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题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是清代谭嗣同在狱中所写,通过典故表达了他对维新变法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诗中“望门投止思张俭”借张俭逃亡得人保护的典故,寄望维新派人士能得到民众支持。“忍死须臾待杜根”则以杜根忍死复官的故事,鼓励同志暂避锋芒,坚持斗争。而“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彰显了作者面对死亡无所畏惧、慷慨就义的英雄气概。“去留肝胆两昆仑”则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论生死,维新人士都如昆仑山般巍峨高大,肝胆相照。诗中字词注释详尽,如“投止”意为投宿,“须臾”表示极短时间,“向”为对着之意,“去留”则分别指逃亡与留下。整首诗充满了悲壮与豪迈,展现了谭嗣同为国家民族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精神。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狱中题壁》教学课件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狱中题壁》教学课件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拓展阅读
有感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昊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拓展阅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正气歌》所说:“时穷节乃见”,一生的学习、追求,在国破被俘的
生死关头,表现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能战胜一切的浩然之气。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写作背景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自强。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 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让他逃走的劝告,决心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 策国人。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这首诗。因为写于狱中,故题《狱 中题壁》。9月28日,谭嗣同等六人被害于北京菜市口。
亡命,贻累亲友。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内容解析
“忍死须臾待杜根”
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 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
官。谭嗣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内容解析
第一组 · 正气歌
狱中题壁
309教育网
课文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板块的两首诗歌,我们从苏武、文天祥的人格中感 受到了中华儿女的浩然正气,也从崇高的民族气节中受到感染。今天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狱中题壁》。
309教育网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作者简介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 清末著名维新派人物,“变法六君子”之一,是中国 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1898年曾参加 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 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代表作品《仁学》、 《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 等。

六年级下册第三周《狱中题壁》晨诵课件

六年级下册第三周《狱中题壁》晨诵课件

杜根又是谁? 他又是什么时 候的人?
这段诗句又讲了 哪一件史事?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两句诗表 达了诗人怎 样的豪情?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横刀: 把刀架在脖子上。
肝胆: 本文指浩然之气。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即使屠刀架在我的 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 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 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 好汉。
《新教育晨诵》六年级下第一周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课件制作:小舟 调整:浅若墨染
赠梁任父同年 寸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割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狱中题壁
清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走 近 作 者
• 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 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 思想家,维新志士。他提出废科举、兴学 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 变法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 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视死如归、 毫不畏惧、 大义凛然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解读: 谭嗣同希望谁能得到他人的 相助?谭嗣同又期待谁忍死复出呢?
谭嗣同被捕前。梁启 超曾劝他一起出逃,也有 外国使馆可以提供保护, 但是谭嗣同说:“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中国所以不昌也。有 之,请自嗣同始。”
小知识
狱中题壁
清 谭嗣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 日),男,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 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长沙浏阳 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 于剑术。著名维新人物。在北京北半截胡同41号 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 捕.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 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 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 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译文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 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 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 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 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 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赏析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此两句关键在“思”及“待”两 字上。望门投止之张俭和忍死须臾的杜根,是东汉的两位名士。他们的共同 点都是刚正不阿,直言上谏,结果遭到当朝打击。但是,二人都通过权变的 方式,忍辱偷生,等候时机,东山复出!怎样理解谭嗣同对这二人的“思” 和“待”呢?梁启超先生在作《谭嗣同传》时,详细描写了谭嗣同被捕前的 情节以及言语“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 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从谭 嗣同的言语中可以透露出他不愿偷生的意愿。由此可以了解到“思”和“待” 的意思。谭嗣同借用两位古人为典故,表明自己愿意为变法牺牲的坚贞不屈 的态度。同样的高风亮节,但是我不愿意和那两位古人一样,所谓人各有志。 由此引出了后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在就义前的遗言“有心 杀贼,无力回天”,可见谭嗣同生之行谊磊落,轰天撼地,人人共知,是以不论。”可见 谭嗣同生平之性情。如此之气度,临危之时,亦敢向长天一笑,在这笑声中 留下了“肝胆昆仑”。诗人为变法,为新政,为拯救黎民苍生“不忧不惑不 惧;即仁即智即勇;可以出生,可以入死。”正是因为胸中横亘着两道犹如 莽莽昆仑一样的肝胆之气。诗人面临死亡,无所畏惧。心知己死仅为国昌之 始,故能坦然一笑。但寄希望于后人,留下自己坦荡的可以容纳两座昆仑一 样的胸怀,继续变法维新“救现在之众生与救将来之众生”。只要浩然之气 长存,定能解苍生倒悬之危!

《狱中题壁》优质课件完美版

《狱中题壁》优质课件完美版

4 、主要活动 何谓“公车上书” ?? 维新的“新”指什 原汉朝时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 么?
4、主要活动?
(2)康、梁办“强学 会”
开了士大夫集 会议政的风气
4、主要活动?
(3)广办学堂、报纸
万 木 草 堂
康有为
时 务 学 堂
谭嗣同
中 外 纪 闻
时 务 报
梁启超
国 闻 报
维 新 思 想
时务学堂
袁世凯满口答应,最后,还是出卖 维新派,取得慈禧太后的宠信。
慈禧太后 (1835--1908), 1898年9月21日 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 戌变法失败。
三、结果
慈禧:“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你认为: 戊戌变法失 败的原因有哪些?
失败的原因 (1)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 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2)顽固派反对 (3) 脱离人民群众.
中外纪闻 强学会
时务报
万木草堂
1898年1月
维新运动 遭到顽固 派的反对
变法维新开始
光绪帝
《定国是诏》 --变法开始
三、结果
西太后密谋发动政变的 地方——颐和园乐寿堂
慈禧 太后 电召 荣禄 来京
袁 世 凯
维新派求助于袁世 凯,因为他曾经参 加过强学会,袁世 凯掌握着一定的兵 力,维新派认为其 可以依靠。光绪帝 也亲自召见。
/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72--1908)。 年幼时为西太后慈禧 “训政” 。17岁 ( 1889年)亲政。帝、 后矛盾,各成一党, 为图摆脱后党束缚, 采用康、梁的主张, 变法维新。终告失败。
中南海瀛台,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 囚禁在这里。
二、维新思潮兴起

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是清代谭嗣同所作,表达了在困境中的坚韧与豪情。诗中的‘望门投止思张俭’描绘了诗人在逃亡中急切寻找投宿之所的情景,同时借张俭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正义的追求。‘忍死须臾待杜根’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像杜根一样,在面对生死关头时能够坚忍不拔,等待时机重振旗鼓。而‘我自横刀向天笑’彰显了诗人的无畏与豁达,即使面临生死威胁,依然能够仰天大笑,坦然面对。‘去留肝胆两昆仑’则是对去留之人的赞誉,比喻他们如同巍峨的昆仑山一样,光明磊落,英勇无畏。整首诗充满了对同志们的崇高敬意。诗中的注释详细解释了各个典故和词句的含义,如‘横刀’指的是屠刀架在脖子上,‘向天笑’是仰天大笑的豪迈情怀,‘去留肝胆两昆仑’则是对去留之人的英雄气概的赞美。

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题壁 自题小像》课件3 长春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狱中题壁 自题小像》课件3 长春版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 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6
“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 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 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 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 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 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 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 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 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 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 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 和强烈悲壮感。
5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 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 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 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 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 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 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 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 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 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 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4
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 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 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 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 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 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 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 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味道。

《狱中题壁》课件

《狱中题壁》课件
朝摄政的邓太后归政给皇帝,触怒太后, 命人把他装入布袋,摔死殿上。执法者敬 慕杜根忠正,手下留情,杜根装死三日而 后逃走。后邓氏被诛杀,杜根复官为 国效力。
日本使馆曾派人与谭嗣同联系,表示可以
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表示不 愿苟且偷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大意: 我面对大刀,仰天大笑。去者、留者 都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高 大。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与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想一想: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本有机会出逃, 但他却决定以身殉难,同时也希望保留一 批战友,以图将来,所以他劝梁启超出逃 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 不以召后人!无论是去者还是留着都为着 共同事业,都是赤胆忠心的大英雄。”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
忍 死 须 臾 待 杜 根 。
望 门 投 止 思 张 俭 ,
狱 中 题 壁
清 · 谭 嗣 同
大任 节海 不枯 稍 石 苏 亏 烂 武 。,
留 取 丹 心 照 文 汗 天 青 祥 。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
张俭,东汉人,有才德。他做东部督邮时,
因弹劾残害百姓的宦官,被诬结党睹反, 朝廷下令逮捕他,百姓看中他的名声,德 行,冒险接待他。
诗句:
忍死须臾待杜根
思考以下问题:
1.杜根又是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又是什么时候的人? 2.和上句有什么不同? 3.这段诗句又讲了哪一件史事?
杜根,东汉安帝时为郎中。因上书要求临
狱中题壁 清·谭嗣(sì)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yú )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大意: 我面对大刀,仰天大笑。去者、留者
都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高 大。
想一想: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与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
7
通识——相关链接
– 这首诗是谭嗣同的绝笔之作,作于光绪二十四年 (即1898年)八月初十至十三数日间。谭嗣同是 戊戌变法失败后遇害的六君子之一。变法失败后, 梁启超劝他一起逃走他却决心留下,甘做为变法流 血的第一人,并劝梁启超、康有为暂时远走他方以 图将来。谭嗣同以这首绝命诗,描写自己的心志, 始终洋溢着一片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
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
就义。
3
题壁 张俭 杜根 昆仑 横刀 肝胆 望门投止 忍死须臾
4
诗句:
望门投止思张俭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张俭是谁?什么时候的人? 2.“望门投止”是什么意思? 3.这段诗句讲了一件什么史事?
5
诗句:
忍死须臾待杜根
思考以下问题:
1.杜根又是谁?他又是什么时候的人? 2.和上句有什么不同? 3.这段诗句又讲了哪一件史事?
8
9
去 留
我 自
忍 死
望 门
狱 中
肝横须投题 胆刀臾止壁
·
两向待思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谭 嗣
仑笑根俭同
。,。,
10
大任
节海
不枯
苏 武
稍石 亏烂 。,
11
留人
取生
丹自
心古
照谁
文汗无
天青死
祥。,
12
13
1
狱中题壁 清·谭嗣(sì)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yú)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2
谭嗣同(1865年3月10
日~1898年9月28日),字
复生,号壮飞。汉族,湖
南浏阳人,清末著名维新
派人物,”变法六君子
“之一。1898年曾参加戊
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