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意识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学之自我意识ppt课件

• 某高校中文系一个大二女生,长期营养不良显得非常 瘦弱,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与 该女生详细谈话后得知,该生家庭十分贫困,无钱供 她读书,她靠做家教挣来的工资为生活费,还要养活 一个读高中的弟弟。因此,她很自卑,总觉得同学都 瞧不起她,感觉很痛苦。其实,该生成绩不错,大一 时曾获二等奖学金,同学对她评价还可以。可她却固 执地认为同学都因她家庭困难而“鄙视”她,最令她 苦恼的是没有男生追求她。为了改变现状,她常常连 续一个月不吃肉,节约伙食开支,去购买漂亮衣服, 甚至买新上市的水果,在寝室吃给别的同学看,以期 获得同学的“羡慕”与“尊重”。可是这样的“牺牲” 并没有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处境有任何好转,反而发现 同学投来异样的眼光,因此心情越来越糟。由于长期 缩食,她换上了严重贫血,常常头昏目眩,上课注意 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大滑坡,以致多 门课程补考而成为班上的“困难生”。烦恼、自卑、 懊恼时刻在吞噬着她不甘人后的自尊心,但此时的她 已力不从心。
自卑特征
• 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胆小怕事,把自己封闭 起来。这种人由于瞧不起自己,也必然会引起别 人的轻视,让人瞧不起。自认为条件比不上别人, 对自我的能力与作用评价偏低,对个人未来发展 缺乏信心,觉得一切都不如意。做什么事情都不 顺心,觉得周围充满暗淡、沉闷的气氛;对自我 过分怀疑,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 突。心理体验常伴随较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 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 过激行为,酿成悲剧。
自我描述
悦纳自己
•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 贝。”——西方谚语 • “不要浪费时间担忧自己与 众不同,你在这个世界上完 全是崭新的,前无古人,也 将后无来者”——卡耐基
• 春秋时代,齐国大夫晏婴,因在诸侯国 中完成了许多外交任务而名垂史册。无 礼的诸侯常因为晏婴五短身材刻意屈辱、 贬义他,但晏婴不以为忤,反而不卑不 亢,从容应答。晏婴机智的语峰,让无 礼的诸侯自感惭愧。在晏婴智慧的头脑 和机智反应的背后,有的正是一颗自我 肯定的心。正因为他能积极肯定自我 (接受五短身材的事实,但也不忽略自 己拥有的其它能力),所以他才能成功 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展现自己的才华。
最新心理学7意识和注意PPT课件

2 认知资源有限,识别刺激需要资源:
刺激越复杂,加工越复杂,所需资源越多。
一旦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新的刺激不能自 动地占用资源。
3 存在认知资源分配机制,负责资源的调配
评价:灵活,可以控制
六、双加工理论 谢夫林 shiffrin&schneider 1977
观点: 1 两类认知加工:自动加工、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区别: 自动加工:不需注意,不受认知资源限制,自动
正因如此,才使得被人注意的对象总是处于人 的意识之中,而其余对象则处于注意边缘甚至注 意范围之外。
二、注意与意识
区别: 1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是心理动作;意识则是
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2 注意提供了选择意识内容的机制。 3 相对于意识,注意更主动和易于控制。 联系: 睡眠---清醒---注意 分别处于意识的不同水平:
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儿,发现人们很难在一 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石子儿。
如果把石子儿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 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一样多。
通过速示器进行的研究表明,成人在1/10秒内 一般能注意到8~9个黑色的圆点或4~6个没有 联系的外文字母。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
1.注意对象的特点
对目的任务的依从性:明确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对间接兴趣的依从性:稳定、持久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依赖、主动 对人格的依从性:毅力、意志
有意后注意:
高级类型,高度稳定性 既能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又能节省
意志的努力,所以对完成长期、持续的 任务特别有利。
培养的关键在于对直接兴趣的培养! 目的任务明确、加强实践活动。
Cherry 1953年,鸡尾酒会效应---只能听到一些 谈话?刺激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差异,如性别,声 音、距离、内容…..
普通心理学第5章意识和注意新ppt课件ppt

意识与注意的调控技术
通过调节注意来改善意识状态
通过训练和实践,个体可以学会调节自己的注意,将注意集中在积极、有益的信息上,从 而改善自己的意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冥想技术
冥想是一种常见的意识和注意调控技术。通过冥想,个体可以学会将注意集中在当前的身 体感受、思想、情绪和外部环境上,从而提高对自我和外界的觉知能力。冥想技术对于缓 解压力、改善情绪、提高注意力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
针对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导致意识障碍和注意缺陷的原发疾病。
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计划,促进患者意识和注意能力的恢复。
05 意识与注意的应用
意识与注意在教育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专注度和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02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注意是选择性地将心理资源集中于特定对象或活动的 过程。 特性 选择性:注意能够使我们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视其 他刺激。 有限性:注意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同时处理过多的信息。 可调性:注意的程度和焦点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调整。
注意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筛选功能: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感觉输入中筛选出重要的信息。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针对意识和注意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 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意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04 意识障碍和注意缺陷
意识障碍的种类与表现
昏迷
完全丧失意识,无法感知外界和自身状态, 无反应。
嗜睡
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难以唤醒,意识模糊 。
意识对注意的引导作用
五意识 PPT课件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
12
心理动力学观点
Freud 压抑
– 意识 – 潜意识 – 无意识
压抑、检察官
意识
潜意识
愿望、恐惧 记忆、情绪
无意识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
13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
14
心理动力学新发展
阈限下知觉
– Eagle(1959)
速视器呈现攻击或友善图片 评价中性男孩图片的人格
后来他到了巴黎,用同样方法成功治疗了一些病人,赢得
极高的声誉。但同时也遭到科学界尤其是医学界的反对。很多
人指控麦斯麦是骗子。
争论一直到了皇宫,引起了路易十六的注意。于是他委托
一个包括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内的调查组,前去调查麦斯麦的奇
怪疗法,结果富兰克林宣称麦斯麦的磁力说只是一场骗局。
隐蔽的观察者
– 激活-合成假说 – 皮层对中脑部位随机神经信号的解释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
30
三、意识的其它状态
沉思(meditation) 宗教体验 催眠 药物导致的意识状态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
31
1、沉思
追求宁静状态
宗教活动的一部分
改变平时的意识状态
意识去自动化
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
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
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
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
心理学全ppt课件

2024/1/28
14
学习概述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 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 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
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 件;学习可以促进心理的成熟与 发展;学习可以推动社会文明的
记忆与学习的相互作用
记忆和学习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记忆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 件;另一方面,学习又可以促进记忆的发展和提高记忆的效率。
17
2024/1/28
04
思维与语言
18
思维概述
思维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 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 识的高级形式。
2024/1/28
思维特点
间接性、概括性、逻辑性 、创造性等。
思维作用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据核 心地位,对感知觉、记忆 等心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19
思维的种类与过程
思维种类
根据思维的内容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 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思维过程
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过程。
2024/1/28
26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 质,可分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亲和动机等。
动机的作用
动机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驱动、导向和维持的作用,是推动人活动的内 在原因。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意识和注意

因
活动是否具有组织性
素
(4)对个性的依从性:
主体的意志力
• (三)随意后注意
– 也叫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它兼具不随 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
第四节 注意的基本特征
• 一、注意的范围
– 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 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少的注意特征。本 质上,注意的广度也就是知觉的广度。
– 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 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 注意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加 强或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
–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又称 为分心。分心是指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 活动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的注意状态, 也就是说注意没有完全保持在当前所应该指 向和集中的事物上。
– 注意的分配能力主要是后天学习和训练的结 果。
– 实现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
• 在两种或者多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 (半)自动化的程度。
•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内在关 系。
• 五、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 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 特征。
社会历史的制约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随着社会历 史的发展,人类意识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和深 刻。意识和语言密不可分。
(2)从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意识也 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 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1)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 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
《意识的分类》课件

神经成像技术
基于脑部的代谢、血流等生 理指标来探测特定意识现象 对应的脑区活动。
脑电波技术
测量人脑产生的电波活动。
问卷法
采用标准问卷透过受试者自我 评估方式了解受试者不同意识 现象的特点和表现。
组织损伤技术
通过破坏特定脑区或关闭人 的某些神经元,检测人进行 某一任务时出现意识障碍情 况。
总结
了解意识的分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有关心理现象以及进行脑科学研究和临床 治疗。
3 连续性
意识始终存在于个体心理活动的各个连续状 态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前沿性
意识是行动的准备和互动的前置条件。
意识的分类
按内容划分
感知意识
根据不同感官接受信息的各个心理过程。
情感意识
心理状态、心理品质、情绪体验等方面的心理 过程。
按清晰度划分
认知意识
将经验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或认知结果的心理过程。
传统方法如访谈法、记录法和问卷法,还有现代的神经成像技术、脑电波技 术和组织损伤技术,都能研究意识现象。
《意识的分类》PPT课件
意识是心理过程中重要的现象。从内容、清晰度和表现形式三个维度将意识 进行分类。
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指心理过程中对事物的感知、认知、体验、情感及反应等活动。它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定义
1 主观性
特指人类对外界事物进行个体化主观构造的 能力。
2 选择性
在无限海洋里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
意向意识
行动和意愿相关的心理活动。
清醒意识
能做出区分幻觉和现实的判断, 具有主观清晰性。
模糊意识
清醒度下降,而没有到完全失 去意识的地步,状态不清晰。
意识的ppt课件

适应性行为
功能主义强调意识在适应性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如感知环 境变化、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等。意识帮助个体适应不断 变化的环境和应对挑战。
04
意识在人类生活中的作 用
意识与自我认知
1 2 3
自我意识
意识使人能够认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情感和想 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自我调节
通过意识,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调 整自己的态度和反应,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
心理学和哲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 和行为的学科,它们与意识的交叉研 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义 。
哲学则提供了对意识概念和定义的深 入探讨,以及关于意识与现实世界之 间关系的思考。
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探究意 识在人类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以及 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未来研究可能会进一步融合心理学和 哲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地理解意 识的本质和意义。
自我反思
意识使人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反思和 评估,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意识与决策制定
信息处理
01
意识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帮助人们筛选、整合和解释信息,
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风险评估
02
意识能够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收益,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避免盲目行动和不必要的风险。
目标设定
意识的ppt课件
目录
• 意识的定义与特性 • 意识的起源与演化 • 意识的认知科学解释 • 意识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 意识的哲学思考 • 意识的未来研究展望
01
意识的定义与特性
意识的定义
01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指个体对 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 的产物。
功能主义强调意识在适应性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如感知环 境变化、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等。意识帮助个体适应不断 变化的环境和应对挑战。
04
意识在人类生活中的作 用
意识与自我认知
1 2 3
自我意识
意识使人能够认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情感和想 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自我调节
通过意识,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调 整自己的态度和反应,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
心理学和哲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 和行为的学科,它们与意识的交叉研 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义 。
哲学则提供了对意识概念和定义的深 入探讨,以及关于意识与现实世界之 间关系的思考。
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探究意 识在人类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以及 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未来研究可能会进一步融合心理学和 哲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地理解意 识的本质和意义。
自我反思
意识使人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反思和 评估,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意识与决策制定
信息处理
01
意识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帮助人们筛选、整合和解释信息,
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风险评估
02
意识能够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收益,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避免盲目行动和不必要的风险。
目标设定
意识的ppt课件
目录
• 意识的定义与特性 • 意识的起源与演化 • 意识的认知科学解释 • 意识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 意识的哲学思考 • 意识的未来研究展望
01
意识的定义与特性
意识的定义
01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指个体对 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 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注意的比较
种类
有无 明确目的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无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
有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
是否需要 努力
否
是
否
思考:如何在学习中培养更多的有意后注意
举例
三、注意的品质(补充)
(一)注意的稳定性 (二)注意的广度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 一)注意的稳定性
概念:注意的稳定性指较 长时间地将注意保持在某 种事物或所从事的某种活 动上。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 一时间内将注意分配到 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 或活动上。
一般来说,注意分 配的条件是同时从事的 两种活动,其中一种必 须非常熟练。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们根据新的任务,有目的 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 对象上。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 张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性质。 原来的注意紧张度越高,新的事物越不符合 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注意也就越困难。
意;
▪ 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 ▪ 正确地组织活动,也影响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 ▪ 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保持
一定的新异性的事物,容易维持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付出注意指向一个对象 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预定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 似于有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 面,它又类似于无意注意。
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 视着时间的进程。
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节律是指一种周期性的变化 。
生物节律 (biological rhythm)是指有机体生 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
人的生物节律有四种时间(一年、28天、 24小时和90分钟)循环变化,这些周期性的变 化与人的行为相联系。其中每日周期与人的行 为影响最大。
第二节 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 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注意是心理活 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始终 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如人们常 说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等。
注意的特点
➢ 指向性 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都选择了
醒,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
短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状态:放松状态,很难被唤醒。约20分钟。
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 时也会有“睡眠锭”脑电波。 身体状态:继续放松。约持续40分钟。
也起一定的作用。
▪ 剌激物的意义性使得某些物理强度上异常微弱的
刺激也能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
❖ 有意注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活动的及意志品质 等。
▪ 活动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引起随意注
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比较紧张的状态,靠注意的维持功 能,才能对被选择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与处理,对复 杂活动顺利进行。 3.调节功能
注意在使人们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表现 出重要的调节作用, 使人们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二、注意的种类
➢ 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或称不随意注意 ➢ 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或称随意注意 ➢ 有意后注意(post voluntary attention)或称随意后注意
第四章 意识
主要内容 意识的概念 注意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第一节 意识的概念
一、定义
意识是一个人对于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的知觉。 ➢ 对外部事物的知觉 ➢ 对内部刺激的知觉 ➢ 对自身的知觉 ➢ 对由这些体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知觉
二、意识的状态
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 有意识地去做成一件事情,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参与成分相对较少, 活动变成自动化了,可 以同时进行其他活动,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 (三)白日梦状态 白日梦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是只包含很低 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 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是意识的第三种状态。 (四)睡眠状态 意识的第四个状态就是睡眠状态。
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是注 意的分散。它是指注意离
开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而
被其它无关事物吸引。
(二)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内所注意的对象的数 目。数量多,注意广度大。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个体因素:知识经验。。 对象因素: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
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广度 也越大。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 称不随意注意。 ❖ 注意的引起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由剌激物本 身的特点决定的。 ❖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剌激物本身的特点以及 人自身的状态。
▪ 刺激物的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
明的对比,具有运动变化性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 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
一定的对象,而离开了其余对象。 ➢ 集中性
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
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 性提高。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 的范围就缩小。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注意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
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 2.维持功能
二、关于睡眠的研究
研究睡眠的方法
1937年,对睡 眠者脑波活动 以脑电图(EEG) 形式记录技术 应用。
人在睡眠中,意识既不是完全停止,也不是以同一方式 在持续活动,其本身经历一个小小的周期性变化。
睡眠中各阶段的脑电波形态图
睡眠的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
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