家计划暑假期间到海南去旅游。

你认为最适合张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A.现金B.现金支票C.转帐支票D.信用卡
3.2011年,家住惠东的小张,看中了万隆新城的一套价格26万元的小户型商品房。

小张首付6万元,然后在10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5万元,在这过程中的2 6万元、6万元和5万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4、2010·江苏高考)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

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5.人民币升值后,手里有美元存款的老百姓在________的情况下可能增加损失A.把美元兑换成欧元B.把美元用于出国旅游
C.把美元用于出国购物D.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