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的象征意义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来比喻离愁别绪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寂寞、惆怅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黄叶:凋零、美人迟暮5.菊花坚强、清高脱俗、隐逸6.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高洁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纯净洁白,诗人往往借梅花来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7.松柏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高洁的品质。

正直向上,有气节、坚贞高洁,8.竹虚心黍离(禾黍)表达昔盛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0.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1.春草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先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此后的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12.丁香丁香结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唐宋诗人多用以比喻愁思固结不解。

13.落花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青春易逝。

14.莲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5.兰高洁、美好、君子隐士的象征1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7.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动物的象征意义1.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孤寂、愁苦的感情。

5.杜鹃用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古典诗歌就像一座神秘而迷人的花园,意象则是花园里一朵朵独特的花。

一、月。

月在古典诗歌里那可是超级明星。

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月亮啊,就像一个无声的伙伴,在游子抬头的瞬间,就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总是高高地挂在天上,不管你走到哪儿都能看见它,就好像故乡在远方默默地注视着游子。

它那清冷的光辉,就像思念的愁绪一样,丝丝缕缕地缠绕着诗人的心。

而且月亮还经常和团圆联系在一起,所以当诗人独自面对月亮的时候,那种孤独感和对团圆的渴望就更强烈了。

还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就是月亮。

他把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寄托给月亮,即使相隔千里,大家也能共享这一轮明月。

月亮就像是一个情感的传递者,跨越了空间的距离,把人们的思念和祝福送到彼此身边。

二、柳。

“柳”这个意象也很有趣。

古人送别时常常折柳相送,为什么呢?因为“柳”和“留”谐音呀。

就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路边青青的柳色,就暗示着友人即将离去,而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留下来。

折下柳枝送给友人,就像是把自己的挽留之情送给对方。

而且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舞,就像离别的愁绪一样,怎么也斩不断。

所以柳在古典诗歌里常常代表着离别、惜别之情。

三、雁。

大雁在天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列飞翔,这可给诗人不少灵感。

大雁是候鸟,每年都会按时迁徙,它们的这种习性让诗人联想到游子的漂泊。

比如说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在外地,想给家乡寄信,看到大雁往南飞,就想让大雁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家书一起带回故乡。

大雁就像是一个信使,在天地之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

而且大雁通常是成群结队的,这又和孤独的游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深了游子的思乡和孤独之感。

四、菊。

菊在古典诗歌里那可是高雅的象征。

陶渊明就特别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一般在秋天开放,秋天又是一个万物凋零的季节,菊花却能在这个时候独自绽放,它不与百花争艳,就像那些隐居的高士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品格。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二)大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松、菊、梅、竹(咏物诗的标志)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四)杨柳、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山水田园诗的标志)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风(东风、春风、清风与秋风、西风)月(明月、圆月与残月、缺月)8.古诗意象另外一类分析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蝉。

多传达凄楚、哀婉之情。

鸿雁、青鸟、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狗、鸡、马、沙鸥。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乌鸦、沙鸥——飘零,伤感。

行为类:(酒——欢悦,得意与失意,愁苦。

)折柳:多传达惜别、思乡之情。

9.古诗意象的具体分类一、动物类1、蝉-----悲凉: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二、植物类1、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梅以表达孤高、坚贞的品格。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一、地点类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浮萍:漂泊不定三、动物类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1:山水意象1.1 山: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山象征着高远、峻拔、坚固、永恒等。

在山水诗中常用来表达壮丽、辽阔的景色,以及内心的豁达和超越。

1.2 水:水是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意象之一,象征着流动、柔和、变化等。

水常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中的湖泊、江河等,也可以用来表达人情世故的变幻无常。

2:花草意象2.1 花:古典诗歌中常用花来表达美、娇艳、短暂等。

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梅花象征坚贞,牡丹象征富贵,菊花象征淡泊等。

2.2 草:草是古典诗歌中常用来表达柔软、低调、平凡等意象。

草可以用来描绘田野、原野等自然景色,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品质或境遇。

3:星月意象3.1 星: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来表达辽阔、冷清、神秘等意象。

星常常用来描绘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高尚品质或憧憬远方的理想。

3.2 月: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来表达明亮、柔和、寂寞等意象。

月常常用来描绘夜晚的月色,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柔情和寂寞之感。

4:鸟兽意象4.1 鸟: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象征着自由、灵活、飞翔等。

不同的鸟有着不同的象征含义,比如鸿雁象征离别,孔雀象征美丽等。

4.2 兽:兽在古典诗歌中常用来比喻人的品质、深情等。

象征动物的兽,如狐狸、鹿等,常用来表达人的娇柔、伶俐、纯真等。

5:季节意象5.1 春:春是古典诗歌中常用来表达生机、希望和新的开始的意象。

春天常常用来描绘花开草长、万物复苏的景象,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年轻和活力。

5.2 夏:夏是古典诗歌中常用来表达炎热、热情和丰收的意象。

夏天常用来描绘盛夏的酷热和人们的热情活力,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热情和欢乐。

5.3 秋:秋是古典诗歌中常用来表达成熟、收获和淡然的意象。

秋天常用来描绘秋天的丰收和落叶的景象,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成熟和淡泊。

5.4 冬:冬是古典诗歌中常用来表达寒冷、沉寂和萧条的意象。

冬天常用来描绘冰雪覆盖的世界和人们的寒冷孤寂,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冷漠和孤独。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选用表达出不同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词中常见手法。

于是找了一篇关于古诗词中意象的文字,分享给朋友们,对爱好古诗词的你肯定有所帮助。

一百个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典诗歌意象

古典诗歌意象

古典诗歌意象
1. 月亮啊,那可是古典诗歌中超级常见的意象呢!就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不就寄托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嘛!你说,月亮是不是就像一个情感的放大器呀?
2. 柳树,也是常常出现的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柳树可不就代表着送别时的不舍呀!它是不是像我们和朋友分别时那依依惜别的心情呢?
3. 桃花呀,多美的意象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灿烂的桃花不就映衬着物是人非的惆怅嘛!这桃花不就像我们生命中那些美好却又易逝的瞬间吗?
4. 鸿雁,可厉害了呢!“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不就象征着远方的消息和思念嘛!这不就跟我们盼望着远方亲人的来信一样嘛!
5. 梅花,多坚韧的意象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不就代表着那种不屈的精神嘛!难道不像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倔强吗?
6. 酒啊,在古典诗歌里也常见呢!“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酒里蕴含着多少情谊呀!这不就像我们和好友相聚时开怀畅饮的欢乐吗?
7. 菊花,多淡雅的存在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不就代表着一种闲适的心境嘛!是不是像我们想要逃离喧嚣时的那份渴望呀?
8. 杜鹃,那叫声可凄惨啦!“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杜鹃不就像是悲伤的代言人嘛!跟我们伤心难过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像呢?
9. 枫叶,多有诗意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火红的枫叶不就是热情的象征嘛!就像我们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时候一样呀!
10. 流水,也是很有意境的呢!“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流水不就像时光一样匆匆流逝嘛!这不就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嘛!
我觉得古典诗歌意象真是太有意思啦,它们就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等待着我们去解读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故事!。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其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兰花诗如: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①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②苏轼的诗《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说得满通俗但也更入木三分,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如①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②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份份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与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

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例诗:①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

——陆游②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

——杨万里③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郑思肖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

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

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

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

例诗:①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③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一杨万里常用作家:陶渊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5】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

故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常以草采作寄托或映衬。

①《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③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④近人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古人云: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

“落花”“流水”一去无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

多用在惜眷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①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②五代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⑤宋欧阳修《乐亭游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

”【7】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

②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而且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

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

例诗: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②“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唐郑谷《柳》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已的情怀。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①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②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③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

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采,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

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①李后主的《乌夜啼》中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为了引发下文“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

②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③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的。

”⑥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

”动物类【1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1.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例诗:①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宋>陆游。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②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天。

——唐代卢纶《塞下曲》③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代贺朝《从军行》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如2003年北京春季卷所选诗歌两首:①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②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③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3、鸿雁传书。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①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北宋王安石《明妃曲》②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北宋晏殊《清平乐》③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闯时有鹧鸪啼。

——五代李景《浣溪沙》【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