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讲解

合集下载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引言公路路基的排水设计在公路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排水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雨水流出路面,保持路面的平整和干燥,预防积水和泥淖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从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原理、排水设计要求和常见的排水设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原理1. 雨水径流公路路基和路面排水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将雨水迅速排除路面,以免对路面造成破坏。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首先需要对雨水径流进行计算,确定设计排水量。

雨水径流主要受到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的影响。

通过统计降雨历时和频率资料,可以得到不同年限的设计降雨强度。

然后根据设计降雨强度和设计的径流系数,计算出设计排水量。

2.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是指雨水渗入路基后的排水问题。

路基排水的主要工作是确保路基处于干燥状态,防止路基软弱和沉降。

为了实现路基排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路基的纵向和横向坡度应合理设计,以便雨水能够自然排出路基。

(2) 路基横截面的开挖和填方应满足排水的需要,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

(3) 路基表层应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和过水管等。

三、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要求1. 设计排水量设计排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雨水从路面排出的体积。

设计排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排水设施的尺寸和数量。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设计降雨强度和径流系数会有所不同。

在设计排水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保排水设施能够满足排水要求。

2. 排水坡度排水坡度是指排水设施的纵向和横向坡度。

排水设施的坡度应合理设计,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路面。

纵向坡度通常沿着道路走向进行设计,以便雨水沿着路面流动。

横向坡度通常沿着路面横截面进行设计,以防止积水现象的发生。

3. 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指用于排水的设施,主要包括排水沟、过水管、雨水篦子和排水井等。

排水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排水要求,并与路面结构相匹配。

排水沟通常设置在路基和路面之间,用于收集和排出雨水。

沥青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研究_1

沥青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研究_1

沥青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2-12-09T09:26:35.187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14期作者:罗阳[导读] 路面和路基是沥青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两个重点内容,为了减少雨水、积水对路基路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应当突出排水设计的重要性,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罗阳邵阳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422000摘要:路面和路基是沥青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两个重点内容,为了减少雨水、积水对路基路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应当突出排水设计的重要性,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基于此,文章对沥青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展开了分析,旨在提升公路使用寿命,营造安全的行车环境。

关键词:沥青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前言近些年,因积水而导致损坏的沥青公路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与行车的安全性,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排水不通畅、设计不合理,道路路基沉降与边坡水毁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为了提升沥青公路路面路基质量,需要对排水设计进行深入分析。

1 沥青公路排水设施1.1拦水带拦水带多建设在公路路肩两侧,比路面略高,具有一定长度,呈带状,可以拦截向道路边坡的雨水,避免雨水汇聚在边坡处,降低与路面和路基带来的伤害。

而且在拦水带的引导下,雨水可以汇集到指定的地点,实现集中排水。

1.2边沟边沟多建设在道路两侧,主要功能可以汇集路肩、边坡以及路面的雨水、积水,常见的边沟有梯形、三角形、L形等不同的形式,从铺设方式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明沟和暗沟两种。

边坡只能起到汇集积水的作用,其他道路排水结构中的积水禁止引进到边沟中。

1.3排水沟排水沟是公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排水结构,截水沟、边沟等将积水汇聚起来之后,统一通过排水沟排出到路基范围之外的沟渠中,其主要作用为引水,横断面以梯形为主。

2 排水设计目的、要求与原则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排出雨水和积水,让路基一直都保持干燥,避免浸泡在水中而引起的结构失稳。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二、渗沟
渗沟及渗井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当地下水 埋藏较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宜采用渗沟,如图5-20,图521,图5-22所示。
根据使用部位、结构形式,将渗沟分为填石渗沟、管式 渗沟、洞式渗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无砂混凝土渗沟。 填石渗沟,也称为盲沟,一般适用于地下水流量不大、 渗沟不长的地段,填石渗沟较易淤塞。
渗沟的排水孔(管),应设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25 米处。截水渗沟的基底宜埋入隔水层内不小于 0.5米。边坡 渗沟、支承渗沟的基底,宜设置在含水层以下较坚实的土层 上。寒冷地区的渗沟出口,应采取防冻措施。渗沟、渗井的 断面尺寸,应根据构造类型、埋设位置、渗水量、施工和维 修条件等确定。渗沟侧壁及顶部应设置反滤层,底部应设置 封闭层。
边沟的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U形(或带盖板 矩形、U形)、三角形、碟形横断面,以及暗埋式边沟。
高速、一级公路边沟的底宽和深度不应小于0.6米,其 他等级公路不应小于0.4米。
2.截水沟(天沟)
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 处,用于截引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防止冲刷和侵 蚀挖方边坡和路堤坡脚,并减轻边沟的泄水负担,保证挖方 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二、路基排水的目的
路基排水的任务:
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以内,保 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 性。 设计: 地面水:排除和拦截于路基用地范围以外,防止漫流、 滞积或下渗。 地下水:予以隔断、疏干和降低,并引导至路基范围以 外的适当地点。
施工:
校核全线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 应予以补充或修改,应重视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急流槽槽底每隔2.5~5.0米应设置一个凸榫,嵌入坡体 内0.3~0.5米,以避免槽体顺坡下滑。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路基设计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对道路纵、横断面、几何图形的确定,路基宽度和边坡的确定等。

2.轴线设计:轴线设计是将道路纵、横断面的几何要求与过程地物条件相结合,确定道路轴线位置的一种设计。

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满足实际需求。

3.路基宽度设计:路基宽度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地形条件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的一种设计。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大,而次干线和支线道路的路基宽度较小。

二、路面设计1.路面材料选择: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2.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路面层等级和层厚度的一种设计。

根据交通量、承载能力以及设计速度等要求,合理确定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层厚度,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路面平整度设计:路面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速度和交通量等要求,确定合适的平整度标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排水设计1.雷达模拟评估:通过雷达模拟评估,确定道路纵、横断面的泄水要求,包括水流速度、水深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排水系统的类型和尺寸。

2.排水系统设计:根据排水要求和地形条件,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

3.施工方法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如开挖沟槽、铺设管道等。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质量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充分考虑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层厚度,确保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雷达模拟评估和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保证道路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和水流横穿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行车。

同时,对于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的改进和优化,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交通需求和提高道路的安全、舒适性。

关于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关于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一、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

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 厚的稳定层等。

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边沟是排水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边沟的设计更为重要。

(1)一般路段的路基边沟设计原则:以填筑式边沟为主,尽量减少路基边沟积水现象的发生。

这主要是吸取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的教训:部分路段在汛期内路基水不能及时排除。

地方群众干扰路基水排入灌溉涵洞内。

(2)路基边沟纵坡的要求:根据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排水设计规范》要求,采用浆砌片石修筑的边沟为满足排水需要,边沟纵坡应不小于0.12%,由于大营段位于丘陵岗区和冲积平原区,原地形既有较大起伏又有部分平坦地段,本着既要解决路基排水问题,又要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路基排水边沟沟底纵坡一般情况下不小于0.15%。

(3)对于边沟水进入涵洞及跨越通道等情况的处理:沿线设置的涵洞有排涵、灌涵和灌排两用涵。

对于需排入排涵的边沟,其边沟底标高不低于涵洞中心的标高;需排入灌涵的边沟,其沟底标高不低于涵顶标高;而对于灌排两用的涵洞应按灌涵要求设置,特殊情况时可适当降低。

为防止冲刷涵洞,原则上采用边沟急流槽连接边沟和涵洞洞口。

一般情况下边沟尽量少穿越通道,当排水需通过通道排入涵洞时,应优先采用边沟盖板涵,特殊情况下可采用边沟倒虹吸穿越通道。

(4)对边沟标高及纵坡方向的问题:根据路线纵断面和沿线自然地形情况综合确定,通常以沿线自然地形为主确定排水方向。

边沟底标高控制应以该段路肩边缘最低点标高以下大于1.7m 为宜,原因是考虑到路线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不能因边沟积水而引起倒灌。

对于个别特殊路段不能满足1.7m 要求的,可放宽至1.4~1.5m,若另一侧边沟较低时应优先采用单侧布设横向排水管。

(5)对于挖方段边沟:考虑到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排水要求,边沟底标高不低于路肩标高1.2m,同时要求边沟纵坡不小于0.5%。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 引言 • 路基排水设计 • 路面排水设计 • 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路 面上积聚的雨水、雪水等迅速排除, 防止水对路面造成损害,保证路面的 正常使用和车辆的安全行驶。
在多雨、多雪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尤为重要。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排水设计
对于软土地区,应加强排水设计,采取如砂垫层、排水板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提高土体强度。
对于山区公路,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布置排水设施,避免山洪、泥 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路基造成损害。
对于盐渍土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避免盐渍土的侵蚀作用。
03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
设计原则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遵循迅速排 除路面积水、降低水对路面的侵 蚀和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的原则。
横向排水设施
包括路肩排水沟、泄水口等,用于 将路面积水引至纵向排水沟渠或边 沟。
纵向排水设施
包括纵向排水沟渠、中央分隔带排 水等,用于汇集和排除路面的纵向 水流。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01
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良好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可以延 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
用,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益。
如果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会导致 路面损坏、车辆打滑,甚至引发
交通事故。
路基长期浸泡在水中可能会造成 路基变形、下沉等损害,严重影
响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2
路基排水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面排水设计
设计边沟、截水沟、 排水沟等设施,将路 面的积水引至路基外。

关于路基路面排水的一些认识

关于路基路面排水的一些认识

关于路基路面排水的一些认识要:完善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对主体工程的损害程度,提高结构功能和使用耐久性,因而加强对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损害水源,分析了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现状,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现状;排水处理措施高等级公路排水系统对于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显著地影响。

水对土体的浸湿、饱和及冲刷作用,常常会造成土体的强度降低,导致路基及路面工程的病害发生。

另外,从保护环境、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考虑,也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

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排水的目的与要求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

路基排水任务: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以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

路基排水目的:将降落在路界范围内的表面水有效地汇集并迅速排除出路界,同时把路界外可能流入的地表水拦截在路界范围外,以减少地表水对路基和路面的危害以及对行车安全的不利。

地表排水可以划分为地面排水、路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三部分。

二、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

2.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

4.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就地取材,以防为主。

6.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提供良好的排水措施,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

(1)地面排水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排水沟、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吸、渡水槽、蒸发池以及地表的排水管。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

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渗沟的构造
4、渗沟的施工技术要求 (三)渗水井 1、渗水井的作用及使用条件 2、渗水井的构造 上部为集水结构,下部为排水结构 3、施工要求
三、排水综合设计概述 1、综合设计的意义 2、综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1)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分 别采取边沟、暗沟、渗沟或渗井汇集及降低 水位,也可在路基外适当位置设置截水沟或 渗水沟拦截,并引致路基范围以外指定地点, 若冲刷较为严重,必要时可设置跌水或急流 槽、倒虹吸、桥涵等。 (2)不要轻易改变自然水系 (3)合理布置地面沟渠。 (4)各种排水结构物均应设置与稳固 的地基上,不得渗流、溢水或滞留,冲刷严 重时应予以加固,防止危害路基和引起水土 流失。
第七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第一节 路基路面排水的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
一、排水的目的与要求
★重要性:路基路面的各种病害和变形 的产生都与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和 冲刷有关。
目的 :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 限度以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 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
路基路面排水设备
作用: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 的少量地面水 3)排水沟 1.位置:结合地形、路基坡脚外3~4m 2. 作用:用来把截水沟和边沟内汇集的水 排引到附近 的桥涵、河谷或远离路基的低洼地 3.排水沟的横断面形式: 一般采用梯形,底宽、沟深均不宜小于 0.5m,边坡坡度一般定为1:1~1:1.5。
、 宽度大于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的中 央分隔带,表面水汇集在中央分隔带中央低洼处, 并通过纵坡排流到泄水口或横穿路界的桥涵水 道中。 3 、 表面无铺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设施的中央分 隔带,地下水下渗,由分隔带内的地下排水设 施排除。
2 •
三 、路面内部排水
降低结构层强度 唧泥 1 、 危害: 冻胀 面层剥落
两种排除路面表面水的方式: (1) 横向漫坡:汇水量不大,路堤不高,纵坡不同, 坡面耐冲刷能力强,优先选择。 (2)拦 水 带:水流量大,有可能冲刷路堤边坡,采用 拦水带汇集,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集中排放。
沥青混凝土(现浇) 水泥混凝土(现浇)
(1)在纵坡坡段上的开口式泄水口
(2)在凹形竖曲线底部的开口式泄水口,按泄水口处 的水深和泄水的尺寸确定泄水量。 1、如开口处设有低凹区,当开口处的净高不小于 由图确定的满足堰流要求的最小高度时,可利用图确 定开口的泄水量或最大水流。
路基排水
地面排水设备
地下排水设备
路面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
中央分隔带排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路面内部排水
边缘排水系统
排水层排水系统
★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⑴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 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地形和自然水系。 (2)各种路给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 必要时可使当地增设函馆或加大函馆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 基稳定。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 路段做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 (4)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 天然水系。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 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6)提高路面结构的防水和排水能力。
第二节 路基排水设施的构造与布置 一、地表排水设备 边沟 、天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 蒸发法、倒虹吸与渡水槽 ㈠ 边沟
1. 边沟的设置与作用 2.边沟的横断面形式 3.边沟的断面尺寸 4.边沟的纵坡与长度 5.边沟出水口处理
2、截水沟(或称为天沟): 作用:拦截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水, 减轻边沟水流负担,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 位置:设置在路基坡顶5M以外或山坡路 堤上方。
§7-3 路面排水设计
一 、 路面表面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把降落在路面和路肩 表面的降水排走,以免造成路面积水而影响行车安全。 路面排水应遵循的原则: 1.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 走,避免行车道路内出现积水。 2.在路线平缓、汇水量不大、陆地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 受到冲刷的情况下,应采用在陆地边坡横向漫坡的方式排 除路面表面水。 3.在路堤较高,边坡坡面在未作防护而易受路面表面水 冲刷或者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 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 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 4.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 水面,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道外边缘, 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道中心线。
2、下列情况设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a、年降水量为600mm以上的湿润多雨地区,路基土为透水性 差的土。 b、路基两侧有滞水,可能渗入路面结构内。 c、严重冰冻地区,路基为由粉性土组成的潮湿、过湿路段。 d、现有路面改建或改善工程,需排除积滞在路面结构内的水分。 同时规定,路面内部排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项泄水设施的排水能力应大于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量,并且 下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应超过上游的。
(2)如不设低凹区,可按下式确定其泄水量:
(3)当开口处水深超过净高的1.4倍时,按下式确 定其泄水量

、 中央分隔带排水——高速、一级路
1、 宽度小于3m且表面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
带,在不设超高时,降落在分隔带上的表面水排向 两侧行车道,坡度与路面横坡相同; 在有超高路段,在分隔带上侧边缘设缘石或排 水口 ,或设置缝隙式圆型集水管或蝶形混凝土浅沟 和泄水口。
(四) 跌水与急流槽 1) 1. 概念 2. 作用 3.布置 4.跌水的一般构造与布置
2)急流槽 1.概念 2.作用 3.一般布置和构造

倒虹吸与渡水槽
(五)蒸发池
二、地下排水设备 (一)暗沟 1.暗沟的设置与作用
2、暗沟的构造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渗沟 1、渗沟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2、渗沟的分类及使用条件 分为填石渗沟、管式渗沟和洞式渗沟

、边缘排水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