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学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极其工 、 极其变 的南宋词教案2苏教版选修1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赏析一】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
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高中语文 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

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人名片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南宋词人、音乐家。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
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
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
以清冷刚健的词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词派,亦称格律词派。
对史达祖、吴文英等人都有影响。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词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二、诗词故事姜夔妙制得佳人(一)姜夔三十多岁时在长沙结识了诗人萧德藻。
萧比他大二十多岁,是当时著名的诗人,非常赏识姜夔的才气,把他看作自己作诗四十年来难得的诗友,而不以老师自居。
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歌。
萧对姜《姑苏怀古》诗“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两句赞不绝口。
萧爱才,不久,就做媒把侄女嫁给了姜夔,成为诗坛一段佳话。
后人写诗云:“应是冰清逢玉润,只因佳句不因媒。
”三、文题背景《扬州慢》是姜夔的自度曲,也是格律词风的代表作,写的是作者在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经过扬州时的所见所感。
此时词人21岁。
南宋时期,金人曾两次侵宋,扬州两度遭掠。
这首词是在扬州第二次被掠十五年后写的。
作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扬州劫后的萧条,抒发了“黍离之悲”。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写词。
最新-高二语文“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苏教版知识精讲 精品

高二语文“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极其工”、“极其变”是清代词学家朱彝尊对南宋词的评价。
其原话为“世人言词,必称北宋。
然词至南宋时极其工,至宋季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突出”。
这是对宋代词的发展很有见地的评价。
“极其工”是指南宋词人对词的内在规律能继续深入探讨,在词体、音律、声韵等方面达到了更高水平。
在这方面成就卓著的首推姜夔,他与北宋周邦彦并称“周姜”。
他精于音律,能自制曲牌,他留下的词谱成为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文献。
“极其变”则指宋词内容、风格的多样化。
南宋时期150年间,内忧外患不断。
关系国家兴亡的政治社会影响反映于词中特别显著,其前期多表现为激于爱国热情的壮怀高唱;其末期则变为忧国伤时的哀感低吟。
多变的时局,动荡的岁月虽然是一种不幸,但也不断丰富了南宋词人创作的内容,引发了他们对时势身世的深切思考,抒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要了解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和李清照、陆游、姜夔等代表词人的艺术风格。
同时通过对宋词意象的梳理、总结,进一步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和作用。
学好这个专题,应多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除了对豪放、婉约两大词派作比较,还可对诗人南渡前后的作品作比较(如李清照、辛弃疾),知人论世,认识社会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在鉴赏诗歌意象时,多使用比较,易于发现作品独具的美学特征,认识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11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高二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极其工 、 极其变 的南宋词(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 教案

第二课时一. 组织教学古代词人的创作是自然、真挚的情感的流露,因此,题材往往来自于生活的周围。
自然界的万物便是他们的题材库。
尤其是能寄托他们的思想性格的自然景物,更是他们常用来言志的题材。
二.鉴赏《卜算子·咏梅》1.学生一齐背《卜算子·咏梅》。
2.学生介绍陆游,教师补充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最著名的大诗人,存诗九千余首 .爱国思想是他诗中的主旋律。
他也是重要的词人。
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
3.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注】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
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
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上片写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境况。
下片通过梅花来写自己的高尚节操。
4. 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明确:寂寞、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
5.概括词中所表现出的梅的品质。
⑴生长处所→“驿外断桥边”(无人护特,更无人欣赏)点明梅花所在的地点。
"驿外"、"断桥"烘托环境的荒凉,与梅花的冰姿玉质是不相适应的。
这样的环境可以使读者联想到作者一生被投闲置散和无所用世。
接句"寂寞开无主",说明梅花被弃置在荒凉冷漠的环境里,既,所以免不了要产生"无主"的寂寞。
这里,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诗人被弃置林下而无所作为。
"已是黄昏独自愁",象征诗人已进入暮年,他的抗金复国的政治主张无人理睬,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更着风和雨",象征着诗人由于爱国获罪并屡遭迫害。
⑵生长环境→"无意苦争春",说明诗人并非有意与投降派争官夺宠,而是因为自己怀有崇高的品质与远大的抱负,所以"一任群芳妒",即不怕投降派的妒恨与打击。
高中语文第11专题《“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鉴赏】 这句词的字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
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但在这个字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 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 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 今朝尚有余醉。
《醉花阴》
这首词是作者早年的作品,也是词人在重阳节时写给丈 夫赵明诚的一首著名的相思之作。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重阳 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而李清照独居 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 无聊之感。
【答案】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
的对比;“ 肥” 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 “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 的对比。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 “绿肥” 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 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四个字也包含了词人不尽的惜 花之意,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上片描摹了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下片写独自 对酒赏菊以及内心的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 分别之后所写,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 际上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1.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首词从字面上看,作 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之痛与相思之苦,但这种情感却无处不 在。请简析这首词的抒情方式。
《如梦令》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 1151),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 婉约派代表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她写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 名字被用来命名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 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 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 擅长、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据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 《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约五 十首左右。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满江红(怒发冲冠)》公开课教案_5

满江红教案一·用屠洪刚的<<精忠报国>>歌曲导入二.学习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诵《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三.作者简介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
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
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
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
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
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
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抒怀。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
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
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
才追复岳飞官职,孝宗时追谥武穆,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
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理宗时改谥忠武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
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
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
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今天我们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四.写作背景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案苏教版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等,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合理的论据。
-其他重要词作
⑤南宋词的修辞手法:
-比喻:运用比喻手法,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拟人:通过拟人手法,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和特征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突出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其他修辞手法:对仗、排比、设问等
⑥南宋词的理解与欣赏:
-分析词作的主题和情感
-欣赏词作的艺术美感和创造力
-理解词作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2.请简述南宋词的兴起背景。
答案:南宋词的兴起背景是宋代文化繁荣,艺术发展,社会变革,文人情怀的抒发,词作为文学形式的发展和演变。
3.请列举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有辛弃疾的豪放派,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婉约派,代表作品有《如梦令》;周邦彦的工整严谨,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的清新自然,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5.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掌握南宋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词的形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等。他们能够在作品中识别和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6.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南宋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学习的动机。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7.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中,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精品教案_11

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过程1、导入:由已学过的陆游的作品导入2、分析题目,深入题意卜算子:词牌名,咏梅: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歌颂梅花的高洁品质3、朗读欣赏4、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
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一生陆游,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
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幼小的陆游便随家人颠沛流离,21岁奉母命休爱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为妻,曾先后几次被朝廷削职罢官。
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
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郁闷,老婆被老娘赶走了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5、学生自由朗读6、文本研读(1)意象感受愁情(2)自由朗读,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的孤独寂寞。
怎样理解“无主”这两个字?“无主”二字,既点出这株梅并非养尊处优的官梅,也非占尽风流的园梅,而是野生之梅,根本没有什么主人对之护持与青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专题导语:南宋一百五十年间,始终与内忧外患关联。
悲愤、抵御外侮、恢复失地是这一朝代的最强心态,也造就了时代文学的主旋律。
词也不例外,李清照的词打上了那个动乱时代特有的印记,而辛弃疾、陆游的词则唱出了南宋词坛的最强音,他们以高亢的歌喉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宣泄壮志难酬的郁愤,词风悲壮直率。
此外,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派词人讲究词法,重视词的艺术技巧,追求“雅正”、“凄美”的风调。
与北宋相比,南宋词人词作的数量都大大增加了,词的风格也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求突破北宋的框架而达到“极其工”、“极其变”的境界。
学习本专题,应重点掌握:1.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词学大家俞平伯说:“五代之词精美,北宋之词大,南宋之词深。
”学习本专题,除了要反复诵读外,一定要抓住“深”字来学习。
要理解词人通过意象寄寓情感的深沉,使用艺术技巧的精深。
如梦令一、词人名片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李格非以散文见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自幼颖悟,博闻强记,少时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诗词酬唱之余,校勘金石书画,收藏颇丰。
徽宗大观元年,因赵明诚父赵挺之狱事,夫妇离京,屏居青州乡里十余年。
宣和三年,赵明诚起知莱州,后改任淄州。
靖康之变,仓皇南渡。
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调任湖州知州,不久病逝。
此后,李清照只身辗转流离于越州、台州、温州、衢州一带,所收藏金石文物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赴杭州,后卜居金华,为赵明诚遗著《金石录》作后序,备述一生哀乐参半。
晚年寓居临安,境况孤苦凄凉。
二、诗词故事李清照的气节在随南宋朝廷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却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叛乱平定后,他被朝廷撤职。
李清照很为之羞愧。
二人逃亡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写了著名的《夏日绝句》。
赵明诚读了,自责不已。
丈夫去世后,她的生活更加艰难。
而当朝宰相秦桧的夫人是李清照二舅的女儿,她的亲表姐。
但李清照从不同她们来往,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
三、文题背景1.名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山东济南市是一座闻名中外的泉城,大大小小有72泉,李清照故居就坐落在大明湖畔、趵突泉边的绿杨深处。
对联中的“漱玉集”,指她的词集《漱玉词》,已失传。
现我们看到的李清照著作,都是后人辑录重编的。
2.本词为表达少女怀春之作,别题为“春晚”。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首小令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和感慨自己青春易逝的感情。
二、悟读,诗情画境这个子夜,青春已如飞鸟般离去;绿肥红瘦的时节,我们的灵魂,在阅读中温习着青春的片羽。
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稚嫩的沧桑,欲说还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或许,易安居士可解我心。
三、品读,鉴赏评析1.“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这首词构思之巧妙,历来为词论家所称道,请就此词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词的意境,写出下列人物对话。
(1)词人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卷帘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人又纠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绿肥红瘦”一句语新意隽,历来被人称颂,说说其中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和韩偓《懒起(节选)》诗,想一想,为什么李词比韩诗更给人以意趣横生之感?懒起(节选)[唐]韩偓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阕“我报路长”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谩”通“漫”,“枉、徒然”之意。
认真揣摩这两句,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截然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分析其具体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文本赏读1.这首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2.(1)“海棠花怎么样了?”(2)“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没动。
”(3)“你再细看看,那花红见少,绿叶见多了吧。
”3.“绿肥红瘦”指的是海棠。
用一“瘦”字,状写雨后海棠由丰茂艳丽而憔悴零落,暗寓青春即将消逝之意,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伤春情绪。
可见,“绿肥红瘦”,炼字奇巧,造境清新。
4.《如梦令》词所表现的心情,与孟浩然《春晓》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略同。
写惜花,乃是写其对美好事物之珍惜。
此词主要以对话形式加以表现,尤显活泼。
全词犹如一独幕剧,环境氛围、人物动作情态、对白问答、心理活动,活脱呈现。
词中运用反衬法,以“卷帘人”对花事之淡漠反衬出抒情主人公惜花情深,又藏问于答,含多层曲折。
和韩诗相比,李词更给人以意趣横生之感。
文本拓展(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用处的感叹。
(2)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①写梦中景象和梦中感叹;②写到了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等;③想像非常丰富;④意境极其开阔。
(写出两点即可)醉花阴一、词人名片国破家亡与个人生活经历的迅速逆转,使李清照的词比较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她青少年时代生活的欢快和爱情相思的情怀,风格清丽秀雅。
其写闺阁之情,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为传统的恋情词吹进一股清新之风。
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
她把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的不幸交织在一起,因而更具深度和力度。
李清照词确实是“别具一家”。
她善于“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张瑞义《贵耳集》),语句从口语提炼而来,明白省净、不求雕饰而富于表现力;音律和谐,富于音乐美;构思精巧细密,意境深邃。
尤其是她以女性的身份写自我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浓厚的女性自觉意识,人称之为“易安体”,说明她在词的创作上有很大的独创性。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著名的词人,也是整个文学史上不让须眉的杰出女作家。
著有《李易安集》十二卷,失传。
今有辑本《漱玉词》。
二、诗词故事夫妻赓和赵明诚在外地时,收到了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重阳》相思词。
先为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赵自叹不如。
三、文题背景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前,各本分别题为“九日”、“重阳”、“重九”等。
内容是逢佳节、思爱人,借词以抒情遣怀。
重阳,为秋季登高游赏的节日。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而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