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邹平县的水环境生态治理工程
水污染调查报告5篇

水污染调查报告5篇关于水污染调查报告篇一一、水污染简介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
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
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二、水污染情况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江流总量的14%以上,而近年来,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严重,1998年监测的176天城市河段中,52%的河段污染较重,据统计,1999年全国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量占67%,废水污水排放总量较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
根据水利部门监测结果。
1980年全国受污染的河长比例为21%,1999年增加到38%。
据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好水标准(1)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细菌、有机物、重金属等)。
(2)分子团小,溶解力强。
(3)含有适量的氧气。
(4)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并呈离子状态,易于被人体吸收。
(5)呈弱碱性。
(6)具有负电位。
(三年前)(现今)远观水质无太大变化(三年前水样)(现今水样)(纯净水样)1、请问您对五水共治有所了解吗?有学生19人青年马马虎虎10人无1人2.您对于杭州该政策持什么态度?支持学生22人青年无所谓8人反对3.该水源对您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吗?有学生18人青年无12人3人9人28人38人2人17人23人中年中年中年21人9人10人20人5人25人老年老年老年10人6人4人16人4人13人7人(我们的调查问卷)对于水质的变化,大多数人认为已经有很大的提高,通过水样的观察可用肉眼观察到的杂质已经下降,三年前浑浊的现象已经不再出现,但还是有不少附近居民向我们反映,附近的工地施工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老板要求环卫工人用柴油水泵向已经被下雨后涨水淹没的植物浇水,说是老板钱花不完构成浪费现象。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邹平县水务局水资办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就邹平县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近几年,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全面贯彻实施新《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认真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水资源统一管理扎实有效为消除制约水资源管理的体制障碍,2000年6月,我县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水环境管理等一切涉水事务统归到水务局管理,水管改革一步到位,形成水资源闭合式循环利用模式。
六年多来,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我县充分依托“一龙管水”的体制保障,不断创新和推进水务管理机制改革,努力打造“活”水务、“大”水务、“新”水务,逐步建立起协调、统一、权威、高效的水务管理良性机制,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强力支撑和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县的水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6年11月23日,在全国水务管理工作座谈会上,作为7个发言单位中唯一的县级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一)水资源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我县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重点,进一步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全面开展各项规划,先后完成了《邹平县水资源综合规划》、《邹平县十一五水利规划》、《邹平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邹平县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一系列专题规划,为科学管理水资源奠定了基础。
同时坚持定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地表水水质监测,随时掌握水资源情况,重视水文地质信息的收集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取水许可监督管理进一步深化重点项目立项前进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对少量取水的单位实行水资源论证报告表制度,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邹平县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邹平县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作者:唐宁程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5期摘要阐明了邹平县水资源现状,并针对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需求趋势,提出水资源保护对策,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保护对策;山东邹平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232-02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ou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Zouping County,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demand trends of Zouping County,the conserv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resource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tatus;conservation countermeasure;Zouping Shandong水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1]。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21世纪国内外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2-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缺水困扰,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邹平县属严重缺水地区[6],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区域性超采,带来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枯竭、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邹平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邹平县农村自来水现状分析与探讨

邹平县农村自来水现状分析与探讨摘要:邹平县农村居民约有65%的人口还存在饮水不安全因素,供水保障率低、单井分散式取水、水质未经消毒、水质检测跟不上大大制约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改善。
为此,建立统一集中的供水模式,实现真正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改善饮用水质,让农村居民喝上和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是今后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自来水;发展规划;建设模式;邹平县Abstract: the rural residents of Zouping County, about 65% of the population are drinking unsafe factors, water supply rate is low, single well distributed water, water quality, water quality testing without disinfection does not follow to go up greatly restricted the countryside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the residents.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mode,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real, improve drinking water quality, so that rural residents to drink tap water and the city people, is a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projects, for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rural tap water; development planning; construction mode; Zouping County邹平县地处鲁中山区北麓与鲁北黄泛平原叠交地带,位于滨州市最南端,东接淄博,西邻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濒黄河,青银高速公路横穿县境。
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全面建设美丽滨州

水能经济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全面建设美丽滨州崔玉泽【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农业用水曾一度出现紧张,水资源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恶化,为此,邹平县政府从强县战略出发,科学实施兴建了韩店“禾和湿地”和“平原水库”,从根本上解决了全镇的工农业用水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兴建水利;经济强县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水利局 山东滨州 256600自2010年起,邹平县就着手开始“三山两湖一河”综合治理。
“三山”指印台山、于祖山和黄山,“两湖”指黛溪湖、于印湖,“一河”指黛溪河。
该区域定位是:集滨水生活居住、文化娱乐、商务休闲、生态、旅游服务等为一体的环境优美、山水特色明显的城市高品质休闲生活区及公共活动区。
目前,黛溪河综合治理已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实施黛溪南湖扩容二、三期及黛溪南湖大桥、下游绿化、市政道路、市政管网等工程。
新月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全长10.2公里的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完成投资1.4亿元。
一、打造“青山绿水美丽邹平”的城市定位邹平的城市定位是“生态园林型”,追求“宜居宜业”。
颜景江,嘉业生态园负责人,近十年间,他投资近2亿元治山、治水、架桥、修路、植树,十年痴作“一幅画”,硬是将3600亩荒山变成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山水园林图”。
如今,嘉业生态园与周边的雪花山度假村、天地缘“缘”文化景区融为一体,打造成了邹平融文化、山水、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区,将城市空间再一次向自然延伸。
李贤亭家住邹平县城,是一位退休老干部,每天早上他都要去附近的黛溪湖边与老友们一起打打太极,锻炼身体。
他说,看着清澈的湖水,就会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自然舒适。
看着人们在修葺一新的湖边长廊休闲漫步,就是感觉到生活的幸福与安详。
这种感觉是自然真诚的。
去年11月22日,山东首届“美丽乡村生态文明”论坛在邹平举行,期间发布了以“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西王宣言》,引导乡村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浅析影响自来水水质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析影响自来水水质问题及改善措施摘要:本文主要对本地饮用自来水水质现状及当地居民关心的水质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旨在通过分析自来水水质,解决居民担心的饮用水污染问题,增强人们对自来水水质的认知度,提高人们对自来水公司的信任度,并提出改进饮用自来水水质的有效改善措施。
一、本地自来水现状及水质状况本人对邹平县及周边地区自来水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到居民生活饮用水主要是由自来水公司供给县城区及大部分农村,饮用水源主要是黛溪河流域和月河流域的深层地下水,经考证属南部山区麦饭泉水,含丰富的、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属天然矿泉水。
自来水公司统一调度,联网供水,并采取地下水常规处理方法,出厂水设置两路管网,分别把水送入县城及缺水乡镇,满足城区、焦桥、韩店、长山、高新等镇办65万人的生活用水。
为保证供水安全,对水源地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在水源防护区内设置了明显的防护标志牌,并在取水点500米内,树立了界桩,予以警示;专人定期对水源地进行巡查,杜绝生活垃圾、电镀制板、毒鱼等对水源地的污染,保证水源安全、无隐患。
对水质实行全方位、全天候检测,公司每年请省卫生防疫部门或国家供排水监测站对水质进行一次全面检测,请县卫生防疫部门对水质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并由公司实验室人员定期抽水样进行检测实验,杜绝了水质安全隐患。
二、自来水水质改变的主要原因1、由于气候和环境影响,地下水水位下降。
水源水中的钙、镁离子等矿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在烧开的自来水中就会看到水垢有所增多。
2、出厂水质是决定水质的主要因素。
二氧化氯及其副产物也有毒性,二氧化氯在管网中比氯更容易消失,造成无剩余消毒剂现象。
剩余的二氧化氯和它的分解产物浓度过高时,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为氧化反应生成副产物,如亚氯酸盐,亚氯酸盐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影响血液中的红细胞,使正铁血红蛋白增加。
在使用时需要解决过量的剩余二氧化氯问题。
3.管道材质的不同,对水质也有不同的影响。
金属管壁由于受到水的腐蚀性等原因,容易形成以氧化铁为主的结垢。
邹平县黛溪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

邹平县黛溪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贾宗华【摘要】探讨了邹平县在水利风景区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旨在进一步提高景区建设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27-28)【关键词】邹平县;黛溪河;水利风景区;生态保护【作者】贾宗华【作者单位】邹平县水利局,山东邹平 25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平原叠交地带,东临淄博,西邻济南。
全县辖16个镇(办),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252km2。
邹平县水资源短缺,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6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山为骨、水为魂”的城市建设定位和打造“范公故里、山水邹平”的品牌战略,依托黛溪河流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拓展水功能,做活水文章,使黛溪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主要做法1.1 领导重视,搭建水利风景区大框架邹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黛溪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将其纳入邹平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建设思路,并逐年加大投入进行规模梯级开发。
2000年以来,以河湖自然景观治理为重点,先行对黛溪河、于印湖、黛溪湖等水环境工程进行开发治理,共投入资金2200万元,增加蓄水能力1200万m3。
随后着重加大了对景区内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拦水坝26座,绿色生态园1处,使景区功能更加配套完善。
同时,对景区内的唐李庵、醴泉寺、范公祠等历史人文景观进行修复开发,建成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旅游胜地,实现了水环境与水利工程、水环境与城市建设、水环境与人文历史资源的完美融合,系统搭建起“一河串两湖”的黛溪河水利风景区基本框架。
关于邹平县实施生态县建设的调研报告

提 谐 共处 , 生态 文 化 有 长足 发 展 ; 市 、 乡村 改 善 我 县 的 环 境 形 象 , 高 招 商 引 资 的 竞 城
环 境 整洁 , 民生 活 水平 全 面提 高 ; 态 环 争 力 。 人 生
山丘 陵 , 有 平 原 , 有 风沙 盐 碱 地 , 又 还 自然 灾害频繁: 生态 环 境 脆 弱 , 该县 的 林 业 建设 着重为生态环境改善服务 , 同时 注 重 林 业 建设的经济效益 , 筹规划 , 理布局 , 统 合 科
15 . 7亩 。
多点的 城 市 景现 体 系 。精 心 打 造 了高 速 公 路 及 黛 溪 湖 、 邹 平 县 人 民 公 园 等 几 处 亮 色景 观 。 同时 城 区加 强 了绿 化 、美 化 、亮
庭 院绿 化水 平 。
基础 设 施 完 善 , 态 类 型 丰 富 多 样 。 二 是 点 , 出城 市 以 “ … 水 ” 为 主的 园 林特 生 突 绿 方 公 里 , 地 面 积 7 3 万 公 顷 , 均 占 有 化 , 耕 . 5 人 提高 了学校 、医院 、各企 ( ) 事 业单 位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年 左 右 的 努 力 , 邹 平 基 本 建 设 成 为 经济 把 ( ) 济社 会发 展 。2 0 年 全 县 经济持 2经 04 ( ) 态水 利 。2 0 年 , 6生 0 1 完成 黛 溪河 综 繁荣 、人 民富 裕 、环 境 优 美 、社 会文 明的 续 、快 速 、健康 发展 , 构进 一步 优 化。 年 合治 理 , 青 阳 镇建 成 2 0 亩 高 标 准 大 田 结 在 00 生态 县 。 建设 生 态 县 主要 分 为近 期 、 中期 内实 现 国 内生 产 总 值 1 6. 1亿 元 , 可 比 喷 灌 精 品示 范 田 , 5 按 列为 国家 节 水 灌 溉 示 范 7 5 人均 国 区 。2 0 年 , 资 2 0 万 元建 设码 头 平原 和远 期 三 个 阶 段 实 施 。 近 期 是 2 0 年 到 价 格 计 算 比上 年 经 济 增 长 2 . %, O5 02 投 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邹平县的水环境生态治理工程
摘要:水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邹平县通过水环境生态治理,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环境生态治理
1前言
水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构建健康和谐的城市水生态环境,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不仅能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更能全面改善周围城乡人居环境,形成水清、岸绿、景美、人文和谐的局面,大大提高城市的品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2邹平县地理位置及简介
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东接工业重地淄博,西临山东省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全境26公里。
邹平南部长白山区为山区丘陵,是重要的林果产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鹤伴山公园。
中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历来是粮棉集中产地和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
邹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发现的丁公遗址,把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进了八百年;隋末王薄首举义旗,拉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北宋名相范仲淹的青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为“先忧后乐”的思想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代硕儒梁漱溟19世纪30年代在这里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邹平还是第一个对美国学者开放的农村调查点,美国前总统卡特曾来邹平进行考察访问。
近几年,全县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最具幸福感县城,邹平县经济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山东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的国家级开发区。
随着邹平县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邹平县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做法
3.1县城区主要河道综合治理
黛溪河、新月河是流经邹平县城区的两条主要河流,一条位于县城东边,发源于南部山区,流经县城,向北汇入杏花河,最终流入小清河;一条位于县城西边,流经经济开发区,最终汇入孝妇河。
原先的河道主要用于水利灌溉、防洪除涝,但是随着两岸居民生活污水、垃圾往里排入的现象日趋严重,导致河道的部分地段环境异常恶劣,水生物无法生存, 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
随着城市规
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社会发展,黛溪河、新月河的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
通过治理,改变河道两岸脏、乱、差的现状,创造一个水清岸绿、虫叫蛙鸣、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水岸环境,使之成为县城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01年,邹平县已对黛溪湖下游2.25公里的黛溪河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实施了衬砌、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昔日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黛溪河早已变成了集“拦、蓄、补、美”四位一体的“民心河”。
随着邹平县城的不断发展,城南新区的高标准建设,黛溪河、新月河穿城而过,河道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日益凸显。
2010年,黛溪河、新月河两大城市水系建设被列入邹平县城市建设十大工程,按照”水为魂、山为韵”的城市建设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施黛溪河、新月河两大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集蓄水补源、绿色生态和城市防洪于一体,结合邹平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资源,进行河道拓宽、衬砌、绿化、亮化、造景等综合治理,实现河流水环境自然化、生态化、人文化、景观化,全力打造新的环城水系景观带,营造人水和谐相处的浓厚氛围。
综合整治工程在设计上尽量恢复河流的近自然状态,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旅游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河岸带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中,结合河道流域具体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及区域社会经济条件,遵循“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思想,恢复河道原有的结构形态和自然特征,让原有生物群回迁,提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环境,重建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
同时,做到以人为本,建设生态驳岸,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通过科学的配置,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建立起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体之间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
生态河堤的植被有涵蓄水分的作用,河堤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使河堤土壤具有很高的孔隙率。
丰水期,水向堤中渗透储存,减少洪灾;枯水期,储水反渗入河或蒸发,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作用。
在河道断面形态设计上,既注重河流防洪排水的功能要求,又体现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要求,采用复式断面设计,这样可以加大洪水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长年不淤积,增加人们良好的亲水感和视觉美感。
总之,通过高起点、高品位的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构建起”亲水宜人、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城,为邹平”范公故里·山水邹平”的品牌创建呈上点睛之笔。
3.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量也越来越大,为保护城区生态环境,避免受到污染,污水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同时,污水还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可再生利用的水资源,当今社会水资源短缺将会影响城市供水,而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工矿企业、市政环卫、园林绿化以及城市河道景观等方面,是解决城市缺水的一条重要途径。
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污水资源,体现了水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和”开源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经济利用”的原则。
邹平县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家,位于县城北2公里处,可综合处理县城老城区、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的全部工业、生活污水,确保县城区排水河道——六六河北外环断面河水COD低于50mg/L,NH3-N低于5mg/L,实现河道彻底变清,恢复其“草繁鱼跃”的自然生态面貌,使六六河变成县城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线。
邹平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现有规模为日处理污水能力16万吨,日处理回用中水10万吨,工程自运行以来,整个工艺流程均达到并超过设计要求,在省主管部门历次检查督查中均被评为一类A级单位,被誉为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均为100%的“双百”单位和建设好、管理好、环境好的“三好”单位。
工程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标准高,按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A标准设计,并且实现中水回用;二是规模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6万吨,为全省县级最大,回用水规模10万吨,为全省最大;三是工艺流程长,增加了酸化水解工艺,并延长了生化反应时间,工艺流程增加了0.5倍;四是难度大,以处理工业废水为主,排水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尚属国内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污水厂出水水质全面达到并优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其水质可以满足农业灌溉、城市杂用水、生态用水以及热电厂循环用水标准要求,既全面彻底解决了县城区水污染问题,实现了六六河彻底变清要求,为解决小清河乃至渤海流域水污染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邹平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备用水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结论
通过水环境生态治理,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全面改变周围城乡人居环境,邹平的城市品位将得到大幅提高,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1社会效益
通过水环境生态整治,打造起邹平县重要的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随着不断发展和完善,黛溪河、新月河周边将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游憩者可在滨水区开放空间与家人享受休闲时光、与朋友聚会、约会、锻炼身体等,成为休闲、旅游的好场所,同时,增强人们亲近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人们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形成水清、岸绿、景美、人文和谐的局面。
4.2经济效益
通过水环境生态整治,环境优美的滨水区将成为城市居民向往的居住胜地,随之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即可以带动河道周边房地产的发展,利用滨水区开放空间和景观环境的优势,推动周边的楼盘选择走高档住宅区的路线,附近的建设用地及楼宇等会有较大的升值。
同时,为邹平县城的进一步开发带来了一个广阔的开放空间,优美的环境,和谐的社会必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这里投资创业。
4.3生态效益
为了达到生态自然的目的,河道两岸的驳岸大部分采用生态驳岸,营造的湿地能够净化河道水质,两岸的绿量也将大大增加,不仅形成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同时起到改善小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更加体现了对“水”、“林”的保护,使得邹平县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左宏,女,1978年11月,学士学位,山东省邹平县水利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