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跨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摘要:中西方之间的社交礼仪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了解这差别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本文对比并分析了中西方社交礼仪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使得人们走出交际误区。

一、引言

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得习惯差异很有必要的。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出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族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二、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一)打招呼

汉语和英语在见面语方面有许多差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语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美国人可能会迷茫,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习俗语,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觉的这不是单纯的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句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 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2、汉语中见面打招呼的另一个通常方式是就对方的做得事发问。例如,一个人在扫地,你可以说:“扫地呢?你下班回来的时候,妻子在做饭,你可以说:

“做饭呢?”在英语中被人看作是明知故问,在有的场合甚至会被认为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侵犯。

3、在英语中祝愿性质的见语与比较多,例如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Good day ,Good night都是祝愿性的。而汉语中比较少。北方人早上见面说:“你早!”或者“早!”广东人早上见面说:“早晨!”在功能上他们与Good morning 是相同的,但是严格来说意思是不一样。“早安”“早上好”、“晚安”都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适用范围比较小。Good day则至今还没有很妥帖的译法。

(二)称呼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姓氏前加Mr,Mrs 或Miss。比如:Mr.Smith、Mrs.Smith、Miss.Alice等。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美国人的习惯把Mr、Mrs、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哥”“大嫂”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指虎其名就行了。

(三)恭维与谦虚

无论在我国文化中还是西方文化中,谦虚都是一种美德。妄自尊大的人一般都不受欢迎。西方人在收到恭维是说“谢谢”并不说明他们不谦虚。更何况也不是每个都说“谢谢”。英美人表示谦虚有很多方式,例如,以往在信的末尾写“Your humble servant”.在谈到几个人时,习惯上是把自己放到最后,例如,说“My wife and I”,而不说“I and My wife”,说“my colleagues and I”,而不说“I and my colleagues”。谈到自己的贡献是可能会说“This is what little I can do”,故意把自己的贡献说小一些。而我们表示谦虚的方式与西方不同,程度也不同。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谦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求人们谦虚名称为行为的准则。如说自己的意见是“不成熟的意见”,说自己的画是“习作”等等。由于中西方谦虚方式不同,程度不同,在进行交际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解,例如,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着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Your English is very fluent(你的英语说的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的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美国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又如,再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再养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here、Where(哪里,哪里)”幸亏这位美国人懂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ere”根据英美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一道谢或爽快的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一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上面两位的赞扬、恭维话,英美人的作答是:“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四)道别

来访的客人在结束访问时都要想主人告别,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告别的方式和节奏不同。英美人在向主人告别时往往要先表示几次,最后才站起来。正式的告别比较短暂。例如,英美人会说:“I guess we must be going soon.Our babysitter expects us to be back by ten-thirty.”(我们很快得走啦,我们家保姆希望我们十点半前回家)说完之后,客人并不立即站起来走,而实在聊些家常,过来几分钟以后,再说:“It’s getting late.We must run soon.(天晚了,我们要赶快走了)。在过几分钟,客人站起来说:“We have to say goodbye now.We enjoyed the evening very much.Thanks a lot(我们现在得说再见了。今天晚上过的很愉快。多谢了。)客人向门口走去,主人陪客人走到门口,再说两句客套话就算完成了告别的整个过程。与之相比,中国人的告别过程是前短后长。感觉到是告别的时候了,客人站起来说:“时候不早了,我们要走了。”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