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22“蝉”式空降坦克小史

合集下载

二战坦克“全家福”(三)

二战坦克“全家福”(三)

二战坦克“全家福”(三)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1期徐志伟美国篇说美国是“一夜间冒出的坦克大国”,并不过分夸张。

二战开始时,美国陆军仅装备了470辆坦克,排在苏联、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之后,勉强算个“老七”。

战争的需求,德军“闪击战”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坦克工业的发展;而美国雄厚的工业基础,又为坦克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和技术保证。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了88 000辆各型坦克,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成为盟军最大的“武器供应者”,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苏联等都得到了大量的美国坦克。

格兰特/李、谢尔曼、斯图亚特、霞飞、潘兴,这些著名的美军将领,成为一代著名美国坦克的LOGO.1、M2中型坦克M2中型坦克的知名度不高,有人甚至称它为“二战中美国设计的最差坦克”。

不过,既然以“M2”命名,而不是以“T2”命名,说明它是一种正式定型的坦克。

二战打响后,美国急需大量制造坦克,M2中型坦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的。

其战斗全重为21.4吨,乘员6人,主要武器是一门37毫米火炮,另有6~7挺7.62毫米机枪。

坦克的最大速度达43千米/小时。

原计划生产1?000辆M2中型坦克,但由于它性能落后,只生产了大约94辆便停产了。

这批坦克在二战中作为训练坦克使用。

2、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二战中的美国坦克多以美军历来的著名将领来命名。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就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两位赫赫有名的将领来命名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说二战中的美国坦克时,一定要加上中型或轻型的字样。

如M3坦克,就有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和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之分。

M3中型坦克外形很特别,车高达到3.12米,显得“很魁梧”;炮塔不对称布置;两门主炮;三层武器配置等。

其战斗全重达到了27.2吨,乘员6人,两门主炮:顶部旋转炮塔上装的是37毫米加农炮;车体右侧炮座上装的是75毫米榴弹炮。

最顶部车长指挥塔上,还有一挺7.62毫米机枪。

挑战者遇到挑战者——新战车让米字旗再飘扬?

挑战者遇到挑战者——新战车让米字旗再飘扬?



(2)主要力量
武昌起义 (3)时间
1911年
(4)经过 (5)结果
(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
1911年10月10日晚
地点 湖北武昌
革命主力 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 (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 督(10月11日)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武辛昌亥革命”
1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 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 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4 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5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课堂小结
(1)萍浏醴起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2)安庆起义 (3)广西起义

(4)黄花岗起义

(1)背景
2. 武昌起义的背景、主力军、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课讲 授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同盟会成立后,推动并领导了一些武装起义,加快 了革命在全国的发展,使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问题引导下在学习:
1. 阅读教材p42,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哪些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如何)?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 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帝制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 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世界坦克大全

世界坦克大全

世界坦克大全系列通用常用名军队装备型号科研生产代号/曾用名招标项目名出口型准确意译/音译/原文全长车体长本页为履带式坦克,包括变型车,改型车也列本表履带式车辆只要驱动轮、诱导轮着地,该轮就被计算入炮塔前装甲厚度包含防盾中国最早的坦克是1922年奉系张作霖从法国购入雷诺FT-171950年11月,中国从苏联首批购进10个坦克团的装备,主要中国坦克研究所:201所;总装厂:包头617厂、哈尔滨671958年,哈工院装甲兵工程系建所。

1959年,迁往北京房山坦克总装厂为包头617厂,始建于1954年,是苏联援华156个坦克炮厂为包头447厂,始建于1954年,是苏联援华156个工坦克发动机厂为大同616厂,原拟建于包头,苏联专家认为北京618厂始建于1946年,原为民国时期北平长辛店铁路南哈尔滨674厂始建于1950年,原是东北兵工局674厂,1951年重庆256厂始建于1941年,前身为豫丰纺织机械厂,1953年吉林636厂成立于1948年,原为东北机械管理局19厂,1951宝鸡虢镇615厂1941年始建于上海,1950年西迁宝鸡称总后中型坦克T-34T-34重型坦克IS-2IS-21950/5559式WZ120仿制T-54A3659-1式WZ120A 198436.39.23959-2式WZ120B198436.29.23559-2A式19883759-3式B59G BW120K BK1940美洲虎外贸42ZTZ 59D1WZ120C 1995ZTZ 59D WZ120C 199559P 外贸3759-120A 59-120A 36.559-120B 59-120B36.5ZTQ62式WZ13119.868.07WZ131-1未定型19.86WZ131-1A未定型62式改型WZ131改型197921.562式改进型WZ131改进型未定型WZ132是“二四会战”的5种车型之一轻型坦克WZ132WZ132未定型22.258.528 6.05WZ141拟装备空降兵,改革开放初期因国民经济计划调整而超轻型坦克WZ141WZ141未定型ZTS63式WZ21118.48.4357.15WZ211-163海改63式战斗全重t水陆坦克中国中型坦克59式轻型坦克62式尺研制国类型名称型号绰号定型/装备时间ZTS63A式2010ZTS63A-1式03式ZTS03P式229.2水陆坦克WZ212WZ2121963年,装甲兵在WZ111坦克技术任务书中,要求其性能要重型坦克WZ111WZ111未定型4610.63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缴获一辆T-62,在研的69式及时吸1973年,巴基斯坦赠送我国一辆缴获印度军队的T-55,海运69式的识别特征为:主炮管上有激光测距机:抽气装置后移69式WZ121197436.59.12569-Ⅱ69-ⅡMP外贸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为落实“要准备打仗”的指示,12月“二四会战”研制的3种坦克为122(“三液”坦克)、13“二四会战”前后,中国坦克年产量:68年2珍宝岛冲突后,为对抗T-64,上马122坦克项目,是“二四1970年10月4日,6种“二四会战”样车在装甲兵北京南口试中型坦克122122“风暴”是122坦克重新启动研制的项目,识别特征为:121223122445.39.947122645.81226F279式的识别特征为:105mm主炮管上有热护套中型坦克79式79式79-Ⅲ式1985.737.59.2280式的识别特征为:6对轮;主炮管上激光测距机又加上了ZTZ80WZ1221988.2389.32880-Ⅱ式的识别特征为:主炮管上激光测距机去除:炮塔上80-Ⅱ外贸,未出口焊接炮塔型88式的识别特征为:主炮管上激光测距机去除。

世界坦克大全

世界坦克大全
T-44M T-44S
T-12 T-24 T-28
KV-1
KV-1/1940 KV-1/1941
KV-1S/1942
T-43是T34M的项 目递进发 展型,战 场的需求 使得T-43 过时
136工程
T-44是T43的项目 递进发展 型
1944
31.8 7.65 6.07 30
重型坦 克
KV-2
KV-2/1940 KV-2/1941
系张作霖

从法国购

入雷诺 FT-17坦
克16辆,
民国时期
南京政府
曾经购入
德国Ⅰ型
、Ⅱ型坦
克,1938
年又从苏
联引进俄
国T-26坦
克生产
线,二战
后,计划
在湖南衡
山建设坦
克厂,并
引进英国
坦克制造
设备,将
上海龙华
兵工厂改
建为坦克
厂。1948
年,国民
战斗 全重
t

全长
车体 长
寸m
中型坦
重型坦 克
T-34 IS-2
1936
1932 1933
50
37.5 42.5
9.72 9.72
90 90
重型坦 克
T-100
重型坦 SMK
重型坦 克
突破
水陆坦 轻型坦 轻型坦
T-40 T-60 T-70
中型坦 克
T-28
T-100 T-100Z
中型坦 克
T-34
T-34-76 T-34M
T-34-85
1939年, T-100和 SMK多炮 塔重型坦 克样车在 库宾卡接 受斯大林 检阅,斯 大林认为 “你们想 让我们的 坦克变成 敌人的活 靶子”, 基洛夫工 厂迅速拿 出单炮塔 方案,同 年定型为 KV-1

时髦的“艾布拉姆斯”——初解M1A2 SEPV3的可持续性升级

时髦的“艾布拉姆斯”——初解M1A2 SEPV3的可持续性升级
战 车 纵 横
初 解 M 1 A2 S E PV3的可 持 续 性 升 级
当 1981年 第一 辆先 期 生产 型 M1 “艾 布 拉姆 斯 ”主 战 坦克 入 列服 役 时 ,人们 就 确信 美 国陆 军不 仅 获得 。 一 种 现 实 中的 履 带式 重 型装 甲战 斗车 辆 ,而且 还 获 得 了一 个在 日后 漫 长 岁 月 中极 具 挖 掘 潜 力 的 系统 平 台 事 实也 的确 如 此 ,在 M1 “艾 布拉 姆 斯” 主 战坦 克服 役37年 后 的今 天 ,我们 从 M1A2 SEPV3的 持续 性升 级 【 仍 然看 到 了这 一点 。
了 M l、M IAl、M lA2三 个 重 大 改 作战平台。
被M1A2 SEPV3夺 回来了 。有意
进 型 、十余个次 级改进 型 ,综 合作
的是 ,就MIA2 SEPV3改进 程度
战能力不 断提升 。MlA2 SEPV3主 世界上最贵的量产型主战坦克 阱 ,某些 观察 家认 美军对其 命 名:
战坦 克是M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 ,代
目前 ,每 辆M1A2 SEPV3的 售 过 保守 。有些 美国业 内媒体 就此一
表 了当前 美 国坦 克设 汁和制造 的最 价约 为2 000万 美元 ,该价 格 目前 针见血 地指 出 ,若在几 十年 前 ,j
新技 术 、最 新理念 。2017年6月 , 是世界坦 克单 价最贵 没有之 一 。不 有如此 改进程 度的坦 克 ,那 就足 l
车辆 电子 系统 架构 的重构与 双
增 量套件 l(ECP 】)以及 工程 于 摧毁 大 型路 障的 M908破 障弹 等 色第三 代前 视红 外装 置 ,是 MlA2  ̄ 2(ECP 2)两个 阶段 , 目前 4种 炮弹 ,不但 简 化 了弹 种 和后 勤 SEPV3工程增量套件 1阶段 外两个 F始交付 的M1A2 SEPV3实际 压 力 ,而 且 任 务 效 能 更 好 。 需 要 重 头戏和主 要看 点。车辆 电子 系统

磨砺的春秋——美国坦克发展史(1)

磨砺的春秋——美国坦克发展史(1)

磨砺的春秋——美国坦克发展史(1)作者:燕云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5期★燕云作为一个“美利坚式的军事图腾”,今天的MIA2“艾布拉姆斯”傲慢十足地行驶在地球上,“山姆大叔”需要它们出现的任何一个角落。

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美国这个高不可攀的工业巨兽,长期以来在坦克方面却底气不足,“坦克大国”的称谓或许还算是名符其实,“坦克强国”的称谓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尽管美国是著名的“福特”T型车的诞生地,但美国在军用战斗车辆的发展上却曾长期落后于欧洲,直到二战后才逐渐追平并缓慢地建立起自己的技术优势,至今能够雄踞世界坦克技术之巅。

磨砺100年,其中自有很多春秋。

他人的嫁衣——从“霍尔特”拖拉机说起美国人制造坦克的历史,是要从拖拉机说起的。

这多少有些奇怪,却有着极为充分的理由。

早在英国人开始鼓捣所谓“陆地战舰”的很多年前,美国人就已经是制造履带式拖拉机的行家里手了。

法国的阿拉巴尔特和美国伊利诺斯州的R-C-帕尔文分别在1856年和1873年发明了最早的蒸汽动力拖拉机。

1889年,美国芝加哥的查达发动机公司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汽油内燃机的农用拖拉机——“巴加”号拖拉机。

1901年美国的伦巴德在研制林业用牵引车辆时,发明出第一条实用效果较好的履带。

3年后,加利福尼亚的工程师霍尔特应用伦巴德的发明,设计制造了“77”型蒸汽拖拉机。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在商业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霍尔特也因此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几乎在霍尔特制造出“77”型蒸汽拖拉机的同时,受伦巴德的启发,英国人大卫·罗伯茨也研发出一款履带系统,并将这个履带系统成功地运用在农业用蒸汽引擎拖拉机上,在1904年于英国申请了专利权。

不过,罗伯茨的发明在英国国内无人问津,唯一肯花价钱买下专利的只有独具慧眼的霍尔特。

于是,罗伯茨只得将这个专利权卖给了美国霍尔特公司,而霍尔特公司在对这种履带系统作了进一步的改良后,制成了所谓的“布洛克”式履带系统,并以这种履带式系统为基础于1906年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一台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2.5吨履带式拖拉机。

二战美国T29、T30、T34重型坦克始末

二战美国T29、T30、T34重型坦克始末

二战美国T29、T30、T34重型坦克始末美军的重型坦克计划起步可以说并不算晚,二战前美军就曾计划发展一型多炮塔重型坦克,但是,很快就被军方否定。

1940年法国战役停战后,美军开始认识到重型坦克在实战中的价值,并开始计划T1型重型坦克项目(也就是后来的M6)但是T1项目发展异常缓慢,而且军方一直对这种重型坦克抱有强烈的抵触甚至厌恶情绪。

T1E2坦克样车↑直到1942年中旬,美国军械委员会始终相信经过改进的M3格兰特坦克和刚刚投产的M4谢尔曼坦克能够为美英两国带来无与伦比的装甲优势,但很快这个美好的幻想就被德军无情粉碎。

1942年5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开始装备使用长管50毫米炮并强化了正面装甲的3号J型坦克,2个月后使用长管75炮的4号F2(G)型也开进了北非战场,在接下来5个月的战斗中,格兰特带来的火力和防护优势荡然无存,装备美制坦克的英军居然损失了超过400辆坦克,其中大部分是格兰特。

尽管蒙受了巨大损失,但英军依然将1942年末得到的谢尔曼坦克当作是制胜法宝,然而1943年2月的凯瑟琳山口之战却狠狠的抽了所有人的脸,M4谢尔曼坦克或许在对抗三号和4号坦克时还能凭借射程优势或炮塔转速优势先手制敌,但是这次,谢尔曼碰上的是装甲厚重主炮强劲的虎式。

在付出了近百辆坦克的代价后,美军终于意识到了重型坦克的重要性。

但此时军械局手里仅仅只有一个42年初开始发展的T20型项目以及一个“艾森豪威尔自己都嫌弃的”M6计划,军械委员会只好矮子里拔将军,加速开发T20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升级M4坦克,当然这个2手抓的方针,最后产物就是M26潘兴和各种形形色色型号的M4谢尔曼。

而本期的主角就是T20项目的产物。

T20一号样车↑T29重型坦克1944年中期,西线美军发现战场上除了令他们头疼不已的虎式和豹式,德国人又多了一个美军打不动的铁王八——装备71倍口径88毫米炮、重达70吨的虎王坦克。

虽然此时美国人的T20项目经过T22、T23、T25型的逐步发展,已经出现了近乎成熟的T26型,同时T26也开始加紧测试准备量产,但是军械委员会认为针对虎式和豹式发展的T26,在对付有着150毫米50°倾角正面装甲的虎王坦克并不能占到便宜,因此对于新出现的威胁,军械局决定把T26引向重装甲、强火力的发展方向,因而也就有了日后为人津津乐道的T29、T30、T34项目。

“如虎添翼”——二战中的空降坦克

“如虎添翼”——二战中的空降坦克

[飞扬收集]“如虎添翼”——二战中的空降坦克(组图)图片:英国“哈米尔卡”重型滑翔机1944 年6 月5 日午夜,英军和美军出动了239 架运输机和867 架滑翔机,将3 个空降师空降在法国诺曼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 架硕大的“哈米尔卡”(Hamilcar)重型滑翔机,它们装载着英军第6 空降师第6 空降装甲侦察团的20 辆“领主”(Tetrarch)空降坦克。

在飞跃英吉利海峡时,空降坦克的发动机就已经开始发动。

除了1 辆在飞行中撞破滑翔机头坠入海中、2 辆在着陆时严重受损外,其余17 辆全部安全随着滑翔机在奥恩(Orne)河畔着陆,驶出机舱后立即投入战斗,成功地夺取了着陆场。

并在随后的作战中击毁了大量德军火力点,为英国空降兵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支援。

这次行动被当作世界战争史上首次使用空降坦克作战而被载入史册。

图片:图片:上:英国“哈米尔卡”重型滑翔机装载“领主”式空降坦克示意图下:装载在“哈米尔卡”重型滑翔机舱内的“领主”空降坦克一般来说,空降部队中既装备空降坦克,又编有一定数量的普通坦克,但普通坦克只是在空降后进入地面作战时才投入战斗。

相比之下,空降坦克一般是随空降兵一同空降,着陆后立即投入战斗,为空降兵提供火力支援。

如今,空降坦克已经成为空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的重要装备之一,能够迅速空降到世界各地,立即介入各种突发事件,使拥有“陆战之王”美名的坦克“如虎添翼”。

空降坦克是一种具有空降能力的轻型坦克,现在通常采用低空伞降、运输机或直升机机降的方式进行空降。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各种技术条件有限,但仍有一些国家设计出几种别具特色的空降坦克。

图片:德国PzKpfw I Ausf C 型坦克被当作空降坦克德国I 号 C 型空降坦克徒有其名在当时,坦克空降最为可行的方式是利用滑翔机实施机降,最早成功地进行滑翔机机降坦克的是德国。

二战之初,德军使用DFS 230 轻型突击滑翔机先后在丹麦、挪威、荷兰和比利时发动奇袭并取得了良好战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M22“蝉”式空降坦克小史所谓“空降坦克”,是一种可通过航空器空运、并具有空降能力的轻型坦克,多采用低空伞降、运输机或直升机机降的方式进行空降。

如今,空降坦克已经成为伞兵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的重要装备之一,能够迅速被空运到世界各地,立即介入各种突发事件,使拥有“陆战之王”美名的坦克“如虎添翼”。

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二战一系列著名坦克的光环下,有一款“名不见经传”的轻型空降坦克却被人们忽略了,它就是绰号为“蝉”的美制M22轻型空降坦克。

虽然M22坦克在二战的战场上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显赫战绩可供夸耀,但它却是美军发展空降装甲武器装备的一次重要尝试,在世界空降武器装备的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下面笔者就结合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为大家简要概述一下这款空降坦克发展的“来龙去脉”。

历史背景早在1920年代,当时还是英国陆军一名普通上尉的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就提出了用伞兵部队进行“垂直包围”的新战役理论。

随后,德、苏两国率先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战:1940年4月,纳粹德国伞兵部队在挪威发动了空降作战;十个月后,又在比利时埃本-埃美尔(Eben Emeal)要塞进行了空降战斗行动并迅速取胜;1940年6月,苏联军队运用伞兵和空降坦克迅速攻占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

这一系列事件向人们表明,一种崭新的作战方式——空降作战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机腹挂载轻型坦克的苏联TB-3重型轰炸机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了先进的战役战法理论为指导,还需要发展相应的武器装备才能发挥出有形的战斗力。

发展空降装甲装备的先驱是苏联人。

苏联人最早使用的空降坦克为T-26坦克的改进型,可挂载在“高尔基”重型轰炸机的机腹下。

但T-26空降坦克的缺点也不少,如火力弱、装甲薄等等。

事情在1930年代发生了改变:苏联人认识了一位美国工程师J•W•克里斯蒂,当时他正在全力向美国陆军兜售其设计的多种型号的坦克(包括数种空降坦克及其军事应用前景)。

苏联人对克里斯蒂的设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苏联人更青睐的是克里斯蒂设计的几种轮履两用的高速战车,这最终导致了著名的BT系列快速坦克的诞生。

至于克里斯蒂的空降坦克方案,虽然苏联人也进行了研究,但没结出什么硕果。

捷克CKD公司制造的AH-IV轻型坦克无独有偶,对克里斯蒂的空降坦克构想感兴趣的还有捷克人。

二战前夕,捷克CKD公司从美国购买了克里斯蒂设计的轮履两用坦克,在对相关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后制造出了AH-IV轻型坦克,包括出口匈牙利及瑞典的AH-IV Sv轻型坦克及出口葡萄牙的AH-IV J轻型坦克。

罗马尼亚也在AH-IV轻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了R-1轻型坦克,除装备本国陆军外还出口伊朗。

AH-IV及R-1轻型坦克十分轻小,可通过飞机空运,因此堪称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的空降坦克之一,这使得它们在当时名噪一时。

此外,英国人也在二战前研发了“领主”(Tetrarch,亦有人音译为“提特拉奇”)轻型空降坦克。

可以用滑翔机空运的“领主”轻型空降坦克美国人的努力虽然二战的烽火暂时没有烧到美国本土,但美国军方对欧陆战事的关注却一刻也没有放松。

苏、德两军对伞兵和空降坦克的运用强烈地震撼了美国人,于是在1941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正式参战前十个月,美国陆军军械署的代表与美国陆军副总参谋长G-4【注1】(【注1】G是美国陆军部门的代号,如G-1是人事,G-2是情报,G-3∕5∕7为作战,G-4为后勤,G-8为财务,等等。

)及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装甲兵部队的代表举行了会议以探讨研发特种轻型空降坦克及能够运载并空投该型坦克的飞机的有关问题。

据说因为当时没有合适的运输机而一度终止了会议,但英国人在得知此事后积极促进,终于又使得美国军方回心转意继续工作。

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军械署负责空降坦克的研发,而陆军航空队负责载机的研发。

会议的另一项结果是确定了空降坦克的重量上限为7.5吨——这也是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飞机的最大运载能力。

在经历了进一步的讨论后,美国陆军军械署向通用汽车公司、玛蒙-惠灵顿(Marmon-Herrington)公司及J•W•克里斯蒂公司发出了设计邀请函。

尽管早在1940年及1941年,装甲坦克公司(Armoured Tank Corporation)的工程师齐格菲•贝克霍尔德(Siegfried Beckhold)就曾展示过一款空降坦克样车(该样车在外观上与克里斯蒂的产品十分相似),但尚未见到有记录表明军械署对贝克霍尔德的方案给予过考虑。

在1941年5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军械署对三家公司递交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查,最终宣布玛蒙-惠灵顿公司的方案中标。

(说句题外话:在此之前,玛蒙-惠灵顿公司已从事了数年出口型轻型坦克的研制与生产工作,此时其正在制造的一批坦克原准备出口到抗战中的中国及荷属东印度,但考虑到当时中国的沿海地区已全部沦陷,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局势又极为严峻,因此这批坦克实际上已无出口的可能,于是它们被美国政府买了下来,并在被重新命名为T14轻型坦克后装备了驻阿拉斯加的部队。

)“钢蝉”问世新型空降坦克的外型及各项技术指标于1941年8月开始起草制订,并且预先以“T9轻型空降坦克”的名称购买一辆原型车进行测试的提案得到了批准。

从外观上看,T9轻型空降坦克几乎就是“迷你”版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图1),其车长3.94米,车宽2.25米,车高1.85米,可谓是“小巧玲珑”。

主要武器为一门37毫米坦克炮,火炮的高低射界为-10至+30度,方向射界为360度,主要弹种为钨合金穿甲弹,备弹50发。

辅助武器为一挺7.62毫米同轴并列机枪,备弹2500发。

另有12枚手榴弹和3支乘员自卫用的11.43毫米冲锋枪,携弹450发。

炮塔为铸造均质钢装甲结构,且两侧不对称,炮塔后部结构偏向左侧(图2)。

车体为轧制钢装甲焊接结构,首批完工的26辆车的驾驶员舱盖呈立方形,车体首上部位还安装有两挺7.62毫米航向机枪。

最大装甲厚度为1英寸(25.4毫米),其余部位为9.5至19毫米不等。

采用“卡登-洛伊德”(Carden-Loyd)T78型锻造单销履带,履带板宽11.25英寸(285.75毫米),长3英寸(76.2毫米);履带销在完全插入履带板的销孔后可用一种特制的工具将其末端弯折以防履带销脱落(图3)。

车体每侧有4个负重轮,分为两组,每组2个;负重轮安装在类似机车车厢转向架样结构的悬挂装置上,悬挂方式为垂直螺旋弹簧悬挂,每部“转向架”上方有1个小直径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且诱导轮可以部分起到负重轮的作用。

在后续的研发过程中,T9空降坦克的悬挂装置进行了诸多改动:先是为了加强悬挂装置的结构强度而在其外侧加装了一根钢梁(图4),后来发现这样会导致车辆总重增加,便又用一根圆柱形的钢条代替了钢梁。

在最终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的型号中,为了进一步减轻车重而采用了在悬挂装置上“开孔”的办法(图5)。

动力装置为一台6缸风冷汽油机,由航空发动机改进而来,最大功率162马力。

变速箱为手动机械式,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机构为可控差速式,最大公路时速64公里∕小时(约为17.8米∕秒)。

图1:T9轻型空降坦克,采用初始设计的悬挂装置、炮塔、车首外观、车首航向机枪和驾驶员舱盖图2:T9轻型空降坦克俯视图,可见初始设计的炮塔外观,车体两侧还加装了空运时固定用的挂架图3:T9轻型空降坦克所用的履带,由玛蒙-惠灵顿公司制造,可见履带板的宽度较窄。

右下角所示为用于将履带销末端弯折以防止其脱落的工具图4:为加强悬挂装置的结构强度而在其外侧加装了一根钢梁的T9轻型空降坦克,车体侧面的空运固定挂架清晰可见图5:T9E1轻型空降坦克,可见车体两侧加强后的空运固定挂架、新设计的车体首上外观以及“开孔减重”的悬挂装置。

此外可见还取消了车首航向机枪第一辆原型车完成后,美国陆军发现车重实在是无法满足最初的设计指标(7.5吨),因此只得将其放宽到了7.9吨。

对此亦表示同意的还有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英国人(此时英国人对T9轻型坦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42年1月份陆军军械署与玛蒙-惠灵顿公司签订了制造另外两辆原型车的合同。

在合同签订后的几个月内,玛蒙-惠灵顿公司对T9坦克进行了诸多改进,改进后的T9坦克被重新命名为T9E1。

T9E1的炮塔外观更加对称(图7),并减轻了重量;炮塔电力驱动装置、火炮稳定器和车体首上的航向机枪亦被取消以进一步降低车重,同时对车体前部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

另外对发动机散热器的百叶窗结构也进行了修改。

首辆T9E1于1942年11月完工并被送往阿伯丁试车场进行测试。

测试完成后,第二辆完工的T9E1被船运到了英国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图6:T9E1轻型空降坦克后部结构,可见改进后的散热系统和废气排放口图7:T9E1轻型空降坦克俯视图,可见车体与炮塔外观与T9轻型坦克相比均有较大改动。

图8:最终设计定型的T9E1轻型空降坦克车体首上结构,可见车体首上的牵引绳一般情况下,美国陆军的武器装备大致要经历研发—测试成功—批准生产—装备部队这样一个流程,但T9坦克是个例外:美国陆军勤务部队【注2】(【注2】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分三大组成部分:陆军地面部队(Army Ground Forces)、陆军航空队(Army Air Forces)及陆军勤务部队(Army Service Forces),其中后勤工作由勤务部队负责。

)在进行服役测试之前就批准对T9E1进行批量生产。

1942年4月下达了生产500辆的订单,很快又追加了400辆,后来又追加了1000辆,共计1900辆。

原计划第一批T9E1应在1942年11月交付部队,但由于在生产中遇到了困难且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原始设计存在大量缺陷需要加以修改,故最终交付日期被拖到了1943年4月份。

实际交付情况如表1:表1. T9E1(M22)空降坦克具体交付情况交付时间交付数量1943年4月份7辆5月份35辆6月份55辆7月份82辆8月份101辆9月份100辆10月份100辆11月份100辆12月份100辆1944年1月份100辆2月份50辆共计830辆截至1944年2月,T9E1坦克共生产交付了830辆,此时T9E1已被正式命名为M22空降坦克。

这批M22坦克也成为了二战时期美军空降坦克的绝唱——交付的830辆完成生产后,M22坦克就停产了。

墙里开花墙外香数以百计的M22坦克以船运的方式漂洋过海来到了不列颠群岛并被交付到英美两军手中(美军570辆,英军260辆),但美军士兵从未将他们接收到的M22投入实战。

相反,M22在英军士兵手中却大放异彩,真可谓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1944年,美利坚钢铁铸造公司和玛蒙-惠灵顿公司在其战时广告中大肆宣传M22坦克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但这只不过是这两家公司的策划人员根据“有空降坦克在登陆战役中参战”的新闻报道而做出的推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