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肝包虫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肝包虫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肝包虫病患者该如何进行日常护理【摘要】肝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具有传染性,是人、兽都会得的寄生虫病。

针对肝包虫病,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者较为多见。

此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呕吐恶心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生活中一旦患上此类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

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及治疗完成后,肝包虫病患者也应当学习一些护理知识,更好地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包虫;寄生虫;护理姻张泽玲(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肝包虫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除了每日洗澡保持身体干净外,饭前便后都要坚持洗手,避免不干净的手直接接触到口、鼻或是食物后,间接将细菌病毒带入身体内。

2.环境护理肝包虫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个人卫生外,环境卫生也很重要,每天都要搞好家中的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严禁喝自来水,要确保饮用水的干净和卫生,可以喝白开水或矿泉水。

3.做好日常防护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肝包虫病患者应当减少与动物的接触,比如猫科类、犬类等动物,尤其是不能接触野生动物。

若必须接触,应当按照防护要求,戴好口罩、眼罩,避免虫卵通过呼吸道、眼睛等进入身体,导致病情久久不愈。

4.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肝包虫病的患者多为农牧民,他们大多缺乏卫生知识,在无防护之下传染了此疾病。

知晓患病后,难免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有些患者面临即将进行的手术治疗还会产生恐惧感。

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详细讲解肝包虫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必要情况下还可以讲解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其放松心情,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治疗。

在治疗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情绪要保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5.饮食护理注意饮食卫生,宜清淡,少食多餐,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饮食结构为主,减少或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饮食。

其中要注意,没有煮熟的食物、生冷的食物、有病的内脏等食物也不能吃。

40例肝包虫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40例肝包虫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所 有 患 者 均顺 利 康复 出 院 , 1 肝 脏 功 能 不 全 、 敏 无 例 过 反应和严重感 染病例 出现 ; 手术第 1~ 进食 及可下床做 2d 轻 微 活 动 , 后 2~4d 除 血 浆 引 流 管 , 腔 引 流 管 4~ 术 拔 囊 7d 除 , 拔 术后平均住院1 。 例合 并胆漏 的病人 引流 1 2d 1 2d
2 结果
32 1 术 后 常 规 护 理 病 人 术 后 回病 房 后 给 予 去 枕 平 卧 .. 6~ , 持 呼吸 道通 畅 , 8h 保 吸氧 2—3升/ i, 行心 电监 mn 进 护, 密切观察 生命体 征 , 注意保 暖, 保持 各 引流管 的通 畅 、 固 定 , 后 6~ 后 改 为 半 卧位 。 术 8h 3 2 2 腹 部 体 征 的观 察 及 处 理 术 后4 内易 发 生 出 血 , .. 8h 需 密 切 观 察 患 者 有无 腹 痛 , 胀 , 体 腹 部 有 无 压 痛 、 跳 腹 查 反 痛 、 紧张等腹膜 刺 激征及 移 动性浊 音 , 肌 观察 患者肢 端温 度, 有无面色苍 白, 口渴 , 搏 、 压下降等 症状 ; 脉 血 观察切 口 敷料 有无 渗血 、 渗液 , 如有 需及时更 换敷料 , 防止皮 肤破损 感染。一般情况下术后 2~ 可 拔除 血浆引 流管 , 4d 术后 1 3d 腔 引流 可 引 出 血 性 液 , 均 每 天 约 10mL 术 后 3 囊 平 5 , 7d 腔 引 流 引 出 约 5 囊 0~10 m 不 等 的 黄 色 液 , 后 可 0 L 7d
第2卷 第6 1 期
航 空 航 天 医 药
21年6 00 月
14 07
4 0例 肝 包 虫 病 人 围手 术 期 的 护 理

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

专科护理查房:肝包虫病内容:简要病史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宣教病肝包虫:本病是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绝大多数因误食犬绦虫卵,在胃,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后,经门静脉至肝脏发育成包虫囊肿。

少数系由泡状棘球绦虫的蚴虫所引起的泡状棘球蚴病。

肝包虫侵犯右叶最多,左叶和左右两叶者均较少。

男女比例:2:1,年龄20——40岁,临床分为两种类型:单房性包虫病和泡性包虫病。

肝包虫主要的并发症是囊肿破裂,其次是继发细菌感染。

如肝顶部巨大包虫可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

肝门部包虫可压迫门静脉和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脾肿大,腹腔积液。

肝左叶包虫压迫影响食欲。

1.简要病史:患者包平娃,男,46岁,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伴恶心无呕吐,,同时发现又上腹包块,大小约6*5厘米,无头痛,无胸闷气短,无头晕头痛,患者随到甘肃省建筑职工医院查腹部彩超示:1、肝矢状部多房囊性包块,考虑肝包虫可能性大。

2、左肾小囊肿。

核磁示:肝实质及腹腔内站位性病态,考虑肝及腹腔包虫病,患者自服中药后症状无缓解,此后患者右上腹包块缓慢增大,患者为求治疗进一步诊治于11日来我科以肝包虫病收位。

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症,于2011年10月20 日在麻下行肝门部巨大包虫内囊摘除术,外囊大部分切除,肝左右叶,肝右叶包虫内囊摘除术,网膜填塞,T管引流术,腹腔引流术,现术后14天。

于11月1日好转出院。

2.术前评估:健康史和相关因素:患者包平娃男,46岁,岷县人,农民,以养牛为生。

患者病程中神清,精神可,饮食及睡眠可,无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腹平坦,腹软,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大约4次/分,行相关检查,离子,肝2,常规等。

其中:总胆红素46.6umol/l,直接胆红素7.9umol/l 间接胆红素38.7umol/l。

于10月12日行B超肝包虫(多发),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

肝包虫病的护理常规

肝包虫病的护理常规

肝包虫病的护理常规【肝包虫知识简介】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畜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

肝包虫病是棘球蚴侵入肝脏所致,占包虫病发病率的70%左右,居首位,其中包括两种:由细粒棘球绦虫所致囊型肝包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所致泡型肝包虫病,临床以囊型肝包虫病多见。

在牧区工作、生活的人和密切牲畜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感染本病。

该病现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外科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评估】1.是否有在高原牧区生活史、是否有与动物〔狗、羊、牛等〕接触史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腹部有无包块,是否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胆绞痛等(3)包虫试验是否为阳性3.对肝包虫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护理常规】1.按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肝包虫的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病人大多数来自牧区且少数民族居多,牧区地处遥远,病人缺少求医问药的经历,且局部少数民族的病人不善汉语交流,所以,沟通时说话速度减慢,或找翻译协助。

在护理病人时,充分尊重病人的民族习惯和个人权利。

多数病人对手术治疗心存疑虑,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引起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明确该病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治愈。

(2)术前10日遵医嘱给予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

(3)肝包虫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易导致病人营养不良,应加强病人营养,对严重贫血的病人可补充新鲜血液。

(4)病人应限制剧烈运动,防止腹压增高,防止包虫囊肿破裂。

囊液具有很强的致敏性,囊肿一旦破裂,会出现过敏反响和继发性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此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轻者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重者立即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5-1mg,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200mg,10%葡萄糖酸钙10ml,盐酸多巴胺10-20mg。

(5)如伴随其它病症应对症处理。

3.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假设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困难及全身荨麻疹时,系包虫囊液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通知医师。

包虫病护理

包虫病护理

* 腹部体征: 包虫破裂后,囊 液迅即溢入腹腔,包虫囊液pH 7.8弱碱性,虽不及消化液对 腹膜的强烈酸性刺激,但病理 性异体蛋白液对腹膜刺激广泛 而明显。临床表现如同血性腹 膜炎的症状与体征。若肝包虫 合并胆瘘,胆汁随囊液溢入腹 腔,则出现舟状腹板样硬,化 学性腹膜炎,近似胃穿孔。
• 抢救方法: (1)麻醉管理: 为预防术中发生过敏性休克, 麻醉后需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成人输入1000mL平衡液,滴注 氟美松10~20㎎,尽管激素不 能阻止过敏性休克,但对预防 或减轻过敏反应程度是有益的。
肝包虫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管理与监测
一、解读医疗临床路径 二、临床护理路径 三、肝包虫的手术治疗方法 四、术前、术后护理 五、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六、包虫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一、解读医疗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肝囊性包虫病 2、无肺部及其他脏器转移 治疗目标 1、入院第一天:术前检查、术前准备 2、入院第二天:术前检查、术前准备;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 3、入院第三天:实施手术 4、术后第一天:病情控制
*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为极短的兴奋期:血 压上升、心率增加、呼吸急促、 全身皮肤苍白、立毛肌收缩、 四肢湿冷,患者常有烦躁、恐 惧、挣扎表现。
• 进入休克抑制期:血压极低或听不 到,脉搏细弱,持续低血压,心排 血量减少,心音遥远、肺动脉压升 高,肺水肿,呼吸变慢、全身皮肤 青紫、意识模糊而消失,甚至继续 恶化而呼吸停止,加重缺氧,心跳 停止。由于过敏性休克发病突然, 病势急剧,迅速恶化,若未及时诊 断,延误抢救时机或抢救措施不到 位,则必招致死亡,或复苏后因脑 组织缺氧过久成为植物人。
(五)肝包虫病合并门静脉高压症
• 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机制 是:(1)肝包虫合并门静脉高 压的病理与一般血吸虫、肝硬 变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有本质 区别,即门静脉本身无器质性 病变,而是由于包虫病程过久, 在肝内占位增长过大,排挤肝 组织移位,压迫肝实质,致使 肝内门静脉受外压扭曲狭窄而 受阻,为本病的特点。

高原地区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高原地区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西藏科技》2018年7期(总第304期)高原地区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尼玛拉姆(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西藏拉萨850000)摘要:目的探讨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对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36例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术前及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结果3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

术后1例患者出现胆瘘,遵医嘱给予抗炎、穿刺引流等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结论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包囊虫病是高原畜牧区常见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疾病,也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常分为泡球蚴和棘球蚴两种,其中以细粒棘球蚴最常见,包囊虫的终末宿主主要是狗,中间宿主是羊、马、猪、人等。

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

高原牧区因生活习惯、吃生肉、家畜接触、缺乏个人卫生等因素,感染率较高。

在人体的常发部位是肝及腹腔,占55-77%[1],该病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从2016年8月首次开展了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

此手术特点为,术后恢复快、不易复发、住院周期短、避免术中囊液破裂而引起种植。

但由于肝脏本身血管丰富、手术风险极大以及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护理的复杂性等因素,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成功施行的36例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

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行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患者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均为藏族,平均年龄43.5岁,平均住院天数7-12天。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IC⁃GR15检测(肝脏储备功能的检测及分析),术前常规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符合肝包囊虫外囊摘除术手术指征。

手术均为全麻,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例并发胆瘘,均无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肝包虫病护理注意事项

肝包虫病护理注意事项

肝包虫病护理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21-05-07T16:02:14.82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4期作者:赵丽辉[导读] 在农牧地区,肝包虫病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病,这是一种人和兽都会得的寄生虫疾病,一般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典型症状,这类疾病对人体健康都很大的危害赵丽辉华西甘孜州人民医院四川康定 626000在农牧地区,肝包虫病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病,这是一种人和兽都会得的寄生虫疾病,一般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典型症状,这类疾病对人体健康都很大的危害,因此,一旦患有此类疾病,要及时就医,同时,还要学习一些护理知识,对治疗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1.肝包虫病护理的注意事项1.1术前护理1.1.1心理护理由于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农民,缺乏卫生知识,加上陌生的环境,就会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有些患者还会考虑手术的安全性,这时护理人员就要给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等,并且可以讲述一些关于现代肝包虫手术治疗成功的典型例子,这样可以使患者放松心态,调整好心理状态,去面对这类疾病,并且积极的去治疗。

1.1.2术前营养由于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困扰,患者一般就比较消瘦,这时,就要对患者的体质进行系统评估,可以在手术前,补充一些肠内营养,这样可以使蛋白质、维生素等得以补充,一般情况下,补充一周营养就可以了。

1.1.3术前准备在做手术前,各项检查必须完善,术前1天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术前6到8个小时要禁止饮食,在做手术的清晨,要把胃管和尿管留置好。

1.2术后护理1.2.1常规护理患者做完手术后,要平卧6到8个小时,不用枕头,要使呼吸道保持畅通,心电图也要持续监护,还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要把保暖工作做好,将各种引流管固定好。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手术后的初期,要控制好输液的速度,不能过于快,以免引发肺水肿。

1.2.2伤口护理用腹带包裹伤口,这样可以使伤口的张力减少,但是,也不能过紧,不要影响正常的呼吸。

肝包虫病的治疗与护理

肝包虫病的治疗与护理

肝包虫病的治疗与护理摘要】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此病属高原牧区常见病,主要通过饲养动物(犬或猫)及牛、羊为媒介传染给人,严重威胁牧区人民健康。

【关键词】肝包虫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206-01肝包虫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病。

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约75%的幼虫被阻留于肝,尤其是右半肝内,少数可随血循环散布到肺(占15%左右)、脑、肾、眼眶等部位。

1.病因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普遍存在于广大牧区,其寄生虫的终宿主为犬、狼、狐等,中间宿主主要为羊。

人因吃被虫卵污染的生肉和生水也可成为中间宿主,且其幼虫可导致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

该病发病进程缓、早期无明显症状而不易发现,出现临床症状时已到晚期。

该病特点:幼年感染,青壮年发病潜伏期约3~5年甚至更长。

治疗方法:手术摘除包囊。

因治疗费用高,甚至一些家庭中几人同时患病而无钱就医,对贫困家庭患者造成健康威胁、社会造成经济损失。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有“虫癌”之称。

2.临床表现患者有多年病史且病程呈渐进性发展。

就诊年龄多为20~40岁。

初期症状不明显,当发现上腹包块时才引起注意;发展至一定阶段上腹部会有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会引起相应症状,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

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产生腹水。

更常见的是病人因各种并发症而就诊,如因过敏反应而皮肤搔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呕吐、腹痛。

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常见症状。

临床表现潜伏期达5~30年且症状不明显,当右上腹出现肿块或在尸检时才被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包虫护理常规
相关知识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并,系指棘球蚴虫的幼虫感染所致。

肝包虫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甚至当囊肿长大后也无明显症状或偶尔发现上腹部肿块引起注意,有时发病过程中常有过敏反应史,皮肤搔痒,荨麻疹等。

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症状。

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地区的地方常见寄生虫病,绝大多数是犬包虫的幼虫进入人体肝脏所致,多见于我国西北和西南牧区。

因为发病缓慢,常常得不到重视和及时治疗,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包虫病损伤人的肝脏、脑和多种脏器,泡性包虫病可随血液在人体内形成继发病变,因此也被称为“虫癌”。

囊性包虫囊可发展到几十斤,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

如囊肿破裂,大量囊液被吸收,可产生过敏反应或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护理问题/关键点
1 包虫囊破裂
2 感染3恐惧 4 营养失调 5 过敏症 6 包虫复发
7腹腔引流管的护理8出血9胆瘘10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生命体征、包块的部位、大小、性质,能及能否活动,有无压痛,黄疸情况;
2、心理/社会/精神状况;
3、家庭支持情况;
4、体重、营养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5、有无过敏史;
6、皮肤完整性和患者躯体活动能力;
7、既往史:是否有疫区生活史及是否接触狗羊等牲畜,既往是否感染肝包虫病;
8、专科疾病早期症状及体征:出现右上腹包括的时间,何时发现肝大及触及肿块,是否有临近器官压迫症状,有无发热、黄疸,以及有无门脉高压所致的出血现象;
9、各种化验及检查结果,如卡松尼试验、肝肾功、电解质,腹部B超、CT等;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包块的部位、大小、性质,能及能否活动,有无压痛;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食欲、进食情况;
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疾病治疗有无恐惧,焦虑;
4、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
4.1局部:肝区胀满感,局部有无腹膜刺激征,疼痛部位与包块部位关系等;
4.2有无邻近器官压迫症状,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呼吸费力、黄疸及脾
肿大、腹水;
4.3有无全身症状:①有无不明原因的持续性低热,抗生素治疗效果如何;②有无病
消瘦、乏力等表现;
4.4肝脏是否呈进行性肿大,质地较硬,表面高低不平,有明显结节或肿块;
4.5 有无包虫破裂的表现
4.5.1包虫囊内容溢入腹腔,引发全腹腔的多发囊肿,出现腹胀或导致肠梗阻,甚至即
刻发生致命性的过敏反应。

4.5.2包虫破溃入胆道,可引起梗阻性黄疸或反复发作的胆管炎;
4.5.3破溃入结肠,包虫囊内容可自直肠排出,或导致包虫囊继发性感染;
4.5.4经横膈,破裂入肺,导致反复肺部感染,可能咳出子囊。

5、实验室检查:卡松尼试验结果,血清酶学检查、血细胞分析、出凝血时间、APTT、肝肾功能、术前免疫等;
6、辅助检查:B超检查、CT和MIR、X线检查;
7、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干预措施
1、心理护理部分病人因包虫复发心理负担较重,再加上再次手术,病人感到恐惧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和最关心的问题,疏导、安慰病人并尽量解释各种治疗、护理知识。

通过各种心理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焦虑和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预防包虫囊破裂的护理
2.1评估包虫囊的大小,部位,以及是否有临近器官压迫症状。

2.2嘱病人卧床休息,床上翻身应动作缓慢,如须床下活动,不宜过于剧烈,活动场
所应安全无异物,以免发生碰撞。

2.3保持大便通畅,积极预防及治疗咳嗽等可增加腹压的疾病。

2.4加强腹部观察:若病人突发腹痛,伴腹膜刺激征,应高度怀疑包虫囊破裂,及时
通知医师,积极配合抢救,做好急症手术的各项准备
2.5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有皮肤荨麻疹,嘱病人严禁挠抓,贴身衣物应以纯棉
为宜,防止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发感染。

3、改善营养状况宜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

合并肝硬化有肝功能损害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必要时可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输血浆或清蛋白等,补充维生素K和凝血因子等,以改善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提高手术耐受力。

4、护肝治疗嘱病人保证充分随眠和休息,禁酒,遵医嘱给予支链氨基酸治疗,避免使用有损肝脏的药物。

5、术前准备需要手术病人,除以上护理措施和常规腹部手术术前准备,必须根据肝切除手术大小备充足的血和血浆,并做好术中物品准备。

术后评估
1、术后回病房当时:手术方式、术中病变切除组织范围,术中出血、输血、麻醉、止痛药物使用情况;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疼痛、血糖;切口敷料、引流情况等。

2、严密监测病人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尿量、肝功能等
3、监测腹部与创口情况,观察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是否通畅,引流颜色、量及性状。

4、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5、心理状况与认知程度
6、活动能力,是否配合术后功能锻炼
7、两肺呼吸音、咳嗽咳痰及痰的性质、量,呼吸功能锻炼情况
8、评估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情况。

9、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分析等
10、辅助检查:腹部平片、腹部B超、CT等
11、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术后干预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48h内应专人护理,动态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常规吸氧3~4天,增加肝脏供氧量,及时检测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和尿量、尿比重的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2、体位与活动
2.1术后返回病房,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可采用半卧位。

2.2术后1~2日应卧床休息,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避免剧烈咳嗽和打喷嚏等,以防
术后肝断面出血。

3、引流液的观察:
3.1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

3.2一般情况下,手术后当日可从肝周引流管引出鲜红色血性液100~300ml,若血性
液增多,应警惕腹腔内出血。

3.3若明确为凝血机制障碍性出血,可遵医嘱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输
新鲜血、纠正低蛋白血症。

3.4若短期内或持续引流较大量的血性液体,或经输血、输液、病人血压、脉搏仍不
稳定时,应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4、饮食:肝包虫术后待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开始进食,少量多餐,逐渐从流食向半流食、正常饮食过度,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为原则。

必要时提供肠内外营养支持,2周内根据肝功能适当补充白蛋白和鲜血浆,提高胶体渗透压和集体抵抗力。

5、预防隔下积液及脓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5.1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每日更换引流袋,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及
量。

若引流量逐日减少,一般在术后3~5日拔除引流管
5.2若已形成膈下脓肿,必要时协助医生行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鼓
励病人多取半坐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5.3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鼓励多饮水。

5.4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应用护理。

6、疼痛护理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疼痛≥4分或难以忍受,联系医生给予镇痛解痉药物,30分钟后观察止痛效果并记录。

7、胆瘘的护理:胆瘘是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早期可有少量胆汁来自肝断面,随着创面愈合可逐渐减少;发生胆瘘后,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观察引流液量和形状,并密切观察有无剧烈腹痛、发热等腹膜炎症状。

8、呼吸道管理
8.1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锻炼。

8.2痰液粘稠者予雾化吸入,根据医嘱用抗生素。

83根据需要协助和指导患者做好翻身和扣背治疗,促进痰液的排出。

8.4氧饱和度异常或自觉气促者给予吸氧,指导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必要时使用呼吸
功能锻炼仪。

9、切口护理
9.1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

9.2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和切口渗液,对有切口感染者,协助做好分泌物培
养,加强换药。

10、导尿管护理
10.1术后带导尿管者,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必要时每天2次会阴护理。

10.2术后一周内无需导尿管夹管,超过一周做好导尿管的夹管锻炼,以了解患者膀胱
感觉的恢复情况。

10.3一般术后次日可以选择拔除导尿管,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膀胱功能恢复情况适当延
后拔管时间。

健康教育
1、包虫的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切断流行环节。

基本措施是在流行区消灭野狗和狼害,控制养狗数量,加强对犬的管理和检疫工作,对病犬应给予治疗或捕杀后深埋,犬粪亦应加强管理。

2、人避免与狗直接接触,尤其是小孩和青少年要定期检查身体,有病尽早确诊,以便早期治疗。

3、要加强肉食检查,发现有包虫病的内脏应深埋一米以下或火焚,绝不可喂狗或乱丢,病畜尸体也应深埋。

4、搞好环境卫生,不能让狗粪污染水源,人畜饮用水应分开使用,随时注意草原净化工作。

5、注意个人卫生,食前洗手,不饮生水,不吃生食。

6、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7、为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建议出院后全休三个月个月,三个月后可恢复正常活动包括上班,但避免过度劳累。

8、后续治疗:阿苯达唑对杀灭成虫及寄生包虫均有一定作用,因此,患者出院后应继续服用阿苯达唑半年至九个月。

9、随访:病人出院后应定期随访,复诊颈部、肺部和甲状腺功能等。

若发现结节、肿块或异常应及时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