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菌引起的红干椒病害田间药效试验
辣椒炭疽病菌拮抗菌对辣椒的化感作用及田间试验

辣椒炭疽病菌拮抗菌对辣椒的化感作用及田间试验摘要对筛选的2个拮抗菌进行化感作用和田间试验,发现拮抗菌在某些浓度下,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拮抗菌培养液对辣椒炭疽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稀释50倍后,效果最好,病果减少率分别为63.16%和59.65%,防治效果分别是63.60%和64.26%。
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到的拮抗菌具有一定的防治辣椒炭疽病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辣椒炭疽病;拮抗菌;化感作用;田间试验AllelopathyandFieldTestofAntagonisticActinomycesagainstColletotrichum capsiciDENG Zhao-liYANG QingYI Tu-yong *ZHOU Chao-yang(College of Bio-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28)AbstractThe allelopathy and field test of two antagonistic actinomyces were studied.Allelopathy to pepper showed that filtrated fermentative liquid of antagonistic actinnomyces in certain dilution could enhance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pepper. And their diluted 50 times fermentative liquid counld control Colletotrichum capsici better with diseased fruit deforestation rate at 63.16% and 59.65%,control effect at 63.60% and 64.26%,respectively.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tagonistic actinomyces were potential control agents against Colletotrichum capsici.Key wordColletotrichum capsici;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allelopathy;field test辣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是危害甜椒、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流行蔓延快,危害时间长,发病田块大量落叶和烂果,通常减产20%~50%[1-3]。
红干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红干椒病虫害防治技术红干椒已成为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为使红干椒达到优质、稳产,促进红干椒产业的壮大,县植保植检站加大了对红干椒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2005年6月28日,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对全县红干椒种植基地进行了调查,发现东风镇、道德镇红干椒主产地已经被病菌侵染,发病程度比较严重,受害面积达5000亩,根据7—8月份气候特点,结合红干椒生长情况,预测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红干椒病虫害盛发期。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红干椒主要的病虫害有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疫病、褐斑病、脐腐病等。
红干椒病虫害我们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并且针对不同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红干椒病虫害的防治。
一、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在田间常点片发生,染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病键交界处明显,但不隆起,别于疮痂病。
药剂防治常用的农药有:1、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避免大水浸灌。
2、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可杀得20001000倍液、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病毒病病毒病常见有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症状。
花叶病毒病叶上呈现明显浓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病,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生长缓慢。
药剂防治常用的农药有:1、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长势。
2、注意蚜虫防治,防止病毒传播。
3、病毒A500倍液、病毒必克800—1000倍液等防治,三、疫病初发病时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呈黑褐色,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有白霉,叶片易脱落。
茎部受害,病斑初为水浸状,逐渐发展成为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凋萎,茎基部分杈处常呈黑褐色或黑色。
药剂防治常用的农药有: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在防治时,前期掌握在发病前,喷洒植株茎基和地表,防止初侵染;中期田间喷雾,防止再侵染;田间发现病株后,喷洒与浇灌并举。
通辽地区红干椒主要病害的调查

通辽地区红干椒主要病害的调查
白玉莲;莫德乐吐;林淑英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对通辽市红干椒的病害种类、发病条件、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发病率、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为0.67万hm2,共有14种病害,其中主要病害有7种,并在不同生育时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白玉莲;莫德乐吐;林淑英
【作者单位】通辽市农业科学院,内蒙古,科尔沁,028000;通辽市农业科学院,内蒙古,科尔沁,028000;通辽市农业科学院,内蒙古,科尔沁,0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18
【相关文献】
1.镰刀菌引起的红干椒病害田间药效试验 [J], 边志军
2.红干椒种植的利润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针对开鲁县红干椒种植户的调查分析 [J], 肖颖;孙璐
3.红干椒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J], 赵军;程周超;张晓明;冯建东
4.内蒙古通辽地区优质高产红干椒品种鉴选 [J], 邬春红;贾俊英;杜晓艳;张玉霞;王
静
5.临颍县辣椒大田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 [J], 李小杰;邵欣欣;白静科;李胜利;刘畅;李淑君;郭艳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几种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作者:罗文辉邹佳泉舒成星等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6年第04期摘要: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从辣椒花蕾期开始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10 d,500 g/L咪唑菌酮悬浮剂(SC)15 g/667 m2、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2mL/667 m2和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sc 100~133 g/667 m2,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安全。
关键词: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中图分类号:S4361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08-0093-02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e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影响湖北大冶市辣椒生产的重要病害。
辣椒疫病全生育期均能发生,叶、茎、果、枝均能受害,以开花至结果期发生最为严重。
田间局部发病后,气候适宜时能迅速向周边蔓延,常造成辣椒大面积枯死,重病田块绝收。
为筛选出防治辣椒疫病的高效药剂,掌握防治时期和施药方法,湖北大冶市植保站开展了几种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药剂: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sc(悬浮剂)、500 g,L咪唑菌酮SC、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AS(水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银法利)SC(拜耳作物科学公司),23.4%双炔酰菌胺(瑞凡)SC[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供试辣椒品种为杭椒7号。
1.2试验设计试验设7个药剂处理区,1个清水对照区,随机排列,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8.5m2。
具体处理:450g/L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sc 75g/667 m2、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SC 100 g/667 m2、450扎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SC 133 g/667 m2、500 g/L咪唑菌酮sc 15 g/667 m2,722 g几霜霉威盐酸盐AS 52 mL/667 m2、687.5 g,L氟菌·霜霉威SC75 g/667 m2、23.4%双炔酰菌胺SC40 g,667 m、清水对照。
几种药剂对红椒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9]刘大海,李彦平,李铁刚,等 . 海洋沉积物修复技术进展及发展方 向初探[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S1):150-156.
[10]徐敏,姚瑞华,宋玲玲,等 . 我国城市水体黑臭治理的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9-0062-02
红椒是淮安地区蔬菜种植的重要品种之一,经过近 30多年的发展,“淮安红椒”已成为了中国地理标志商标、 中国驰名商标,深受市场欢迎。其果实色泽鲜艳,果肉 厚,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维生素C的含量尤为丰富。目 前,淮安红椒设施栽培面积超过2万hm2[1],已成为了淮安 高效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随着淮安红椒产业的发展,连 作年限的延长,疫病的发生程度也日趋严重[2],严重影响 到淮安地区红椒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防控红 椒疫病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选种抗病品种、筛选拮抗微生 物、土壤消毒等,对于已经发病的田块效果不是很理想, 一般防效只有50%~60%左右。为此,笔者于2017—2018 年开展了几种药剂对红椒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以明确 不同药剂对红椒疫病的控制效果、适宜浓度、持效期及其 对红椒的安全性等,为防治辣椒疫病提供科学依据。
SC 400倍液;(3)300g/L氟胺·氰霜唑SC 1000倍液;(4) 234g/L双炔酰菌胺SC 1000倍液;(5)470g/L烯酰·唑嘧菌 SC 1000倍液;(6)580g/kg锰锌·甲霜灵WP 500倍液;(7) 清水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3 试验过程 试验选择在淮安市淮安工业园区团结村 大棚红椒田进行,该田块为第6年种植红椒,红椒疫病发 生 较 重 ,面 积 3600m2。 试 验 田 为 壤 土 ,pH6.6,富 含 有 机 质,前茬为豇豆。红椒于2017年6月15日播种穴盘育苗,7 月20日平畦定植,行距55cm,株距35cm,每小区划定面积 为24m2,小区及试验田四周留有保护行。施药时,兑水 600kg/hm2,折合成小区用水、用药量进行单独喷雾。采用 18-CX型电动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完整地喷雾到西瓜叶 片上。本试验共施药3次:第1次为9月10日,第2次为9月 18日,第3次为10月3日。第1次施药时红椒处于挂果初 期,前期连续阴雨,此时红椒病发生初期。3次施药均选 择晴天上午9时左右。 1.4 统计分析 于9月10日施药前调查发病基数,第3次 施药后7d(10月10日)、第3次施药14d(10月17日)和30d (11月3日)各调查1次发病情况。对小区内所有辣椒逐一 调查,记载总株数、病株数,并对病株进行分级。另外,在 整个试验期间观察供试药剂处理后对红椒新叶、幼果、花 等有无不良反应[4]。
辣椒对疫霉抗性的快速鉴定

辣椒对疫霉抗性的快速鉴定赫卫;张慧;王莹【摘要】研究发现叶、茎、茎基部和果实接种4种方法均能用于鉴定辣椒对辣椒疫霉的抗性.叶与茎接种法操作简单,接种部位发病快,可同时检测大量品种,但要求空气湿度大;茎基部接种法模拟田间病害的发生过程,最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但需要菌量大,工作量也大;果实接种法不仅操作简单、接种部位发病快、菌需求量小,而且可同时筛选大量品种,可以通过量化达到有效区分抗病和感病品种的目的,更具有完整保存原有植株的优势.【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8(044)002【总页数】5页(P145-148,176)【关键词】辣椒疫病;抗病性;鉴定【作者】赫卫;张慧;王莹【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15006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15006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15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8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疫病已成为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发病面积大。
病原菌通过孢子囊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侵入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1]。
游动孢子除主要通过雨水或灌溉水在土壤中传播并引起大面积死苗外,还可以通过气流传播。
目前,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控制辣椒疫病的主要手段。
而抗性鉴定常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离体叶片接种[2-3]和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3]。
虽然这两种接种方法均可以区分不同辣椒品种对辣椒疫霉的反应,但是这两种方法却都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比如:离体叶片接种法是依据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比例作为病情分级标准的,由于品种间叶片面积相差较大,因此在接种量一样的情况下,根据病斑面积进行比较就无法反映出品种的抗性,同时离体叶片法不适宜进行量化,因而不好分级,只能进行初步的鉴定;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基本上是模拟田间病害的发生过程,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但是需要培养孢子,尤其是当鉴定的品种数量较多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孢子,工作量大,操作较复杂。
干制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干制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干制辣椒是目前平度市出口创汇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常年出口数量3万~4万t,创汇额5 000万美元。
干制辣椒在平度市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由于环境的恶化,病毒病发生趋势越发严重,单纯靠药剂防治已难以控制病情,而且出现了用药量逐年加大,病毒病逐年加重,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的恶性循环现象,干制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经济效益逐年下降。
如何生产优质的干制辣椒产品,提高干制辣椒的质量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近几年,平度市农业局对干制辣椒病毒病的防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在生产上进行了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试验在平度市干制辣椒老产区张戈庄和郭庄二镇进行。
供试品种为益都红、兖州红、96-2、KH-8、红金龙、韩椒1号、平干椒1号、铁塔。
种子处理药剂为磷酸三钠、高锰酸钾。
1.2 方法1.2.1 品种抗病性试验试验于2007年在干制辣椒生产老产区郭庄镇前河头村进行试验,8个供试品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66.7 m2,以益都红为对照,小区产量为实际产量,对品种间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
1.2.2 药剂浸种防效试验供试品种为益都红,小区面积66.7 m2,不设重复,以清水浸种为对照。
磷酸三钠浸种法:先将种子放于25 ℃温水中浸泡30 min,然后捞出,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15~20 min,取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再放入清水中浸种4~8 h。
高锰酸钾浸种法:将种子放入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 min 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泡4~8 h。
1.2.3 温汤浸种防效试验供试品种为益都红,小区面积66.7 m2,不设重复,以常温水浸种为对照。
处理的具体方法:先将选好的种子在30 ℃的温水中浸泡30 min,然后放于50~60 ℃的温水中浸种15~20 min,期间不断搅拌,然后加冷水降温至25~30 ℃,再浸种4~8 h。
一株辣椒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一株辣椒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蔡长平;黄军;曾艳;毕世宇;黄彬彬;郭照辉;刘清术【摘要】从多年连作重茬的辣椒地采集健康植株,表面消毒后从根系中分离到1株内生拮抗细菌PEB-99,该菌株抗菌谱较广,对辣椒青枯雷尔氏菌、辣椒疫霉菌、辣椒炭疽病菌、辣椒镰刀枯萎病菌都有显著抑制效果,无菌发酵液亦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活性,通过16S rDNA测序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初步认为PEB-99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能产生铁载体、吲哚-3-乙酸(IAA),还具有溶解有机磷的能力,显示了很好的抗病促生长潜力.【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辣椒;土传病害;内生拮抗细菌;菌种鉴定;促生长【作者】蔡长平;黄军;曾艳;毕世宇;黄彬彬;郭照辉;刘清术【作者单位】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辣椒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辣椒产业是湖南省的优势与特色产业之一,年种植面积约13万hm2[1]。
但是,随着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的推广及连作重茬,导致湖南省辣椒土传病害发生逐年严重,其中青枯病和疫病是发生最严重的两种毁灭性土传病害。
青枯病和疫病的病原菌可以在病区土壤中长期存活、难以根治,而且可以危害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2]。
采用化学农药对土壤进行熏蒸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土传病害防治方法[3-4],但是成本高、操作难,对土壤微生态破坏严重,且污染环境。
应用拮抗微生物菌剂对土传病害进行生物防治被认为是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5-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2015年5期植保土肥
镰刀菌引起的红干椒病害田间药效试验
边志军
北票市凉水河农业技术推广站
重茬病害是指因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块长期耕种所带来的病害,包括因连作而导致土壤营养物质不平衡等原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以及因病原菌发生严重而导致的病理性病害。
影响朝阳市红干椒生产的病理性重茬病害主要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红干椒枯萎病和根腐病及由疫霉引起的红干椒疫病。
有数据显示,重茬土壤的镰刀菌数量较轮作土壤显著增加了58.3%,因此,重茬土壤的红干椒枯萎病和根腐病发病率可达到15%~30%,疫病发病率可达到35%左右。
合理制定红干椒重茬病害的防治策略,克服重茬障碍,对保证红干椒丰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试药剂
96%恶霉灵WP、50%多菌灵WP、70%的普克WP、80%代森锰锌WP、50%噻菌灵SC及25%丙环唑EC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x100
防治效果(%)=(空白病株率-药剂病株率)/空白病株率x100
镰刀菌引起的红干椒病害田间药效试验调查表
二、试验结果
由表可以看出,参试药剂的防治效果为38.7%~ 87.2%,其中96%恶霉灵WP+50%多菌灵WP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7.2%。
其他防治效果依次为:
96%恶霉灵WP+25%丙环哇EC防效85.6%
50%多菌灵WP+70%普克WP防效81.2%
50%多菌灵WP+50%噻菌灵SC防效76.9%
96%恶霉灵WP。
防效72.4%
对红干椒病害防治效果的方差分析:在a=0.05水平上。
96%恶霉灵WP+50%多菌灵WP
96%恶霉灵WP+25%丙环哇EC
50%多菌灵WP+70%普克WP
50%多菌灵WP+50%噻菌灵SC
96%恶霉灵WP。
五种混用或单用的药剂防治效果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他所有的药剂处理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三、结论
镰刀菌枯萎病为目前红干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采取单一防治措施往往难以奏效,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上述药剂可作为综合防治措施的一个方面。
建议采用恶霉灵十多菌灵、噻菌
·36·
DOI:10.14070/ki.15-1098.2015.05.027
现代农业2015年5期
灵+多菌灵、多菌灵十普克和丙环唑十恶霉灵作为土壤消毒剂使用,600~800倍浓度在红干椒种植时结合定根水灌根.可抑制土壤中的红干椒镰刀菌繁殖,减少菌源,推迟或减轻红干椒发病。
在红干椒生长过程中.还可采用多菌灵+普克、丙环唑十普克与喷施宝等叶面肥配合喷施使用,以增强红干椒对病害的抗性。
综合考虑施药成本等因素,推荐使用浓度以800倍液为宜,施药方法以灌根为宜。
在红干椒生产中,采取混用或轮换使用以上杀菌剂的防治策略,可有效地控制和防治由镰刀菌引起的红干椒枯萎病和根腐病的扩展和危害,使农民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植保土肥
浅谈红干椒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李昊泽
北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通过对红干椒生产中需肥规律的研究,找出红干椒的最佳施肥方案。
[关键词]红干椒需肥规律施肥
一、红干椒各生育阶段需肥比例
红干椒在各个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数量也有所不同。
一是从出苗到现蕾,由于植株很小,干物质积累较慢,因而需要的养分也少,约占吸收总量的5%;二是从现蕾到初花期,植株生长加快,营养体迅速扩大,干物质积累量也逐渐增加,对养分的吸收量也增多,约占吸收总量的11%;三是从初花至盛花结果是红干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时期,也是吸收养分和氮素最多的时期,约占吸收总量的34%;四是盛花至成熟期,植株的营养生长较弱,这时对磷、钾的需要量最多,约占吸收总量的50%。
二、红干椒是比较喜肥的作物
红干椒对磷肥较敏感,在生长初期缺磷或磷不足,幼苗发育差或不发育,花芽形成迟缓。
因此在苗期合理使用足够的磷,配比合理的氮肥,是保证红干椒产量的关键。
钾是一种过量吸收的营养元素,准确用量难度很大,如果从叶重上看,钾和氮的水平大体相同,在定植后40天观察红干椒分枝数,用氮磷处理区增加4.3%,用氮钾处理区增加30.4%,氮磷钾处理区增加34.8%。
红干椒果实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三、红干椒的施肥技术
1.苗期施肥
一般在播种前10天育苗,以10平方米为例。
育苗土的准备:选用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蔬菜的肥沃园田土或松树下的腐殖土与充分腐熟优质驴马粪混合均匀,床土厚度8~10厘米。
应施充分腐熟的混合粪肥(猪、羊、牛)80~100千克,磷0.15~0.23千克,钾0.15~0.17千克,或氮、磷、钾(15-15-15)复合肥1千克,以上肥料掺匀做营养土,在“三要素”均衡使用的基础上,适当重视氮肥的用量,效果极为明显。
试验结果表明苗期氮素不足,叶绿素含量低,尤其是红干椒氮素营养临界期在育苗期的中后期。
因此,配制肥沃的优良育苗土是保证苗期营养的关键。
2.基肥适量
有机氮、磷、钾肥配合使用。
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3000千克,开沟施三元复合肥(15-15-15)40千克,这样农家肥的氮量加复合肥的氮量,亩折施氮12~15千克左右为最佳。
3.分期适时追肥
追肥要结合灌水进行。
在4~5片真叶时正是花芽分化期,对水肥要求较迫切,结合浇水亩施尿素7千克。
在花蕾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千克。
在7月下旬,可结合浇水追第三次肥,一般每亩追尿素8千克。
在8月中下旬用0.1%~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可促进营养转化和提高红干椒质量。
·37·
DOI:10.14070/ki.15-1098.2015.0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