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父母学堂】中班家长育儿经验: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学堂】中班家长育儿经验:倾听孩子的心声中班父母养育经验:倾听孩子的声音今天读到这么一段话:“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俯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心灵之音,重视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作为一个父亲,对于这段话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我还记得的一件事是,我儿子三岁时,他曾患过中耳炎。
医生开了一剂注射剂,把药带到输液室注射。
那个小家伙拒绝打针。
我骗他“给你买个玩具”,结果失败了。
我恐吓他“让警察叔叔不开枪就把你带走”。
出乎意料的是,软硬的工作都没有效果。
真的没有办法。
我用力抓住他,按住他的小胳膊,但他像生命一样挣脱了,尖叫声惊动了整个输液室。
在绝望中,我不得不放弃。
当他平静下来时,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责骂他:“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不打针?你的耳朵好吗?”他惊恐地看着我,低声说:“爸爸,我害怕医生,我害怕注射,你抓住我,我更害怕。
”。
他的话令我惊讶,我突然发现我不明白儿子害怕注射。
这种强制注射给我儿子带来了多大的心理折磨。
我很自责,抱着他,轻轻地说:“宝贝,你晚上睡觉的时候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疼吗?”儿子说:“很疼。
我总是用手轻拍耳朵,让它无痛。
”“那孩子今晚想不想痛着上床睡觉,睡到天亮吗?”儿子回答“是的”。
我吻了吻他的小脸,说:“打针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如果你不打针,你的耳朵晚上还会痛。
”儿子点点头,打了一针。
在去输液室的路上,他问我:“爸爸,注射痛吗?”我轻描淡写地说:“有点疼。
就像被花蚊子咬了一口。
孩子被蚊子咬了。
是不是有点疼,有点痒?”儿子回答说:“是的。
”。
我看得出他仍然很紧张,所以我鼓励他说:“爸爸知道宝宝是最勇敢、最好的。
他是一个小英雄。
他不会害怕注射。
”他似乎明白了。
他没有在我面前紧紧地抱着头,但他没有紧紧地抱着我的头。
在输液过程中,孩子躺在我怀里天真地说:“爸爸,注射不疼。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_做一个贤明的家长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做一个贤明的家长五2班张明孩子心中的烦恼就象一场暴雨后的水库,父母的倾听就像是打开了一道闸门,让孩子心中的洪水缓缓流进父母那宽阔的胸膛。
如果经常得不到发泄和疏通,孩子心灵,这个还不坚固的小水库有朝一日就要决堤。
所以,要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在家庭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父母必须从倾听开始!作为父母,我们总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给她买许多玩具就会使她幸福,虽然孩子的物质选择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孩子最想得到的东西并不只是物质,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达到精神上的沟通才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与其说,家长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我们在和孩子共同成长。
学会尊重孩子,孩子小,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什么都不懂。
在现代传媒条件下,孩子们接收到太多太多的信息,孩子们并不能完全分辨它们,事实上,现在的小孩似懂非懂的事物很多很多。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当成一个大人。
在学习尊重孩子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自身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尊重,我们自身在尊重别人方面践行的也并不好。
相比之下,精神的满足对孩子来说是远远大于物质的给予。
除了给孩子一些物质上的满足,作为父母,我们还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交流要讲诚信。
答应孩子的事要说到做到,不需要孩子提醒,也不要敷衍孩子,说下次吧。
我们孩子和他爸说话时有句口头禅:“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变了就是猪八戒。
”可见履行承诺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多重要。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她好。
比如:你认为她该睡觉了,你一定要她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她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她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运用教师教学生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
孩子上学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
班主任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班主任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中学王彦红班主任是学生的领路人,如何开展好班主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几年的摸索中,我认为做好班主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就像魏书生所说“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学生要听老师讲课,老师也经常要面对学生的诉说。
教师能否有效倾听,不仅对师生间的沟通,甚至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都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去做呢?叶澜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常规,然而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预先估计的完全一致。
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
是的,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倾听学生的发问之音中学生正处于求知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因而在教学中,尊重孩子们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发问,并善于倾听他们的问题,这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习不断地向课外延伸,这是新时期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这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是否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因为这不仅是教师应有的教学艺术和魅力,而且能使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使师生能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各展才华,更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展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
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质疑和答问,教师都应该认真倾听。
对有创意的质疑和答问,要听出其中的不足,以便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幼稚的质疑或错误的答问,要听出其中的合理部分或有利发展之处,以便鼓励学生质疑或答问的勇气,转移学生失败的情绪。
倾听——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金钥匙

倾听——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金钥匙洛克的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一百个孩子就是一百张白纸。
那怎样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更五彩斑斓呢?我认为,倾听是关键!自然赋予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让我们学会倾听。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让自己少走弯路;同样,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幼儿只有学会倾听老师讲述的故事和游戏规则等,才能更好地学习本领。
当然,让幼儿学会倾听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讲述,无论他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都先不要打断她,更不要急于给孩子肯定和否定。
倾听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只有通过倾听孩子说话,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得到孩子的认可,也才能更好地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案例1:“话儿没处说”本案例中,邓智贤是一个活泼、好动、开朗,喜欢和别人说话,性格外向的女孩案例描述:讲完语言故事《彩色牛奶》之后,教师让邓智贤回答问题的时候,邓智贤呼呼地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家有一个好东西,我明天带来给你看看,好吗?”老师轻声地说:“你先回去,咱们先回答问题,好吧?”这时她又呼呼地跑回去。
刚回答完一个问题,她又呼呼地跑过来,“老师,你看我今天穿了漂亮的衣服,我妈妈买的。
”老师瞪大眼睛生气地说:“我让你回答问题你跟我说你的衣服,快回去坐好,赶快听清楚问题回答!”这时她如蛇一样唰地回到座位,噘着小嘴说:“哼!不愿听我说,我就不说,我也不回答,反正你也不愿意听!”老师更生气了,课堂气氛顿时紧张尴尬起来。
案例分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心里想的事情,也有自己想说的话。
以上案例中邓智贤小朋友有话想说,可是老师没有倾听她说,使得她也不配合老师回答问题了,结果搞得课堂气氛尴尬起来。
这就是说,没有学会倾听的老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孩子。
案例反思:1、应尊重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当幼儿在不适当的时机想对你说他的心里话时,应先委婉的告诉他这是什么时间,如这位老师完全可以跟智贤说“宝宝,现在是上课时间,我们先回答问题,等下课后再跟我说你的好东西和漂亮衣服,好吗?”教师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明白老师不是不理她不尊重她,而是现在不是合适的时间。
多倾听孩子的心声,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在孩子面前要做个认真的倾听者,要用心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次发言,欣赏他们在表达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
作为父母,你是否只关注如何能让孩子乖乖听话,却从来没有想过说话与听话其实是一个双向沟通。
而在沟通的时候,不仅是孩子需要听,父母们也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
父母发表意见应该建立在认识自己、认识孩子的基础上;倾听孩子,不管是否同意孩子的观点,都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学着去理解孩子世界,并从自己的感受当中,学会沟通,感受成长。
认真的倾听是亲子沟通的开端,倾听孩子是一种亲子交流的方式。
父母多倾听孩子的需求,才能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不会在自己了解实际情况之前就做出错误的决定,去发表不恰当的言论或做出不合适的行为。
如果父母不倾听孩子的需求就做决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武断,并渐渐地拒绝和父母交流。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亲子教育就会变得更有效率,亲子关系也可以变得更融洽。
学会倾听,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察觉他们内心的细小变化与成长。
父母倾听孩子的想法时,一定要真真切切地投入,而不是浮于表面地建议、批评和指导。
因为在家长的认真的聆听中,可能会发现孩子一句玩笑话里掩藏着的失望和伤心,父母一句对成功随意的评价可能会打击孩子克服巨大困难的成就感。
家长需要时间仔细琢磨,适时地对孩子的表述做出适当的评价,让对话延续,帮助孩子表达真实情感。
如果你主动挑起话题,孩子正打算敞开心扉却发现你迫不及待地打断他们,他们很快就不再信任这样的对话,并拒绝与你深入交谈。
当家长倾听孩子的想法后,要思考孩子的心声是否合理,同时也要进行自我反省。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要尽力去支持,表明有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
对于孩子不成熟的建议,家长也不能一味地顺从,在经过客观分析后,家长要对孩子沟通修改意见或是表达不支持的原因。
比如,孩子天天沉迷手机电脑,并乐此不疲。
家长对这个状况肯定不能视而不见,任由孩子放纵自己。
家长先和孩子沟通,得到孩子的理解后,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计划。
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

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作者:董雪娟王国峰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47期(吉林省九台区第八中学,吉林长春,130500)闲暇时喜欢看袅袅的炊烟,依依的杨柳;静坐时喜欢听啾啾的鸟鸣,淙淙的流水。
庭前的花开花落,天外的云卷云舒,能引起我们的关注,作为父母的我们,孩子的心灵世界你走进去了吗?他(她)的心声你倾听了吗?人类社会跨入了二十一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家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加之以孩子们聪明的头脑,旺盛的精力,灵动的思想,是孩子的思想意识也在迅速成长成熟,但随之孩子和家长的距离也拉远了,心也疏远了。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声:自家的孩子能和同学同伴做到谈笑风生,而和父母却三缄其口,沟通越来越少,以至于父母不知道孩子每天在想什么、做什么,造成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造成这种局面有孩子的自身原因,也有父母的因素。
我们的孩子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他们天真烂漫,有理想、有激情,朝气蓬勃,他们对未知世界敏感好奇,每天从外界社区来的新信息需要有人分享,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在家父母就是孩子的倾诉对象,但是家长你做到了吗?孩子一出生就同父母朝夕相处,他们在家长心中就像透明的水晶,孩子的心灵世界家长可以随意的出入,没有任何禁地可言,当孩子对家长有所回避、有所顾忌、有所防范的时候,家长就急了、慌了,试睡师孩子的心灵紧缩,除了孩子的原因,难道就没有家长的原因吗?随着孩子和家长的年龄的增长,年轻的一代知识再增加,老一辈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代购的问题也就产生。
但家长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有的家长会说,学校的一切费用我按时缴纳,孩子的日常用度我不打折扣,怎么越供越和我们的话越少,距离越远,在教育子女上金钱不是万能,需要对孩子有耐心、热心、信心。
现代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生活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每天在工作单位忙得不可开交,回家心力交瘁,哪有时间顾及到孩子。
家长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家长来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孩子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
家长应该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保障。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孩子往往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家长需要主动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心情和问题。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关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家长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孩子常常需要给予自己的想法和决策一定的空间和权利,这样他们才能感到自主和独立。
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主性。
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和帮助。
孩子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家长应该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了解他们的困扰和忧虑。
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和鼓励来缓解孩子的情绪困扰,引导他们积极面对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
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态。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和功利思维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快乐和成功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积累,更取决于内心的满足和平衡。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以及注重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
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压力和时间管理。
现代社会的学业竞争和各种培训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课业负担和时间安排。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他们能够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避免过度压力和疲劳。
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

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2023年)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心得1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日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
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心得1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日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
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相互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
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
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常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育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久不停地学习。
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常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
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沟通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让人厌烦,孩子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假如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喜欢阅读了,玩具很快就会玩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买一张地图,有条件的买一个地球仪放在家里,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就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新闻报道中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的富有,他们富有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己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马山县古零镇羊山小学蓝海燕
我原来是一名初级中学教师,因工作需要调到小学任教,今年又在小学附设的幼儿班任教。
从中学教师到幼儿教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又回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在刚从事幼教工作时,我很不习惯一下子管那么多孩子,他们每天都是叽叽喳喳地吵闹,怎么管教都不听。
我每天都是生气的过日子,感觉每天过得很累。
直到有一天,我上课很累,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就在我要摔倒时,孩子们一下子喊了起来:“老师,您怎么了?”“老师,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会儿吧。
”“老师,您就坐着上课吧。
”“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再吵闹了。
”听到孩子们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激动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的懂事,多么的聪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就有了这么大的爱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埋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我之前对他们的粗鲁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心理感到很内疚,很对不起他们。
从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育方法。
我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给自己一片童心,每天跟他们学习,做游戏,玩耍……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后来他们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一样,每次玩什么游戏都拉着我去玩:跳皮筋、拍皮球、跳绳……,如果我累了,他们就会去拿凳子来给我坐,帮我捶捶背。
同时跟我聊他们家里的事情,有的说跟爸爸去哪里钓鱼;有的说跟妈妈去公园玩有趣的事情;有的说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还有的说爸爸妈妈离婚了。
他们说高兴的事情时我跟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他们说伤心的事情时我就引导他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我跟他们说,我既是你们的朋友,也是你们的
“妈妈”,所以有时他们就叫我“妈妈”。
我很自豪,我不介意。
孩子们每天都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从这些经历中我一直相信:只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
只要我们真正俯下身来,放下架子,给予孩子们足够、充分、宽松的爱,他们一定也会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这些大朋友,老朋友。
只有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在爱的长河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拥有一片晴郎、明净的天空,拥有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路。
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纯洁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要光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一味的牵引。
有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说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幼教工作不只是教师、家长,还要全民、整个社会都要同心协力,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让祖国的花儿开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