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盛如何针灸
针灸口诀 大全

针灸口诀大全针灸口诀大全
一、直刺
1、时肝俞,足阳明,百病无不医。
2、元气逆,行津止,阳气不敢衰。
3、神门俞,有无静,急救肝热归。
4、鱼际俞,腰肌膝,梦多消暑气。
5、温肾俞,可保肺,两腰强健五脏。
6、中府俞,足厥阴,滋血补聪明。
7、太冲俞,可解难,去瘰疬断肝热。
二、手法:
1、羊角抓,提扳排,健脾护咽喉。
2、三阴穴,太阳腕,调经辨阳阴。
3、足温四,手攒叉,调理脏腑之息。
4、五离理,温利内,涩利痰消毒热。
5、排调脉,缓症结,去头痛腰痛膝痛。
6、叉掌动,少府针,跳脉和症消积温。
7、乳状追,双经关,补血津润阳明。
- 1 -。
艾灸应该如何降肝火

艾灸应该如何降肝火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那艾灸怎么治疗肝火旺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艾灸如何治疗肝火旺及其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艾灸降肝火应该按摩的穴位1、行间穴“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
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
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2、太冲穴“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
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
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3、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大敦穴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艾灸后应该注意的1、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
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3、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
道理同上。
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
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4、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
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董氏奇穴·每日一穴【木炎穴】

董氏奇穴·每日一穴【木炎穴】
1.本穴在少阳经,其下部掌面先天卦为巽卦,为阴木,主肝木,可诊断及治疗肝病。
故治肝炎、肝肿大、肝硬化。
本穴名阐释为木炎,顾名思义能治肝火旺之病。
2.本穴名阐释为木炎,穴在荥穴位置,故能清火,清肝火,顾名思义能治肝火旺之病,如口苦,易怒、烦躁之病。
有丹栀逍遥散之意味。
《伤寒论》少阳病之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本穴相当于少阳经荥穴位置,主少阳病,其实所主者系少阳之火病。
3.本穴能疏肝清火,除治上病外,因本穴在少阳经上,治胁痛有效,亦能治失眠。
4.此木炎并非肝炎,治肝炎另有其他效穴。
养肝第一大穴(太冲穴)!每天按一按:排肝毒,消火气!

养肝第一大穴(太冲穴)!每天按一按:排肝毒,消火气!疾病查询:腰痛、腰间盘突出、强身锻炼、背痛、风湿、骨质增生、腿痛、乙肝、肝病、养肝、解酒、胃病、胃疼、便秘、骨质增生、颈椎病、肾虚、减肥、宿便、失眠、高血压、感冒、腹泻、咽炎、补肾食疗、男科、前列腺炎、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期保养、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丰胸、美容、瘦腿、手脚、咳嗽、痔疮、脑出血、血栓、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痘痘、白发、脱发、打呼噜、皮肤病、酸碱食物、湿气、胆结石、痛风、牙痛、口腔溃疡、鼻炎、近视、狐臭、秘方...更多!肝火的形成肝火实火之一种,是指肝亢的病理现象。
由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所致,与情志激动过度也有一定关系。
临床多见目赤、易怒、头痛、胁痛、口苦、吐血、咯血、脉弦数等证。
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规律、心情积郁导致。
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现为一些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等。
中医理论中“火”是外邪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由于外界气候变化,引起人体的“邪气”。
火气大时,会让口干舌燥,口臭、长青春痘、牙龈浮肿疼痛、皮肤瘙痒、便秘、痔疮出血等症状。
养肝第一大穴!每天按一按:排肝毒,消火气!说到肝火,说到生气,就不得不提到太冲这个奇妙的穴位。
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
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吃什么可以泻肝火菊杞茶菊花和枸杞子均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菊花性寒,枸杞温补,正好互补。
中医常用这两种药材为基础配以其他药材组方调治祛肝火,其中组方比较经典的如陈.志谦菊杞茶,配以桑叶等药食同源中药材,无副作用,可做茶泡饮。
海带绿豆汤海带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食物。
这是因为海带性寒,其含有的碘被人体吸收后,促进有害物质、病变物和炎症渗出物的排除,同时海带含有一种叫硫酸多糖,能吸收血管中的胆固醇,并排出体外。
泻胃火针灸内庭操作方法

泻胃火针灸内庭操作方法
泻胃火针灸内庭是一种常用的中医针灸方法,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泻火、调和脾胃等功效。
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患者采取仰卧位,将两手放于腹部,纵向排列。
2. 针灸师取出泻胃火针,进行消毒。
3. 针灸师按照内庭穴的位置,用消毒的针灸针刺入皮肤,方向垂直针尖所指方向,深度为0.5-1.0寸。
4. 刺入过程中,针灸师需感知气息,确保刺中穴位。
5. 将针插入穴位后,稍微旋转针灸针,让气息畅通。
6. 然后,轻轻拔出针灸针,顺时针或逆时针擦拭穴位并轻捏穴位,以促进气血流通。
7. 针灸操作完毕后,患者采取仰卧位休息10-15分钟。
总之,泻胃火针灸内庭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针灸疗法,但操作时需注意卫生和针刺的力度与方向,确保不对患者造成危害。
十全大补针灸的方法

十全大补针灸的方法
十全大补针灸是一种针灸疗法,主要用于调整人体的内脏功能和增强免疫力。
下面是十全大补针灸的具体方法:
1. 针灸穴位:选择十全大补的经络穴位,包括太冲、太溪、阴陵泉、阳陵泉、曲泽、冲门、任脉、胃脉、脾脉、肾脉等。
2. 用络针或针刺法:在上述穴位上进行刺激,可以使用络针(一次性针)或者传统的针刺法。
3. 刺激方法:对于太冲、太溪、阴陵泉、阳陵泉等穴位,可以选择用络针,将针头用力推入,然后抖动或转动让患者感觉到酸痛感。
对于其他穴位,可以用传统的针刺法,将针刺入适当深度,然后进行细微的转动。
4. 操作时间:针灸的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5. 针灸频率:一般每周进行一次针灸疗程,连续进行一段时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
1. 针灸操作应该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确保操作准确和安全。
2. 患者在进行针灸前需要告知针灸师自身的病情、药物过敏史和身体状况,以
便针灸师能够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 针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加强营养和休息,有助于提高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十全大补针灸是一种辅助疗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医学治疗,针对具体疾病的治疗应当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董氏针灸五行穴

董氏针灸五行穴董氏针灸五行穴一、董氏五行穴——下五行1、上三黄(明黄、天黄、其黄简称上三黄)------肝位置:明黄穴:大腿内侧面之正中央处天黄穴:明黄穴直上三寸其黄穴:明黄穴直下三寸注:上三黄以明黄穴为取穴标记主治:肝癌、肝硬化、各种肝炎、肝机能异常、脊椎长软骨压迫神经、椎间盘突出症(特效)、脊椎骨膜炎(骨刺)、中风半身不遂、,血癌(白血球过多)、再生不良性贫血、肝机能不足引起之疲劳、胆汁分泌不足引起之消化不良、胀气、癫痫(特效)、手足舞蹈、昏迷咽语、高低血压。
2、关山天(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三者简称关山天)------心位置:通关穴:大腿正中线膝盖上缘正中直上五寸骨上通山穴:通关穴直上二寸通天穴:通山穴直上二寸双侧共六针,姆次指张开为七寸通关,通山,通天为治疗心脏疾病最重要穴,对于全身血液循环有立即见效之功主治;心脏病、心口痛、心两侧痛、心肌梗塞、头晕、心悸、胃病、脑贫血、心律不整、腿风湿无力、下肢浮肿、膝盖痛、重性胃病及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姙娠呕吐(特效)3、足三重穴(足一重二重三重简称足三重穴)-------脾位置;一重穴:足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二重穴:一重穴直上二寸三重穴:二重穴直上二寸主治:脑(癌)瘤、脑性麻痹、脑膜炎、脑震荡昏迷、甲状腺肿大、扁桃腺炎、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乳瘤、乳房小叶增生、食道癌、舌下腺癌、脾脏肿大、腹膜炎4、驷马穴(驷马上穴,驷马中穴,驷马下穴简称驷马穴)-------肺位置:驷马下穴:膝髌骨外上缘直上七寸五分驷马中穴:驷马下穴直上二寸驷马上穴:驷马中穴直上二寸注:五分手小指宽度主治:肺结核、肋骨痛、肋膜炎、肺弱、肺病、肺癌、肺部纤维化、胸背痛、胸部撞击之内伤、挫伤、哮喘、肺机能不足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颜面神经麻痹、眼角膜炎、牛皮癣、各种皮肤病(特效)、青春痘5、下三皇(天皇穴,人皇穴,地皇穴简称下三皇)-----肾位置:天皇穴:阴陵泉下一寸人皇穴:内踝骨尖直上三寸五分(三阴交直上五分处)地皇穴:人皇穴直上四寸天皇,地皇,人皇三穴合称下三皇.有时将天皇副穴,地皇,人皇三穴亦称下三皇功效更大天皇副穴又称(肾关穴):阴陵泉下二寸五分(天皇穴下一寸半)主治:淋病、阳萎、遗精、滑精、小便出血(血尿)、膀胱炎、肾盂炎、肾萎缩肾功能代谢(洗肾)、腰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痛风、糖尿病、肾亏之腰痛、背痛、眼球歪斜、散光、妇女美容要穴肾关主治:胃酸过多、倒食证(反胃)。
中医针灸可改善肝脏解功能

中医针灸可改善肝脏解功能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和免疫调节等。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如不规律的饮食、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缺乏运动等,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
幸运的是,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改善肝脏解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中医针灸是一种古老的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刺激和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身体功能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是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的器官。
如果肝气不舒畅,就会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引发各种问题。
针灸可以刺激和调节肝脏的能量流动,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改善肝脏解功能。
针灸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灸可以刺激穴位,通过传递信号到脑内产生镇痛作用,缓解肝脏疼痛和不适感。
其次,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肝脏内重要酶类的合成和活性,提高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
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肝脏的免疫调节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针灸治疗肝脏解功能障碍的具体方法有多种。
首先,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针灸师会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例如,对于肝气郁结型的肝病患者,常选用足三里、太冲和膈俞等穴位,以疏肝解郁,调节气血。
对于肝肾阴虚型的肝病患者,常选用肝俞、肾俞和太冲等穴位,以滋养肝肾,调节体液平衡。
其次,针灸治疗还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如中药煎汤和食疗等。
中药煎汤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进一步增强针灸的疗效。
食疗方面,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选择一些具有益肝解毒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山楂和黄耆等,以辅助针灸治疗肝脏解功能障碍。
除了治疗疾病和改善肝脏功能外,针灸还可以作为一种保健方法,帮助人们维持肝脏的健康。
例如,定期进行一些针灸疗程,可以促进肝脏气血流通,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此外,通过针灸可以舒缓身心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而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总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改善肝脏解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火旺盛如何针灸
文章目录*一、肝火旺盛如何针灸*二、肝火旺盛如何养肝*三、肝火旺盛的表现
肝火旺盛如何针灸1、肝火旺盛如何针灸之针灸合谷穴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
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针灸手法:由于这个穴位针灸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2、肝火旺盛如何针灸之针灸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
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针灸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3、肝火旺盛如何针灸之针灸足三里穴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化湿,镇静安神。
4、肝火旺盛如何针灸之针灸三阴交穴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功效:补肝健脾,滋阴通经,益气活血。
5、肝火旺盛如何针灸之针灸大敦穴
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功效:疏通肝经,清肝明目,理气醒脑。
肝火旺盛如何养肝1、均衡营养
夏季养肝,营养师的饮食第一建议就是“均衡”,每天每类食物都要摄取,且要依很好的比例摄取。
5种颜色的蔬果各有优点,比如绿色、红色、黄色蔬果,含有叶黄素;花椰菜、白花菜等十字花科,是抗癌尖兵等等,用餐时可多选择、多替换。
2、调整睡姿
侧身睡是很多人通常采取的睡姿,在仰卧时很容易转为侧卧。
因为肝经在人体两侧,侧卧的时候,不管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
能养肝气。
因为人在侧卧的时候,血自然就归到肝经里去了,“肝主藏血”,血一归到肝经,人体就能安静入睡并且开始一天的造血功能了。
3、适当运动
每天保持适量运动,并根据个人的肝功能的不同情况逐渐控
制运动量。
运动初期,可在不影响身体舒适度的情形下慢跑,以疲劳度控制慢跑时间。
养肝绝非一日之功,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
养肝也是如此。
而且生命贵在运动,多运动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无论什么疾病都可以抵御和防治。
肝火旺盛的表现1、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
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
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
2、肝火不得卧: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
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
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
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渴多饮,胁肋时胀,或小腹季胁引痛,痛连阴器,脉弦数。
3、肝火耳聋耳鸣:见于《医学元要·耳》。
耳聋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鸣善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脉弦者。
因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聋。
4、肝火眩晕:眩晕的一种,见于《证治汇补·眩晕》章。
由于肾水亏少,肝胆相火上炎所致。
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
可见于现代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