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路基、路⾯设计说明1 ⼀般路基设计1.1 设计原则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象等⾃然条件,结合《⼯可报告》,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设计。
初步设计⽂件编制及组成内容执⾏交通部颁2007年10⽉实施的《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图表格式参照《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图表⽰例》。
1.2 路基横断⾯布设及加宽超⾼⽅式1、路基标准横断⾯主线⼀般路段为26m路基标准横断⾯,采⽤平原微丘区双向四车道⼀级公路标准,整体式断⾯,其断⾯组成为:中间带3.5m(其中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宽2.0m),两侧⾏车道2×3.75m,硬路肩2×3m(含右侧路缘带2×0.5m),⼟路肩2×0.75m。
图1 路基标准横断⾯图2、路基超⾼及加宽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本项⽬对于平曲线半径⼩于4000m的路段均设置2%超⾼;全线未设置加宽路段。
3、路基边坡、护坡道及边沟填⽅路段:主线填⽅路段H≤6.0m,采⽤1:1.5的边坡坡率,护坡道1.0m。
路基横断⾯各部分线条连接处折点均宜作圆弧处理,形成流畅优美的视觉效果。
挖⽅路段:坡底设5m宽碎落台,碎落台下设置矩形边沟,路堑边坡坡率为1:2。
⼟路肩、边坡坡脚⾄边沟均采⽤圆弧流线形连接。
4、公路⽤地界填⽅路段路基边沟外边缘以外1.0m为公路⽤地界,挖⽅段路堑边坡顶部以外1.5m为公路⽤地界。
沿(压)河、沟、塘路段,河塘边坡防护基础外缘以外0.5m为公路⽤地界;桥梁段落⼀般不设边沟,⽤地界为桥梁正投影。
1.3 路基设计1、路基填料与路基压实根据路基⼟调查成果,项⽬区域5⽶以浅多为低液限黏⼟,局部为低液限粉⼟。
结合本项⽬取⼟条件进⾏分析,路基填筑时主要采⽤以下填料:低~⾼液限粘⼟。
初步填料处理⽅案为:低~⾼液限粘⼟采⽤掺⽯灰处治可以满⾜填料强度要求。
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路基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及排水设计说明1.路基设计要点U路基设计1.1.1设计原则(1)原则路基设计时根据道路等级、技术标准、使用要求和沿线地质、地形、水文、气候、筑路材料等条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设计。
路基设计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路基工程设计坚持“绿色、环保”,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以“路基稳定”为原则,重视生态保护、避免高填、深挖,加强植被恢复,减少对欠稳定边坡及环境的破坏。
(2)路基设计采用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1.1.2路基设计标准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本项目路基宽度根据工程实地情况,按照业主意见及路基设计规范要求,一号路、四号路、五号路、六号路、七号路采用沥青路面,一、四、六、七号路路基宽度为6.0米,局部受限路段路基宽度为5.0m;二号路、三号路采用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为4.5米:部分特殊路段受道路两侧建筑物、高边坡控制,加宽工程量巨大,施工难度较高,本次设计将此类路段作为受限路段处理,路基宽度原则上不小于4.5m。
路拱横坡采用单向2%。
1.1.3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1.1.3.1平曲线超高方式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应设置超高,最大超高4%。
本项目为旧路基加宽改造, 超高旋转轴位置为路基中线。
1.132平曲线加宽路基加宽方式:本次设计除回头曲线内侧按照一类半加宽外,其余圆曲线内侧不进行加宽,通过增设错车道的方式提高行车、错车安全性。
1.1.4一般路基设计L 1.4.1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本次路基设计大多为既有路基加宽设计,局部路段为新建路基。
考虑到加宽部分很难用大型碾压机具压实路基,为避免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发生开裂破坏,本次路基设计尽量采取挖方形式进行路基加宽。
通组通畅工程建设项目--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面设计说明半径小于12Om的平曲线均设置超高,超商采用绕路中线旋转方式,即当超商横坡大于路拱坡度时,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本次设计采用最大超高值为6$。
3、路基路面加宽方式本路段路基加宽情况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I-2014)中有关规定执行,凡平曲线半径W250m的路基路面均应进行加宽,曲线平曲线按照小交通农村公路规定值加宽。
三、路基设计1、一般路堤设计填筑前应清除地表及植物根茎(清基过程当中及路基填筑时注意对沿线行道树根系的保护及路基回填的压实),当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挖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不小于蝴的台阶。
路基挖方中清除的地表耕植土、淤泥质土、腐质土等除部分用作平交填土绿化或取弃土场还林、迂耕外,其余均集中堆放,以利于环保绿化施工单位利用。
全线路堤填方利用挖方中的块石土、坡积碎石土、漂卵石土等符合要求的材料填筑,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邂过规定要求的士不得用作路基填料。
本次设计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8米时,则在其高度8米处设置不小于2.0米宽的边坡平台,从上至下边坡坡度依次为:第一级采用1:1.5,第二级采用1:1,75,第三级及以下采用1:2.0。
路堤应特别注意分层填筑碾压均匀密实,并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各不同填筑区压实度的要求。
2、一般路量设计对部分路段须开挖的路基,路堡边坡设计综合考虑原路的边坡坡率、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产状、岩体风化程度和开挖高度等因素,本着经济合理、注重环保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和边坡防护工程形式。
挖方边坡坡率根据开挖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原则上弱风化至微风化岩层采用1:O.1〜1:0.5的坡率,强风化层采用1:0.5〜1:LO的坡率,全风化土(碎石土层)则枭用1:1〜1:1.5的边坡坡率。
全线的路堑边坡超过8米高时,每8米为一级,且在每8米高或坡度变化处设有2.0米宽的碎落台。
S3-1 宣曲高速路基路面说明-2014-10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及设计依据1.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交函公路【2014】74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宣威至曲靖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以下简称《初设批复》)于2014年2月12日下发。
本项目根据《初设批复》精神进行施工图设计,具体执行情况如下:1.1.1路基设计《初设批复》指出“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型式、设计参数及一般路基设计原则。
”1、同意对浅层软土采用挖除换填,深层软土采用碎石桩,对高液限土挖方路床采用换填碎石的处治方案。
下阶段应结合详勘资料,细划处治范围,确保路基稳定。
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结合已有详勘资料采取相宜的处治方案进行路基处治以确保路基稳定。
2、原则同意对挖方高边坡采用锚杆、锚索框格柔性加固的支护方案。
下阶段应加强计算分析及抗震分析,合理确定锚杆、锚索长度和位置,保证边坡稳定。
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结合已有详勘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及抗震分析,依据分析计算结果合理确定锚杆、锚索长度和位置,以保证边坡稳定。
3、加强沿线土石方调配利用,减少弃土规模,优化弃土场,完善相关排水、防护及复耕设计,保护环境。
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路基土石方调配时,可利用土石方充分合理地考虑本桩利用及纵向调运;结合沿线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弃土场,加强弃土场的排水、防护,弃土场表层均采用清表土方及可耕种弃土进行覆盖复耕。
4、同意路基防护采用植物为主、圬工为辅的设计方案。
结合项目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特点,优化防护设计,加强桥头路基和高液限土边坡防护。
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路基防护采用植物为主、圬工为辅的防护型式,其中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和绿化类型纳入景观设计结合地区特点进行综合设计;桥梁10m范围内的桥头路基边坡采用M10浆砌片石护坡加强防护;本项目未采用高液限土作路基填料,高液限土挖方边坡结合实际条件遵循“缓坡率、宽平台、固坡脚”的设计原则,坡高≥6m的边坡采用骨架植物护坡进行防护,即拱形骨架结合喷植草、灌进行边坡防护,坡高<6m 的边坡采用三维土工网喷植草、灌进行边坡防护。
道路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道路所经区域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原为xxx的取土场,结束后填埋,为杂填土,填埋年限约3年黄褐色,湿,局部饱水,松散、多孔隙、成份混杂,以粘性为主,含砂、砖块、碎石、钙质结核、植物根系、建筑垃圾等,局部夹青灰色淤泥质土。
该层层底埋深0.50-7.80米,层厚0.50-7.80米,平均层厚4.42米。
本次设计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标线部分及交叉口预埋信号管道)、绿化工程。
二、设计依据三、设计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参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30km/h3、交通等级:轻交通4、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5、道路标准荷载:BZZ-100四、道路设计1、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型:依据xxx规划》定线,整体南北走向。
2、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最大纵坡为0.685%,最小凹形竖曲线R=7500米。
3、道路横断面设计xxx路道路红线标准宽20米,双向两条机动车道,道路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3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3米+14米+3米=20米),详见标准横断面及管线综合图。
车行道路面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采用1.5%双面坡控制;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采用1.5%单面坡。
4、路基、路面设计(1)路基①路基处治该路基为杂填土软弱路基,路面结构层下回填0.5米厚天然级配砂砾石垫层,压实度不低于95%,垫层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垫层下3米范围(杂填土不足3米时挖至原状土层)内杂填土进行挖除,并用强夯夯实,压实度(重型标准)≥90%;然后素土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91%;与原状土衔接处开挖台阶再进行填筑,台阶宽度不小于2m。
②路基填挖交界处理③路基填料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腐殖土,或含杂草、树根等及含水饱和的湿土,透水性不良的土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⑤路基边坡填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2放坡,挖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1.2放坡。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路基按<>(jtgd30-2022)设计。
1、路线技术标准,山岭重丘区一般三级公路,路基宽7.5m。
2.路基土为砂土,重力为??18kn/m3,计算内摩擦角=35°,填料与墙背摩擦角?=/2.3、当设计挡墙等构造物时,地基为整体性较好的石灰岩,其允许承载力?? 0?= 450kpa,基础摩擦系数为f=0.45。
4、挡墙采用浆砌片石挡墙,墙身材料采用5号砂浆砌30号片石,砌体? A=22kn/m3,砌体容许压应力为??A.600kpa,容许剪切应力[?]=100KPA,容量许拉应力[?wl]=60kpa。
5.0~2m为土层,2~8m为碎石层,8~25m为强风化岩石。
二:边坡设计设计了两幅图,一幅是路堑,另一幅是半填半挖边坡。
路堑路堤左侧的设计地面线与实际地面线高差较小,因此直接对边坡进行分级,坡度接近1:1.5,然后在边坡上种草。
右侧由于设计道路线与实际道路线高差较大,先在下方设置重力式挡土墙,高度约7,7m,墙坡1:0.25,墙背坡1:0.1,墙顶宽1.5m,墙底宽2.66M,在距墙趾0.49m处制作一只高0.2m、宽0.41m的凸形猎鹰。
挡土墙采用浆砌片石整体砌筑,挡土墙坡度为1:0.75,坡度较陡。
所以在斜坡上种植有框架的草。
路堑路基边坡设计基本完成。
另一个半填半挖路基左侧较高。
为避免大填大挖,直接修建路肩挡土墙。
该挡土墙仍为重力式挡土墙。
挡土墙高9.14米,墙坡1:0.25,墙背坡1:0.1,墙顶1.5米。
为了增加抗滑稳定性,增加了一个凸形鹰架,右侧边坡非常缓慢,设计的路面线与自然地面线正好相交,因此可以直接在侧面做一个截水沟,然后在边坡上种草。
3:边坡稳定性分析将上述的挡土墙的数据很边坡数据输入李振岩土软件的挡土墙稳定性分析和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如发现不合理就改数据知道合理为止。
04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说明1路基设计1.1设计原则(1)详细研究该地区的公路建设条件,充分借鉴和吸收已建、在建的同类项目勘察设计成功经验及建设精髓,将本项目建设成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生态公路。
(2)严格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的要求进行测设,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进行方案研究。
(3)结合该项目特点,遵循《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的原则,加强路基横断面、路基路面排水和防护设计,以增加路容美观,减少路基病害。
(4)应结合具体情况,加强科学研究与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2一般路基设计a)路基标准横断面主线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8m,其中中央分隔带3.0m,行车道2×2×3.75m,左侧路缘带2×0.75m,右侧硬路肩2×3.5m(含路缘带0.5m),土路肩2×0.75m。
b)路拱横坡采用中央向两侧倾斜的双向路拱坡度,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标高;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横坡为2%,主线土路肩横坡为3%。
c)路基超高当平曲线半径采用值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500m时,设置超高。
路基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边缘旋转方式(土路肩横坡保持原有横坡度向外倾斜不变)。
为防止路面滞水,影响行车安全,设置超高应使横坡度由2%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330。
d)边坡坡率结合路基所在地段的地形、水文及填高情况,根据沿线岩土工程特性,填方路基高度H≤8m时,坡率1:1.5;当8m<H≤20m时,采用折线形边坡,每8m一级,上部8m 坡率1:1.5,下部坡率1:1.75。
路堑边坡设置原则:土质、全风化及强风化岩路堑顶层边坡采用1:0.75~1:1.25坡率;弱风化岩质边坡坡率依岩石风化程度为1:0.3~1:0.75;膨胀土路堑段采用1:1.5。
当挖方H≥8m时,采用阶梯形边坡,每8m一级,并设宽2m边坡平台,平台上设截水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路基路面一、设计依据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3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1-2008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37-2012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169-20125、《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F40-2004;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034-2000;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E42-2005;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F80/1-2004;10、《天府新区2015年第二批项目新兴28、新兴33、新兴34路初步设计》;11、《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12、《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技术导则之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导则》(2014年试行版);13、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执行规范、规程、标准。
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F40-2004);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4-91);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50092-96);4、《城镇道路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2008);5、《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50642-2011);三、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建议膨胀土边坡为永临结合性质,在坡脚或土石交界处应考虑隐形挡土墙、埋置式抗滑小桩等加固措施。
回复:本项目周边为工业区,后期将进行场平挖除处理,为避免工程浪费,现设计的所有边坡不采用永久性圬工加固措施。
2、软弱地基路段建议采取盲沟或强夯进行方案比较。
回复:本项目软土分布于地表局部段落,一般厚度为1~1.5m左右,个别段落最大厚度不超过2.5m,故仍采用清除换填处理。
3、核查地勘报告,路槽至地下水位高差不应小于1.5m,否则应加深盲沟排水。
回复:经核查地勘报告,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与地下常水位高差小于1.5m的地段路床换填砂卵石。
4、补充道路交通等级,核实车行道路面结构是否满足交通需求。
回复:根据《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支路交通等级为轻、中交通,结合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及交通量分析,考虑今后重车的作用,三条道路的路面按中交通设计,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满足以上的导则要求。
四、设计范围1、本文件为新兴28路、33路、34路施工图设计,设计里程范围新兴28路:28K0+042.683~28K0+928.910;新兴33路:33K0+023.109~33K0+650.414;新兴34路:34K0+042.734~34K0+867.035;设计内容包括路基设计、路面设计、路基排水设计。
2、由于雨污水管线开挖需要,道路两侧开挖宽度各加宽5m。
该范围土石方数量计算原则为:挖方段由雨污水管线开挖引起的路面设计标高以上土石方计入路基工程,路面设计标高以下开挖及回填量由管线工程计量;填方段加宽范围内的填方均计入路基工程。
五、路基设计1、路基横断面布设根据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技术导则之《道路设计基本规定及线形设计导则》(2014年试行版)规定,新兴28路、33路、34路横断面组成如下:新兴28路28K0+042.68328K0+928.910、新兴34路34K0+042.73434K0+867.035为城市支路,道路横断面宽为20m,断面组成为3.5m人行道+2.75m非机动车道+3.5m车行道+0.5m中分标线+3.5m车行道+2.7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
车行道横坡为双向坡,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为内单向坡,坡度为2.0% 。
新兴28路、新兴34路路基标准横断面新兴33路33K0+023.10933K0+650.414为城市支路,道路横断面宽25m,断面组成为3.5m人行道+2.25m非机动车道+7.5m车行道+0.5m中分标线+7.5m车行道+2.2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
车行道横坡为双向坡,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为内单向坡,坡度为2.0% 。
新兴33路路基标准横断面2、一般路基设计2.1路基填料及压实标准要求(1)优先选用级配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150。
(2)泥炭、淤泥、膨胀性岩土、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有机质土、有机垃圾、不满足强度和粒径要求的建筑垃圾不能用作路基填料。
(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能用作填料。
(4)路基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和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要求执行。
如下表所列:路床及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压实度(%)最大粒径()路床填方路基0~0.3 6 ≥95<1000.3~0.8 4 ≥95零填及0~0.3 6 ≥952.2路基边坡根据现场调查以及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技术导则之《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导则》(2014试行版),结合成都市天府新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要求,路基边坡按稳定边坡坡率,进行绿化防护处理。
① 路堤边坡填方路基边坡设计表为达到美观的效果,边坡修饰时可利用超宽碾压削坡,将边坡做成弧形。
受水浸淹部分的边坡坡率采用1:2.0,并在设计水位下填砂砾石。
② 路堑边坡高度及坡率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留后患的原则,尽量减少破坏天然植被和避免破坏山体平衡,在坡形坡率设计上,应放缓坡率,避免生硬的切坡坡形,堑顶应避免生硬的折线尽量采用弧形过渡,主要采用植物绿化防护。
根据各个坡体不同的地质情况,路堑边坡坡率值详见下表2.3基底处理一般地段:路堤基底为耕地、草地时,必须先清除地表种植土后方可填筑,清表平均厚度为0.3~0.5m ,采用挖方合格填料回填和压实,清除的表土应集中堆放,用作绿化用土。
在积水洼地上填筑路堤时,应排除明水、清淤后方可填筑。
填方地段当地面横坡(或纵坡)为1:5~1:2.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3.0 m 的台阶,并设置向内倾4% 的横坡。
填前基底均需夯压,基底压实度不得小于90%。
地面横坡陡于1:2.5的填方路基应按路基工点设计。
水(鱼)塘地段:当路堤全部侵占水塘时,抽水、挖淤后直接进行填筑;当路堤部分侵占水塘时,采用设围堰抽水清淤后在设计水位+50以下部分路堤填筑砂砾石。
挖方地段:挖方地段应进行清表处理,清表平均厚度为0.3~0.5m ,清除的表土应集中堆放,用作绿化用土。
2.4填挖交界处理①当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需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3m 的台阶,并设向内倾4%的横坡,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
填筑应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然后逐台向上填筑,分层夯实,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②对于横向半填半挖路基,挖方一侧应对路床深度范围内的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5%;并沿横断面方向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加筋处理。
③对于纵向填挖交界处,纵向填挖交界处的挖方部分在路面结构层以下沿路线方向10m范围内超挖,最大超挖深度2m。
碾压夯实后沿路线方向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加筋处理。
④对地下水或基岩裂隙水丰富路段为避免下渗水软化路堤,填挖交界处应设置纵向或横向碎石盲沟以拦截地下渗水并于合适位置横向引出。
⑤填挖交界部分填料由挖方部分的岩土性质确定,一般挖方为土质及软质岩时,填方部分采用砂砾石填料。
挖方部分为岩质时,填方部分宜采用填石路堤。
超挖回填部分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5%。
2.5低填浅挖路基设计由于受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制约,部分路段路基填土高度较低,有部分路段为零填挖。
为保证路床强度,对填土高度不超过2m的路段,路基填筑时采用换填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地基天然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应至少超挖到路床底,分层回填砂砾石,保证路床范围压实至95%;②当地下水发育,低填段应根据前后地势设置盲沟,盲沟应与路面的碎石垫层相连。
2.6不良地质路基设计原则(1)软弱地基本项目软弱地基段主要为表层浅层软土及杂填土等。
浅层软土主要分布在鱼塘、水田段,层厚0~3m,采用挖除换填处理。
松散杂填土层厚1~2m,采用换填处理。
换填均采用砂砾石。
(2)膨胀土处理本项目范围膨胀土存在于地表,为厚1-2m的粉质粘土,为弱膨胀土。
①连续填方高度大于5m路段较少,膨胀土多存在于浅层地表,根系杂质含量较多,且成都地区雨季较长,不易翻晒控制含水量,故本项目挖方弱膨胀土均作弃方处理。
②有膨胀土地层的路堑边坡,考虑到两侧地块后期需要进一步开发,故采用放缓坡率的方法处理其边坡。
位于膨胀土内的路堑采用4m分级,平台宽3m,边坡坡率采用1:2,位于基岩上的膨胀土,基岩上层平台采用4m的宽平台。
路堑最上一级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其采用客土喷播防护。
③挖方路床位于膨胀土地段采用换填砂卵石处理,厚度1.2m。
2.7路基防护方案(1)路堤防护①填土高度≤4.0m,采用喷播植草防护;②填土高度时>4.0m时,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③浸水边坡塘坎以下(或设计水位+0.5m)边坡采用现浇C20砼实体护坡。
(2)边坡平台、护坡道边坡平台、护坡道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可喷播草籽或植野草。
(3)稻田、苗圃、水田地段及鱼塘、水渠等浸水地段路基通过稻田、水田地段,设置护脚防护;当通过鱼塘、水渠等浸水地段,采用现浇C20砼护坡加固防护。
(4)路堑防护坡形、坡高:根据地层岩性、风化状况、不利结构面性质、地下水发育程度、地形地貌以及受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程度等综合因素考虑。
尽量采用放缓边坡,以植物防护为主,一般不采用圬工加固工程措施。
①土质边坡、全风化~强风化质岩边坡一级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多级边坡时,最上一级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其余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
②中~微风化软质岩、硬质岩边坡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挂镀锌铁丝网)。
2.8土石方工程新兴28路:挖方178044m3(土53412 m3石124632m3),弃方184146m3(土59514m3石124632m3),清表21846m3。
新兴33路:填方5614m3, 挖方69801m3(土20908 m3石48893 m3),弃方14853m3,清表14853m3。
新兴34路:填方121815m3, 挖方41884m3(土12560m3石29324m3),弃方21565m3,清表21565m3。
本路段清表土作绿化用土;挖方中的泥质砂岩、砂岩等经试验合格后用作路基填料。
借方协调周边建设开挖土方情况,以综合利用并满足施工进度为原则。
路床换填的砂砾石可就近到双流等地拉运。
弃方可以被周边建设及景观用土消化,故不单独设置弃土场,尽量根据周边建设进度尽快消化弃土,减少环境影响和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