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考试题
经典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经典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1有些知识点需要适当解读,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打印出来阅读更加方便。
绝大多数的补充资料来源于网络。
由于本人学识浅陋,所注释内容难免有错,愿与方家交流。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解析】本诗句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2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解析】在古代,把生了男孩子称作“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子称作“弄瓦之喜”。
“弄璋”、“弄瓦”典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乃玉器,而且是上好的玉器,瓦是陶器,指纺车上的零件。
“寝床弄璋”、“寝地弄瓦”,有人认为是祝福男贵女贤,生男给他玩一块好玉,以示将来作君子;生女给她玩纺线用的陶锤,以示将来温顺无邪,善于料理内务。
也有人认为古人透露出了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生男放在床上弄璋,而生女则放在地上弄瓦。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解析】屠苏,是酒名。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此诗为王安石初次拜相、始行新政时所作,是一首“主旋律”作品。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
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2.九十年,国祚废。
中的“祚”读作()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A:lè B:yuè正确答案:B9.河姆渡遗址位于:()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小学国学试题

小学国学试题一、题目:小学国学试题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生国学试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国学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1. 问:《诗经》是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答:《诗经》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
2. 问:《论语》是我国古代哪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作?答:《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流派的代表作。
3. 问:下列哪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A. 杜牧B. 白居易C. 杜甫D. 李清照答:选项 A、B、C、D 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4. 问:《红楼梦》是我国哪个朝代的长篇小说?答:《红楼梦》是我国清代的长篇小说。
5. 问:以下哪本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A. 《大学》B. 《论语》C. 《中庸》D. 《诗经》答:选项 A、B、C 都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
6. 问:下列哪位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历史学家?A. 司马迁B. 杜甫C. 曹操D. 卓文君答:选项 A 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历史学家。
7. 问:下列哪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A. 鲁迅B. 李白C. 唐伯虎D. 范仲淹答:选项 A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8. 问:以下哪本书是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孙子兵法》答:选项 A、B、C 都是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
9. 问:下列哪部古代戏曲是我国的国粹?A. 京剧B. 西洋音乐剧C. 欧洲歌剧D. 中国古代曲艺答:选项 A 是我国的国粹古代戏曲。
10. 问:我国的国歌是什么曲子?答: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以上是小学国学试题,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国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不仅是学术知识,更是培养品德和提升人格的重要工具。
让我们一起努力,爱国爱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地方民歌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战争歌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 创新B. 纪律C. 勤奋D. 团结答案:B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A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坚持答案:A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团队合作B. 终身学习C. 尊师重道D. 个人主义答案:B10. 下列哪部作品是《左传》的注解?A. 《春秋繁露》B. 《春秋谷梁传》C. 《春秋公羊传》D. 《春秋左氏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春秋三传”?A. 《春秋》B. 《左传》C. 《谷梁传》D. 《公羊传》E. 《国语》答案:B, C, D1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的哪些思想?A. 个人修养B. 家庭和睦C. 国家治理D. 世界和平E. 经济发展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形B. 无名C. 无为D. 有为E. 有形答案:A, B, C14.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社会价值观?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和谐D. 竞争E. 法治答案:B, C15. 下列哪些作品是《诗经》中的“雅”?A. 《大雅》B. 《小雅》C. 《周南》D. 《召南》E. 《鲁颂》答案:A, B, E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诗经》共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小学国学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国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答案:A2.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哪位教育家的教学方法?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答案:A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是谁说的?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下哪部经典中的内容?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答案:A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易经》B.《诗经》C.《尚书》D.《礼记》答案:A7. “仁者爱人”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8. “君子慎独”是哪位教育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答案:A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以下哪部经典中的内容?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不厌,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诲人不倦2. “不以规矩,______”出自《孟子》。
答案:不能成方圆3. “君子坦荡荡,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小人长戚戚4. “知者乐水,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仁者乐山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出自《孟子》。
答案:必先苦其心志6. “君子之交淡如水,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小人之交甘若醴7. “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患不知人也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出自《孟子》。
答案: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 “君子和而不同,______”出自《论语》。
初中经典国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经典国学试题及答案1. 请解释“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哪四部著作?答案: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经典?答案:出自《论语·颜渊》。
3. 以下哪个成语与“孟母三迁”的故事相关?A. 画蛇添足B. 孟母三迁C. 刻舟求剑D. 守株待兔答案:B. 孟母三迁4.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哪三个部分?答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答案:出自《论语·述而》。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孔子。
7. 以下哪个成语与“卧薪尝胆”的故事相关?A. 卧薪尝胆B. 画饼充饥C. 杯弓蛇影D. 破釜沉舟答案:A. 卧薪尝胆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教育理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教育理念。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答案:出自《周易·乾卦》。
10. 以下哪个成语与“负荆请罪”的故事相关?A. 负荆请罪B. 纸上谈兵C. 掩耳盗铃D. 指鹿为马答案:A. 负荆请罪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学习态度?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实事求是、不自欺欺人的学习态度。
1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答案:出自《孟子·离娄上》。
1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孔子。
14. 以下哪个成语与“指鹿为马”的故事相关?A. 指鹿为马B. 滥竽充数C. 画龙点睛D. 狐假虎威答案:A. 指鹿为马1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教育理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终身学习、乐于教诲的教育理念。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诗经》D. 《礼记》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庄子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以下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5.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一篇的内容?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是《孟子》中的名句,意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7. 《左传》是《________》的注解,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8. “________”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9. “________”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10. “________”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代表变化无常。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
12. 阐述《道德经》中“道”的概念及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13. 描述《春秋》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15. 分析《易经》的哲学思想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五、附加题(10分)16. 请列举并简述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哪四部经典,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参考答案:1. A2. A3. D4. D5. A6.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7. 春秋8. 关雎9. 禹贡10. 变11.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个人修养是社会和谐与国家治理的基础。
修身即个人道德修养,齐家指家庭和睦,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则是实现世界和平。
国学知识题库

国学知识题库一、诗词类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答案:张九龄。
这句诗意境雄浑阔大,是望月怀思的千古名句。
2、李白的《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下一句是什么?答案:千金散尽还复来。
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豪迈与自信。
3、请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答案:月亮。
此句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4、被称为“小李杜”的是哪两位诗人?答案:李商隐和杜牧。
他们在晚唐时期的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5、说出一句王维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
答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展现出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
二、历史类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答案:圆形方孔钱。
这一举措对于加强经济交流和统一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2、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
它为封建社会选拔了大量人才。
3、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的盛世被称为什么?答案:贞观之治。
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
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
她在位期间有着诸多政绩。
5、说出四大名著中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是哪一部?答案:《三国演义》。
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
三、哲学类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仁”。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
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答案:老子。
主张“无为而治”。
3、孟子主张“性善论”,那么荀子主张什么?答案:“性恶论”。
但两者都是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
4、“知行合一”是谁的哲学观点?答案:王阳明。
对后世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5、请简述一下《易经》的主要思想。
答案: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四、文学类1、《红楼梦》中林黛玉居住的地方叫什么?答案:潇湘馆。
环境清幽,与林黛玉的性格相契合。
2、《水浒传》中108 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他们打出的旗号是什么?答案:“替天行道”。
反映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追求。
3、鲁迅的代表作有哪些?答案:《狂人日记》《阿 Q 正传》《朝花夕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考试题(一)来源:转载时间:2010-11-23 20:01:20 字体:[大中小] 收藏热度:0℃ 我要投稿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正确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错误3、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错误4、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正确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
()正确6、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
(错误7、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
()正确8、《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
性待教而后善。
()错误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
()正确1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
()正确11、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正确12、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正确13、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正确14、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正确15、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错误16、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正确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正确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错误19、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错误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错误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2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必须重视实践22、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学记》2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4、“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
A.途径、方法25、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
A.强调为人厚重26、“学而优则仕”体现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
A.孔子27、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
B.循序渐进28、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修身29、礼云:“欲不可纵,( )不可满。
”D.志30、自天子以至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A.庶人31、《中庸》是()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C.《礼记》3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的关系。
D.行与知33、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
A.《广师说》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A.格物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
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
A.哲学36、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
B.后天的学习37、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A.教理38、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A.诸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
B.《论语》40、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
A. 适用41、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 家庭教育42、黄宗羲认为()是成才的必然途径。
B.致知4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4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的知行理论。
B.王夫之45、黄宗羲大胆地对()进行了革新。
C.教学手段46、孔子在()方面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主张。
A.教育4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4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 )占首位。
B.道德教育4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的教学方法。
B.因材施教50、《大学》篇中。
“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
B.治民51、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B.政治52、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
53、要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的中和。
B.主导与主体5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5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B.循序渐进原则56、“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
A. 不要“重男轻女”57、“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
C.滋长5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C.讲究礼节59、“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
D. 不偏爱对待。
60、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
B. 《传习录》61、黄宗羲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
C.传道授业解惑62、《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的思想。
C.初本论6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
D.以上皆非64、王守仁是宋明()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
D.主观唯心主义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65、明清三大学者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66、孟子的教育内容是()。
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67、《大学》强调的是()的统一。
A.知B.情C.意D.行68、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
A.天B.地C.君D.亲69、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
A.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B.广泛的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70、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
A.小学D.大学71、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
A.智慧B.仁爱D.道义72、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
A.虚心务实B.博习广见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国学经典考试题(二)来源:转载时间:2010-11-23 20:02:53 字体:[大中小] 收藏热度:0℃ 我要投稿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1、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正确2、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
()正确3、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错误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错误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正确6、“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
()错误7、“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
()错误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错误9、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正确1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正确11、“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
()正确12、乐可以使人心向善。
()正确13、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
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
()错误1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
()错误15、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
()正确16、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错误17、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正确18、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
()正确19、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错误2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正确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
C. 重要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
C.认真思考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
”(《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6、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
C.明朝27、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D. 教是为了学28、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应理解为()。
B.有志的青年29、《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B.教师3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C.《学记》31、()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B.记32、“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开而弗达33、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D.其他34、怠者不能(),而忌者畏人修。
A.修35、以自家()去处之,便私。
C.私意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教学原则。
B.启发性37、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A.诸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出孔子()。
B.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39、《原毁》所阐述的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去解释,主要写的是()。
C. 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事40、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A.倍41、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体现较为明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