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常数幂多次方对照表
常用幂次数

常用幂次数平方数立方数多次方数指数常用幂次数记忆1.对于常用的幂次数字,考生务必将其牢记在心,这不仅对数字推理的解题很重要,对数学运算乃至资料分析试题的迅速、准确解答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很多数字的幂次数都是相通的,比如729=93=36=272,256=28=44=162等。
3.“21~29”的平方数是相联系的,以25为中心,24与26、23与27、22与28、21与29,它们的平方数分别相差100、200、300、400。
常用阶乘数(定义:n的阶乘写作n!。
n!=1×2×3×4×…×(n-1)×n)200以内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1、103、107、109、113、127、131、137、139、149、151、157、163、167、173、179、181、191、193、197、199“质数表”记忆1.“2、3、5、7、11、13、17、19”这几个质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准数”,是质数数列的“旗帜”,公务员考试中对于质数数列的考核往往集中在这几个数字上。
2.83、89、97是100以内最大的三个质数,换言之80以上、100以下的其他自然数均是合数,特别需要留意91是一个合数(91=7×13)。
3.像91这样较大的合数的“质因数分解”,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设置的障碍,牢记200以内一些特殊数字的分解有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将其看作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基准数”。
常用经典因数分解91=7×13111=3×37119=7×17133=7×19117=9×13143=11×13147=7×21153=9×17161=7×23171=9×19187=11×17209=19×11有了上述“基准数”的知识储备,在解题中即可以此为基础用“单数字发散”思维解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³(a-b)=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3. 同底数幂相乘: am³an=am+n(m、n为正整数,a≠0)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m、n为正整数,a≠0)a0=1(a≠0)a-p=(a≠0,p为正整数)4. 等差数列:(1)sn =;(2)an=a1+(n-1)³d;(3)n =+1(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d为公差,sn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5. 等比数列:(1)an=a1²q n-1;(2)sn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q为公比,sn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二、基础几何公式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是30°;(5)直角三角形中,c2=a2+b2(其中:a、b为两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同时也是斜边上的中线;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为90°;(2)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长的一半;(3)若c2=a2+b2,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面积公式:正方形=边长³边长;长方形=长³宽;三角形=³底³高;梯形=;正方体=6³边长³边长长方体=2³(长³宽+宽³高+长³高);圆柱体=2πr2+2πrh;3. 体积公式正方体=边长³边长³边长;长方形=长³宽³高;圆柱体=底面积³高=Sh=πr2h4. 与圆有关的公式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1)d﹤r:点在圆内(即圆的内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2)d=r:点在圆上(即圆上部分是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的集合);(3)d﹥r:点在圆外(即圆的外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那么:(1)直线与⊙O相交:d﹤r;(2)直线与⊙O相切:d=r;(3)直线与⊙O相离:d﹥r;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1)两圆外离:;(2)两圆外切:;(3)两圆相交:();(4)两圆内切:();(5)两圆内含:().圆周长公式:C=2πR=πd (其中R为圆半径,d为圆直径,π≈3.1415926);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扇形的面积:(1)S扇=πR2;(2)S扇=R;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它的侧面积:S侧=πr;圆锥的体积:V=Sh=πr2h。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大全)

数量关系行政能力测验(概况)比较省时的题目:常识判断,类比推理,选词填空,片段阅读(细节判断除外)比较耗时的题目:图形推理,数字判断,资料分析(好找的,好计算的)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备考重点:A基础数列类型B五大基本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C基本运算速度(计算速度,数字敏感)数字敏感(无时间计算时主要看数字敏感):a单数字发散b多数字联系对126进行数字敏感——单数字发散1).单数字发散分为两种1,因子发散:判断是什么的倍数(126是7和9的倍数)64是8的平方,是4的立方,是2的6次,1024是2的10次2.相邻数发散:11的2次+5,1215的3次+1,1252的7次-2,1282).多数字联系分为两种:1共性联系(相同)1,4,9——都是平方,都是个位数,写成某种相同形式2递推联系(前一项变成后一项(圈2),前两项推出第三项(圈3))——一般是圈大数注意:做此类题——圈仨数法,数字推理原则:圈大不圈小【例】1、2、6、16、44、()圈6 16 44 三个数得出 44=前面两数和得2倍【例】九宫格(圈仨法)这道题是竖着圈(推仨数适用于全部三个数)一.基础数列类型1常数数列:7,7 ,7 ,72等差数列:2,5,8,11,14等差数列的趋势:a大数化:123,456,789(333为公差)582、554、526、498、470、()b正负化:5,1,-33等比数列:5,15,45,135,405(有0的不可能是等比);4,6,9——快速判断和计算才是关键。
等比数列的趋势:a数字非正整化(非正整的意思是不正或不整)负数或分数小数或无理数()8、12、18、27、A.39B.37C.40.5D.42.5b数字正负化(略)4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列: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间接考察:25,49,121,169,289,361(5,7,11,13,17,19的平方)41,43,47,53,(59)615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其它约数的数,叫合数)列:4.6.8.9.10.12.14.15.16.18.20.21.22.24.25.26.27.28.30.32.33.34.35.36.38.39 .40.42.44.45.46.48.49.50.51.52.54.55.56.57.58.60.62.63.64.65.66.68.69.70.72.74.75.76.77.78. 80.81.82.84.85.86.87.88.90.91.92.93.94.95.96.98.99.100【注】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幂次数列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幂次数列与幂次数有关的数列统称为幂次数列,包括幂次数列和变幂次数列两大类。
掌握幂次数列的关键在于熟悉经典幂次数及其附近的数。
应试者应熟悉以下核心法则:0与10=0N;1=a0=1N=(-1)2N(a≠0,N≠0)经典分解16=24=42;81=34=92;64=26=43=82;256=28=44=162;512=29=83;729=36=93=272;1024=210=32 2常用变化a=a1;1a=a-1(a≠0)负数相关a2N=(-a)2N;-a2N+1=(-a)2N+1(a≠0)幂次数列一般与其他数列综合起来考查,例如幂次数列的修正数列,幂次数列与等差数列或质数数列的和,幂次数列被一个正负交替数列修正。
应试者临场时可从某个或某两个有幂次特征的数字出发寻找规律,大胆猜测。
典型真题【例1】1,5,16,27,()。
A. 16B. 36C. 81D. 243【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
原数列可写成:60,51,42,33,下一项应该为24=16。
正确答案为A。
【例2】 1,0,1,8,()。
A. 18B. 24C. 27D. 32【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原数列可写成:(-1)3,03,13,23,下一项应该为33=27。
正确答案为C。
【例3】 8,27,80,175,()。
A. 396B. 384C. 286D. 246【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
原数列可写成:2×22,3×32,5×42,7×52,前一项为质数列,后一项的底数为等差数列,那么下一项应该为11×62=396。
正确答案为A。
【例4】 17,67,41,15,()。
A. 13B. 11C. 10D. 9【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幂次数列。
原数列可写成24+1,43+3,62+5,81+7,幕次项的项底数和指数都为等差数列,修正项也为等差数列。
故所求项应该为100+9=10。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常用幂指数及记忆方法

()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常用幂指数及记忆方法导读:对于常用的幂次数字,考生务必将其牢记在心,这不仅对于数字推理的解题很重要,对数学运算乃至资料分析试题的迅速、准确解答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幂指数在解答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绍了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用幂指数及记忆方法。
一、常用幂次数
二、常用幂次数记忆
1.对于常用的幂次数字,考生务必将其牢记在心,这不仅对于数字推理的解题很重要,对数学运算乃至资料分析试题的迅速、准确解答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很多数字的幂次数都是相通的,比如729=93=36=272,256=28=44=162等;
()
3.“21—29”的平方数是相联系的,以25为中心,24与26、23与27、22与28、21与29,它们的平方数分别相差100、200、300、400。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公式大全(数学、逻辑推理、资料分析)

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立方和差公式:a3+b 3=(a ±b)(a 2+ ab+b 2)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a -p =pa 1(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 (3)n =d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1)a n =a 1q -1;(2)s n =qq a n -11 ·1)-((q ≠1)(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m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c(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3((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数字推理公务员

数字推理核心提示基础知识:1、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的约数1即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100以内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1、103、107、113、127、131、137、139、149、151、157、163、167、173、179、181、191、193、197、199经典分解91=7×13 111=3×37 119=7×17 133=7×19 117=9×13 143=11×13147=7×21 153=9×17 161=7×23 171=9×19 187=11×17 209=19×113、平方、;立方数据背诵1、2、3、4、5等第一章基础数列类型1、常数数列:由一个固定的常数构成的数列1,1,1,1,1∙∙∙∙-7,-7,-7,-7,-7∙∙∙∙2、等差数列(实际上是二级差常数列):相邻两项之差等于固定常数的数列1,2,3,4,5∙∙∙∙3、等比数列(实际上是二级商常数列):相邻两项之比等于固定常数的数列1,2,4,8,16∙∙∙∙4、质数数列:全部有质数构成的数列2,3,5,7,11∙∙∙∙5、合数数列:全部有合数构成的数列4,6,8,9,10,12 ∙∙∙∙6、周期数列:自某项开始重复出现前面相同或相似项的数列1,2,1,2,1,2,1,2 ∙∙∙∙1,2,3,1,2,3,1,2,3∙∙∙∙1,3,5,-1,-3,-5,∙∙∙∙注意:周期数列一般要出现3个2循环节或2个3循环节,包括未知项至少6项。
7、对称数列:关于某一项相同或相似对称的数列1,3,4,5,4,3,1 ∙∙∙∙1,3,4,5,5,4,3,1∙∙∙∙1,3,6,8,-6,-3,-11,3,4,5,-5,4,3,1∙∙∙∙1,3,4,5,-5,-4,-3,-1∙∙∙∙8、递推数列【和】1、1、2、3、5、8、13……【和】1、0、1、1、2、3、5……【和】4、1、5、6、11、17……【和】0、1、2、3、6、11、20……【差】20、11、9、2、7、-5、12……【积】4、1/2、2、1、2、2、4……说明:1、单数字之间的发散联系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因式分解 2)幂次26=2×13 26=33-1=52+1(相邻幂次关系)[国考2005一类-32]2,3,10,15,26,()A、29B、32C、35D、372、多数字之间的联系有以下两种形式:1)幂次联系 2)递推联系一般是三个数字片段进行研究居多,例如:1 4 9 =50 41 32=12 22 32(幂次共性关系)9=(4-1)2=(4-1)×3=4+1×5=4×2+1(递推关系)习题:4,9,25,49,121,()A、144B、169C、196D、225第二章幂次数列基础幂次数列关于常数0和10是0的任意自然数次方(0的0次方没有意义)1是任意非零数的0次方,是1的任意次方,是-1的任意偶次方。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多多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一、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一个目标:保3争4两种思维:单数字发散,多数字联系三步流程:看特征,做差,递推四种方式:分数线,约分与通分,反约分,根号五大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六种趋势:差,商,和,方,积,倍七种数列:常数,等差,等比,质数,周期,对称,简单递推八大特征:倍数关系,长数列,两个括号,少数分数,幂次数,带分数与小数,多位数,-n、0型二、详解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1、一个目标数字推理的目标:保3争4。
也就是说,针对5道数字推理题,保证做对3个,争取做对4道,放弃1道。
如果某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题是10道,则可相应把目标调整为保8争6。
有目的的放弃,将时间投入到其他模块相对容易的题目中,可以保证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两种思维众所周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核心问题就是速度。
在保证四则运算速度(尤其是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如果具备快速的两种思维能力(单数字发散和多数字联系),那么面对那些幂次数列和递推数列时,就很容易迅速的找到突破口,轻松解题。
例1:126因子发散:其因子有2、3、6、7、9,相邻数发散:126周围的特殊数(平方数、立方数)有125=53、128=27、121=112例2:1,4,9共性联系:都是正整数、一位数、平方数递推联系:1×5+4=9、45×+1=9、(1-4)×(-3)=9、…3、三步流程解数字推理题时,面对一陌生的数列,一般是先确定数列类型,也就是找出这个数列中数字的规律,再根据规律计算出未知项。
而最难的也就是第一步:确定数列类型。
一旦数列类型确定,后续的计算过程基本没有难度。
数字推理解题流程图如下: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个流程图以后,可以解决90%的数字推理题,完成我们的目标“保3争4”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解题的流程图,将以上三步详细分解如下:4、四种方式分数数列的特征基本上非常明显:数列中大部分都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