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享:倾听孩子内心世界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享:倾听孩子内心世界

幼儿园教学案例共享:倾听孩子内心世界在幼儿园教学中,倾听孩子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正处在他们生命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正在迅速成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教育他们。

今天,我将共享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探讨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案例一:小明的情绪表达小明是我们班上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在一次课堂上,我注意到他情绪有些低落,和平时的活泼形成鲜明对比。

我决定和他进行一对一的交谈,倾听他的内心世界。

在谈话中,我发现小明最近有些家庭问题,导致他心情不好。

我安抚了他的情绪,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了他关心和支持。

随后,小明的情绪逐渐好转,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倾听孩子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往往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会通过行为和情绪来展现内心的世界。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留心观察每个孩子的变化,有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成长,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总结回顾:1. 孩子的情绪往往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反映,作为教师需要留心观察并倾听他们的情感表达。

2. 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是倾听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

3. 倾听孩子内心世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本案例中,通过倾听小明的内心世界,我发现了他的困扰并给予了他支持。

我相信,只有通过倾听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让他们茁壮成长。

我强烈认为,在幼儿园教学中,倾听孩子内心世界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

在幼儿园教学中,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和情感体验,而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情感状态,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做到这一点:
1. 给予关注和关心:孩子需要感受到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用真诚的关心和爱心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被接纳。

2. 创建安全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安全和放松的环境中才能敞开心扉。

创造一个没有批评、指责或恐惧的空间,孩子才能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

3. 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倾听他们说话的方式,不打断或批评他们的观点。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学习倾听技巧: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孩子的声音,还需要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意图。

倾听技巧包括积极聆听、发问和重述孩子的话语,以确保理解。

5. 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使与我们不一样也应该受到尊重。

它们展示了孩子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6. 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赞扬和认可他们的勇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声音是重要的。

7. 提供适当的支持:在孩子表达内心声音时,他们可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问他们是否需要我们做什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资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如何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平常培养一些聊天的经验:平常我的工作很忙,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我用了个不错的方法就是陪他们睡觉,在孩子快要睡觉时,他的警戒心很低,不会像平常,你跟他讲话他会回答: 「不知道」、「没有啊」、「不是我」防卫性比较高。

你就随意跟他聊,不要存有任何目的.不要想要解决什麼事情,只是「纯聊天」,到最后,孩子也就喜欢跟你聊。

根据科学研究,一个孩子如果在很小的时候,你经常跟他说话、讲故事、陪他玩、有身体的接触,常能帮助这个孩子更聪明。

所以,我经常跟我孩子讲话时,顺便帮他按摩,圆弧齿轮泵尤其他喜欢我帮他抓耳朵,很快他就会睡著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喜欢和你聊天,因為那是一个愉快的经验。

我举一个相反的例子,在台中有个学员来找我,因為他的孩子不让她进入房间,这个孩子大概嫌妈妈太捞叨了,就把房门锁起来,妈妈就把锁拆了,孩子就又在房内加装门閂,妈妈就把门踢坏,终於进去了,拿了一本书,陪孩子唸书,过了两二天,孩子就受不了,妈妈说,我在陪你唸书,孩子却说,你不是在陪我唸书,是在监督我。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大概很不安心,那份不安心,让我们想弄清楚孩子在想什麼、做什麼,也影响我们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倾听时,反应慢一点:我们做父母亲的,最常的就是反应太快了,例如:你的孩子跟你讲:「妈,我这次考试,考得很好。

」他的内在声音是希望你讚美他,很多父母常反应过快:「你这次考得好,那你以前怎麼都没考好呢?」这样就不对了。

再举个例子,各位想想看,当孩子对我们撒谎时,他内在声音在说些什麼?是害怕!有一次,我气呼呼的问我的孩子: 是谁把餐桌弄得这麼脏的,我的孩子小声的回答:「我不知道啊」那时,我听出来她的声音裡有害怕,於是,我改问:「爸爸不会怎麼样,爸爸只是想瞭解」我的孩子反问我:「我如果讲出来,你会不会打我?」从这裡我们可以发现到,孩子很需要安心,这个需要超过我们的想像。

还有一次,一个学员跟我讲,她来上课之前,他的孩子拦著她不让她来: 「妈妈,高温齿轮泵你这次又要去学什麼沟通技巧来对付我。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一《用心倾听,呵护成长——〈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读完《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本书,我深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倾听孩子是多么重要且充满艺术的一件事。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急于传达知识、引导行为,却容易忽略孩子们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本书提醒了我,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倾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感受。

孩子们可能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困惑和梦想。

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耐心,让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倾诉。

比如,一个孩子在画画时突然停下来说:“老师,我画的这个房子好孤单。

”这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回应一句“继续画吧”,而是要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询问他为什么觉得房子孤单,引导他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倾听孩子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有时候,孩子的哭闹或调皮行为并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向我们传达某种需求。

通过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和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用心去感受孩子们内心的声音,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温暖、更适宜的环境。

二《倾听,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有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幼儿园教育之路上的前行方向。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倾听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石。

当我们真正倾听孩子时,他们会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更加信任我们。

这种信任会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感到安全和舒适,更愿意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需要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流。

不要总是用命令的语气或者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他们,而是要像朋友一样与他们对话。

例如,在游戏时间,孩子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

”我可以轻声问他:“为什么不想玩了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这样的交流方式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亲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亲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亲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亲子沟通,是家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石。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亲子沟通,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亲子倾听的重要性亲子倾听是指父母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倾听并理解孩子的感受、需求和想法。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加深亲子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倾听,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二、创造倾听的环境要想有效地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

家庭应该是一个开放、温馨且无压力的空间,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父母也要学会保持冷静和耐心,不批评、不打断,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语。

三、倾听的技巧1. 注意非语言信号:沟通并不只局限于语言,孩子的非语言信号也能够传递出他们的情感状态。

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 给予充分的时间:倾听是一个耐心的过程,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要急于给出答复或者打断孩子,而是鼓励他们继续表达,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3. 用心倾听:在孩子分享的过程中,父母要全身心地专注,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

适当地使用肯定性的回应,比如点头、微笑和肢体语言等,可以让孩子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4. 不批评和指责: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避免批评和指责的言辞。

孩子需要一个安全的空间来表达自己,如果他们感到被批评或者被指责,会抑制他们的表达欲望,不利于倾听的进行。

5. 提出开放性问题:父母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孩子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可以问:“你觉得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孩子思考,并且表达出更多的信息。

四、有效沟通的意义一次有效的沟通,可以为亲子关系带来许多正面的影响。

首先,有效倾听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关心。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有效沟通的关键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有效沟通的关键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有效沟通的关键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有效沟通的关键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之一。

然而,很多父母却面临着孩子不愿意与他们分享内心感受的问题。

如何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实现有效沟通呢?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一、尊重与理解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这是建立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

当孩子愿意与父母分享心声时,父母应该给予耐心倾听,并且尽量不中断孩子的发言。

同时,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轻易做出批评或判断。

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孩子才会更愿意与父母敞开心扉。

二、表达情感的技巧表达情感是沟通的核心,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运用其他媒介,如绘画、写作、音乐等来表达情感。

通过儿童绘本、听音乐、观看电影等共同体验的方式,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情感,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首先,家庭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氛围,让孩子感到安全和信任。

其次,家长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身体接触,如拥抱、亲吻等,以增强亲子关系。

此外,家庭中的时间、空间也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与尊重,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倾听技巧:有效的反馈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倾听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尊重和理解外,父母还需要学会给予有效的反馈。

有效的反馈包括积极地肯定孩子的表达,例如说出鼓励的话语或肢体语言,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认同。

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也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沟通的时间和频率家长应该意识到沟通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需要持续的关注和付出。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设置特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专门的沟通,例如每天晚饭后的亲子时间,或者每周安排一个属于孩子的特别时刻。

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

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

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作为父母,我们经常希望能够理解和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于自己的需求和期待,而忽略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心声。

因此,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方面,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一个开放、包容和尊重的氛围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建这样的环境:1. 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孩子需要时间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父母应尽量避免打断或质疑孩子的发言,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2. 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意见:父母应该真诚地倾听孩子的意见,不要轻易忽略或嘲笑他们的观点。

尊重孩子的意见能够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3. 表达理解和接纳:当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时,父母应该表现出理解和接纳,而不是过分批评或指责。

这种支持和鼓励能够鼓舞孩子们敞开心扉。

二、问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声与需求。

与封闭性问题相比,开放性问题要求孩子提供更多的详细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下面是一些例子:1. 你可以告诉我你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2. 你觉得最近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开心或者不开心?3. 你对自己的学习进展有什么看法?通过问开放性问题,父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展开谈话,并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三、倾听非言语信息除了通过言语表达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之外,家长还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非言语信息。

孩子们常常用行为、眼神、表情以及身体姿态来传达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解读孩子的非言语信息:1. 观察身体语言:是否有焦虑、紧张或放松的迹象?孩子的身体语言可以反映他们的内心状态。

2. 眼神交流:孩子的眼神可以透露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通用21篇)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通用21篇)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通用21篇)1. 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需要倾诉时,不要打断他们,要用耐心和关注的态度倾听,并且尽量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2.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的想法和观点,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做出评价。

3. 对于孩子倾诉的问题,父母不要轻易地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听清楚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然后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否定、批评和指责的语言,而是采用鼓励、支持和理解的态度,给孩子以正向的能量。

5. 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不仅仅是指听他们的抱怨和烦恼,还包括了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的关注,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发展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6.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特性,不要试图强行让他们符合自己的期望和标准。

7. 孩子是需要被理解和关注的,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

8.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要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不要把自己的权威压在孩子的头上,让他们有自信和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9. 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表现,多注意他们的细节和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孩子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10. 孩子是需要被认可和尊重的,父母应该坚定地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和成长。

11. 父母要教育孩子积极地表达和沟通,尤其是面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时,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12. 倾听孩子的心声需要耐心和细心,父母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给孩子施压和强迫,让他们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3.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父母要注意语气和表情,要让孩子感到温暖和舒适,给他们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

14.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有勇气和动力去探索和发现新的事物和世界,不要限制孩子的思想和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的最主要目的在於建立親密關係,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健全性格,整個親子關係都是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和歷程。

親子關係品質的加強要仰賴傾聽,除了建立親密關係外,還能提供良好的素材,孩子在人生旅途中會發展成什麼樣貌與父母親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可以深刻影響孩子的身影,但父母親很難去決定孩子這一生會走的方向,影響層面何在?在於我們提供了什麼素材與對待他的方式。

所以傾聽有二種目的:一、讓孩子發展健康性格。

二、幫助孩子發展人生腳本。

通常我們將孩子當作是什麼樣的角色看待.將他當作「孩子」,還是當作「你自己的孩子」,還是當作「大人」,還是當作「獨立的個體」。

理論上是把孩子當作獨立個體,但是當你看到我們的孩子站在我們面前那麼矮那麼小,你能將他看成是獨立的個體嗎?這是有點困難的。

事實上人活在世上常被我們五官與現實生活矇蔽。

我們以為這個孩子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在無數次的生命中,他曾經與我們是處在一種不一樣的關係形態,只是在這一生中,他是以一種我們的孩子這種形態方式呈現而已。

若以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較易以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因為有緣才能碰面,所以我們希望能結善緣,結善緣的一個好方法是,好好去聽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自己教了十幾年的溝通技巧,越來越感受到傾聽是很困難的一種技巧,而我得到的答案是從小到大,我們人都是很自我中心,即他所關心的都是自己,且所謂的自我中心,表面上我們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其實是我們執著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上,你一直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沒有錯的。

傾聽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忘掉我「自己」,當我們將自己放在心上就很難去聽孩子內心真正的話是什麼?例如我曾在台中市跟愛心媽媽上溝通技巧訓練,在下課時,有位愛心媽媽跑來跟我講話,她大概跟我講了快十分鐘,一點要停下來的意思都沒有,而我自己一直看錶,擔心影響下節上課時間,我試圖用方法暗示她,但她似乎沒有感受到,當時我就在納悶,到底問題出在那裡,後來我想到在那個片刻我所關心的是我自己,我擔心耽誤學員的時間,沒有真正去考慮這個學員她想要講話,我才體會到課慢一點上沒關係,先聽聽這個學員要講的是什麼?後來我就說:「在家裡是不是很少有人跟你講話? 很少有人聽妳說話?」這個媽媽聽完這句話,眼眶就紅起來,這時她才停下來不說話,所以傾聽對的話,絕對會有效果,這是技巧問題。

真正的傾聽,若能聽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那真的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在座的孩子,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常常講話要講的很大聲,講到聲帶結繭,他還要再講,孩子的媽用盡方法叫他不要講,甚至還帶去看醫生,醫生表示繼續下去,聲帶會完蛋,但孩子仍然大聲說話,直到孩子的媽媽上了傾聽的課,跟孩子講了一句話,結果孩子以後講話就變小聲了,這句話就是:「你是不是很擔心不講大聲一點,別人就聽不到了?」所以傾聽可以有效解決親子問題。

至於我自己有個親身經驗,在我的雙胞胎女兒還小時,曾帶他們與同事到墾丁玩,男性住在一起,女性住另一個房間,兩個雙胞胎分開睡,結果要睡覺時候我那個女兒一直在哭,哄也沒有用,抱到我太太房間又怕吵到她,抱到廁所門口時,心裏感到洩氣,這時心靜下來,反而聽的到她內心的聲音,因為她們二個是雙胞胎,大概是因為看不到姊姊,所以就慌張的哭起來。

所以當我說了這句:「你是不是因為看不到姊姊所以感到很擔心 ? 」不知是否我的語氣變緩和了,還是因為我感受到孩子的內心,這句話果然發揮了作用。

所以在很多經驗裡,我體會到做父母的可以好好去傾聽,但在傾聽之前,我們要先忘掉我們自己,如果忘不掉自己,那就很困難。

以我個人體驗,在聽孩子的內心世界之前,要先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這是傾聽的二個方向。

有位大師曾這樣說,人跟人在講話時,表面上是你一句、我一句,好像是有在聽,但真相是,你在講時我都沒有在聽,只是在想下一句我要怎麼說,至於你講什麼沒關係,等一下我要講什麼比較重要,若只是一心一意的關心我要怎麼講,那麼心就在我們身上,沒有在孩子身上。

我記得我的雙胞胎女兒在唸國小一年級時,為她們訂國語日報,結果她們看完報紙並沒有將報紙收好,我就將報紙停訂了,二個月後,她們又跟我講要再訂國語日報,我問她們:「你們訂國語日報做什麼?」她們說:「我們要看小畫家。

」那時候浮現了一個念頭,這個孩子很浪費,一份報紙十二版,你們就只看那四格,不覺得浪費嗎 ? 後來我念頭一轉,為什麼非要看其他部份,為什麼不能只看那四格小畫家而訂國語日報,所以就問她們 :「那你們想訂多久?」她們決議要訂二個月,一人負責一個月的報費;若她們將報紙收好,我就將報費退還給她們,如果我們能將自己內心的雜音弄清楚,讓心平靜下來,自然而然我們就能去感應別人的內心世界,去體會別人在想什麼!記得二年前在台中參加禪七,在團體結束後,回程車上,車上有位師姊說,有些夫妻問題經過禪座好像可以解決,起初我還不大清楚為什麼,後來,我接觸了這個領域之後,才瞭解:當一個人內心很平靜,比較能感受自已的起心動念,也就比較能夠去體恤別人的感受,當然,也就對夫妻關係有所幫助。

再談到親子關係的部份也是一樣,因為和孩子關係太密切,涉入太多情感,所以處理親子問題時,要做到內心平靜真的很不容易,但讓內心先平靜下來,真的很重要。

當父母的,有一個觀念很重要,就是生命沒有固定的形態,在一般父母眼裡,認為孩子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一路讀上去,才是最理想的形態,我舉個例子讓各位參考看看:有個國小三年級的學生,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他的老師非常擔心這個學生的前途,沒想到,經過十幾年後,學生回來找他的老師,老師關心的問他,在做什麼工作?收入多少?那個學生回答,現在做建築工,目前景氣較不好,每月只有三十幾萬收入。

老師驚訝的問,建築工怎麼會那麼好賺?那個學生說,他做的是高樓大廈接鋼骨釘。

老師這才想起,這個學生,小時候不會讀書,只有一個專長,就是爬椰子樹,只要幾秒鐘就可以爬到樹頂上。

結果他就是靠這個專長,每月可以賺三十幾萬。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認清這個觀念:每個孩子來到人世間都有他自己要走的人生路,沒什麼人生形態才是最好的。

哈佛大學校長,曾在畢業典禮上,講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他向台上領獎的學生說:「你們不用太驕傲,因為你們都要回學校當教授,向學校領錢。

」他安慰坐在台下沒有領獎的學生說:「以後哈佛的發展,都要靠你們的捐獻。

」其實,人生很難講,只要我把心放寬鬆一點,也就比較能接納孩子各式各樣的發展了。

接下來,還有一個觀念必須建立,就是「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中國人常講「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親也就常用這句話來否認自己做錯事,因為事實上凡人都會犯錯,當然父母親也是凡人也是會犯錯。

如果父母能建立以上兩個觀念,再來談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也就容易多了。

傾聽孩子的方法是:平常培養一些聊天的經驗:平常我的工作很忙,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我用了個不錯的方法就是陪他們睡覺,在孩子快要睡覺時,他的警戒心很低,不會像平常,你跟他講話他會回答:「不知道」、「沒有啊」、「不是我」防衛性比較高。

你就隨意跟他聊,不要存有任何目的.不要想要解決什麼事情,只是「純聊天」,到最後,孩子也就喜歡跟你聊。

根據科學研究,一個孩子如果在很小的時候,你經常跟他說話、講故事、陪他玩、有身體的接觸,常能幫助這個孩子更聰明。

所以,我經常跟我孩子講話時,順便幫他按摩,尤其他喜歡我幫他抓耳朵,很快他就會睡著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喜歡和你聊天,因為那是一個愉快的經驗。

我舉一個相反的例子,在台中有個學員來找我,因為他的孩子不讓她進入房間,這個孩子大概嫌媽媽太撈叨了,就把房門鎖起來,媽媽就把鎖拆了,孩子就又在房內加裝門閂,媽媽就把門踢壞,終於進去了,拿了一本書,陪孩子唸書,過了兩二天,孩子就受不了,媽媽說,我在陪你唸書,孩子卻說,你不是在陪我唸書,是在監督我。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大概很不安心,那份不安心,讓我們想弄清楚孩子在想什麼、做什麼,也影響我們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傾聽時,反應慢一點:我們做父母親的,最常的就是反應太快了,例如:你的孩子跟你講:「媽,我這次考試,考得很好。

」他的內在聲音是希望你讚美他,很多父母常反應過快:「你這次考得好,那你以前怎麼都沒考好呢?」這樣就不對了。

再舉個例子,各位想想看,當孩子對我們撒謊時,他內在聲音在說些什麼?是害怕!有一次,我氣呼呼的問我的孩子 : 是誰把餐桌弄得這麼髒的,我的孩子小聲的回答:「我不知道啊」那時,我聽出來她的聲音裡有害怕,於是,我改問:「爸爸不會怎麼樣,爸爸只是想瞭解」我的孩子反問我:「我如果講出來,你會不會打我?」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到,孩子很需要安心,這個需要超過我們的想像。

還有一次,一個學員跟我講,她來上課之前,他的孩子攔著她不讓她來: 「媽媽,你這次又要去學什麼溝通技巧來對付我。

」事實上,孩子真的感覺到你在對付他,所以孩子的不安可想而知。

傾聽時,注意自己臉上的表情及聲調:這一點,有一個好方法就是,你把你和孩子講的話錄下來。

有一次,我有兩個做保險的朋友來找我,他們兩個就在認真的研究,剛才對客戶講的話應該怎麼講比較好。

當時,我就想,我們在教小孩都沒有像賺錢那麼認真,不會去想這句話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如果教小孩都像賺錢那麼認真的話,我想,我們都可以把小孩教得很好。

尤其是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你隨便講,他都可以配合,可是到青少年時,可就沒那麼好了,所以,我們平時就該注意自己對孩子所講的話用詞遣字是什麼?表情是什麼?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 就連我自己在教溝通技巧,有時,也會說出自己不可置信的話來。

有一次,我的女兒,當選全班模範生,當天,我因為工作很累,便叫我女兒去接電話,我女兒說她不敢,我便脫口而出 :「當模範生有什麼用,連接個電話都不敢。

」結果我的女兒就很傷心,我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當時便向她道歉,但看她似乎末接受,我才又提議讓她騎馬從一樓騎到三樓再下來,她才肯接受。

這還好,孩子還肯諒解,有些孩子,就是沒有釋懷,於是一點一滴累積下來到青少年就整個反叛起來了。

所以,如果我們在對孩子講話時能更警覺,我想,親子對話的品質一定可以提高不少。

傾聽時,多利用想像畫面:各位不曉得有沒有看過「魯冰花」這部電影,劇中主角有個小孩子叫吳阿明,他很喜歡畫畫,有一天傍晚他畫「3條狗,在晚餐時放在餐桌上給爸爸看,他爸爸一看便問他 : 「狗是黑的,怎麼畫成紅的,你色盲不成?」吳阿明答:「黃昏日頭一照,就變成紅的了啊!」他爸爸一聽也有點道理就又問:「那尾巴旁一團黑黑的是什麼?」吳阿明又回答:「是大便啊!」爸爸─聽便生氣的罵他:「你書不讀,畫這個就會飽喔?」當時,導演就把鏡頭轉向那隻垂頭喪氣的狗,各位不難想像那就是吳阿明的心情。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小孩放學回來告訴你:「我們老師實在很不公平,為什麼只有一個人講話就要全班罰站」。

各位不曉得能不能用心去想像在一個教室中,所有小朋友都被罰站的畫面,如果你能,你就較能對孩子說:「你一定感到委曲,因為你沒犯錯,卻被連帶處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