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及大腿肌群

合集下载

肌肉起止点

肌肉起止点

肌肉起止点腰腹肌群:1.腹直肌:起点:起于耻骨上缘。

(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止点: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前面。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还可以降肋助呼气。

2腹外斜肌:起点:起于第5-12肋骨【下8根】外侧面。

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还可以降肋助呼气。

3腹内斜肌:起点:胸腰肌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第10-12肋骨下缘和白线。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回旋,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

4腹横肌:起点:第7-12肋骨内面,胸腰肌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白线。

功能:维持腹压。

下肢肌群1髂腰肌: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内。

止点:股骨小转子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的屈和外旋。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向前屈和骨盆向前倾。

2梨状肌:起点: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是髋关节外展和外旋。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3臀大肌:起点: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可使髋关节外展,下部可使髋关节内收。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4臀中肌和臀小肌: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前部使髋关节屈和内旋,后部使髋关节伸和外旋。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前倾,后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后倾。

大腿肌群:1股四头肌: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合并成一条肌腱,包绕髌骨,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局部解剖_实验报告_腿

局部解剖_实验报告_腿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腿部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的解剖位置和功能。

2. 了解腿部各层次结构的相互关系。

3. 提高解剖实验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次实验通过对腿部解剖结构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腿部各层次结构的解剖特点,为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人体下肢标本、解剖器械(刀、剪、镊子等)、解剖图谱、实验记录本。

2. 实验步骤:(1)观察腿部骨骼结构:首先观察股骨、胫骨、腓骨、髌骨、跖骨等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重点观察股骨、胫骨、腓骨的三个平面、髌骨的形态和位置。

(2)观察腿部肌肉结构:依次观察大腿肌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小腿肌肉(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起点、止点和功能。

(3)观察腿部血管结构:依次观察股动脉、股静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等血管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股动脉、股静脉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和分支。

(4)观察腿部神经结构:依次观察坐骨神经、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等神经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坐骨神经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和分支。

(5)观察腿部淋巴结构:依次观察股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淋巴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收集范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腿部骨骼结构:股骨、胫骨、腓骨等骨骼构成了腿部的基本支架,保证了腿部运动的功能。

2. 腿部肌肉结构: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共同构成了腿部肌肉群,承担着腿部运动、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3. 腿部血管结构:股动脉、股静脉等血管负责腿部血液的供应和回流,保证了腿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

4. 腿部神经结构: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神经负责腿部的感觉和运动,调节腿部肌肉的活动。

5. 腿部淋巴结构:股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等淋巴结构负责收集腿部淋巴液,参与免疫反应。

运动解剖大腿肌

运动解剖大腿肌
(从左到右: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
(这四块肌肉合称:股四头肌)
• 起点:股直肌——髂前下棘 股中肌——股骨体前面 股外侧肌——股骨粗线外侧唇 股内侧肌——股骨粗线内侧唇
• 止点:4个头合成一条肌腱,包绕髌 骨前面和两侧,往下延伸为髌韧带, 止于胫骨粗隆。
前群肌
2.缝匠肌 • 位置:大腿前面及内侧皮下
• 止点:大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 上2/3和股骨内上髁。股薄肌止于胫 骨粗隆内侧。
大收肌、股薄肌
• 近固定:大收肌上部纤维使大腿内 收、屈和内旋,下部纤维使大腿内 收、后伸和外旋。 股薄肌使髋关节 内收,使大腿屈(屈髋),小腿屈 (屈膝),小腿内旋(很小)。
• 远固定:使骨盆后倾(起点部分在 坐骨结节)。 股薄肌两侧同时收缩, 使骨盆前倾。
• 训练方法与长短收肌相同。
• 补充:内收肌群的各个肌肉要减小 粘连性,可以使髋关节灵活,使膝 关节不容易出问题。
• 大腿内收肌群综述: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内收,屈和旋外,远端 固定使骨盆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除了大收肌)。 长在坐骨结节上大肌肉基本上使骨盆后倾,长在耻骨的肌肉使骨盆 前倾。
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 侧面。
半腱肌和半膜肌 • 近固定:半腱肌走路伸展髋关节,
牵拉骨盆向后。半膜肌与股二头 肌和半腱肌一起伸展髋关节,将 股骨拉向后方。
• 远固定:半腱肌坐位屈前倾牵拉 髋部。半膜肌牵拉髋关节。
• 训练方法:直腿硬拉,早安式体 前屈等。
OK,我们本 次的演讲到 此结束, thank you
(人体最长的肌) • 起点:髂前上棘 •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
内侧群肌
• 大腿肌内侧群,也叫内收肌群,包括 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 大收肌5块,该肌群使髋关节内收和 旋外。

下肢肌解剖

下肢肌解剖
下肢肌解剖
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盛佑祥
最新编辑ppt
1
最新编辑ppt
2
概述 下肢肌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一、髋肌:又叫盆带肌,主要起自骨盆的内面和外面,
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上部,主要运动髋关节,按其所在 部位和作用,分为前、后两群。 (一)前群:有3块肌。 1.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2.腰小肌:出现率50%。 3.阔筋膜张肌:使阔筋膜紧张并屈髋。
股骨粗线
内收、外旋髋关节
股神经、闭孔 神经L2~4
闭孔神经
大收肌 耻骨支、坐骨支、坐骨 股骨粗线和内上

结节
髁的收肌结节

长头:坐骨结节
股二头肌 短头:股骨粗线
腓骨头
伸髋关节、屈膝关节 并微旋外
半腱肌
半膜肌

坐骨结节
胫骨上端内侧面 伸髋关节、屈膝关节 并微旋内
胫骨内侧髁后面
最新编辑ppt
坐骨神经 L4~S2
最新编辑ppt
9
(三)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均起自坐骨 结节,跨髋、膝两个关节,常称之为“腘绳肌”。
1.股二头肌
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2.半腱肌
屈膝时股二头肌可以 使小腿旋外,
3.半膜肌
而半腱肌和半膜肌使小腿旋内。
(四)大腿肌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
最新编辑ppt
10
肌群 名称
最新编辑ppt
3
(二)后群 后群肌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称臀肌,有7块。
1.臀大肌:使髋关节伸和外旋。
2.臀中肌:
使髋关节外展,前部肌束使髋关节旋内,后部肌束则使髋关节旋外。
3.臀小肌:

腿部结构知识点总结

腿部结构知识点总结

腿部结构知识点总结一、腿部骨骼结构腿部骨骼主要由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组成。

1. 髋骨是腿部连接到骨盆的关节,髋关节是复杂的球窝关节,能够支撑身体的重量并进行各种运动。

2.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骨骼,它连接髋关节和膝关节,是支撑身体重量的关键。

3. 胫骨和腓骨是腿部的长骨,它们连接膝关节和踝关节,能够支撑身体的重量并进行各种活动。

二、腿部肌肉腿部肌肉主要包括大腿肌群和小腿肌群。

1. 大腿肌群包括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直肌和股内侧肌,它们能够进行膝关节的弯曲和伸展,支撑身体的重量并进行行走、跑步等活动。

2. 小腿肌群包括腓肠肌、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它们能够进行踝关节的弯曲和伸展,支撑身体的重量并进行行走、跑步等活动。

三、腿部血管和神经系统腿部血管主要包括动脉和静脉,它们供应了腿部肌肉和组织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了代谢废物。

腿部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股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它们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并控制腿部肌肉的运动。

四、腿部常见问题和保健知识1. 骨折是腿部常见的损伤,主要是由于剧烈的外力作用导致骨骼断裂,治疗方法包括接骨、手术治疗等。

2. 肌肉拉伤是腿部常见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过度用力或运动不当导致肌肉受伤,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按摩等。

3. 静脉曲张是腿部常见的血管问题,主要是由于血管瓣膜功能失调导致血液逆流,治疗方法包括穿弹力袜、手术治疗等。

4. 温和的运动能够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减少腿部损伤的发生。

5. 合理的饮食和补充维生素能够帮助维持腿部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养成良好的站姿和坐姿能够减少腿部骨骼和肌肉的压力,减少腿部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腿部是人体重要的结构之一,了解腿部结构和保健知识对于保持腿部健康和预防腿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总结,希望读者能够更加了解腿部结构和保健知识,并注意保护和锻炼腿部,以维持腿部的健康和功能。

下肢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下肢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下肢解剖学知识点整理人体的下肢是指从髂骨到足部的一条支持身体重量、提供运动和平衡的重要部位。

下肢由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组成,包括大腿骨、胫骨和腓骨等多个骨骼结构。

下面将对下肢解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髋关节:髋关节是下肢连接骨盆的关节,由髂骨、耻骨和股骨组成。

髋关节具有较大的运动范围,可实现屈曲、伸展、外展、内旋和外旋等运动。

髋关节还由关节囊、韧带和滑膜等结构组成。

大腿骨:大腿骨是下肢最长的骨骼,由股骨头、股骨颈和股骨干组成。

股骨头与髋臼形成髋关节,股骨干在膝关节以下与胫骨和腓骨相连。

股骨内外侧都有一条骨脊,分别称为胫侧骨脊和腓侧骨脊。

大腿骨是支撑体重和保持姿势平衡的主要骨骼。

膝关节:膝关节是连接大腿骨和胫骨的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

它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组成。

膝关节具有屈曲、伸展和旋转等多个运动方式,是下肢承重和运动的重要关节。

胫骨和腓骨:胫骨和腓骨是构成小腿的两根骨骼。

胫骨位于内侧,适于承受体重,主要负责支撑和稳定。

腓骨位于外侧,主要参与肌肉的运动和动作。

踝关节:踝关节连接胫骨和腓骨与跟骨的关节,是下肢的末端关节。

它具有屈曲、伸展、内翻和外翻等运动方式,是保持身体平衡的关键关节。

除了骨骼结构和关节,下肢还包括肌肉、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

大腿肌群包括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肉,这些肌肉参与支撑和运动控制。

下肢还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主要通过大腿动脉和下肢动脉来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此外,神经也在下肢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坐骨神经、股神经和腓肠神经等。

综上所述,下肢解剖学是研究人体下肢结构和功能的重要领域。

通过了解下肢的骨骼、关节、肌肉、血管和神经等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下肢的运动机制、承重能力和平衡调节。

这对于临床诊断、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下肢解剖学知识的整理和掌握对于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肢结构的实验报告(3篇)

下肢结构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下肢的结构组成,包括骨骼、肌肉、关节、血管和神经等,掌握下肢的运动功能及其解剖学特点,为今后临床医学和运动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1. 下肢关节标本2. 骨骼模型3. 肌肉模型4. 血管模型5. 神经模型6.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方法1. 观察下肢骨骼结构,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跖骨等,了解其形态和特点。

2. 观察下肢肌肉结构,包括大腿肌肉、小腿肌肉、足部肌肉等,了解其起止点、走向和功能。

3. 观察下肢关节结构,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了解其组成、运动形式和特点。

4. 观察下肢血管和神经结构,了解其分布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1. 骨骼结构(1)股骨:股骨是下肢最长的一块骨,上端与髋骨相连,下端与髌骨、胫骨相连。

股骨呈长圆柱形,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有股骨头,中段有股骨颈,下段有股骨粗隆。

(2)髌骨:髌骨是下肢唯一一块籽骨,位于股骨髌面和胫骨髌骨之间的关节囊内。

髌骨呈扁圆形,具有保护膝关节和增加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3)胫骨:胫骨是下肢较粗的一块骨,上端与股骨相连,下端与踝骨相连。

胫骨呈三棱柱形,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有胫骨粗隆,中段有胫骨平台,下段有胫骨结节。

(4)腓骨:腓骨是下肢较细的一块骨,上端与股骨相连,下端与踝骨相连。

腓骨呈三棱柱形,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有腓骨小头,中段有腓骨平台,下段有腓骨下端。

(5)跖骨:跖骨是足部的一块骨,分为跖骨底、跖骨体和跖骨头三部分。

2. 肌肉结构(1)大腿肌肉:大腿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等,负责膝关节的屈伸和髋关节的屈伸。

(2)小腿肌肉:小腿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等,负责踝关节的屈伸和足部的内翻、外翻。

(3)足部肌肉:足部肌肉包括足底短肌、足背短肌等,负责足部的屈伸和足趾的运动。

3. 关节结构(1)髋关节: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具有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等运动功能。

下肢肌肉观察实验报告(3篇)

下肢肌肉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下肢肌肉的组成、形态、结构。

2. 理解下肢肌肉的功能和运动形式。

3. 观察下肢肌肉的生理特性及其在运动中的表现。

二、实验内容1. 观察下肢肌肉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2. 分析下肢肌肉的功能和运动形式。

3. 观察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下肢肌肉标本、解剖图谱、解剖显微镜。

2. 实验器材:解剖台、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子、解剖夹、解剖针、解剖瓶、解剖液。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下肢肌肉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1)首先观察下肢肌肉的整体形态,了解其大致分布情况。

(2)使用解剖刀和剪刀将下肢肌肉标本切开,观察肌肉的横断面和纵切面,了解肌肉的内部结构。

(3)使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肌肉纤维的细微结构,了解肌肉的细胞组成。

2. 分析下肢肌肉的功能和运动形式。

(1)根据解剖图谱,了解下肢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

(2)分析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观察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收缩和放松过程。

3. 观察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生理特性。

(1)观察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收缩速度、力量和耐力。

(2)观察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代谢水平。

(3)观察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损伤风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下肢肌肉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1)下肢肌肉主要由股四头肌、腓肠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组成。

(2)肌肉纤维呈长条状,排列整齐,具有收缩和放松的功能。

2. 下肢肌肉的功能和运动形式。

(1)下肢肌肉在运动中主要起到支撑、推动和稳定的作用。

(2)下肢肌肉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保证了运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3. 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生理特性。

(1)下肢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收缩速度、力量和耐力存在差异。

(2)下肢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代谢水平不同。

(3)下肢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损伤风险存在差异。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下肢肌肉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

2. 我们了解了下肢肌肉在运动中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以及生理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及大腿肌
(一)股骨femur(图表1)位于大腿内,是人体最粗最长的长骨,约占身长的1/4,可分上、下两端和一体。

上端有朝向内上方呈半球状的股骨头femoral head,其中部稍下为一小凹称股骨头凹,股骨头韧带附于此凹。

头下缩细部称肌骨颈neck of femur,它与体之间形成一角度称颈体角。

此角具有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的平均132°,女性的127°,儿童150°~160°。

颈根部有向外上突出的粗糙隆起称大转子greater trochanter,向后内突出的隆起称小转子lesser trochanter。

两转子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相连。

大、小转子均有肌肉附着,转子间线有韧带附着。

股骨大转子是测量下肢长度,判断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的一个重要体表标志。

股骨体成体呈略凸向前的圆柱形骨管,粗壮结实有力,体的后方有纵行的骨嵴称粗线linea aspera。

此线由内侧唇和外侧唇合并而成,外侧唇向上延续为粗糙突起称臀肌粗隆gluteal tuberosity,它是臀大肌的附着处。

内、外侧唇向下逐渐分离,其间三角形有肌附着的面称腘面。

在股骨体的中部稍下,粗线附近有一明显的孔称滋养孔,营养股骨的主要血管经此孔出入。

下端向两侧膨大并向后弯曲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的深窝称髁间窝,两髁的关节面在前面相连,与髌骨相关节的部分称髌面,两髁侧面上方分别有突出的内上髁与外上髁,在体表易于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图表 1 股骨(右侧)
(二)大腿肌(图表2)配布于股骨周围,分前、后和内侧三群。

1、前群位于大腿前面,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1)缝匠肌sartorius:扁带状,是人体最长的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髋、膝关节。

(2)肌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特别发达,是人体中体积最大的肌。

它有4个头,分别称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

除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外,其他均起自股骨,4头合并向下移行为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继而下延成为髌韧带,上于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带可屈髋关节。

2、内侧群位于大腿内侧,共5块,其中股薄肌gracilis位于最内侧。

另4块分三层,浅层靠外上方为为耻骨肌pectineus,下方为长收肌adductor longus。

长收肌深面是第二层的短收肌adductor brevis。

第三层是强有力的大收肌adductor magnus。

这一群肌均起自耻骨支和坐骨支,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外,其余各肌都抵止在股骨粗线。

大收肌抵止腱与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收肌腱裂孔,有下肢大血管穿过。

内侧群肌的作用主要是使大腿内收。

3、后群位于股骨后方,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1)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位于股后外侧,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两头会合后,以长腱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semitendinosus:位于股后内侧,腱细长,约点肌的一半,起自坐骨结节,止胫骨上端。

(3)半膜肌semimembranosus:位于半腱肌深面,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侧髁。

该肌起端肌腱呈膜状,几乎占全肌长度的1/2。

后群肌的主要作用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大腿肌
肌群名称起点止点主要作用神经支配
前群缝匠肌髂关上棘胫骨上端内侧面屈大腿、小腿
股神经
(L2~4)股四头肌股直肌:髂前下棘
胫骨粗隆伸小腿
股内侧肌:股骨粗线
股外侧肌:股骨粗线
股中间肌:股骨前面
内侧群股薄肌
耻骨支、坐骨支
胫骨上端内侧面
内收、外旋大腿
闭孔神经
(L2~4)耻骨肌
股骨粗线
长收肌
短收肌
大收肌
后群股二头肌
长头:坐骨结节
腓骨小头
伸髋关节
屈膝关节
坐骨神经
(L4~ S 2)短头:股骨粗线
半腱肌
坐骨结节
胫骨上端内侧面
半膜肌胫骨内侧髁后面
图表 2 附图
图表3 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