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_商务礼仪_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_商务礼仪_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它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也各有不同。

下面是小编谈一下中西的商务礼仪差异,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西商务礼仪:价值观差异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

它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个人可以弘扬个性,但不能将自我置于国家、集体之上;西方则不然,其主张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

个人是社会的核心,追求个人利益的主观能动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因此,应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实行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它是决定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因素。

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

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

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西方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

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西方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

例如男女之间,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

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在商务谈判中,见面礼是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

让对方认为你很重视这次谈判,也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所在。

尊重他人的文化,是我们在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并且愉快且轻松。

中西商务礼仪:时间观差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中,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

因此,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奉行的则是线形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专业实习报告系(部)名称:外语系学生姓名:邓欣实习名称: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实习时间: 2016年2月1日-2016年3月1日指导教师:孟妍专业班级:英语(商务管理)3班二○一六年三月四日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商务合作日趋紧密。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国人与国外的商务人员在价值观及商务行为礼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在于外国人产生文化交际前,需有良好的文化包容力。

商业礼仪包括了语言、表情、行为、环境、习惯等等,相信没有人愿意因为自己在社交场合上,因为失礼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因此给人们留下不良的印象。

由此可见掌握商务礼仪在商业交往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所以,学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本文在跨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方面,商务语言和商务非语言进行比较,以便更好的了解与进行商务活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价值观;语言差异;行为差异?一、价值观的差异西方的整个社会文化观念中,社会是围绕着个人这个核心,个人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得以实现。

所以,在西方,人们往往将自身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上,信仰的是自由主义及利己主义,自身有追求其物质及精神利益的权利及自由。

然而在中国整个社会文化体系里与西方国家社会十分迥异,社会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人的价值往往都是放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去衡量,否定个人的物质利益及精神享受,“牺牲”、“忘我”等这类词语往往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中国,人们所向往的是伦理道德的社会图景及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个性的弘扬是在确保国家或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被肯定。

由于价值观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因此,价值观差异是商务礼仪存在差异的根本性所在。

商务礼仪是长期以来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不同国家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民族主义等的差异,商务礼仪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方商务交流日益增多。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导致了中西方商务礼仪存在一定差异。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商务礼仪,能够提高商务合作的效果。

以下将对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进行详细分析。

1.会议礼仪在中西方商务会议中,礼貌和态度很重要。

西方会议通常开始和结束前会有握手的仪式,而中国会议则可能会开始和结束前进行鞠躬和问候。

在会议上,西方人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中国人可能会更倾向于进行细致的辩论和协商。

2.礼品交换在商务交往中,礼品交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西方人通常会在特殊场合或者重大的商务成果上送礼,例如,在公司成立周年、合作成功等时候,或者在节假日送礼。

而在中国,送礼更加普遍,无论是生日、结婚还是其他特殊日子,都会给予礼物。

3.商务餐宴餐桌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用餐时候常常会使用刀、叉、勺等餐具,而在中国则偏爱使用筷子。

此外,在西方,面对面交谈时被吃东西的行为会被视为不礼貌,而在中国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4.礼貌称呼商务交往中,称呼也是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西方,人们倾向于直呼对方的姓名,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敬称,例如“先生”、“女士”等。

尤其是在第一次见面时,中国人通常会使用称呼以显示尊敬。

5.交谈方式中西方文化中的交谈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更习惯于直接而开放的交谈方式,在商务交流中很常见。

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在商务交流中常常使用隐喻和比喻。

6.商务礼仪细节在商务交往中的一些小的礼仪细节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礼貌地对待等候服务的人,而中国人可能会显得更加急迫,并试图争取先机。

另外,在商务交往中的礼仪细节上,时间观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人通常十分注重准时,而中国人可能会更加灵活。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商务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商务礼仪,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进行中西方商务交流时,应注意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传统,并相互理解和包容,为商务交流搭建良好的桥梁。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国际商务礼仪是国际商业交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中西方文化差异又是影响国际商务礼仪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扩大,中西方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也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就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礼仪中的表现和影响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交际礼仪在中西方国家,交际礼仪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在商务交往中尤为突出。

在西方国家,人们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通常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开放且直言不讳。

而中国人在商务交往中,更加注重含蓄和委婉,善于使用比喻和暗示,不轻易表露真实想法。

这一差异给商务交际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在交际礼仪方面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

二、商务会谈在商务会谈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西方国家,商务会谈通常注重高效和快速,着重于解决问题和达成协议。

而在中国,商务会谈更加注重关系和情感,常常会在会谈过程中进行一些相互了解和交流。

在商务会谈中,西方人通常更加直接和冷静,而中国人更善于使用委婉和圆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商务餐桌礼仪在中西方国家,商务餐桌礼仪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西方国家,商务餐桌礼仪注重效率和规范,通常不会谈论私人话题,主要聚焦于工作和业务。

而在中国,商务餐桌礼仪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互动,通常会进行一些相互了解和交流。

在餐桌礼仪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如用餐方式、用餐顺序等方面,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和理解。

四、礼品赠送在中西方国家,礼品赠送也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

在西方国家,礼品通常价值不大,常常被视为一种客套和礼貌,不会过多地在意礼品的价值。

而在中国,礼品的价值和含义更加重要,通常会代表着双方的情感和关系,因此需要更加慎重地选择礼品。

在礼品赠送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礼品的选择和意义的传达。

在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也会对谈判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商务谈判通常直截了当,注重结果和效率,讲究实事求是。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对比与分析中西方商务礼仪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哪些相关的比较与分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大家快来看看吧。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交际方式的差异中国以飞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跨国交际日益增多。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

两方文化行征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对交际仪式有一定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1 语言不同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这常常是交际失误产生误解的因素之一。

汉语中打招呼的形式使初来乍列的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比如:中国人爱用“吃过饭了?”这样一些话来打招呼,这一极平淡、俗套的日常问候语体现出了中国老百姓质朴、实在的性格:它没有更多的花言巧语,没有对社会、政治的高谈阔论,它直接指向人们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它体现出了普通百姓之间一直存在的那种真切的、温情的关系,也体现出了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的真诚关怀。

而这种问候语直译过来却是无法被说英语的人接受的。

在英语里的寒暄语常常是评论或预测天气状况,达是由于英国人的地理位置对天气特别敏感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天气永远是一个非个人的话题。

中国人寒喧时可能谈起年龄、工资和婚姻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社会家庭化,“四海之内皆兄弟” 的为人准则,显示对他人的关心。

但若对一个英国人说这些,恐怕他会敏感地认为你要刺探其隐私,容易发生文化冲突,造成误解每一种晤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称谓体系和使用规范中国文化中长幼、上下不同身份的称呼是很讲究的,不注意就会失礼。

它最人的特点是“贬己尊人准则”,对自己,如:小弟、拙文、寒舍、贱内等;对他人、长辈、卜级的称呼要用一定称谓职务、衔,以示尊敬,如:兄台、贵、您、您老,千局长等。

英语中,衔称十姓氏(有时,衔称+教名)称谓形式也是有的,多用于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的称谓,比如Prince Charles(查尔斯亲王)、President Roosevelt(岁斯福总统),Father White(怀特神父)、GeneralPatten(巴将军)等等。

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差异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差异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差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务会议是指带有商业性质的会议形式。

一般包括:新产品推广会、上市公司年会、项目竞标会、行业峰会、答谢宴等等。

会议是做生意的重要一部分,无论是召开还是出席会议的人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商务礼仪。

1 商务会议中见面礼仪的差异1.1 称谓的差异中国人对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年轻人通常对长辈称“叔叔”、“阿姨”、他们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而西方对于亲属称谓相对模糊,而且指称宽泛,对于他们除了区分辈分之外,什么都不那么重要。

例如,一个单词“aunt”,就相当于中国的“阿姨”、“姑姑”、“婶婶”、“舅妈”这4个词。

因为西方人倡导的是人格平等,不必太在意年龄,可以直呼其名,对话时无论辈位多高直接称呼为you。

因此,在英语中亲属称谓根本没有汉语那样多与复杂,使用频率也没有这么高。

在会议人员初次见面时的称谓尤为商务礼仪的展现,作为中方的代表要称外方的代表中的女士为Miss or Mrs.而男士为Mr.其实中国人不必拘泥于西方人的职位,而特别在称呼时一定要叫什么经理什么部长;相反地,中国人则很在乎职位,外方要常将其职位挂在对中方的称谓后面。

只有这样的称谓才会让双方都舒服且合理的接受。

1.2 问候的差异在召开商务会议前的打招呼,主要用以向对方询问安好、表示关切,或者致以敬意。

常用中国人最常用的汉语是说一声:“您好!”。

但是西方人更愿意说“Nice to meet you”。

除此之外,中国人问候的同时习惯于与对方握手,而西方人甚至有时候会热情的拥抱,中方一定要接受这种友好的方式并同样热情的拥抱对方。

有时见面简单的问候之后,人与人之间会有简单的寒暄,即人们在平日问候他人时所讲的一些应酬话。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商务往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就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

而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体现尤为显著。

下面将从交际礼仪、商务谈判、商务宴会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一、交际礼仪在交际礼仪方面,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交际方式在西方社会,人们注重直接、主动的沟通方式,喜欢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喜欢与他人进行开放、坦率的对话交流。

而在中国,人们则注重礼貌、谨慎,善于含蓄表达自己的意见,注重面子和礼貌,通常不愿意直接拒绝他人的提议或要求。

2. 礼貌称呼在西方国家,人们在商务场合一般使用姓名直呼对方,较少使用敬语或尊称,认为直呼姓名更直接、更亲切。

而在中国,人们在商务场合更注重使用尊称或敬语,如“先生”、“女士”等,尤其是与长辈或上级的交往,更要注重称呼的礼貌和尊重。

3. 交际距离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生活,在交往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现;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喜欢靠近交谈,喜欢通过亲近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亲近和和谐,身体接触并不会被看作不礼貌。

二、商务谈判在西方国家,商务谈判注重效率和结果,注重逻辑和理性,喜欢直接陈述自己的诉求和要求,强调双方在谈判中的平等地位。

而在中国,商务谈判更注重人情关系,强调妥协和和谐,善于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通过交际手段化解矛盾。

2. 谈判风格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诉求,喜欢在谈判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喜欢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妥协,善于通过灵活的方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喜欢通过合作来获取共赢的局面。

3. 谈判技巧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逻辑辩证和说服力,善于通过事实和数据来说服对方,喜欢在谈判中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磋商和妥协,善于通过委婉和圆滑的方式来达成共识,喜欢在谈判中展现自己的风度和涵养。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专业实习报告系(部)名称:外语系学生姓名:邓欣实习名称: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实习时间:20XX年2月1日-20XX年3月1日指导教师:专业班级:英语(商务管理)3班二○一六年三月四日1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商务合作日趋紧密。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国人与国外的商务人员在价值观及商务行为礼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在于外国人产生文化交际前,需有良好的文化包容力。

商业礼仪包括了语言、表情、行为、环境、习惯等等,相信没有人愿意因为自己在社交场合上,因为失礼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因此给人们留下不良的印象。

由此可见掌握商务礼仪在商业交往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所以,学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本文在跨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方面,商务语言和商务非语言进行比较,以便更好的了解与进行商务活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价值观;语言差异;行为差异一、价值观的差异西方的整个社会文化观念中,社会是围绕着个人这个核心,个人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得以实现。

所以,在西方,人们往往将自身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上,信仰的是自由主义及利己主义,自身有追求其物质及精神利益的权利及自由。

然而在中国整个社会文化体系里与西方国家社会十分迥异,社会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人的价值往往都是放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去衡量,否定个人的物质利益及精神享受,“牺牲”、“忘我”等这类词语往往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中国,人们所向往的是伦理道德的社会图景及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个性的弘扬是在确保国家或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被肯定。

由于价值观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因此,价值观差异是商务礼仪存在差异的根本性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专 业 实 习 报 告
系(部)名 称: 外语系
学 生 姓 名: 邓欣
实 习 名 称: 浅析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实 习 时 间: 2016年2月1日-2016年3月1日 指 导 教 师: 孟妍
专 业 班 级: 英语(商务管理)3班
二○一六年三月四日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与西方社会商务礼仪差异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商务合作日趋紧密。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国人与国外的商务人员在价值观及商务行为礼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在于外国人产生文化交际前,需有良好的文化包容力。

商业礼仪包括了语言、表情、行为、环境、习惯等等,相信没有人愿意因为自己在社交场合上,因为失礼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因此给人们留下不良的印象。

由此可见掌握商务礼仪在商业交往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所以,学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本文在跨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方面,商务语言和商务非语言进行比较,以便更好的了解与进行商务活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价值观;语言差异;行为差异
一、价值观的差异
西方的整个社会文化观念中,社会是围绕着个人这个核心,个人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得以实现。

所以,在西方,人们往往将自身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上,信仰的是自由主义及利己主义,自身有追求其物质及精神利益的权利及自由。

然而在中国整个社会文化体系里与西方国家社会十分迥异,社会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人的价值往往都是放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去衡量,否定个人的物质利益及精神享受,“牺牲”、“忘我”等这类词语往往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中国,人们所向往的是伦理道德的社会图景及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个性的弘扬是在确保国家或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被肯定。

由于价值观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因此,价值观差异是商务礼仪存在差异的根本性所在。

商务礼仪是长期以来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不同国家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民族主义等的差异,商务礼仪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

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导致中西方商务礼仪千差万别。

就中美两国而言,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价值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第一,中国人的面子观念比西方人要强。

馈赠礼物是商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在中国,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

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而在美国,对于礼品的价值不像我们那么看重,一般认为礼品包含的意义更重要。

于此同时,中国人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别人会怎么看,怎么说,这就导致了中国人重面子,做了不合身份的事是有失脸面的。

而在美国,他们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做事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中国人着重关系(Relationship Focus),美国人着重交易(Deal Focus)。

在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乐于感情投资,投其所好,送点小礼物,或通过宴请对手,在推杯换盏中边吃边谈,为了是建立友好关系,以便建立长远的相互信任;而美国人在商务谈判中喜欢开门见山,他们愿意在第一次会见的时候就能得到口头承诺。

在会谈中,中国人喜欢停下来或者保持沉默,而美国人习惯了集中精力,速战速决。

[1]
二、中国与西方国家商务礼仪行为中商务语言语用差异
2
语用文化是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决定的,在商务交际中,不了解对方文化差异就会造成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这种失误与交际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有关。

例如,中文中的“谢谢”与英语中的“thank you”的不同用法就常常会在中英美商业交际中产生误解:在受到别人的嘉奖之时,“thank you”是英语中最常用的回答,但是在中文中,则会说“过奖”,又或者是“惭愧”之类的话。

如果直接将中文中的回答转换成英文,就会变成“you flatter me”、“I feel ashamed”,这些回答在英语中是不得体的。

[2]
各种文化在商务交流中都会照顾对方的面子,如果是有伤害到对方感情的话,都要避免直说,让对方从含蓄的话语中体会出来,从而降低交际的不愉快。

比如,在东方文化中,对他人的请求如果不能答应,很少直接说“不”,而是要婉言拒绝,所以东方人如果回答“是”、“对”的时候,并不一定变式同时,往往有时候还会表示“可能”等否定的意思。

这些婉拒会使一些西方人感到疑惑,觉得东方人不够真诚。

对于他人的赠予之时,东方人说“不”的时候也不一定表示拒绝的意思,有时只是表示客气。

美国人喜欢直来直去,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也会直接说“不”,很多时候这样都会让东方人感到尴尬,而在墨西哥,直来直去又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甚至是一种背叛。

所以不同文化的“不”包含着不同的文化韵味在其中。

所以在不同文化相互产生火花时,应注意,不同文化词汇的意义不同。

首先,在语言的诸因素中词汇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

尤其在词语的内涵方面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很大。

因此,对于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来说,掌握英语词汇的含义,有利于避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我国,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能幸运降雨的神异动物。

在封建时代,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

然而,在美国,龙(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

在英语中,说一个人有点像dragon是说此人飞扬跋扈令人讨厌。

见面语不同,汉语中有一些见面语是英语中少见的,因此常常引起西方人的误解。

在汉语中可以直呼一个人的名字作为打招呼的一种方式,例,商务人员可以这样相互问候:“李总经理!”对方回答:“王总经理”;但是在英语中不能以称呼代替问候,如果在英语中有人这样打招呼:“Professor Wilson!”。

Wilson教授会以为你有事找他。

[3]敬谦语使用的频率不同,英语中虽然也有谦词,但只是零零星星一些,不像汉语词汇那么丰富。

在中国,对别人的表扬总是自谦。

如“哪里”、“不好”、“还不够”等;而在美国,他们把这种过谦视为自卑,他们在得到别人赞扬时回说“Thank you!”。

例如:中国的王琳遇见了一位美国朋友杰克,杰克夸王琳的衣服漂亮,王琳却说自己的衣服不是很漂亮,也不值多少钱(其实还挺昂贵的)。

当杰克听说衣服便宜,想买一件送给自己的妻子,询问王琳在哪买的时候,王琳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人们习惯了贬低和自己有关的东西,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美国,人们都是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中国与西方国家商务礼仪行为中商务行为差异
行为语言是属于非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包括有人体语、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方面。

在商务交际中,一举手一投足都反映着一个人独特的文化特征。

例如,最常
3
见的见面礼节——握手。

如何握手,在同一文化中,长幼之间、男女之间、上下级之间都有不少讲究,一般礼节是主人、身份高者、妇女、年长者先伸手。

握手方式上,用力过大、软弱无力、用手指尖、用手背握手等等都是不礼貌的,戴手套表示不欢迎或讨厌与对方握手。

美国人一般经过第三者介绍后两人才握手,法国人和意大利人见面时经常相互握手,英国人很少与别人握手,在东欧的一些国家,人们见面不是握手,而是相互拥抱,而在日本,见面时只是相互鞠躬。

又如翘大拇指,这个行为在中国表示赞扬,而在美国和加拿大这个行为表示赞成、满意。

拇指向下翘表示反对或不满,在希腊则是表示“滚”,在英国则是路人用来请求搭车的信号。

[4] 结语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

当今世界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经济碰撞摩擦也日益增多,所以说学习并正确的运用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就一定要掌握商务礼仪的技巧。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要想成功的进行商务交流,就必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和跨文化视角下各国的商务礼仪,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避免产生文化障碍,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李少伟.从文化层面探究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J].商场现代化,2007,(17).
[3]刘英瑞,王晓芬.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行为差异 [J].河北企业,2007(9).
[4]廖文丽,《比喻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