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局部解剖)
颌面部局部解剖

2.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
之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右卵
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3.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
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鼻前
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4.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
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愈合
后瘢痕不明显。
5.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
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
此沟常用以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
下缘为界。
精品课件
5.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 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 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 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6.颧区:上为颧弓上缘, 下为颧骨下缘,前界为上颌骨颧 突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7.颊区:前界为唇区和颏 区,后界为咬肌前缘,上邻眶下 区和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 及外耳道下缘,前为咬肌前缘, 后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 后腹的前缘,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
精品课件
❖ (2)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 颏上点(颏唇沟正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 面下1/3分为三个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 上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颏的高度。男性上 唇约24mm,下唇及颏约50mm,女性少4mm。
❖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 发际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 形成三个夹角,其夹角差小于10°则符合颜面 美的要求。
连时,或颈淋巴组织整块切除涉及“腮腺床”时,
应特别谨慎,避免损伤“腮腺床”的重要血管、神
经。
精品课件
面侧深区
位于腮腺咬肌区前部的深面,也即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的范 围。
(一)境界: 前:上颌骨后面; 后:腮腺深叶; 内:翼外板; 外:下颌支。
头面部局部解剖报告实验目的

头面部局部解剖报告实验目的实验目的:通过对头面部局部解剖,了解头面部的构造、组织和功能,培养头面部的解剖学观察和描述能力,为后续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基础。
实验原理及方法:头面部是人体外形的重要部位之一,主要包括头颅、面部及其相关器官。
头颅是由颅骨、面骨、牙骨和软骨等骨骼构成,面部是头颅的前部,由皮肤、肌肉、皮下组织和其他器官组织构成。
首先,观察头颅的外部形态,了解头部的整体结构。
然后,使用解剖刀和镊子,小心地切开头颅和面部组织,逐层解剖,揭示各种器官和结构。
观察并记录头颅内外部骨骼结构、血管、神经、软组织等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实验器材:解剖刀、镊子、解剖手术台、解剖模型、草图本、标本样本。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整理解剖手术台,确保清洁卫生,对解剖工具进行消毒。
2.外部观察:观察头部的整体外形、形态和大小。
3.颅骨解剖:使用解剖刀轻轻切开头皮,并小心地移除颅骨的外侧部分,揭示颅骨内部结构。
寻找颅骨缝合线、骨组织、突起、凹陷等形态特征。
4.面部解剖:切开面部的皮肤层和皮下组织,观察面骨、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情况。
揭示面部解剖结构的特征,包括眼眶、鼻腔、口腔和颌部骨骼等。
5.器官解剖:将头颅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将器官逐一解剖,包括颅内脑组织、眼球、耳鼻喉等。
6.记录和整理:观察解剖结果,绘制草图,记录解剖结构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在解剖过程中,应始终关注自身安全。
戴好实验手套,避免使用劈刀等锋利工具时发生意外。
2.解剖过程中应小心、轻柔,避免对标本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
3.头部解剖涉及到眼球、内耳与鼻咽部等敏感区域,解剖操作需小心细致。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头面部局部解剖,可以了解头部骨骼结构、面部肌肉的形态与分布,以及与头颅相关的重要器官,如脑组织、眼球、耳鼻喉等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特点。
通过观察解剖结果和记录的数据,可以加深对头面部结构的理解与认识。
实验结论:头面部局部解剖实验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头面部结构、功能和解剖学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局部解剖学]绪论 头面部
![[局部解剖学]绪论 头面部](https://img.taocdn.com/s3/m/5aaab3e29e314332396893f5.png)
与口角中点到耳屏间切迹连线中1/3。
腮腺管乳头
(3) 腮腺淋巴结
(4) 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颈外A、下颌
后V、颞浅AV、耳颞N
横行:上颌AV、面横
Aபைடு நூலகம்、面N主干及分支
由浅入深:面神经分
支、下颌后静脉、颈外 动脉、耳颞神经
1)面神经 facial nerve 在颅外分三段:
第1段:腮腺前段,茎乳孔至腮腺,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 第2段:腮腺内段,位于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的浅面,分颞 面干和颈面干,由干再发出颞、颧、颊、颈、下颌缘支。 第3段:腮腺后段,为穿出腮腺的部分。
缘的外面和内面。两层之间有颞中血 管、脂肪组织。
颞肌:深面有颞深血管、神经。
颞肌及颞深筋膜均十分坚韧, 经颞区开颅可对脑起到保护作用。
骨膜: 与颞肌之间有大量脂肪,称
颞筋膜下疏松结蒂组织。
二、颅底内面
(一)颅前窝 anterior cranial fossa
由额、蝶、筛骨构成,以蝶 骨小翼后缘和颅中窝分界。 有筛板、筛孔。 与鼻腔相通。
孔裂多,易骨折。
(三)颅后窝 inferior cranial fossa
枕骨大孔→脊髓、左右椎A、
副N脊髓根 舌下N管→舌下N 颈V孔→乙状窦续为颈内V 舌咽N、副N、迷走N
内耳门→面N、前庭蜗N
小脑幕 tentorium cerebeli
小脑幕切迹 小脑幕切迹疝:
海马旁回和钩下 移压迫脑干和动眼 神经,出现同侧瞳 孔扩大和瞳孔对光 放射消失,对侧肢 体轻瘫
(一)掌握头部境界分区。了解头部重要体表标 志. (二)掌握面浅部血管的行径分布、面神经的表 情肌支及“危险三角”概念。 (三)掌握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内容;腮腺的位 臵、形态及毗邻关系,腮腺导管的行径;面神经的 分段、腮腺床的概念,穿经腮腺的结构。 (四)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内容,熟悉翼内、 外肌的位臵和作用,翼静脉丛的位臵和交通;上颌 动脉的行程、分支及分布,下颌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掌握面部软组织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 (五)掌握额顶枕区和颞区的结构层次以及头皮 的定义。熟悉颅顶血管、神经的分布规律,颅内外 静脉交通途径;海绵窦的位臵、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颅底内面蝶鞍区的形态结构.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

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
39
❖ 上、下唇系带(frenum of upper and lower lip) 制作义齿,注意避让; 儿童较为宽大,连切牙乳 头;替牙牙合,上颌中切 牙间隙。
❖ 颊系带(buccal frenum) 位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
❖ 浅筋膜 ❖ 疏松炎症易水肿
❖ 肌层
❖ 口轮匝肌 对位缝合
❖ 粘膜下层 ❖ 上下唇动脉环:夹压止血/触及波动
粘液腺:囊肿
❖ 粘膜
❖ 粘液腺开口
46
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 血供
动脉:面动脉 上下唇动脉 静脉:面静脉 ❖ 神经 感觉神经:上、下颌神经的分支 运动神经:面神经
47
淋
巴※
❖ 上唇及下唇外侧 颌下淋巴结
4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分 区
5
(二)面部表面标志
❖ 1 睑裂(palpebral fissure) ❖ 2 睑内侧联合
睑外侧联合 ❖ 3 内眦和外眦 ❖ 4 鼻根、鼻尖和鼻背 ❖ 5 鼻底和鼻孔 ❖ 6 鼻小柱和鼻翼 ❖ 7 鼻面沟(nasofacial sulcus) ❖ 8 唇面沟(labiofacial sulcus) ❖ 9 鼻唇沟(nasolabial sulcus)
❖上 唇
耳前淋巴结或颈深上淋巴结
❖ 下唇中部
颏下淋巴结
❖ 下唇近中线
交叉颌下淋巴结
❖ 下唇外1/3
颏孔
上下唇淋巴回流特点
上唇广泛、下唇中部可交叉
(二)层次及内容
❖ 1、皮肤 ❖ 2、皮下组织
颈阔肌 耳大神经 腮腺导管 ❖ 3、腮腺咬肌筋膜 ❖ 4、腮腺 ❖ 5、腮腺与血管神经关系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2
综上所述,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深 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中耳颞神经向后,翼 外肌上缘有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翼外肌两 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翼外肌下 缘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穿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3
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 面部及口腔的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
颞浅腱膜 耳前腱膜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7
三、腮腺咬肌区
parotideomasseteric region
•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 肌上部的前缘
• 层次及内容
皮肤 皮下组织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8
腮腺咬肌筋膜
• 来源:颈深筋膜浅层 • 解剖特点:
翼内肌后缘 咽旁间隙
向后 咽后间隙
间隙
间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45
• 咬肌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19
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 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 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
腮腺内段:行于腮腺实质内,分上、下两干, 上干粗且向前上行,下干细且沿下颌支后缘向下行。 两干共发9-12条神经,形成五组分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分别于腮腺上、前、下穿出。
• 境界
颞下间隙、翼颌间 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28
上os内t外p前mhqfoae界ut侧侧rhxatiep:ilmol界界atgzneo蝶颧ryry::uregoy骨sabofg蝶下tomp大的eotnahra骨i颌e翼下rdewtt.icoi的部的支prnfabgr和颞too翼的mhonce上下fue突上ettseh颌面saem外部sno骨。dspfo侧和po的stmfhhruat板e颧ea颞phlneniebn下。弓ordofiiorsdin面a。Mbrpeltbyleh。.eeolma-endAattnpeihenanooeatrldreilaandyirnlldti-lofhysbrartaue-ohlytrptneef-zhaotmehyceroetgpeiuouoolotonrpemfawoprtlehafespretturhilpcarefotaaerctrieoconhf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11
2.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腮腺区:耳前淋巴 结、耳大神经;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 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腺体 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 表面直达该肌前缘。
一、颌面部局部解剖
(一)颌面部的浅表结构 1.颌面部的分区 颜面部:指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
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 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 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14
导管口处的粘膜隆起,称为腮腺乳头。开口部位是 导管的最狭窄处,导管穿过颊肌的部分也较狭窄,故易 有结石潴留。腮腺乳头手术时可从腮腺导管口注入1% 亚甲蓝溶液2ml,可使腮腺组织染成蓝色,以便腮腺组 织与面神经及其四周组织颜色相区别;亦可经腮腺导管 口导入塑料管,以便寻找腮腺导管。
15
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1)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根 据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及其与腮 腺的关系,可将面神经分为三段:
第一段: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到进入腮腺前的一段。 位于乳突与外耳道软骨之间,为腮腺浅叶所覆盖,尚未 进入腮腺,故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进行。
第二段(腮腺内段):面神经在腮腺内一再分支的一段。 第三段:面神经5组分支,从腮腺边缘走出,呈扇形 布于面部表情肌的一段。
面部解剖

2020/6/5
❖ 10口裂(oralassure) ❖ 11口角(angle of mouth) ※ ❖ 12唇红 (vermilion) ❖ 13唇红缘 (vermilion border) ❖ 14唇弓 (labial bow) 和人中点 ❖ 15唇峰和唇珠 ❖ 16人中 (philtmm) ❖ 17人中嵴 (philtrum crest) ❖ 18 颏唇沟 (EIlentolabial sulcus) ❖ 19 颏下点 (mentorl)
2020/6/5
四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 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 SMAS:是指连续分布于颅顶和面颈部浅筋 膜深面的一层肌肉腱膜结构。※
❖ 分类: 肌性区 腱膜性区 混合性区
2020/6/5
2020/6/5
2020/6/5
五、面部皮肤支持韧带
2020/6/5
2020/6/5
2020/6/5
五 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 口腔颌面颈部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 间、筋膜与肌肉间、肌肉与骨膜间,以及 骨膜与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
2020/6/5
眶下间隙(infraoreital space) ※
❖ 界限 上:眶下缘 下:上颌骨牙槽突 内:鼻侧缘 外:颧大肌 底:尖牙窝为中心的下颌骨前壁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2020/6/5
面侧深区
❖ 境界 前:上颌骨的后面 后:腮腺深叶 内:翼外板 外:下颌支
面部解剖PPT课件

面部肌肉与骨骼
面部肌肉
包括咀嚼肌、表情肌和眼周肌肉 等,主要负责面部表情和咀嚼运 动。
面部骨骼
包括颅骨、颧骨、上颌骨和下颌 骨等,构成面部的骨架结构。
面部血管与神经
面部血管
面部血管主要负责供应面部皮肤和肌肉的营养,包括动脉和 静脉。
面部神经
面部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包括三叉神经、 面神经等。
鼻腔
鼻腔是外鼻内部的空腔,分为左右两侧 ,每侧鼻腔内有鼻甲、鼻腔顶和鼻腔底 等结构。鼻腔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加湿 和调温空气,同时还有嗅觉功能。
鼻部的骨骼与肌肉
骨骼
鼻部骨骼包括鼻骨、上颌骨和腭骨等,这些骨骼构成了鼻部的骨架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肌肉
鼻部肌肉包括提上唇肌、降下唇肌和鼻孔压缩肌等,这些肌肉可以改变鼻子的形状和位置。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PART 05
面部的表情肌
额肌与眼轮匝肌
额肌
位于前额,通过收缩可以使眉毛上提,产生 “惊讶”的表情。
眼轮匝肌
围绕眼睛的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眼睛闭合 ,产生“眨眼”或“微笑”的表情。
口轮匝肌与上唇方肌
要点一
口轮匝肌
围绕嘴巴的环形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嘴巴闭合或产生各 种嘴部表情。
要点二
上唇方肌
位于口角上方的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嘴角向上翘起,产 生“微笑”的表情。
运动。
口部的血管与神经
总结词
口部的血管主要为唇部和口腔内部的毛细血 管,神经则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等,这些 结构共同作用以实现感觉和运动功能。
详细描述
口部的毛细血管负责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带 走代谢废物。三叉神经则是面部最粗大的神 经,它支配面部、口腔和头顶部的感觉。面 神经则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并传导 味觉和分泌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